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魯迅「研究」|魯迅「略談」又「再談」的香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也因為做手工【立體書評😂】的緣故,竟然停不下來,於是翻了翻《而已集》,竟看到兩篇關於香港的小文章,一是“略談香港”,二是“再談香港”,覺得很好奇,於是就想一讀窺個究竟,看看九十多年前的魯迅眼中的香港是什麼樣的。這裡說「眼中」,其實是「筆下」的,不過,我自認為魯迅的「眼中」和「筆下」大抵相差並不太多,而在審查制度嚴苛的社會中,「眼中」和「筆下」則可能會大有不同,不過,多為當事人知,他人難judge,至多是讀起來感覺不真摯罷了。幸運的是,魯迅的文字從來讀著都真摯,罵、諷、讚都真摯。
說到這裡,又引申出來一個想法,魯迅自己寫道,最初是學習開礦的,並沒有提更得到宣傳的「棄醫從文」,不過魯迅的「棄醫從文」,似乎是抱著這樣才能拯救中國的念頭開始的,一個醫生,終了卻發現醫得了病,更需要醫的則是「心」,於是,下決心提筆,讓世間多一個聲音,近百年了,歷史還真的是何其相似,真彷彿一個作弄啊
閒言少敘。魯迅的《略談香港》真的是略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書評•評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74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y Ventu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讀魯迅真的危險嗎?《1984》危險嗎?筆桿子和槍桿子,究竟哪個更危險?或許魯迅在《朝花夕拾》的《二十四孝圖》裡已經說到了,危險的是當一個國家裡,孩子們沒有可以讀的讀物,沒有能夠開啟明智、接近童心、童真的書籍;相反,孩子們被要求著去懂事、去做如大人一樣圓滑的人精,說真話被嘲笑成不會轉圜,思考與反思終被
【僅此紀念狄更斯《聖誕歡歌》出版177年整(1843年12月19日-2020年12月19日)。】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3D詩歌的文章——詩歌的形式|3D變形與參與,因為那篇詩歌需要結合讀者的參與,將印在書上的詩歌剪下來,做成一個小盒子;今天的書籍亦是如此,似乎一個放飛的想像,也似成真的佈景,少些閱讀,多
今年,Lana Del Rey出版了第一部詩集《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硬質版本,同時,有聲書也由Lana Del Rey自己朗誦,她本來就是一位歌手,有聲詩自然是她以一種詞和曲調相諧的形式朗朗唸誦。
Atwood封存於「未來圖書館」的Scribbler Moon要到2114年才能讀到,焦灼且無望的等待。但是,Atwood的新詩集《Dearly》在今年11月10日出版了! 幾乎是疫情前夕就預訂了這本詩集,沒想到等待中的世界和我都在變化中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歌。世界也在尋找嗎?世界也是一首歌嗎?拿到這本
【「通勤快讀」是我創建的新標籤——通勤路上的快讀短篇。】 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在英語文學中的盛名不僅僅來自於《尤利西斯》、《都柏林人》等小說給人的創新感與迷惑,也同時來自於喬伊斯對英語語文的運用,輕巧自如地令語言成為迸發情感的承載,令每一個膽敢讀他的人變成那個在夜間尾隨喬伊斯身後
在打開詩人李立揚的詩集《The Undressing》之前,如若有先Google作家生平背景的習慣,或許已經會被一種「已形成的」、關於李立揚「身世」的敘述掉轉了注意力。 李立揚的母親是袁家英,袁世凱第六子袁克桓的女兒,袁世凱是詩人李立揚的太姥爺。李立揚出生於印尼雅加達,父親在中國的時候曾任
讀魯迅真的危險嗎?《1984》危險嗎?筆桿子和槍桿子,究竟哪個更危險?或許魯迅在《朝花夕拾》的《二十四孝圖》裡已經說到了,危險的是當一個國家裡,孩子們沒有可以讀的讀物,沒有能夠開啟明智、接近童心、童真的書籍;相反,孩子們被要求著去懂事、去做如大人一樣圓滑的人精,說真話被嘲笑成不會轉圜,思考與反思終被
【僅此紀念狄更斯《聖誕歡歌》出版177年整(1843年12月19日-2020年12月19日)。】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3D詩歌的文章——詩歌的形式|3D變形與參與,因為那篇詩歌需要結合讀者的參與,將印在書上的詩歌剪下來,做成一個小盒子;今天的書籍亦是如此,似乎一個放飛的想像,也似成真的佈景,少些閱讀,多
今年,Lana Del Rey出版了第一部詩集《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硬質版本,同時,有聲書也由Lana Del Rey自己朗誦,她本來就是一位歌手,有聲詩自然是她以一種詞和曲調相諧的形式朗朗唸誦。
Atwood封存於「未來圖書館」的Scribbler Moon要到2114年才能讀到,焦灼且無望的等待。但是,Atwood的新詩集《Dearly》在今年11月10日出版了! 幾乎是疫情前夕就預訂了這本詩集,沒想到等待中的世界和我都在變化中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歌。世界也在尋找嗎?世界也是一首歌嗎?拿到這本
【「通勤快讀」是我創建的新標籤——通勤路上的快讀短篇。】 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在英語文學中的盛名不僅僅來自於《尤利西斯》、《都柏林人》等小說給人的創新感與迷惑,也同時來自於喬伊斯對英語語文的運用,輕巧自如地令語言成為迸發情感的承載,令每一個膽敢讀他的人變成那個在夜間尾隨喬伊斯身後
在打開詩人李立揚的詩集《The Undressing》之前,如若有先Google作家生平背景的習慣,或許已經會被一種「已形成的」、關於李立揚「身世」的敘述掉轉了注意力。 李立揚的母親是袁家英,袁世凱第六子袁克桓的女兒,袁世凱是詩人李立揚的太姥爺。李立揚出生於印尼雅加達,父親在中國的時候曾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924年距今恰100年了。這是一個老作品。讀其書,需融入當時的背景,其論述之詞相對於今,我感觸最深的是每一句之構成較長,用詞是古典的,想法是含蓄的,表達是深層的。不過,不管是古或今,一位成功的作家,其文學造詣均為上乘,思想是有深度的,只是表達的手法不同而已。總之,此書我感覺是於其他作品大異其趣!
Thumbnail
魯迅的《藥》為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內容大意為革命烈士為遊行示威慷慨赴死,然而他的鮮血卻被無知迷信的大眾認為是癆病的治方,使得主角爭搶著「人血饅頭」去治兒子的病。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狂人日記》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924年距今恰100年了。這是一個老作品。讀其書,需融入當時的背景,其論述之詞相對於今,我感觸最深的是每一句之構成較長,用詞是古典的,想法是含蓄的,表達是深層的。不過,不管是古或今,一位成功的作家,其文學造詣均為上乘,思想是有深度的,只是表達的手法不同而已。總之,此書我感覺是於其他作品大異其趣!
Thumbnail
魯迅的《藥》為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內容大意為革命烈士為遊行示威慷慨赴死,然而他的鮮血卻被無知迷信的大眾認為是癆病的治方,使得主角爭搶著「人血饅頭」去治兒子的病。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狂人日記》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