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茶壺的構造材質變化甚多,是茶文化具體展現的主要器具。台灣茶文化之美往往透過茶席給予飲者更深刻的心靈感受。

茶壺的構造材質變化甚多,是茶文化具體展現的主要器具。台灣茶文化之美往往透過茶席給予飲者更深刻的心靈感受。


就構造而言,茶壺有壺嘴、壺身、壺把的構造,壺蓋則會有氣孔[1]。氣孔可以透氣,基於空氣流動才能出水的概念,所以當我們在挑選茶壺的時候,只要將氣孔壓住,壺內的水倒不出來,就表示壺蓋與壺身之間沒有孔隙,基本上就是一個合格的茶壺了。其他如:材質、壺嘴斷水順暢度、造型的部分就牽涉個人喜好,在此不多贅述。

沖泡的部分,有推廣茶文化者認為可以透過茶壺三泡來展現天、地、人的觀點[2],頗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基本上,台灣烏龍茶用茶壺的方式沖泡大致都可以回沖五次。在前段介紹標準泡的時候,我們要求用滾水,是為了更客觀地展現茶葉的滋味。在以茶壺沖泡的情境,除了水溫,茶葉的舒展程度會更明顯地影響茶和水的比例。舉例來說,沖泡一壺外觀為球型的凍頂烏龍茶,投茶量大約是壺身的1/5至1/4高度,這是為了預留茶葉舒展的空間。而當茶葉充分舒展之後,體積變大,使得茶壺內部容納水的空間變小,茶與水的比例可能由原本的1:4變成2:1,濃度便會提升。由此來看,若第一泡浸泡的時間約一分鐘,第三泡若仍是浸泡同樣的時間,茶葉的味道自然會顯得過於濃郁。同時,壺泡是以熱水浸泡的方式帶出茶葉的味道,味道會隨著沖泡次數逐漸變淡,如果第四泡、第五泡沒有調整延長浸泡的時間,茶湯的味道則會顯得較為淡薄。這是為什麼我們在沖泡茶葉的時候,似乎每一泡的時間長度都不太一樣,但並非毫無原則可以依循,只需要稍加推敲便能知道時間調整長短的原因,再透過適當的練習,便能提升泡出好喝茶湯的機率。

關於沖茶的時間,還有一個小訣竅:我們常見在茶藝館的時候,有些人會在注滿水之後,在壺身上淋一些熱水。這個動作有些人會認為這是為了維持壺內的溫度。但實際上一個容器的轉換大約只有5度左右的影響,一般茶壺的容量約120-150毫升左右,以浸泡一分鐘的時間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溫度變化。之所以淋上熱水,最主要的原因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拿捏出湯的時間。因為壺內的溫度很高,在外部淋上熱水很快就會乾掉,而通常從淋壺到壺身水珠乾掉,大約30秒至1分鐘左右的時間。由於大家聚會泡茶的時候往往邊聊邊泡茶,很少會以計時的方式沖泡茶葉,往往因為沒注意到時間長短以致於影響茶湯口感的表現。透過在表面淋壺至水珠乾掉這種視覺化的表徵,讓我們對於浸泡的時間有一定的參考基準,據此做一點微幅的調整,讓茶湯的滋味更為濃淡適宜。

關於這個技巧,在潮汕泡茶法裡確實也有這種用熱水淋壺的手法,稱之為「孟臣淋霖」,孟臣是明清時期的製壺好手,由於蔚為風潮,以他的名字引申為茶壺之意,淋霖則是將熱水淋在壺身的動作,以此形容溫壺的動作,甚為傳神。溫壺的主要用意除了提升茶壺的溫度,還有使茶乾的香氣可以透過熱空氣發散的作用,讓茶席的參與者容易聞到乾茶的香氣。這種茶藝技巧與我先前的論述雖然有所差異,但若置換時空來看,古代在取水、煮水方面不如現代方便迅速,很容易在沖茶的過程因為環境、距離的關係使水溫迅速降低,所以這種溫潤泡的方式確實有其誕生的時空背景,甚至在現今不同緯度、生活條件不同的國家中也是值得參考的泡茶方式。


[1] 有的氣孔置中在鈕的上方,有的氣孔則會在鈕的側緣,之所以這樣的考量在於氣孔可能會有熱氣排出,造成燙傷或使用上的不便,所以作在壺蓋面上的會比較安全,缺點則是在測試出水的時候會相對較不方便。

[2] 龔俞堯,2018,<太初有茶>。我認為這種看法頗有把泡茶從量變轉為質變的趣味,原本五泡為基本的烏龍茶,如何透過時間的調整,在三泡的過程充分展現茶的滋味,並連結形而上天地人的概念,實在饒富文化的藝術精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2024/09/20
這篇文章探討了國內旅遊與臺灣茶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近年來疫情解封後的消費趨勢下,國旅吸引力消退及臺灣茶市場下滑的原因。文中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比較心態如何影響國旅選擇與茶葉消費,同時強調政府政策與市場競爭的關係。文章呼籲從多角度發展策略,以應對產業的未來挑戰。
Thumbnail
2024/09/20
這篇文章探討了國內旅遊與臺灣茶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近年來疫情解封後的消費趨勢下,國旅吸引力消退及臺灣茶市場下滑的原因。文中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比較心態如何影響國旅選擇與茶葉消費,同時強調政府政策與市場競爭的關係。文章呼籲從多角度發展策略,以應對產業的未來挑戰。
Thumbnail
2024/01/14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2024/01/14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2023/08/23
跟一鳴[1]的相識有點緣分,因為受到劉伯康的老師邀請參與,當時接我們一起前往大葉大學,閒聊得知他在台東生產茶葉,有做紅烏龍。但是當時的我基本觀點是對於紅烏龍有些敬謝不敏,也就沒有太多交流。 後來因為客人有台東紅烏龍的需求,所以找上他,雖然價格比起西部的蜜香紅茶要來得高價,但至少是相對有保障且可信賴的
Thumbnail
2023/08/23
跟一鳴[1]的相識有點緣分,因為受到劉伯康的老師邀請參與,當時接我們一起前往大葉大學,閒聊得知他在台東生產茶葉,有做紅烏龍。但是當時的我基本觀點是對於紅烏龍有些敬謝不敏,也就沒有太多交流。 後來因為客人有台東紅烏龍的需求,所以找上他,雖然價格比起西部的蜜香紅茶要來得高價,但至少是相對有保障且可信賴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㚕磬窯青瓷茶具以日本茶道文化為經,台灣沏茶技法為緯,創作對應不同需求的茶具套組。其中最為人喜愛莫過於「菊式粉青蓋碗茶具組」,其藉由粉青官釉的寧靜韻味,運用在雅士生活必備的茶具上,恰當的透露出現代人在忙碌生活當中追求高雅寧靜的美學品味。從釉色、開片紋,到光澤感與上手的觸感,幾近完美地呈現青瓷溫潤如玉的
Thumbnail
㚕磬窯青瓷茶具以日本茶道文化為經,台灣沏茶技法為緯,創作對應不同需求的茶具套組。其中最為人喜愛莫過於「菊式粉青蓋碗茶具組」,其藉由粉青官釉的寧靜韻味,運用在雅士生活必備的茶具上,恰當的透露出現代人在忙碌生活當中追求高雅寧靜的美學品味。從釉色、開片紋,到光澤感與上手的觸感,幾近完美地呈現青瓷溫潤如玉的
Thumbnail
喜歡喝茶的朋友, 或許聽過這樣的說法“一茶配一壺”。 何為“一茶配一壺”? 莫非你也覺得是因為養壺吸味後泡茶變好喝?
Thumbnail
喜歡喝茶的朋友, 或許聽過這樣的說法“一茶配一壺”。 何為“一茶配一壺”? 莫非你也覺得是因為養壺吸味後泡茶變好喝?
Thumbnail
茶葉沖泡自然會連結到器具,要泡出一壺好喝的茶,出水的速度、保溫的能力、品飲人數、沖泡次數乃至動作美感都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講究,終究是以沖泡者的心境來決定。
Thumbnail
茶葉沖泡自然會連結到器具,要泡出一壺好喝的茶,出水的速度、保溫的能力、品飲人數、沖泡次數乃至動作美感都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講究,終究是以沖泡者的心境來決定。
Thumbnail
現代生活繁忙,往往沒有時間好好使用專門器具泡一杯茶,馬克杯反倒成為工作時最方便的泡茶道具。如何用馬克杯泡一杯簡單美味的好茶其實只要搞懂幾個重點即可。
Thumbnail
現代生活繁忙,往往沒有時間好好使用專門器具泡一杯茶,馬克杯反倒成為工作時最方便的泡茶道具。如何用馬克杯泡一杯簡單美味的好茶其實只要搞懂幾個重點即可。
Thumbnail
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大茶壺裡面的沖泡方式稱之為大桶泡茶法,是台灣農業時代常見的泡茶方式。現今珍珠奶茶店、早餐店的基底茶也大多採用這樣的沖泡方式,可以視為是標準泡的延伸應用。  
Thumbnail
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大茶壺裡面的沖泡方式稱之為大桶泡茶法,是台灣農業時代常見的泡茶方式。現今珍珠奶茶店、早餐店的基底茶也大多採用這樣的沖泡方式,可以視為是標準泡的延伸應用。  
Thumbnail
茶壺的構造材質變化甚多,是茶文化具體展現的主要器具。台灣茶文化之美往往透過茶席給予飲者更深刻的心靈感受。
Thumbnail
茶壺的構造材質變化甚多,是茶文化具體展現的主要器具。台灣茶文化之美往往透過茶席給予飲者更深刻的心靈感受。
Thumbnail
蓋碗泡是三件式的泡茶器具,照片為2009前往北京參展時所攝,當地餐廳以蓋碗沖泡的方式直接作為個人飲用的茶杯,頗有古風。
Thumbnail
蓋碗泡是三件式的泡茶器具,照片為2009前往北京參展時所攝,當地餐廳以蓋碗沖泡的方式直接作為個人飲用的茶杯,頗有古風。
Thumbnail
茶葉沖泡無非是茶水比例、時間、水溫三者的變化。同樣一份茶葉,依據這三者的變化沖泡出的各種不同的口感。說來容易,實際操作的些微條件差異都可能影響成品的風味。有鑑於此,在某些場合,我們希望透過一套標準作業流程...
Thumbnail
茶葉沖泡無非是茶水比例、時間、水溫三者的變化。同樣一份茶葉,依據這三者的變化沖泡出的各種不同的口感。說來容易,實際操作的些微條件差異都可能影響成品的風味。有鑑於此,在某些場合,我們希望透過一套標準作業流程...
Thumbnail
茶具有各種類型,沖泡的滋味也各異,本章探討各種沖泡方式的技巧與觀念,並介紹品飲的相關知識
Thumbnail
茶具有各種類型,沖泡的滋味也各異,本章探討各種沖泡方式的技巧與觀念,並介紹品飲的相關知識
Thumbnail
  壓力山大想Run Away,那就走一趟鶯歌老街吧!給自己一個上午的喘息時間,學習手沖一杯好茶,體驗高閑至《茶的滋味》裡的心境與心靜。泡一杯好茶也可以簡單又風雅,下回來鶯歌陶瓷老街時,不妨也來個茶席體驗。
Thumbnail
  壓力山大想Run Away,那就走一趟鶯歌老街吧!給自己一個上午的喘息時間,學習手沖一杯好茶,體驗高閑至《茶的滋味》裡的心境與心靜。泡一杯好茶也可以簡單又風雅,下回來鶯歌陶瓷老街時,不妨也來個茶席體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