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香港有一種流行病叫做「旅遊泛濫症」,診斷一個人是否感染此症的最大癥狀是無論一年去多少次旅行都無法感到滿足。環顧周遭,在我身邊罹患此症的重患者大都是老師,因為他們平日的工作壓力極大,悠長假期正好用來彌補平日焦頭爛額的忙碌生活。
有一些朋友喜歡在一個假期中安排兩個以上的旅程,頭五天去日本,第五天回到家中換一箱行李,接著再出發去泰國。也有一些朋友是直接下飛機後在機場等待下一個航班出發去另一個國家。更有同事經常在假期前一天拉著行李箱上班,放工後馬上坐計程車直奔香港國際機場。這種情況在香港一年上演四次—聖誕節、農曆新年、復活節、暑假。
後來,朋友們開始覺得等待一個悠長的假期實在太久了,平均相隔三個月,於是開始開發短線旅遊,我戲名之為「快餐旅遊」。香港的週末假期並非法定休息兩天,大部份人週六也要上半天班,但如果剛好週五是公眾假期,那麼通常就可以計劃一個四日三夜的小旅程,週四下班後出發,週日晚上回港,目的地大多是東南亞國家。
2020年的農曆新年前,本來大家還一如以往快快樂樂地上網預訂未來一年的行程,突然,疫症來了。當大家終於認清事實是所有人短期內無法出國旅遊後,「旅遊泛濫症」患者們便開始進入了第二期的病變,演化為「旅遊妄想症」。此階段的主要癥狀是患者經常呻吟:「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去旅行﹖」、「我快受不了!」、「我發夢夢見自己去了XX國家」。接著,患者會開始出現幻聽和幻覺︰「我聽說某某國家可以開放給香港人去旅遊啦!」、「今年底會有疫苗打啦!終於可以去旅行啦!」甚至,患者會長期或不定時呈現憂鬱、悶悶不樂或過度樂觀的情緒特徵。
罹患旅遊症候群的朋友們!我可以提供的治療偏方就是寓旅遊於生活。世界改變了,也没有人知道以後有没有恢復原貌的一天,所以我們的旅遊模式也要因時制宜,有所變化。周遊列國的日子暫時不再,那麼就讓生活的地方也成為旅遊的地方,嘗試以嶄新的眼光和角度去探索熟悉的地方,發掘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美景秘境,也許你會發現生活中隱藏了不少的驚喜。
我喜愛和朋友到處爬山,居住在香港期間發現當地的海島景色實在令人驚歎,因為那裡有不輸沖繩的絶美海景。這個發現是在風和日麗、天朗氣清的某一天,和朋友們從新界的將軍澳開始的一段旅程。
我們沿著鄉村的一排房子向山上走。路,不難走,偶爾會看到地上佈滿了盤根交錯的樹根,饒有特色的山中石道,兩旁的老樹不時有垂枝落葉,直到登山口前一直在樹蔭下縱走穿梭,雖已屆初夏但天氣仍舊怡人。到達登山口,看著遊人們魚貫而入,上山的小徑險要狹隘,每次只能一至兩人通過,從這裡的山腳登上釣魚翁山的山頭,大約半小時。我們一路攀登,聽著自己的喘氣聲,高度上升得太快,沿途也有不少遊人停在路旁休息片刻。
到達山頂,人潮湧入,大家要排隊才能拍到美景。最美麗的景色是朝向西貢清水灣一面的海島,沙灘和海岸彎彎曲曲地形成一條內彎的線,從高空俯瞰,形狀好似一個未完成的愛心。陽光燦爛的晴空下,海水呈現深幽的藍綠色,像一塊閃閃發亮的寶石,驚豔極了!遊人紛紛發出驚歎:「原來香港有這樣的美景!」
我也很驚訝,世界認識的香港是國際商貿的大都會,它給世人的印象是被「石屎森林」所包圍。「東方之珠」一向炫耀的是璀璨奪目的城市夜景,未能預料的是它的天然景觀也如此炫目。
人們在生活中太習以為常的人事物有很多,包括周遭的人、自己的家園、生活的城市。其實我們日常活動的範圍和動線受著工作、生活習慣的影響存在著一定的限制,這些雖形成了個人生活的舒適圈,但不要忘記,這個城市的範圍事實上遠遠大於你的舒適圈,未發掘或被忽略的事物和景觀也還有很多。既然如此,當「旅遊症候群」發作時,不如寓旅遊於生活,好好探索我們生活的地方,寄望你終將發現自己生活的土地的廣闊和美麗遠遠超乎你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