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大動作晉級階段,很常會出現「睡覺時間不好好睡覺,認真練習新技能」的狀況,原本從來沒有睡眠問題的寶寶,搖身一變,變成每次睡覺都無法好好入睡,睡睡醒醒,媽媽簡直快要崩潰,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破關、快速解決翻身地獄、或是快速撂倒不斷練習扶站的寶寶呢?
面對大動作進程所造成的睡眠卡關,語嫣有簡單七招可以協助家長突破這個難關唷!
一、月齡適當的睡衣
開始學習翻身的寶寶,可以從將雙手包覆的寶寶睡衣,進階成雙手自由、但雙腳放在同一個袋子空間的寶寶睡袋。
使用寶寶睡袋,除了可以依照一年四季的氣候,搭配調整適當的保暖、散熱睡衣以外,因為寶寶睡袋將寶寶的雙腳放在同一個袋子裡,能夠降低寶寶的活動度,於是穿著寶寶睡袋時,會因為活動度受限,而較快的發現睡覺時間的大動作練習難度提升,而提早結束練習時間,準備好好睡覺。
特別要在這裡說明,寶寶睡袋並沒有綁住寶寶的雙腳,所以寶寶還是能夠自在的站立、在嬰兒床裡稍加走動,只是因為雙腳在袋子裡的活動空間有限,比起雙腳自由時的活動度還少,寶寶因此會提早結束練習,而不是穿上寶寶睡袋後,就不能站立或是不能走動唷!
二、不睡覺時盡量練習
讓寶寶在不是睡覺的時間,盡量練習新技能,練習得愈多,愈是縮短這個學習歷程,學會之後,睡覺時間就不再需要起床練習了!
白天建議的練習方式有幾個重點,
針對練習翻身的寶寶:
請家長提供孩子空曠的翻身環境,在練習過程當中,請盡量不要提供孩子翻身協助,而是在旁邊當孩子最好的啦啦隊!當我們讓孩子自己練習的次數愈多,孩子愈快能夠熟稔自己正翻反翻的要訣,而不是期待家長的協助,反而拖延這個學習歷程,並且也可能會造成孩子半夜起床自主練習時,也會希望家長一同起床協助,全家的睡眠品質會愈來愈不好
針對練習站立的寶寶:
提供寶寶扶站的機會,除了有安全穩固的練習道具與空間以外,可以將寶寶喜歡、有興趣的物件放置高處,讓寶寶更有意願站起來。但請避免由家人拉寶寶的手站立,因為在練習過程當中,應該是練習寶寶的核心穩定度、臀大肌以及大腿股四頭肌的力量,若是由其他人拉寶寶站起,寶寶練習站立所需要號招的肌肉群不見得會被適當練習到,反而會造成練習次數不夠,拖延學習過程的狀況。
三、堅持作息上的穩定
即使寶寶自己在夜間睡覺時間醒來練習,或是整段白天小睡時間都在練習中度過,家長也要堅持盡量寶寶的整日作息,跟原本的作息幾乎一樣。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看到孩子錯過一段睡眠時間,會擔心孩子太累而提供寶寶補眠的時間,但這往往是整體作息愈來愈亂的開始。
睡眠與清醒時間是相輔相成的,睡得好的前提是寶寶有剛剛好的疲倦,也就是有找到寶寶在每段睡眠之間,所需要有的最大清醒時間。另外、寶寶在三個月後就開始有自己的生理時鐘,褪黑激素在24小時內的起伏是很固定的,早上六七點幾乎不再釋放,所以在自然的情況下,寶寶通常會在早上六七點時起床。
假設A寶寶今天因為早上原本的小睡時間都在自主大動作練習沒睡,於是媽媽開始在原本睡覺時間過後一小時開始嘗試哄睡寶寶,但寶寶的最大清醒時間還是維持一樣,午覺時間就往後延遲一個小時入睡、一個小時清醒,晚上就寢時間也因此而往後遞延,但是寶寶隔天早上在褪黑激素不再釋放以後,依然是早上六七點起床,寶寶就出現第一個夜間睡不夠的疲倦累積——睡眠債。
如果寶寶繼續在小睡時間練習,家長繼續協助孩子補眠、推延每段睡覺時間,而寶寶一樣無法抗衡自己的生理時鐘早上正常起床,寶寶體內累積的睡眠債,就會在某天以夜間睡眠愈來愈不穩定、早上起床時間愈來愈早、白天小睡長度縮短,等等各種睡眠狀況的變形一步步出現,導致本來作息穩定、睡得很好的寶寶,變身成為讓爸媽黑眼圈濃度直線攀升、充滿睡眠狀況的寶寶。
四、堅持不改變入睡方式
當寶寶因為自主大動作練習而錯過小睡時間,憂心忡忡的家長為了讓寶寶睡夠,可能會提供原本孩子並沒有需要的入睡協助。例如本來可以自行入睡的孩子,家長開始提供抱著入睡的方式協助補眠,結果孩子逐漸養成入睡新的依賴模式,入睡不再能靠自己,全家的睡眠模式走入彼此辛勞的情況。
因此面對孩子因為自主大動作練習而錯過小睡時間時,請不要過度擔心,要相信這只是一個過渡期,家長愈是穩定住原本的入睡模式、原本的作息,寶寶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回歸到原本睡好好的狀況!
五、降低再降低睡覺時間的親子互動
當家長發現寶寶在睡覺時間中醒來,請以最低的互動方式確定寶寶並沒有生理上的需求:太冷太熱、需要換尿布、需要餵奶等等。不要在睡覺時間陪孩子玩耍、聊天,睡覺時間應該要幾乎沒有互動,保持無聊狀況,才不會變相鼓勵孩子於睡覺時間起床與家長玩耍。
當然,這不是仿間傳說「絕對不可以和寶寶眼神相對」的意思。
親子之間有眼神上的正常相對,是再自然也不過的!如果寶寶半夜醒來,需要家長協助換尿布,在換尿布的過程當中,爸爸媽媽刻意的迴避寶寶的視線,這是一件非常不自然的舉動,反而會造成寶寶的困惑。我們無須造成家人之間的困惑,我們可以和寶寶眼神相對,溫和的對看,只要堅持做到「這是睡覺時間」的無趣訊息,不要和孩子玩耍,就是一個正常的夜間低頻互動的方式。
如果家長看到寶寶正在自主練習大動作,看到、眼神交會後,家長可以繼續好好睡覺,維持「夜間低頻互動」的方式,完全不需要協助寶寶由站姿轉為躺下,因為當家長協助寶寶改變姿勢,就不再是「低頻互動」的狀態了,同時也不尊重孩子決定自己現階段身體姿勢的權力,往往會引發孩子的情緒抗議,反而更加遠離希望孩子趕緊好好入睡的初衷。
六、找幫手
遇到寶寶無法睡好,導致主要照顧者精疲力盡時,請一定要說出來,找幫手!
睡眠不足是造成產後憂鬱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千萬不要以為別人似乎都做得很好,你也需要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事實上認為育嬰生活每天都充滿挑戰的媽媽比比皆是,大聲說出來「我累了,我需要幫助,我需要好好休息」一點都不糟糕,不會讓你變成一個不好的母親,說出來只會讓你有機會照顧好自己,成為一個更有精神、更有體力、好心情陪伴孩子的媽媽!
如果可以寶寶的夜間睡眠時間可以由家人共同輪班協助,語嫣建議以「天」為單位排班。
首先即使是成年人,夜間睡眠被打斷都會造成休息不足的情況,上下半夜排班,就表示兩個家人都沒有辦法好好一覺到天亮,長期下來,不論是爸爸或媽媽,都是睡眠剝奪。如果是以天為單位的排班方式,每天都會至少有一個人是睡好的,長遠下來,更能夠保護到家長的睡眠需求。
再加上寶寶有時候前半夜睡得好,有時候後半夜睡得好,也有時候整夜都睡不好;如果每次某一位家人輪排到的那個時段都剛好是寶寶當天睡不好的時段,那麼這個家人就特別慘、特別累。若是寶寶整夜都睡不好,所有家人通通都一起睡不好,並沒有發揮輪班睡好一點的優點。
七、耐心與陪伴
在寶寶這段往前進步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用耐心陪伴孩子前進,當孩子遇到練習上的挫折、以至於情緒起伏時,寶寶需要的是我們極富同理心的陪伴與支持,並不是解決他當下的困擾,快速地用一隻手協助他成功翻身。太急著使用輔具、或協助孩子練習,反而都是造成這個過程更加延長的反效果。
請一定要相信這一定是一段過渡期!用耐心、陪伴、以及對適齡作息的堅持,這段時間會以寶寶所能達到最短的時間,就這樣度過的!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