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山大想Run Away,那就走一趟鶯歌老街吧!
給自己一個上午的喘息時間,學習手沖一杯好茶,
體驗高閑至《茶的滋味》裡的心境與心靜。
現代人生活忙碌,身兼多重角色,日復一日周旋應付於各種壓力夾縫之中:客戶催件、同事拖件、奧客投訴、上司責難……此時此刻,真的好想來杯手搖飲解悶……
等一下,喝茶只能選擇手搖飲嗎?
在已經喘不過氣的工作步調中,我們是否擁有另一種選擇,可以讓自己忙得從容又優雅,而不是疲於奔波的陀螺呢?
就像手沖咖啡一樣,在瓶裝茶、手搖飲和茶包之外,偶爾也能選擇手沖甘茶,用一杯清香,換自己的好心情與好口氣,以及與上司、同事和客戶間的關係緩衝。
畫家歌手高閑至老師《茶的滋味》一曲,敘說的便是這樣的情境:
但是,手沖茶的工序似乎頗繁鎖,器具也好幾個,感覺好麻煩喔!而且,茶葉那麼多種,怎麼泡出好喝的茶呢?
即便是從小耳濡目染家族長輩的泡茶風氣,對於如何泡出好茶這件事仍感到陌生且格格不入,彷彿是上個世紀或是文青們才能擁有的閒情逸緻。因此上週末相約友人報名了鶯歌老街「台灣宜龍」(EILONG)的茶席體驗。
宜龍鶯歌店的茶席體驗在店家的地下一樓,與附設中式餐廳「喝茶天」共用同一空間。平日和週末假日的每天上午10:30至12:00,一次只接待一組體驗活動,必須事前預約喔!
茶文化與手沖茶入門教學
老師先概略講述喝茶文化的起始和演變,以及如何自中國傳輸至世界各地。其中,台灣東方美人茶這款茶名,竟是由英國女皇所命名的呢!原因是女王看到台灣紅茶(當時稱福爾摩沙茶)在壺中婀娜多姿的模樣,便賜予如此美麗的名字。
接著,介紹傳統茶席的佈置與茶器,從茶席墊、燒水壺、茶罐、茶壺、茶海、濾茶器、水屋、茶杯與杯墊等,搭配聞香、沖泡、品茶的流程,讓我們更了解每一項茶器的功能,並掌握沖泡好茶的訣竅。
茶道老師介紹茶席文化、茶器和泡茶步驟。您認得哪些茶器呢?
我們觀察到茶器中包含三種材質:耐熱玻璃、瓷和陶,老師建議不同茶種要搭配不同材質的茶器,比較能適性發揮茶葉本身的特質。一般來說,耐熱玻璃適合輕發酵茶和花茶系列,瓷器不容易吸附味道適合所有茶葉品種,而陶器容易吸附味道適合深發酵茶葉品種。
對於不同品種的茶葉,也有個別適合的水溫喔!但也不會太複雜,大部分茶葉品種都是水燒開時( 90度至95度 )最適合,輕發酵和花茶系列的水溫在 75 度至 80 度較合適,另外東方美人茶是80至85度。
不同茶葉品種在不同水溫下,所需沖茶時間也會不同。一般來說,以150ml至200ml容量,茶葉薄鋪壺底,輕發酵茶約置放1分30秒,全發酵茶約置放3分鐘;第二泡以後則各減30秒。
動手沖泡台灣茶
既然名為「茶席體驗」,當然要來實作體驗一番,而不是只聽老師講課囉!
老師示範時採用的是耐熱玻璃的材質,因此沖泡的是文山包種茶( 輕發酵 )。我和朋友分別選擇瓷器和陶器,沖泡的是阿里山烏龍茶( 部分發酵 )和蜜香紅茶( 深發酵 )。大家是否發現了呢?我和朋友的茶組相對簡單,只有共用的燒水壺( 含溫度計 )、茶壺、濾茶器、茶海和茶杯,如果是自己獨享的話,茶海和茶杯也可以合為一喔!
我的手沖茶組,瓷器材質。左至右包括:茶海、濾茶器、茶杯和茶壺。
朋友的手沖茶組,陶器材質。左至右包括:茶海、濾茶器、茶壺。
如同老師所示範,只要掌握三個要領:適切的茶器、水溫和時間,沖出好茶並不難。我們按照步驟:先聞香,感受兩款茶葉不同的香氣,沈澱心情;再溫壺,將煮開的熱水倒些許入壺,為迎接茶葉美妙而熱身;接著震盪,闔上壺蓋並輕輕搖晃,使茶葉香氣在壺中散開;然後沖泡並靜置,將適當水溫的開水緩緩注入壺身,依照茶葉種類,1分半至3分鐘的靜心等待,讓茶葉在壺中充分舒展;最後分享及品茶,將壺中手沖茶經由濾茶器倒入茶海,再為同桌茶友斟茶,一邊飲茶一邊品嚐糕點。
一次體驗三種茶葉品種,由左至右分別是蜜香、烏龍、包種。
我們一邊品茶一邊分享今天的茶席體驗心得,發現泡茶過程也反映出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像是我的猶豫遲疑,以及朋友的急切率性。想要泡出一杯好茶的第四個訣竅,應該就是在於回觀內心、察覺自我吧!
活動結束後,老師遞給我們一人一小袋茶葉,正是這次體驗的三種茶:包種、烏龍、蜜香,讓我們回家可以練習。仔細看這些茶葉包裝,隱藏著貼心巧思喔!真的是照顧到愛喝茶但還不太熟悉手沖茶的新世代呢!
每袋茶葉包裝上都附有適合的水溫和沖泡時間,另有一張提示小卡。
包裝袋背面也藏有玄機~以後泡茶不用擔心記錯出糗了呢!
泡一杯好茶也可以簡單又風雅,下回來鶯歌陶瓷老街時,不妨也來個茶席體驗。
不僅學習如何沖泡出口齒留香且回甘的好茶,了解從茶的起源與攻占東西味蕾的有趣故事,也能在泡茶過程「益心」、釋放壓力,並回觀內心、察覺個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