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謂講古|財閥,政要,港口與蕃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 ◈ Owih Arang 無謂阿郎
編輯 ◈ 原獨俱樂部

因為電影《KANO》的關係,你想必聽過「嘉農」這支日本時代的台灣野球隊伍,但你知道嗎,在嘉農之前,有一支完全由蕃人組成的野球隊「能高團」遠征日本,獲得日本媒體「若武者」的美譽。這一系列文章講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raw-image


❝ 無智な蕃人から 計畫的に耕地を騙取
花蓮港地方に惡辣な本島人 ❞


1936 年 10 月 31 日(昭和十一年),《台灣日日新報》出現一則引人注目的新聞,標題為「從無知的蕃人手上有計畫的騙取耕地——花蓮地方惡毒的本島人」。這所謂的本島人是從日本人的角度而言,指居住在台灣島上非日本人的閩粵人(漢人),蕃人則是指當地的原住民。這則新聞佔據報紙中央,粗體標題既醒目又刺目,訴說著原住民與外人接觸過程中不斷流失土地的悲劇。

raw-image

「惡毒的本島人」被揭露於新聞報刊的那個時候,花蓮港的興築工程即將邁入第七個年頭,雖說離大功告成還有兩年苦力,但想必已經很令相關人士感到欣慰,畢竟港口完工後能夠解決東部的貨運問題,不然光是靠著花蓮港向北聯通蘇澳的危險山路,東台灣的經濟根本無從發展。

根據早在 1896 年就到東台灣進行考察的台灣總督府技師田代安定的報告,東台灣官營土木事業的重點在於「開鑿道路,整治河道,修建港口」,解決了根本的交通和運輸問題之後,才能進一步規劃發展,而這一連串計畫中最晚才被付諸實施的正是花蓮港的築港工程。這倒不是因為官方或產業界興趣闕如,而是因為花蓮海岸的天然地形險峻,工程難度實在太高的關係。

不過東海岸的天險並沒能真正阻撓野心勃勃的資本家。早在 1920 年代,財閥梅野清太和花蓮港的仕紳便積極推動花蓮港工程,只是表面看來那些活動似乎與興建港口毫不相干。

就在 1920 年代初期,熱愛野球的台東人林桂興在台北完成學業,返回東台灣。他出現在花蓮港,開始籌組野球隊,起初以「高砂」為名,後來球隊改名為「能高」。在種族隔離政策相當嚴密的那個時候,能高團作為一支全然由當地蕃人組成的野球隊,顯得格外醒目。更引人注目的是,1921 年(大正十年),報端出現梅野清太氏以團長身份帶領蕃人野球團的報導,後來團長一職甚至改由花蓮港廳廳長江口良三郎擔任,可見這支蕃人野球隊並不只是財閥政要的休閒娛樂而已。

蕃人球隊不只在球場上打球,還隨著財閥政要出入高級場所。例如 1926 年(大正十五年),台東的野球隊遠征花蓮,與能高團較量,來時就不只球員和教練,還有台東的政商人士。賽後雙方接受梅野清太的招待,在花蓮最早的劇院「筑紫座」宴會、觀影,與會政商士紳超過兩百人,規模極其盛大。

那盛大的場面有其原因。就在那之前一年(1925),能高團受邀遠赴日本參加友誼賽,並在前一年才落成啟用的甲子園球場出賽。這一趟遠征總共出賽九場,四勝四負一和,令日本人大感驚奇,爭相報導,之後甚且有日本球探遠道來台挖角。

至此財閥扶植蕃人野球隊的目的逐漸清晰起來——這是一場文明教化的大戲,以無智但有勇的蕃人為賣命的演員,他們精湛的野球球藝席捲日本本土,最終會化為政界投向花蓮港的目光。

梅野清太及江口良三郎的目光則始終盯著困難重重的築港工程。梅野氏想要的是隨著港口而來的繁榮與財富,江口氏則想在花蓮港廳的建設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至於蕃人,則是一張照片裡的少年形影,和十五個名字。

KomodOsingSantiyawAsingAsen HariyanArabicuKisa
Looh SawaiLooh DohoTacoyTowidCalawFunoCalawKacaw

raw-image

下期預告|能高團,野球作為看見殖民的眼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歷史被書寫一頁頁民族抗爭史,事實上由亂入治,確是台灣本土歷史的真相。每一次械鬥、爭執、反抗過後,統治者因應當時民情民意,改變舊日政策,開始發展台灣。一代又一代的外來政權,恆春古城見證了清朝烈的反抗歷史。 1871年、一艘琉球國的船隻遭遇颱風,漂流至九棚灣附近,獲排灣族人收留。但因為彼此語言文化不
Thumbnail
台灣歷史被書寫一頁頁民族抗爭史,事實上由亂入治,確是台灣本土歷史的真相。每一次械鬥、爭執、反抗過後,統治者因應當時民情民意,改變舊日政策,開始發展台灣。一代又一代的外來政權,恆春古城見證了清朝烈的反抗歷史。 1871年、一艘琉球國的船隻遭遇颱風,漂流至九棚灣附近,獲排灣族人收留。但因為彼此語言文化不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西元1850年代,福摩薩北境全面進入戰國時代,茶葉樟腦產地成各豪族角逐地,為了控制貿易,各大商貿口岸淪為戰場。尤其是位於淡水河、大漢溪與新店溪三江交會的艋舺,成為各方爭奪的四戰之地
Thumbnail
西元1850年代,福摩薩北境全面進入戰國時代,茶葉樟腦產地成各豪族角逐地,為了控制貿易,各大商貿口岸淪為戰場。尤其是位於淡水河、大漢溪與新店溪三江交會的艋舺,成為各方爭奪的四戰之地
Thumbnail
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為什麼會有五十四名琉球人埋骨此處?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起海難……。
Thumbnail
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為什麼會有五十四名琉球人埋骨此處?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起海難……。
Thumbnail
    又一個脈絡在婆羅洲大島內的小聚落,那些曾有著,公司,共和國,的華人聯盟。這整個蠻荒的熱帶島嶼,超級大島,婆羅洲如果沒有誤,應該是最大島。華人基於血緣,地緣聚集於此。他們不拒勞苦為生活位西方殖民者接下當時最苦勞的活。長時的積累,卻引起他方的記恨。這些華人曾夢想與北方的天朝取得一絲聯繫,藩屬,進
Thumbnail
    又一個脈絡在婆羅洲大島內的小聚落,那些曾有著,公司,共和國,的華人聯盟。這整個蠻荒的熱帶島嶼,超級大島,婆羅洲如果沒有誤,應該是最大島。華人基於血緣,地緣聚集於此。他們不拒勞苦為生活位西方殖民者接下當時最苦勞的活。長時的積累,卻引起他方的記恨。這些華人曾夢想與北方的天朝取得一絲聯繫,藩屬,進
Thumbnail
熱愛野球的台東人林桂興出現在花蓮港,開始籌組全由當地蕃人組成的野球隊「能高」,在種族隔離政策相當嚴密的那個時候,顯得格外醒目。更引人注目的是,報端出現財閥梅野清太以團長身份帶領蕃人野球團的報導,後來團長一職甚至改由花蓮港廳廳長江口良三郎擔任,可見這支蕃人野球隊並不只是財閥政要的休閒娛樂而已。
Thumbnail
熱愛野球的台東人林桂興出現在花蓮港,開始籌組全由當地蕃人組成的野球隊「能高」,在種族隔離政策相當嚴密的那個時候,顯得格外醒目。更引人注目的是,報端出現財閥梅野清太以團長身份帶領蕃人野球團的報導,後來團長一職甚至改由花蓮港廳廳長江口良三郎擔任,可見這支蕃人野球隊並不只是財閥政要的休閒娛樂而已。
Thumbnail
這本台灣歷史小說出自一位執筆時已68歲的資深編輯李旺台,我喜歡這樣帶著親切感的名字。這本書在2016年首屆台灣歷史小說獎獲得佳作,而當時首獎從缺。在這小說獎能獲得佳作已是難能可貴,至今所辦理的4屆中只有柯宗明先生的《陳澄波密碼》獲得過首獎,其餘都是從缺。
Thumbnail
這本台灣歷史小說出自一位執筆時已68歲的資深編輯李旺台,我喜歡這樣帶著親切感的名字。這本書在2016年首屆台灣歷史小說獎獲得佳作,而當時首獎從缺。在這小說獎能獲得佳作已是難能可貴,至今所辦理的4屆中只有柯宗明先生的《陳澄波密碼》獲得過首獎,其餘都是從缺。
Thumbnail
1908年通信局長鹿子木小五郎進行東部視察時,在吳全城農場看到一戶移民農家在屋後設置三四尺見方的壇台,上面插著白旗,宛如墳墓,極為蕭條寂寞。他見怪狀問之,原來是祭祀「稻荷」神祇,是日本農家思鄉之情。 這個景象使產生鹿子木小五郎憐憫,他認為賀田組農場居住環境缺乏日本農村特色,是內地人不能定居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1908年通信局長鹿子木小五郎進行東部視察時,在吳全城農場看到一戶移民農家在屋後設置三四尺見方的壇台,上面插著白旗,宛如墳墓,極為蕭條寂寞。他見怪狀問之,原來是祭祀「稻荷」神祇,是日本農家思鄉之情。 這個景象使產生鹿子木小五郎憐憫,他認為賀田組農場居住環境缺乏日本農村特色,是內地人不能定居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一場發生在台灣最南端的小衝突,竟然掀起整個東亞的大海嘯。如果當時在琉球漂流民與台灣原住民之間有個通譯幫忙溝通的話,整個大東亞,或許就不會是今天這樣了
Thumbnail
一場發生在台灣最南端的小衝突,竟然掀起整個東亞的大海嘯。如果當時在琉球漂流民與台灣原住民之間有個通譯幫忙溝通的話,整個大東亞,或許就不會是今天這樣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