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 SAKE WHISPER 】清酒競賽是飲者的懶人包?

2021/01/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就算在疫情之前,近年常聽說日本清酒要出口海外,但無奈至今出口量只不過寥寥可數的4 ~ 5%。我想主要原因來自製造商對輸出海外的取態不一所致!有些酒藏想法是覺得海外沒有飲清酒的風氣,焦點留於國內,甚至縣內,以生產地酒為傲;但另一幫鼓吹出口的酒藏卻牢牢抓住了契機,努力將自家產品賣出去。而確實我聽過一些酒藏的出口量已超過自己生產量的三成 ,誰敢說沒可為?
日本酒的軟性教育
雖說兩者各有所長,但無疑出口海外令市場更有彈性,似開拓了一片新天地。不過空談開拓,然後守株待兔是沒有用的;最重要是懂得教育市場!試想想當你教識非洲人穿鞋,你才有前景!教育而言,也許上上課,給個XX唎酒師、XX清酒專家名銜,就令人嚮往。不過直接教育的受眾不多;然而軟性教育,如清酒比賽,覆蓋面也許更大。
近年,日本國內外都出現很多清酒比賽,除了百年歷史老牌的新酒評鑑會之外,其他如 Fine Sake Award、SAKE COMPETITION、熱燗清酒比賽等等,甚至單一銷售商舉辦的都有。而國外的就以 International Wine Challenge 的清酒部門,以及美國 International Sake Award 比較有名。
芸芸比賽當中,只有新酒評鑑會基調不一樣。他們以釀造者角度出發,從技術層面討論酒藏的釀造水平;亦因如此,比賽結果卻沒有排斥性,只要酒品能拿到一定分數就能入賞,甚至取得金賞。因此,每年獲頒金賞的數目多達二百多款!相反,坊間其他比賽的標誌性更強;金賞的數目較少,而且亦有年度大賞,得獎者彷如致身雲端,傲視同儕。
這麼一來,品牌推廣默默地有著積極的改變,亦形成了一件推銷利器。情況在國外更明顯,因為比賽為消費者提供了購買的指南與質素的指標,要是得獎品牌就能令人注目。評審們以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代表著所屬市場的口味;同時,他們懂釀造理論,給消費者更多說服力,令他們更有共鳴,令獎項更貼地。這樣雖然填鴨一樣的教育,但來得更有效率,覆蓋卻更廣。
比賽獎項有如懶人包,給你提供最快的購買指南,省去了資料搜集及碰釘過程;同時介紹了品牌,令出口的清酒更有說服力。不過,真正學習清酒的人們絕不會為此太快下定論,一切還得親身嚐過,慢慢理解他們的獨到之處,不是更有趣味嗎?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追蹤加訂閱我們的專欄。你的支持,是我們持續寫作的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Umai Magazine
Umai Magazine
《Umai Magazine》是香港首本協助讀者認識日本美酒旬食、享受人生的飲食為主題的雜誌。 各有酒食專題,是一本可供收藏的日本特集主題雜誌。 #我們不是大師 #我們只是一班熱愛清酒並為日本清酒普及化而努力的傻瓜!(^o^)//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