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舊日曆上的「褒歌」手稿,是澎湖西嶼坪村民最後、也最珍貴的生活記憶

2020/12/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黃裕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攝影:許翰殷

本文節選自觀臺灣第47期:島與島,由「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編撰,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現正熱銷中!
在澎湖的南方有個島叫「西嶼坪」(sai-sū-pênn)。認識呂坤翰老師之前,我似乎不曾聽說。這個作為「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之一、周圍珊瑚覆蓋最密集的地帶,去澎湖浮潛的人都應該去過附近,或聽嚮導說過,但卻十分容易忽略它的名字。不過,聽呂老師「唱」過之後,我再也不會忘了這座島──
若蹛(tuà)西坪上蓋好 遊山玩水好𨑨迌
欲吃海魚家己釣 海坪嘛有大綿蚵
全村的厝砌山頂 厝頂看海上蓋清
暗時睏佇(tī)磚坪頂 看到天星粒粒明
這个所在是仙境 親像神仙徛(khiā)天庭
有錢袂曉安怎用 無煩無惱心清清
想吃海魚就自己去釣、海岸邊還有肥大的鮮蚵,住在山頂臺地上的村民們,閒暇時就爬上磚房屋頂,看著海浪擺盪,以及滿天星斗。真像是人間仙境啊!在這裡,有錢也不知道怎麼花,每天心情都開朗沒煩惱。
這樣詩意的海島上,住著特別愛唱歌的人。島上沒有電,當然不會有電視、收音機,也沒聽過流行歌。沒有管道學習樂器的他們,最愛的是「褒歌」——不求歌聲嘹亮、不論旋律優美,無論心裡所知、所想的,或是生活雜聞、笑談、傳說故事、感嘆與想像,都可以接連唱出來。天氣不好閒來無事,就串門子來唱歌,還可以往來對唱,一邊聊天閒話家常。
呂老師吟唱褒歌帶動作,現場聽來特別生動。

被教書耽誤的西嶼坪歌手

編唱歌謠的呂坤翰老師,本名呂通要,1944 年生於西嶼坪。在當地就讀國民學校後,升學馬公初中、臺南師範,再返鄉於嶼坪國小任教約十年。1974 年約三十歲時,他又離開故鄉,先後前往臺中龍井、臺南任教。他唱的島嶼褒歌,主要是 1950 到 1970 年間在島上的成長回憶。
既然這些「七字仔」歌日常大小事無所不包,當然不會少了含情脈脈的男女對唱:
(女)
小妹徛佇下厝岸 阿哥蹛佇西坪山
頷頸(ām-kún)伸長金金看 阿哥何時欲來遮(tsia)
(男)
日夜思妹心袂定 規去划船過東坪
小妹見阮笑呅呅 捨掉相思談愛情
在西嶼坪東邊不遠有另一座島,面積較大、人口較多,叫「東嶼坪」。兩島距離約 700 到 1600 公尺,近可相望。呂老師年輕時的女友──也就是現在的太太陳渼樺,就住在那裡。如果兩人都站在空曠處,就可以隔海打招呼;要是實在太想見面,索性就划船過去,順風時十多分鐘可以到。
嶼坪是个小所在 靠海生活通人知
歹天漁船無出海 招恁褒歌對遮來
阮的褒歌兼勸世 誠心娛樂恁逐家
有閒請來阮遮坐 互相褒歌兼話題
嶼坪褒歌自早有 笑詼趣味一大匏(pû)
褒歌愛有鬥四句 正剾(tsiànn-khau)倒削 (tò-siah)炫功夫
呵咾(o-ló)剾洗攏嘛有 毋比那知誰贏輸
若是需要褒較濟 有彼才調無問題

八句十句隨人作 褒出趣味兼笑詼
記錄團隊與老師親友一起聽褒歌,氣氛熱烈。

逐漸失傳的褒歌酬對文化

「褒歌」(po-kua)是早期臺灣民間相當普遍的語文娛樂,以「七字仔」,七字一句、兩句一對,兩對再湊成一首(一葩),句末押韻(鬥句)構成。不需伴奏、無需筆墨,甚至不用識字,但要有相當強的記性、語言能力,還有即興創作的才華。目前在新北坪林、金山,還有澎湖等地,仍有擅唱褒歌的老前輩,部分歌謠也被採集發表出版。澎湖西嶼的二崁村更將四句聯刻寫在屋牆上,成為當地觀光特色。
相傳以往褒歌的強者,興致一來可以連篇唱不停,全村老少都圍過來,聽完一段便議論笑鬧。對唱、抬槓起來,可以日以繼夜,大夥兒吆喝熱鬧,樂此不疲。這樣古老的語言益智遊戲,多半是唱過便散失,只有少數被識字的人記錄下來。日治時期以來,有部分褒歌被編寫、收錄到雜誌刊載,也有編成「歌仔冊」印行,或是被錄成唱片。當中記錄了許多傳世文獻裡絕不會有的人文風情。
呂老師回憶,自幼就愛聽大人唱褒歌,卻只覺得是大人的娛樂,似懂非懂。返鄉任教時曾提筆記下一點,後因公忙便不再留意。一直到退休後,2002 年一次返鄉探親,聽了太太的大姐唱了許多好聽有趣的歌謠,卻來不及記下,又覺得故鄉人都搬走了,相當惆悵,於是有了想為嶼坪的風土留下些什麼的念頭。於是,一首接一首,開始把這些褒歌記寫在舊日曆紙上。
呂坤翰整理在日曆上的褒歌手稿。
翻開這疊日曆紙,筆劃剛正的詩歌文字,難解字還標有註釋,想必是一再整理過的成果。內容從嶼坪的生活記憶、澎湖各島嶼的生活風情,到男女愛情、勸世勉勵、地方習俗、季節與風景、講古說今、俚語⋯⋯在字裡行間,埋藏著思鄉情感。
呂老師說,他 50 年前請調臺灣時,西嶼坪的人口大概還有兩、三百人,多半自家種菜、捕魚、吃番薯籤過生活。隨著年輕人跟外界接觸,居民開始脫離相對匱乏的「三級離島」生活,政府也積極推動遷村。而後為發展觀光活動,島上開始出現電力設備、簡易碼頭,卻也導致人口急速減少。據說如今島上只有 2 位居民,負責當廟公兼管理發電機。
有地方誌記載,呂家在西嶼坪開島長住,大約是兩百多年前的事了。曾經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島民迎著浪濤、海風,激起無比歡樂喧鬧的歌聲,如今卻絕跡了。不過因為記憶、思鄉,西嶼坪子弟的歌聲至今仍在外島異鄉飄揚。
褒歌離開了島、卻離不開人,反過來講,假如我們記憶這些歌,島或許就不再離我們那麼遠。在臺南的海邊,風中夾帶了隱約的歌聲:東坪望見西坪嶼,褒歌離島不離人。
掛在呂老師家客廳牆上的油畫,遙望西嶼坪。

參考資料

張靜宜、王志明、曾國棟等,〈澎湖南方四島發展歷史調查〉,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成果報告,2018年8月。
觀臺灣第47期:島與島
所有的島嶼,一開始都屬於自己,並不附屬於誰。「離島」是一種因為地理、歷史的因素所造就的邊緣狀態。在中華民國的政治架構下,臺灣為本島、中心,其他島嶼則是外島、前線。
本期《觀‧臺灣》聚焦在島嶼間移動的人群歷史與文化,跳脫「本島」中心,介紹不為人知的離島知識,並轉而以離島、以海洋的角度回望臺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故事StoryStudio
故事StoryStudio
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從生活發現歷史、從臺灣看見世界、從過去想像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