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魯迅,讓我看到民國的另一面

更新於 2024/11/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國新文學作家、翻譯家──魯迅 (本名:周樹人)
魯迅的雜文、小說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在於:他展現了一個與歷史課本不同風貌的民國時代。歷史課本編寫者筆下的民國,不一定都是虛假,有些確實離事實原貌不遠,但有些事情,若對照日本、美國、其他國家歷史學者的著作,我們會發現:明顯背離史實。
我不認為歷史課本寫的東西都是錯的,都是一無可取,而魯迅寫的、外國人與台獨派學者寫的,都是對的,不過有一點我相當肯定的是,歷史課本編寫者的立場比較偏向北伐以後主政的中國國民黨,對於所謂的「歐美列強」、「各路的軍閥」、「中國共產黨」、「日本帝國」、「中國的示威民眾」……其敘述不夠客觀,好像兩者爆發了什麼衝突,不管是軍事衝突,還是外交紛爭,錯的那方永遠都是後者,要嘛對方無知生事,不然就是他們蓄意挑起,存心與國民政府、蔣介石過不去。
其次,他們的視角像是北伐以後的國民政府公務員,或是那些比較認同中國國民黨的文化人,而非疏離或反對中國國民黨的學者專家,更不是當時人口眾多而且沒有什麼政治發言權的基層民眾。課本談的多是國民政府北伐以後的「十年建設」、「黃金十年」,以及僅次於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時代,相對忽視的是,多數民眾生活困頓的慘狀、人們面臨改朝換代(辛亥革命、張勳復辟、北伐勝利)的焦慮惶恐、歷來政府(不論是北洋還是國民黨)對人們言論與思想自由的嚴厲管制、社會貧富懸殊、新舊文化衝突等的民國景觀,我覺得,魯迅的雜文、小說就像一道窗口,讓我們看到民國的另一面,也就是那些不幸被中華民國政府長年遮掩,以及被人們淡忘的事物。
魯迅的言論及文學作品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他畢生反國民黨,反中華民國。其實魯迅至死都肯定辛亥革命的價值,從不後悔自己、其他同鄉(秋瑾、徐錫麟、陶成章等人)、孫中山當年參與推翻滿清的行動,但是民國以後的政局動盪、社會的閉塞頹敗,種種亂象,讓他對這個曾經寄予厚望的民國深感痛心,等到蔣介石、白崇禧等人以暴力方式清黨,讓那些加入共產黨的學生、無辜市民血染上海、廣州等地的街頭、校園,魯迅對國民黨、自己僅存的樂觀徹底絕望,沒有多久就轉向中國共產黨,將希望寄託在後者。儘管魯迅晚年親共(但最終沒入黨),對於許多發生在中華民國境內的亂象,他仍然以曲筆、諷刺等方法揭露出來,不畏官方的言論審查,與親國民黨外圍組織成員的威脅、謾罵,為我們後人留下可貴的見證,以及豐碩的文學資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而且以作賤弱者為樂……但主角「我」是否也參與其中?
我實在不曉得,台灣人到底要怎樣,才算真的「正視」魯迅的成就?如果是以中國過往對魯迅的各種推崇行動,作為標準,我想,台灣人不論怎麼做,大概永遠不會及格。因為我們很難想像,魯迅在中國,到底被政府、知識菁英、民眾「神化」到什麼地步……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遠流出版公司,繁體中文。 第一封信到第十二封信,依序是: 談讀書、談動、談靜、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談作文、談情與理、談擺脫、談在羅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談人生與我。 這本書在1929年(民國18年)是一本相當暢銷的書信體散文集。由於作
劉再復在《共鑑五四》一書中讚揚魯迅,認為魯迅的精神和作品風格非常接近尼采,某些作品甚至跟尼采一樣,也就是說:把魯迅的名字隱去,掛上「尼采」,人們可能認不出來,不過作為魯迅和尼采作品讀者的我,總覺得兩者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以下有兩篇文章,我覺得不錯,想介紹給大家!一篇文章是 陳器文〈魯迅的歷史形象與現代意義〉,另一篇是 蘇敏逸〈魯迅小說中的人物〉……
魯迅的雜文與時事牽連甚深,不是身歷其境的人往往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寫作動機,以及一些文章的真正涵義,因此後世的魯迅迷、魯迅研究者容易將魯迅的作品斷章取義,把一些文章內容「絕對化」,變成可以跨越時空挪用的大道理,或是憑魯迅的一面之詞去評斷那些不同立場者的是非對錯,甚至武斷地論定他們的人品及一生的成就……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而且以作賤弱者為樂……但主角「我」是否也參與其中?
我實在不曉得,台灣人到底要怎樣,才算真的「正視」魯迅的成就?如果是以中國過往對魯迅的各種推崇行動,作為標準,我想,台灣人不論怎麼做,大概永遠不會及格。因為我們很難想像,魯迅在中國,到底被政府、知識菁英、民眾「神化」到什麼地步……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遠流出版公司,繁體中文。 第一封信到第十二封信,依序是: 談讀書、談動、談靜、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談作文、談情與理、談擺脫、談在羅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談人生與我。 這本書在1929年(民國18年)是一本相當暢銷的書信體散文集。由於作
劉再復在《共鑑五四》一書中讚揚魯迅,認為魯迅的精神和作品風格非常接近尼采,某些作品甚至跟尼采一樣,也就是說:把魯迅的名字隱去,掛上「尼采」,人們可能認不出來,不過作為魯迅和尼采作品讀者的我,總覺得兩者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以下有兩篇文章,我覺得不錯,想介紹給大家!一篇文章是 陳器文〈魯迅的歷史形象與現代意義〉,另一篇是 蘇敏逸〈魯迅小說中的人物〉……
魯迅的雜文與時事牽連甚深,不是身歷其境的人往往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寫作動機,以及一些文章的真正涵義,因此後世的魯迅迷、魯迅研究者容易將魯迅的作品斷章取義,把一些文章內容「絕對化」,變成可以跨越時空挪用的大道理,或是憑魯迅的一面之詞去評斷那些不同立場者的是非對錯,甚至武斷地論定他們的人品及一生的成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1924年距今恰100年了。這是一個老作品。讀其書,需融入當時的背景,其論述之詞相對於今,我感觸最深的是每一句之構成較長,用詞是古典的,想法是含蓄的,表達是深層的。不過,不管是古或今,一位成功的作家,其文學造詣均為上乘,思想是有深度的,只是表達的手法不同而已。總之,此書我感覺是於其他作品大異其趣!
Thumbnail
魯迅的《藥》為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內容大意為革命烈士為遊行示威慷慨赴死,然而他的鮮血卻被無知迷信的大眾認為是癆病的治方,使得主角爭搶著「人血饅頭」去治兒子的病。
《狂人日記》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Thumbnail
我想為什麼魯迅感嘆「人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吵鬧」 大概是出於無奈吧 悲與歡不斷在世界上每個角落輪流上演 然而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他人的情緒 有時候 更不可能幫忙分擔、那些生命的沉重 只好故作冷漠 只要不去感受 便不須對自己的無能為力而自責
Thumbnail
  「古來時常喫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喫人』!」——魯迅〈狂人日記〉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1924年距今恰100年了。這是一個老作品。讀其書,需融入當時的背景,其論述之詞相對於今,我感觸最深的是每一句之構成較長,用詞是古典的,想法是含蓄的,表達是深層的。不過,不管是古或今,一位成功的作家,其文學造詣均為上乘,思想是有深度的,只是表達的手法不同而已。總之,此書我感覺是於其他作品大異其趣!
Thumbnail
魯迅的《藥》為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內容大意為革命烈士為遊行示威慷慨赴死,然而他的鮮血卻被無知迷信的大眾認為是癆病的治方,使得主角爭搶著「人血饅頭」去治兒子的病。
《狂人日記》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Thumbnail
我想為什麼魯迅感嘆「人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吵鬧」 大概是出於無奈吧 悲與歡不斷在世界上每個角落輪流上演 然而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他人的情緒 有時候 更不可能幫忙分擔、那些生命的沉重 只好故作冷漠 只要不去感受 便不須對自己的無能為力而自責
Thumbnail
  「古來時常喫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喫人』!」——魯迅〈狂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