以前台灣一首流行的台語歌:「心事誰人知」,現在央行總裁陽金龍會不會很想唱一下。
新聞說:
l 「利率和匯率,央行只能顧一個」,央行為了匯率,因為一直買美元、放出等量新台幣,國內資金淹大水,利率就會跌跌不休。
l 副作用就是資金愈來愈浮濫。一部分跑到股市,另一部分跑去炒房,所以才會採取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
l 全球量化寬鬆為既定趨勢,台灣小小經濟體也很難阻擋國際大勢,台灣貨幣寬鬆沒有別人多、經濟成長表現又好,新台幣就成為有價值的貨幣、非漲不可。
如果新台幣對美元從30漲到25,是16%。也就是出口利潤在16%以下的產業全掛,只能出走,所以央行一夫當關的守27元,希望把利潤在10%以上的產業全留在台灣,要知道推毀產業只要瞬間,建立產業卻要數十年。而且沒了產業就沒了就業,也沒了稅收,這會掏空台灣的經濟地基,所以央行把錢趕入股市、趕入實體經濟,反手打炒房。但使龍城飛將在,不使胡馬渡陰山。
上次信用管制後,又有暑侈稅,又是房地合一稅,台灣房價如何變化?我們來看一下內政部的統計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查詢網 (https://web.moi.gov.tw/stat_chart/chart_full.aspx)
自有實價登錄以來,房價從未破底,不管是之前的信用管制,還是房地合一稅,都沒有破底,這次的信用管制,破底機會也不大。
台灣出口已經這麼好了,為什麼還消化不了資金? 可能和我們偏食的經濟體有關,解藥不在央行、不在財政部,在經濟部,在國發會,在行政院,台灣不能只剩下半導體,只剩下台積電。
當年新台幣從40元漲到25元,約是35%,股市從一千二走到一萬二,只花了十八個月,煙火的後面是三十年的臥薪嘗膽,幾人從股海生還。房市煙火之後還有數年的震盪盤整,即使買在高點,現在回頭看都是非常便宜,這就是股市和房市的不同,聰明的你,買房還是買股呢?
更多的實務眉角,請追蹤「
茶老闆的賞屋團」並參加「不動產房價輕鬆學」、「零基礎買屋裝潢實戰班」,徹底了解不敗買房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