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前半生是正文,後半生是註解:讀余斌的《張愛玲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今年(2020)是張愛玲誕辰一百週年,我特意找了本張愛玲的傳記來讀。張愛玲是個傳奇人物,自然有不少人為她作傳,網上隨便一搜就發現一大堆。其中絶大多數單看標題就令人吃不消,什麼「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什麼「也孤獨,也燦爛」,還有「你因靈魂被愛」。標題就這樣矯揉造作,內容只會更可怕。余斌的這本初看就比較平實,作者聲明「決不把傳記當做傳奇來做」,誠懇客觀的態度得到了我的好感,最後就選了這本來讀。看完確實不辜負我的期待,文字乾淨、樸實,內容脈絡清晰,完整地呈現了張愛玲的一生。

缺點也是有的。這本書發表於九十年代初,那時關於張愛玲的材料太少,張愛玲的幾部自傳體小說(《小團圓》《雷峰塔》《易經》)都還沒出版,這本傳記難免在內容有所欠缺。這本書數次再版,作者每每在後記中表示遺憾,可惜一直沒有重新修訂。

另一個問題是本書的體裁。作者提到這本書脫胎於八十年代讀研究生時寫的論文,原本是對張愛玲作品的研究。這就導致書中存在大量的文學點評,細緻地分析了張愛玲的小說和散文。所以讀起來難免納悶,這到底是傳記,還是文學批評?是學術著作,還是通俗讀物?讀完全書感覺不上不下,定位有些尷尬。

不過瑕不掩瑜,這本書幫助我進一步理解張愛玲。張愛玲在作家生涯之初寫得又快又好,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這兩三年的工夫就寫出《傳奇》和《流言》,天才展露無遺。進入五十年代後她又寫出《半生緣》《秧歌》《赤地之戀》這幾本長篇小說。可是自從一九五五年赴美,張愛玲的寫作生涯似乎就突然中斷了,此後新作甚少,偶爾發表幾篇短篇小說還是改寫自五十年代的舊作。這種突然爆發後的突然沉寂無疑是反常的,令我十分疑惑。讀完這本傳記,我覺得這一現象是內外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佈投降,政治形勢一下子起了變化。張愛玲的情人胡蘭成是漢奸,她常發表小說的刊物《雜誌》也有日本背景,儘管張愛玲的作品遠離政治、都是些婚戀題材,可還是避免不了「文化漢奸」的攻訐。為了避風頭,張愛玲從此停筆,直到一九四七年四月才發表了一篇散文《華麗緣》,復出文壇。發表寥寥數篇作品後,張愛玲從一九四七年年底開始再次停筆,直到一九五零年用筆名「梁京」連載長篇小說《十八春》(後來更名為《半生緣》),一九五一年出版了單行本。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二年間她發表中篇小說《小艾》,隨後去了香港。她在香港停留了三年,直到一九五五年赴美。這三年是她第二個創作高峰期,寫了《秧歌》和《赤地之戀》。可以看出,張愛玲在這十年間的兩次長時間停筆主要是政治因素造成的。

到美國之後張愛玲充滿雄心壯志,打算在英語文學界施展拳腳。她先是寫了《粉淚》(《怨女》英文版,後更名為《北地胭脂》),之後寫了自傳體小說《雷峰塔》和《易經》,還有一本沒寫完的關於張學良的小說《少帥》。據說還有兩篇古代中國背景的小說《殭屍車伕》和《孝橋》。這些小說全都遭到出版商的拒絶,令張愛玲備受打擊,最後心灰意冷,放棄英文寫作。在美國的頭十年,張愛玲不但沒有停筆,反而是筆耕不輟。論起字數來,《雷峰塔》和《易經》合起來是張愛玲規模最大的長篇小說。只可惜她的英語作品都以失敗告終。

這是不是都要怪外國人不識貨呢?以非母語寫作而成名,雖非沒有先例(康拉德、納博科夫、林語堂),到底是件勉強的事。張愛玲的小說受《紅樓夢》《金瓶梅》《海上花》的影響,講究的是中國傳統的文學趣味,換成英語難免大打折扣。時至今日,即便張愛玲的影響力遠勝從前,她在歐美被接受的程度也極為有限。

更何況,這幾部英語小說確實不如她的早期作品。這就要說到張愛玲創作減產的內在因素了。自從一九六一年夏志清發表《中國現代小說史》後,港台興起張愛玲熱,只要她肯寫,不愁沒處發表。按說她此時正當盛年,筆力深沉老練更勝從前,加以時日未必不能再進一層樓。可是她越寫越慢,越寫越少,後半生的作品論質論量都不如剛入文壇那兩三年。寫作不僅僅靠技巧,還要有寫作材料和創作激情,中晚年的張愛玲恰恰缺少後兩樣。

張愛玲的一生,應了叔本華那句名言,前半生是正文,後半生是註解。最令她魂牽夢縈、久久難忘的是她人生中的前三十年。她一生中的所有作品都脫離不出這段人生經驗。她的童年,她和家人的關係,她在香港讀書時的經歷,她在《私語》《童言無忌》《燼餘錄》中寫了一遍,在《雷峰塔》《易經》裡重寫了一遍,晚年在《小團圓》裡又寫了一遍。她在美國住了四十年,卻從未寫過一篇關於美國的小說。

說張愛玲出道即巔峰,大體上沒有錯。她早年的作品或許在技巧上仍有欠缺,卻是最有生命力的;她後期的作品技巧日臻完美,內在卻乾枯了。

所以看完這部傳記我很有些感慨,做人還是要積極些,不能總是活在過去。能從他人的經驗中得到教訓,算是讀傳記的一個好處吧。

原文首發於我的博客:讀余斌的《張愛玲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孫李的沙龍
10會員
13內容數
愛書成癡、無書不讀,分享讀書心得,幫您發現好書。
孫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2/02
《吸毒少女的自白:動物園火車站的孩子們》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最震撼的一本書。一九七八年,兩位德國記者凱·赫爾曼和霍斯特·利克採訪了當時只有十五歲的少女克里斯蒂安妮。克里斯蒂安妮從十三歲開始吸毒、賣淫,多次被警察逮捕。這本書是根據採訪寫成的傳記,記述了克里斯蒂安妮的成長經歷。此書出版後迅速引起轟動,僅在
Thumbnail
2021/02/02
《吸毒少女的自白:動物園火車站的孩子們》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最震撼的一本書。一九七八年,兩位德國記者凱·赫爾曼和霍斯特·利克採訪了當時只有十五歲的少女克里斯蒂安妮。克里斯蒂安妮從十三歲開始吸毒、賣淫,多次被警察逮捕。這本書是根據採訪寫成的傳記,記述了克里斯蒂安妮的成長經歷。此書出版後迅速引起轟動,僅在
Thumbnail
2021/01/02
「作家」看上去很高大上,說到底也只是一種工作。到底要如何入作家這一行呢?當作家又能賺多少錢呢?普通人對此恐怕毫無概念。《作家生存攻略》根據作者朱宥勛在台灣文壇摸爬滾打的經驗,從職場角度分析作家身份,為想投身寫作的人提供了實用信息,是一本很有料的書。
Thumbnail
2021/01/02
「作家」看上去很高大上,說到底也只是一種工作。到底要如何入作家這一行呢?當作家又能賺多少錢呢?普通人對此恐怕毫無概念。《作家生存攻略》根據作者朱宥勛在台灣文壇摸爬滾打的經驗,從職場角度分析作家身份,為想投身寫作的人提供了實用信息,是一本很有料的書。
Thumbnail
2020/12/27
這本兩百多年前的書並沒有多少陳腐的地方,其中的思想觀念與當今的主流文化沒有多少差異,可以看出富蘭克林的確是超越時代的偉人。此外,我覺得富蘭克林是位實幹家,成功得自於努力奮鬥,與牛頓、莫扎特這種純粹的天才是有本質區別的。正因為這一點,富蘭克林也更值得作為普通人學習的榜樣。
Thumbnail
2020/12/27
這本兩百多年前的書並沒有多少陳腐的地方,其中的思想觀念與當今的主流文化沒有多少差異,可以看出富蘭克林的確是超越時代的偉人。此外,我覺得富蘭克林是位實幹家,成功得自於努力奮鬥,與牛頓、莫扎特這種純粹的天才是有本質區別的。正因為這一點,富蘭克林也更值得作為普通人學習的榜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時光剝離你我 像一襲華美衣衫 卻要被追悔爬滿 11/10   今天帶來的是前段時間瘋狂循環的一首歌:石楠小札。
Thumbnail
時光剝離你我 像一襲華美衣衫 卻要被追悔爬滿 11/10   今天帶來的是前段時間瘋狂循環的一首歌:石楠小札。
Thumbnail
而這或許就是張愛玲在精神上留給後世最寶貴的遺產——俗人何其多,對抗世俗,或說,拒絕理所當然地服膺世俗,我們或許將因此表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遭體制排除,但,孤獨使你靈魂富饒,讓你能夠真正自由。或許,能夠品嘗孤獨況味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張愛玲的精神世界。
Thumbnail
而這或許就是張愛玲在精神上留給後世最寶貴的遺產——俗人何其多,對抗世俗,或說,拒絕理所當然地服膺世俗,我們或許將因此表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遭體制排除,但,孤獨使你靈魂富饒,讓你能夠真正自由。或許,能夠品嘗孤獨況味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張愛玲的精神世界。
Thumbnail
張愛玲在華語文壇無人能夠企及的影響力,使台灣出現了不同世代的「張派作家」,曾經我們以為「張派」指的是一種文字語言或內容形式,然而,在張派作家紛紛「叛離」張愛玲寫出一條自己的路以後,今天所謂「張派」,更近似於一種精神上的依歸——相信文字、共感「華麗蒼涼」,以及,對孤獨一無所懼。
Thumbnail
張愛玲在華語文壇無人能夠企及的影響力,使台灣出現了不同世代的「張派作家」,曾經我們以為「張派」指的是一種文字語言或內容形式,然而,在張派作家紛紛「叛離」張愛玲寫出一條自己的路以後,今天所謂「張派」,更近似於一種精神上的依歸——相信文字、共感「華麗蒼涼」,以及,對孤獨一無所懼。
Thumbnail
1943年11月,被稱作「上海文壇最負盛譽的女作家」,同時也是《天地》月刊主辦人的蘇青,在《天地》第二期上,刊出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封鎖〉。此篇小說輕巧精緻,可以說是盡顯張愛玲創作才華的名作之一。〈封鎖〉不僅故事本身寫得精彩,張愛玲的初戀也與它息息相關。
Thumbnail
1943年11月,被稱作「上海文壇最負盛譽的女作家」,同時也是《天地》月刊主辦人的蘇青,在《天地》第二期上,刊出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封鎖〉。此篇小說輕巧精緻,可以說是盡顯張愛玲創作才華的名作之一。〈封鎖〉不僅故事本身寫得精彩,張愛玲的初戀也與它息息相關。
Thumbnail
我與我的張愛玲,從張愛玲作品看女性的華麗與蒼涼。
Thumbnail
我與我的張愛玲,從張愛玲作品看女性的華麗與蒼涼。
Thumbnail
張愛玲在文學界以小說著稱,而其最大的特色莫過於「蒼涼」二字。張愛玲眾多小說都以悲劇收場,〈傾城之戀〉卻是例外,男女主角的相戀之路即便曲折,卻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邁向了圓滿的終曲。這個喜劇結局是否顛覆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手法?還是說,正是因為「圓滿」,反而更加突顯了「蒼涼」的意義?我們來聊聊張愛玲吧!
Thumbnail
張愛玲在文學界以小說著稱,而其最大的特色莫過於「蒼涼」二字。張愛玲眾多小說都以悲劇收場,〈傾城之戀〉卻是例外,男女主角的相戀之路即便曲折,卻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邁向了圓滿的終曲。這個喜劇結局是否顛覆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手法?還是說,正是因為「圓滿」,反而更加突顯了「蒼涼」的意義?我們來聊聊張愛玲吧!
Thumbnail
張愛玲的一生,應了叔本華那句名言,前半生是正文,後半生是註解。最令她魂牽夢縈、久久難忘的是她人生中的前三十年。她一生中的所有作品都脫離不出這段人生經驗。
Thumbnail
張愛玲的一生,應了叔本華那句名言,前半生是正文,後半生是註解。最令她魂牽夢縈、久久難忘的是她人生中的前三十年。她一生中的所有作品都脫離不出這段人生經驗。
Thumbnail
本文〈張愛玲的後半生傳奇〉寫就張愛玲百歲誕辰之際,但張愛玲的傳奇並沒完,也完不了。在寫作之中我雖曾數度哽咽,卻不希望我的“真摯性”,而錯誤的評價了張愛玲。
Thumbnail
本文〈張愛玲的後半生傳奇〉寫就張愛玲百歲誕辰之際,但張愛玲的傳奇並沒完,也完不了。在寫作之中我雖曾數度哽咽,卻不希望我的“真摯性”,而錯誤的評價了張愛玲。
Thumbnail
她揉製著舊時光的華艷,在新式的城裡風華絕代;時而低頭嫵媚,撩撥眾生,時而行走市井,尋一份難得的家常更多時候,躲在自己的華服下,梳理奇女子的眼睫,然後享受那種異樣所帶來的榮寵。
Thumbnail
她揉製著舊時光的華艷,在新式的城裡風華絕代;時而低頭嫵媚,撩撥眾生,時而行走市井,尋一份難得的家常更多時候,躲在自己的華服下,梳理奇女子的眼睫,然後享受那種異樣所帶來的榮寵。
Thumbnail
《小團圓》不是小說,它是有血有淚的生命。它是張愛玲以她最能表達自己的方式,將靜靜地停泊在她記憶裡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份情,永遠裱裝在她曾經擦身而過的塵世裏。她的生命曾經遇見很多人,就像小說中眾多過客一樣。然而當她經歷過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還有她和胡蘭成那段嵌入靈魂觸動人心的傾城之戀。
Thumbnail
《小團圓》不是小說,它是有血有淚的生命。它是張愛玲以她最能表達自己的方式,將靜靜地停泊在她記憶裡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份情,永遠裱裝在她曾經擦身而過的塵世裏。她的生命曾經遇見很多人,就像小說中眾多過客一樣。然而當她經歷過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還有她和胡蘭成那段嵌入靈魂觸動人心的傾城之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