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寫作指南》|以身自證

2020/12/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位作家都必須依循他們感到最自在的一條路

每位讀者都必須依循他們感到最自在的一條路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啟迪是,「原來寫作並非等同文學」。一直以來我將寫作幾乎視為文學,這樣說好像不懂區分文學與非文學,其實也不是這樣。我明白有所區分,但心中總是糾結,兩者交錯,使得自己無法釐清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惑:為什麼我從小喜歡看書,但是卻對讀金庸古龍小說、看紅樓夢、希臘神話或歐美文學沒有太大興趣,當傲慢與偏見、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等被許多人朗朗上口時,我偏偏看不太下去?為什麼那些文學,就是跟我有著隔閡?
直到我在本書讀到,有種稱為「包含了所有以力透紙背、理路清晰的筆觸與人文關懷來傳遞資訊」的作品時,我才靈光乍現 — 這就是我要的。我要的是那種清晰、力道,而不是抒情文,就算講情緒,都要爬梳緣由。
我對自己的不愛純文學,自此有了解答。如同作者所說,「每位作家都必須依循他們感到最自在的一條路」,我認為「每位讀者都必須依循他們感到最自在的一條路」。
我喜好的作品是對慣常觀念的針貶、對時事的另類異議,但這些種種都不是故事、純文學,而是從具體事件探討「自由」」「獨裁」「歧視」、「所謂正義」等概念。在此脈絡下,我也只寫我感受到的、經驗的、思考的,與自己生活有關的題材,而無法去想像寫作故事。在當今「說故事」被當作重要能力時,我總惴惴不安於我對故事沒興趣,這似乎與時代格格不入。幸好,有這本書的立論,令我心安理得起來。
寫作者,不一定是文學家。這是本教導寫作的書,但不是文學寫作,而是如何寫出清晰、讓人想讀的文章,以傳達想法。
《非虛構寫作指南》果真是經典,架構清晰。它分為四議題:原則、方法、格式與態度。一開始作者就建立寫作者信心:「像寫作這樣個人化的工作,沒有任何正確的方式」,之後他具體地談細節:精簡、贅字、對象、風格、用字遣詞、標點符號及段落編排等。作者最大的功力是旁徵博引,以及一針見血的說明,以下就是個令人拍案叫絕的編排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白宮的二號律師在星期二提早下班,開車到一個可以俯瞰波多馬克河的偏僻公園自殺了。
他手裡握著左輪手槍,癱瘓在內戰時代遺留下來的大炮上,沒有留下遺書,也沒有任何解釋。
只有震驚、悲痛的朋友、家人與同僚。
還有到星期二為止,看起來像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人生。
◉建議編排
白宮的二號律師在星期二提早下班,開車到一個可以俯瞰波多馬克河的偏僻公園自殺了。他手裡握著左輪手槍,癱瘓在內戰時代遺留下來的大炮上,沒有留下遺書,也沒有任何解釋 — 只有震驚、悲痛的朋友、家人與同僚。他還留下了到星期二為止,看起來像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者相較馬上看出,排版不同所形成傳遞內容強度的差異 — 即使文字相同。
這樣的對比在書中很多,也是在這種信手捻來,精確論證的能力,才呈現作者的本事高竿。
《非虛構寫作指南》不只是寫作指導,還是勵志書、參考書,而且本書會令人一讀就想繼續讀下去。這也正回應作者所稱,寫作所追求的目標即在於此。他自己證明了這件事。
Helvetia
Helvetia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