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關於受傷、孤單、徬徨,以及勇氣與希望的故事──《躊躇之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本在大學時,教會我真實看見生命與歷史,然後又帶著我繼續前行的書。
以下是當年寫的讀書心得──對、是作業──稍微修改一下,然後放上來紀念。

受苦受難不是甚麼光榮的事,
我們只是被這個政權拿來當作威脅恐嚇人的事例。
在〈藏身〉此篇中,作者其中一位朋友這麼說道。
我不認識陳列,也未曾接觸他的作品。起初會選擇《躊躇之歌》作為大學報告,也僅是因為篇名好聽。原先想在圖書館借閱,但沒想到都已被預訂。臨時興起,趁著一個無課的下午,路痴如我開著谷歌地圖導覽,走訪至少五間書店,卻都得到「售罄」或「未進貨」的回覆。到頭來還是靠著網路書店,才得以入手一本《躊躇之歌》

當冷漠的讀者遇見白色恐怖

大學時初翻開此書,我第一時間認定這是一本政治受害者的控訴。
這類的書不都這麼寫嗎?從平靜無爭的生活開始寫起,再敘國民黨陰險的爪牙、黑暗的逼供,然後是渾渾噩噩又身心受創的,再也回不去的日常生活。或許結尾是退隱山林的修養,也或許是他依然在前線奮鬥,號召讀者心裡都存有的憤憤不平──我大概是個冷血的讀者,表面上給予同情,但私底下卻對白色恐怖的故事感到麻木了。

沒有恨的「恨」

《躊躇之歌》當時最讓我驚訝的,便是我在其中看不到「恨」。
陳列花了十幾年書寫,他有足夠的時間咀嚼自己的人生,並用文字掩蓋太鋒芒的指控。他並非無恨,而是有意識地淡化它,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
之後意外找到了陳列的採訪。他分享了關於「記憶」的故事,說自己和以前的獄友談論獄中經驗時,發現彼此的印象都不大相同,才意識到原來人自己的記憶都不一定可靠。他又說,他刻意模糊地名、年代──譬如「那個黨」、「這個黨」、「被火燒掉的警察局」──明白人一看,當然知道陳列在說什麼,但讀者不會去在意那些史實,而能專心在故事本身。
陳列寫下的是自己的躊躇,在文學、政治之間的拉扯,並沒有善惡之別,只是每個當下自己的選擇。他在〈做夥〉裡寫到:「總是這樣的。在希望、失望、熱忱、遲疑之間,情緒和信念被牽扯著時而起起落落,然後重新振作起精神,試著,繼續堅持,並且前進。」
是的,前進。
世界從來不因為一個人的悲苦停留,陳列沒有時間停留,他在與自己、社會的左右為難中前行,並在事後將這一下的掙扎寫下。引用在《三生三世聶華苓》裡看到的一段話:「當作家從天堂墜入人間,他會發現自己是赤裸裸的,他會看見自己的美與醜,他會看見文章的真相。」
我想,《躊躇之歌》裡我看不見恨。
是因為陳列審視自己的人生,明白他文學的意義並不是恨。

生活即政治,政治即生活

看完這本書,讀者會對那個年代,或「那個黨」感到憤怒,許久不曾被挑起的情緒與文字產生共鳴。陳列略去了專有名詞的代稱,只保留身為「人」在時代中的徬徨。
他書寫的不只是一個政治受害者的控訴,重點也不是談論政治,但當讀者身在其中,便會讀出政治黑色的血液在其中竄流,便自然地看見不公義之所在──那是他用時間沉澱,才得以寫出來的文字的力量。
他用這樣的文字,打破我冷漠的外殼,不再以假大空的政治、名詞來討論白色恐怖,而是真實地去碰觸那段歷史。讓白色恐怖不再是課本或小說中的東西,而是一段離自己其實也沒多遠的現實。
從〈歧路〉到〈浮雲〉,他眼中的生活,從「世界很遠」到「天正轉亮,遠方的海上,浮雲滿天」。
看見《躊躇之歌》的「躊躇」二字,總讓人忍不住發問:陳列走出來了嗎?
作者現在看似過著隱居的田園生活,參與文字工作,久久出版一套作品。若與他前期的人生相比,是的、他已不再受意向和社會的反覆折磨壓迫,但是他的心呢?
在〈浮雲〉的末尾,他敘述那些抱持著青春夢想與信念的人
有的可能已經先後死去,有的磨損黯淡了,
不知藏匿在哪個轉彎處,難再追覓
陳列並沒有直舒自己的心理狀態,只是:
世界裡的一切,都終將過去,時間繼續
浮雲滿天自然不是令人安心的意象。
於是我認為當討論到躊躇時,無所謂陳列是否還處於拉扯──或許該這麼說:誰又不活在掙扎當中?白色恐怖帶來的傷害不可能消失,曾經在社會漂泊不定的經驗也不會毫無重量,而「時間繼續」,人依然活著、依然得前進。
不能期待受害者總在文末說自己看開了,來路與前途都既無風雨也無晴。
這個世界並不是Happy Ending後就完結的電影。
只能在時間的幫助下,學習和那些過往相處,每一天繼續做著左右為難的選擇。
然後,繼續前行。
《躊躇之歌》
作者:陳列
ISBN:9789865823191
avatar-img
142會員
370內容數
坑坑相連到天邊,厭世型斷更作者。一個愛說垃圾話,寫文特別慢,CP跟愛好非常雜,工作幹爆多的傢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窟的第N個狡兔 的其他內容
「所以只要是乙系的大四生就會最高分嗎?」 「不是,是他們歷史上而言本來就比較優秀。」 「可是您的評分標準會給他們最高的分數,他們當然可以繼續拿高分啊。」A快被氣瘋了:「整堂課有一半的一二年級生,他們都比大四的爛嗎?」
宗教經驗究竟是「幻覺」還是「神聖的彰顯」? 「理性」的心理學如何理解宗教的「非理性」? 宗教經驗的特殊性如何開拓心理學對於人類心靈的理解?
作為一個創作者,時常反覆質問自己:該如何堅持創作?如何跨過艱難?沒有靈感怎麼辦? 然而, 作為一個「女性創作者」,又需要面對什麼?那些女性創作者們又是如何度過?
對話到最後,我們發現:我的目標其實不是「收手機」。 如果他把手機收起來,但還是在發呆、不聊天、不專注,我的不滿依然存在。
我不是說穿得少活該被強姦,只是勸女生不要穿太少,避免引發男性的性欲。 我不是說女生不能晚歸,只是晚上很危險,妳應該早點回家。 妳有行動的自由,但自由很危險,所以要小心一點。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所以只要是乙系的大四生就會最高分嗎?」 「不是,是他們歷史上而言本來就比較優秀。」 「可是您的評分標準會給他們最高的分數,他們當然可以繼續拿高分啊。」A快被氣瘋了:「整堂課有一半的一二年級生,他們都比大四的爛嗎?」
宗教經驗究竟是「幻覺」還是「神聖的彰顯」? 「理性」的心理學如何理解宗教的「非理性」? 宗教經驗的特殊性如何開拓心理學對於人類心靈的理解?
作為一個創作者,時常反覆質問自己:該如何堅持創作?如何跨過艱難?沒有靈感怎麼辦? 然而, 作為一個「女性創作者」,又需要面對什麼?那些女性創作者們又是如何度過?
對話到最後,我們發現:我的目標其實不是「收手機」。 如果他把手機收起來,但還是在發呆、不聊天、不專注,我的不滿依然存在。
我不是說穿得少活該被強姦,只是勸女生不要穿太少,避免引發男性的性欲。 我不是說女生不能晚歸,只是晚上很危險,妳應該早點回家。 妳有行動的自由,但自由很危險,所以要小心一點。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 :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 : 岸見一郎、古賀使健 翻譯 : 葉小燕 內容 : 這本算是常居銷售排行的一本書,通常如此的書我都沒太多興趣,覺得一定又是不食人間的心靈雞湯類書,或是那種大談過往創傷後,一樣給一堆只適用部分階級的教養建議的書。這是因為朋友的讀書會邀約下才開始的閱讀,光是第一彰的
Thumbnail
讀副刊一 陳思宏〈跳舞或焦土〉, 內心有個開關被打開,有爆哭的預感, 畢竟是世故了,留了幾滴淚就停了。 喜歡書寫,但不能靠這維生, 喜歡就放在內心深處, 發芽腐爛、自言自語。 或許我寫的東西, 不是爆款或大眾, 孤身一人踽踽, 捨我其誰, 冰山底下的, 終會浮現, 早晚而已, 你珍視的玫瑰, 好
在任何國家裡,經歷過白色恐怖的人、受此迫害而坐牢的人,無辜的犧牲者,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他們所做的口述史和文字紀錄,就是活著的聲音,同時代人及其下個世代即依循這個歷史坐標,尋得恐怖政治體制的根源,並以此阻斷繼續受害和防範機制的基礎。   或許,有人不禁要問:不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沒有經歷過
Thumbnail
如果說抉擇是成長的命題,躊躇就是悲傷的答案。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書如其名,就是講述發生在一小鎮的故事,有一堆看似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恐怖的事情接二連三的入侵他們的生活,一切越來越失控,越來越超乎常理;沒有真相,沒有希望,界線被打破,荒謬且可怕的惡夢直接走進現實...
Thumbnail
因為在試閱模式裡看到這一幅圖片,便買下《晚安,我的生命》,很快便深深迷上陳文茜的文字,繼而把剛推出的《消失的愛》一口氣讀下去。四月的上旬,反複看著這兩本書,讓自己沉浸在陳文茜的文字裡。那一見鍾情的直覺沒有錯,這本書真的為無力躺平的自己,帶來一點逃離黑暗的動力。 我決定不把力氣花在疼痛、疾病、死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 :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 : 岸見一郎、古賀使健 翻譯 : 葉小燕 內容 : 這本算是常居銷售排行的一本書,通常如此的書我都沒太多興趣,覺得一定又是不食人間的心靈雞湯類書,或是那種大談過往創傷後,一樣給一堆只適用部分階級的教養建議的書。這是因為朋友的讀書會邀約下才開始的閱讀,光是第一彰的
Thumbnail
讀副刊一 陳思宏〈跳舞或焦土〉, 內心有個開關被打開,有爆哭的預感, 畢竟是世故了,留了幾滴淚就停了。 喜歡書寫,但不能靠這維生, 喜歡就放在內心深處, 發芽腐爛、自言自語。 或許我寫的東西, 不是爆款或大眾, 孤身一人踽踽, 捨我其誰, 冰山底下的, 終會浮現, 早晚而已, 你珍視的玫瑰, 好
在任何國家裡,經歷過白色恐怖的人、受此迫害而坐牢的人,無辜的犧牲者,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他們所做的口述史和文字紀錄,就是活著的聲音,同時代人及其下個世代即依循這個歷史坐標,尋得恐怖政治體制的根源,並以此阻斷繼續受害和防範機制的基礎。   或許,有人不禁要問:不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沒有經歷過
Thumbnail
如果說抉擇是成長的命題,躊躇就是悲傷的答案。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書如其名,就是講述發生在一小鎮的故事,有一堆看似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恐怖的事情接二連三的入侵他們的生活,一切越來越失控,越來越超乎常理;沒有真相,沒有希望,界線被打破,荒謬且可怕的惡夢直接走進現實...
Thumbnail
因為在試閱模式裡看到這一幅圖片,便買下《晚安,我的生命》,很快便深深迷上陳文茜的文字,繼而把剛推出的《消失的愛》一口氣讀下去。四月的上旬,反複看著這兩本書,讓自己沉浸在陳文茜的文字裡。那一見鍾情的直覺沒有錯,這本書真的為無力躺平的自己,帶來一點逃離黑暗的動力。 我決定不把力氣花在疼痛、疾病、死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