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從島上最陰森事件學習原住民世界的真假判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上週我們關於觀點差異的火塘話題進展到台灣原民族傳統領域,是關於空間和土地的理解。現在讓我們轉向一個比空間更加抽象的領域,通常也是外界認為原住民世界最不易理解的部分。不過容我們提醒火塘諸君:沒有不能理解的觀點,只有不想理解的人。

讀過人類學家做田野調查時記下的報導人口述嗎?那些故事往往關於遙遠的先祖,或者居住在天上,或者居住在大地,究竟是人還是神也不大清楚,似乎一時是人,一時又是神,經過如此這般不知所謂的情節之後,故事可能嘎然而止,留下記錄到一半瞠目結舌的人類學家。

人類學家總是試圖為自己聽聞的一切賦予意義,因為若不這麼做,自己的專業豈不要付諸流水,甚至往後遭人質疑?於是而有大名鼎鼎的薩林斯(Marshall Sahlins以夏威夷人的傳說解釋庫克船長之死,既懸疑又浪漫,不知吸引了多少人一頭栽入太平洋⋯⋯的研究。但我們很少聽見原住民如何解釋自己的傳說。這有一部分可能是因為知曉許多傳說的長者往往沒有受過多少西方教育,不熟悉西方文化的數學性思考與邏輯,遑論以貼近學術的方式「詮釋」傳說。這一個簡單的事實造成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只能看著「專業的外人」壟斷傳說的解釋權。學者挾傳說以博取學術名聲,同一時間也把原住民的傳說依照學者的意願捏成一種新的現實。

現在是我們說話的時候了,即將訴說的一系列故事將帶大家走入一個乍看混亂無序的世界,但甘心的旅人會在行路當中有所體會,自自然然的開始理解原住民族。

讓我們從一起恐怖事件說起。

這恐怖事件發生在看不見的地方(意思是很久以前),地點是台灣島上各處。今天島上被稱為原住民族的南島人群幾乎都有這類傳說,大意是說,有人比他們更早定居在島上,那種人矮小而黑,力大無窮,有種種匪夷所思的能耐和毛病,最後他們和這些矮人起了衝突,最終將矮人趕盡殺絕。這些更早的人群可能就是一般所稱的矮黑人,而我們相信台灣島上確實出現過將矮黑人屠戮殆盡的「種族滅絕」罪行,因為有一個人群為我們留下了原住民世界普遍認定的鐵證,那就是坦承殺盡了矮人,自此世世代代舉行矮靈祭Pasta’ay)以贖罪的賽夏人Saysiyat)。

有儀式伴隨的言語,所述必定是真實。

多數人不知道如何判斷原住民口述內容的「真偽」,到底這個人是在開玩笑呢,還是說認真的呢?其實這當中有個明確的判準——有儀式伴隨的言語,所述必定是真實。所謂真實,是指被口述者所相信。既然賽夏人並非口說無憑,還有祭儀支撐這樣的敘述,至少在原住民的世界裡,我們相信此事確曾發生。

所有原住民族重大祭儀上的言語,都屬於「有儀式伴隨的言語」,但「有儀式伴隨的言語」不見得只會出現在重大祭儀。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舉例說明。

例如原住民人士受邀演講,若是主題與演講者所屬的文化或地域有關,演講者往往會在演講開始之前進行一個私人的小儀式,儀式的外觀可能因為族群而不同,但儀式的內容大體相似,都是在向祖先報告自己即將對外人有所發言,期望獲得祖先的許可和引導。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可以信賴這位演講者是出自真心而發言

不過,我們也要提醒諸君,這裡所謂的「出自真心而發言」,跟我們在西方科學標準下所謂的「真話」或「實話」並不相等。信奉西方科學的人相信有一種客觀的事實存在,人的意願並不左右事實,這樣的觀念在多數原住民族的文化裡卻不存在。

諸位不妨設想:有兩個來自同一部落的人,都在主流社會的場域能言善道,也積極透過麥克風和鎂光燈來爭取外界的注意,兩人可能參與同一場會議,談論同一件事情,卻說出彼此相反的話來,例如就同一片土地在傳統上的管領歸屬做出相反的宣稱,A說土地世代由A的家族所管領,B說土地世代由B的家族所管領。此時與會的非原住民不免陷入困惑,明明他們兩人在會議開始前都各自舉行了那象徵「真心」的小儀式,怎麼能夠講出兩種事實來呢?轉問其他的原住民時,他們卻都微笑不語,只是使非原住民更覺得困惑了。

其他原住民之所以不說話,多半是因為別人的部落有家族爭奪土地詮釋權,這不是他們有權發言的領域,當然以保持沈默為佳,至於微笑,則多半因為這種糾紛往往發生在具有共享甚或緩衝性質的土地上,本來大家都有使用和管領的實質,只是一旦放在科學世界、法治社會的框架下表達時,就顯得含混不清了,其實他們不過是在表達由各自的立場所認識的情況,此外可能也將各自的期望以主張的形式揉合在其中,如此而已。

但這是否表示不會有人在有儀式伴隨的情況下睜眼說瞎話?當然不是,事實上這樣睜眼說瞎話的事情確實發生過,而且正是因為科學與法治的世界試圖以其自身的邏輯去強力覆蓋、替代原住民族對空間的理解、運用和表述,並邀得原住民的主動配合,最後釀成本世紀台灣島上原住民族研究領域最大的倫理醜聞。不過那起駭人的醜聞有些複雜,我們留待日後專文再述,在此只先指出: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當今以歐美文明為骨幹的全球化世界,和原住民族仰賴土地與口傳的世界,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甚至連對真和假的理解與認定都不一樣。如果連這一點都意識不到,不同文化並存且彼此尊重云云,就是徹頭徹尾的睜眼瞎話了。


【行路安全忠告】原住民的祭典經常被外界誤以為是慶典,例如 Youtube 上可以看到關於賽夏族「矮靈節慶的紀錄片」,將賽夏人道歉贖罪再嚴肅不過的矮靈祭指為節慶,很犯忌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我們這個時代信仰科學,非科學性的知識往往不被認為是知識——除非科學家們開始主張,有一些理解對科學有增益作用,可以算是知識。過去是十年間,科學家們開始主張原住民的傳統也具有知識價值,於是出現「原住民傳統知識」這個詞彙。
Thumbnail
我們這個時代信仰科學,非科學性的知識往往不被認為是知識——除非科學家們開始主張,有一些理解對科學有增益作用,可以算是知識。過去是十年間,科學家們開始主張原住民的傳統也具有知識價值,於是出現「原住民傳統知識」這個詞彙。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跟一般非原住民的學者相比,原住民學者在學術界所感受到的最大壓力是根本的世界觀的衝突,這一點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不能說沒有改善,但這改變還是頗受地域限制,主要出現在紐西蘭、澳洲、太平洋各島國的大學,北半球則只有薩米人居住的斯堪地納維亞最有交流和改變的意願。
Thumbnail
跟一般非原住民的學者相比,原住民學者在學術界所感受到的最大壓力是根本的世界觀的衝突,這一點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不能說沒有改善,但這改變還是頗受地域限制,主要出現在紐西蘭、澳洲、太平洋各島國的大學,北半球則只有薩米人居住的斯堪地納維亞最有交流和改變的意願。
Thumbnail
有些學者認為,原住民要發揚文化或傳統,大可前往文學領域,為何要來禍亂學界?這個問題乍看頭頭是道,其實已經默認了只有歐洲文化為基底的知識才是知識,是一種霸權的認知預設。
Thumbnail
有些學者認為,原住民要發揚文化或傳統,大可前往文學領域,為何要來禍亂學界?這個問題乍看頭頭是道,其實已經默認了只有歐洲文化為基底的知識才是知識,是一種霸權的認知預設。
Thumbnail
原運者經常在對手的文化和邏輯內作戰,這一點是所有原運者都必須認清的現實,如果不認清這一點的話,在在許多議題上都會不自覺的落入陷阱。對於非原住民來說,了解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原住民已經被迫使用對手的邏輯來玩對手的遊戲,還以為原住民佔了國家的便宜。
Thumbnail
原運者經常在對手的文化和邏輯內作戰,這一點是所有原運者都必須認清的現實,如果不認清這一點的話,在在許多議題上都會不自覺的落入陷阱。對於非原住民來說,了解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原住民已經被迫使用對手的邏輯來玩對手的遊戲,還以為原住民佔了國家的便宜。
Thumbnail
原住民透過「儀式」而將資源的取用整合進入社會生活的其他面向,形成一個穩固的整體。而在現代國家的制度下,資源取用的活動是以比部落活動大得多的規模在進行。國家的行政和法律有類於部落內的儀式規範,但那是一種權利與權力的主張,缺少一種人依附於土地的倫理觀,才會經常性的往失控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原住民透過「儀式」而將資源的取用整合進入社會生活的其他面向,形成一個穩固的整體。而在現代國家的制度下,資源取用的活動是以比部落活動大得多的規模在進行。國家的行政和法律有類於部落內的儀式規範,但那是一種權利與權力的主張,缺少一種人依附於土地的倫理觀,才會經常性的往失控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提出族群文化圈(ethnospheres)概念的加拿大人類學家戴維斯(Wade Davis)不僅觀察一般所謂的人文知識,也觀察原住民族圍繞著自然環境而建構的知識。長達四十年的研究讓他做出一個簡潔扼要的結論:「我們西方人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跟所有的原住民族都不一樣,是一種文化上的異常。」
Thumbnail
提出族群文化圈(ethnospheres)概念的加拿大人類學家戴維斯(Wade Davis)不僅觀察一般所謂的人文知識,也觀察原住民族圍繞著自然環境而建構的知識。長達四十年的研究讓他做出一個簡潔扼要的結論:「我們西方人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跟所有的原住民族都不一樣,是一種文化上的異常。」
Thumbnail
正是因為科學與法治的世界試圖以其自身的邏輯去強力覆蓋、替代原住民族對空間的理解、運用和表述,並邀得原住民的主動配合,最後釀成本世紀台灣島上原住民族研究領域最大的倫理醜聞。
Thumbnail
正是因為科學與法治的世界試圖以其自身的邏輯去強力覆蓋、替代原住民族對空間的理解、運用和表述,並邀得原住民的主動配合,最後釀成本世紀台灣島上原住民族研究領域最大的倫理醜聞。
Thumbnail
《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心得 所謂的田野是指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語言與文化,亦即參與觀察,是1922年馬凌諾斯基(Bronislow Malinowski)前往初步蘭群島(Trobriand Islands)所出版的
Thumbnail
《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心得 所謂的田野是指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語言與文化,亦即參與觀察,是1922年馬凌諾斯基(Bronislow Malinowski)前往初步蘭群島(Trobriand Islands)所出版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