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書店閱讀記▕ 真實的自己,和想要成為的自己:讀《戀人之書:16型人格愛情密碼》

更新於 2021/03/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免費心理人格測驗的可能偏誤:錯把嚮往的脾性當成自己的性格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色彩的性格測驗,大家玩過了嗎?我做了一次,發現這其實是16型人格測試的通俗流行版。
恰巧,前些日子在網路上找鄧惠文醫師的廣播來聽,無意間聽到他在介紹這本《戀人之書:16型人格愛情密碼》,所以找了這本書來看。沒想到借來一看,是一本以繪本形式展現的人格類型測試的書籍。
我會想找這本書,倒也不是想知道什麼感情的建議,而是因為據鄧醫師說,這本提供的測驗有設計過,可以避免一些偏誤。像是人們在做測驗時,經常選擇自己想要的答案,而非實際屬於他本性的選項。例如有人可能是實感類型的人,但因為崇仰直覺能力強的狀態,所以作答就選擇偏向直覺的選項。
戀人之書:16型人格愛情密碼》,由艾咪、吳怡蒨著作,心靈工坊出版

現有性格並非固定不變,只是現在較為優勢、習慣的個性

但在我個人做過這本書的題目發現,這些題目其實還是難免會有那種讓人不好填選的狀況。我覺得最保險的方法,還是高度自省,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真實的性格。
但畢竟還是有經過調教過的題目,所以在做測試時還是能有不同於網路免費測試的體驗。
例如我在做網路測試時,網路的題庫經常說我是「直覺類型」的人,也就是我評判事物依照的是自己直覺,而非依照客觀的線索來做判斷。但這次依照這本書做的測驗,我發現我其實實感和直覺的分數很接近,比例大概是直覺53,實感47吧,類似這樣。但我覺得這沒關係,畢竟這不是本質論,不是要標籤化你的人格特質,也許某個人從小是A特質比較強,但若B特質培養起來,那也無妨。
類似的,像我過去常疑惑我是思考型還是情感型的人,因為我自覺我思考能力蠻強的,不然我不會讀研究所、不會去讀那些理論。後來我發現,我是情感型的人,而思考能力是因為我不想輸給別人硬訓練出來的。也是因為這樣,這能力培養過程中,我會有憤世嫉俗、好批評議論等情形出現,這是思考能力沒有整合好所致。

要確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並不是件簡單的事

提到這個,榮格這段訪問很有意思。在訪問中,榮格他自己也說心理類型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東西。但他說到自己的心理類型時,他說自己是個思考型的人。關於這點,我完全不認同(笑)。
我覺得榮格創造的理論有一種「僵硬感」。我一直覺得他是為了要在學校奪得好成績,為了要成為醫生,為了要在那時代和佛洛伊德比拼,所以才努力培養思考的能力。我覺得他在談論理論思想時,有一種很用力的感覺。當然,這可能只是我同為天涯淪落人的判斷。(其實是移情XD)
總之,經過這次測試,我發覺自己是介於INFP和ISFP之間的人。當然,這不是要標籤化自己,只是借這個過程來更加理解自己的心理傾向,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耗神,也才有機會讓自己變成更不一樣的自己。

性格百百種 生存的方式也因此百百種

這樣的理解其實可以應用在很多層面上。例如市面上很多工作術的書籍,他們會預設人是只有一個面向,所以提供一個特定的方法。但實際操作起來,有的人順手有的人並不,這是因為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一樣。
以時間管理術或一些工作術為例,有的人會推薦分割任務,善加利用零碎時間、或是每天做一點培養習慣等等。但對於非實感型的人,可能就會覺得這樣瑣碎,反而無法進入心流。
這類觀察和應用可以放到很多層面。像是這本《戀人之書》談的就是不同類型的人格,他們在面對感情可能會有哪些問題,或是可能跟哪種類型的人比較處得來。關於這方面的討論,鄧醫師後來也錄製一些影片說明,大家也可以參考。
總之,對於自己、他人的心理類型能多點理解,在生活很多層面都可以讓自己減少能量耗損。當然,這必須要一定程度的自省,能夠靈活的面對自己與他人的心靈,並避免將性格類型標籤化、類型化才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87內容數
洪七 隨意系部落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寫,並非有一張紙、一隻筆就能完成。 我們很容易在心裡替事情設限,例如覺得寫作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或是不自覺地起了比較的心情,覺得文字非得寫成怎樣才可以。總總因素,讓我們在書寫上卻步,無法讓內心的情緒自然而然的流淌於紙上。 這時,我們需要一套「自由書寫術」。
未來的醫學會越來越進步,人類活到八九十、甚至百歲都是可能的。與此同時,科技也越來越進步,現行人類大多數的工作都可能被AI之類的科技所取代。那麼,人類在中年以後的數十年人生要怎麼活呢?
不知各位是否覺得房子也有生命,彷彿有他的記憶和故事存在?至少我是這麼相信的。
加藤茶在志村健的紀念節目中,寫了一封給志村的悼念信: 「志村,你這傢伙真是太過分了。最年輕的你,竟然丟下我們自己跑去天國了。我們不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嗎?你竟然擅自一個人先離開,你這個笨蛋......」
大石靜這樣的劇情安排,將人情間最難言道的隱,點綴的恰恰好,且某個方面來說也最政治正確。 當然,還是會有很多劇迷不買單。只能說,有些人就是只適合活在幸福的日子裡,也無需勉強了。有些事情這些人不知道也無妨。
所謂的「天才」和「庸才」,其實都只是一個外人用來指涉的詞彙,實際上在這領域打滾的人,都是浮浮沈沈,相互拉扯的狀態中。「天才」與「庸才」搞不好根本不存在。
書寫,並非有一張紙、一隻筆就能完成。 我們很容易在心裡替事情設限,例如覺得寫作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或是不自覺地起了比較的心情,覺得文字非得寫成怎樣才可以。總總因素,讓我們在書寫上卻步,無法讓內心的情緒自然而然的流淌於紙上。 這時,我們需要一套「自由書寫術」。
未來的醫學會越來越進步,人類活到八九十、甚至百歲都是可能的。與此同時,科技也越來越進步,現行人類大多數的工作都可能被AI之類的科技所取代。那麼,人類在中年以後的數十年人生要怎麼活呢?
不知各位是否覺得房子也有生命,彷彿有他的記憶和故事存在?至少我是這麼相信的。
加藤茶在志村健的紀念節目中,寫了一封給志村的悼念信: 「志村,你這傢伙真是太過分了。最年輕的你,竟然丟下我們自己跑去天國了。我們不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嗎?你竟然擅自一個人先離開,你這個笨蛋......」
大石靜這樣的劇情安排,將人情間最難言道的隱,點綴的恰恰好,且某個方面來說也最政治正確。 當然,還是會有很多劇迷不買單。只能說,有些人就是只適合活在幸福的日子裡,也無需勉強了。有些事情這些人不知道也無妨。
所謂的「天才」和「庸才」,其實都只是一個外人用來指涉的詞彙,實際上在這領域打滾的人,都是浮浮沈沈,相互拉扯的狀態中。「天才」與「庸才」搞不好根本不存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終於的終於,第四部完結篇來了,超級感人阿! 其實故事從第四部第七集就開始覺得不妙,因為黑手伸出來了,想不到這次給你來個突襲,一口氣把危機送到眼前來真的是緊張刺激。 也因此這集有不少感人橋段,但絕對要特別提出來的,是內附的拉頁海報,這次內附的是羅傑梅茵與斐迪南兩人世界,這個畫面真的非常讓人感到哀傷,畢
Thumbnail
無所不在的資訊,不會讓人覺得悅耳動人,更像是關不掉的噪音。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資訊的超載,都在影響注意力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進而改變思考的模式。 我們都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遠離科技成癮的誘惑。但是該怎麼做、如何對抗這些噪音呢?書中提到了幾個面向的做法,相當值得參考。
Thumbnail
喔喔喔,越來越緊張刺激了,本次封面看起來就跟前面不一樣,一整個不妙阿! 是的,小書癡的故事即將進入終盤,雖說離結局還有遙遠的第五部,但基本上故事的面貌快要整個揭露了,簡單說,斐迪南這傢伙有問題阿! 是的,故事既然開始扯上王族,就變得有點麻煩了,畢竟本座裡的貴族不是閒閒沒事混吃等死惹人厭的傢伙,而是真
Thumbnail
系列堂堂來到20本,已經算大長篇了。 說個趣事,這部作品我超愛的,然後我女兒也非常喜歡,還拿去班上推廣,過年時想說送姪女這套書,我女兒也贊成,那知道人家也有一套…… 總之就是小朋友吃到我這種中年男子都全包了,還不看爆。 故事因為登場人物真的太多,而且各式事件層出不從,因此時間進展開始慢下來,但這也有
Thumbnail
自然書寫是用墨筆精煉大自然、是用足跡踏遍稿紙、是用文字鏡頭將腦中所想,無關虛實,紀錄出一部部自然生態紀錄片。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只是要需要說說話,如果沒人好好聽,也可以用文字和自己談談心。」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寫過幾年日記或幾篇心情札記的經驗,後來是不是就擱下筆,沒有再用文字跟自己聊聊天呢?更多生命的吉光片羽沒能持續留存,是後來生活的忙與盲,還是那股靜心與文字相處的滋味已然淡忘?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終於的終於,第四部完結篇來了,超級感人阿! 其實故事從第四部第七集就開始覺得不妙,因為黑手伸出來了,想不到這次給你來個突襲,一口氣把危機送到眼前來真的是緊張刺激。 也因此這集有不少感人橋段,但絕對要特別提出來的,是內附的拉頁海報,這次內附的是羅傑梅茵與斐迪南兩人世界,這個畫面真的非常讓人感到哀傷,畢
Thumbnail
無所不在的資訊,不會讓人覺得悅耳動人,更像是關不掉的噪音。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資訊的超載,都在影響注意力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進而改變思考的模式。 我們都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遠離科技成癮的誘惑。但是該怎麼做、如何對抗這些噪音呢?書中提到了幾個面向的做法,相當值得參考。
Thumbnail
喔喔喔,越來越緊張刺激了,本次封面看起來就跟前面不一樣,一整個不妙阿! 是的,小書癡的故事即將進入終盤,雖說離結局還有遙遠的第五部,但基本上故事的面貌快要整個揭露了,簡單說,斐迪南這傢伙有問題阿! 是的,故事既然開始扯上王族,就變得有點麻煩了,畢竟本座裡的貴族不是閒閒沒事混吃等死惹人厭的傢伙,而是真
Thumbnail
系列堂堂來到20本,已經算大長篇了。 說個趣事,這部作品我超愛的,然後我女兒也非常喜歡,還拿去班上推廣,過年時想說送姪女這套書,我女兒也贊成,那知道人家也有一套…… 總之就是小朋友吃到我這種中年男子都全包了,還不看爆。 故事因為登場人物真的太多,而且各式事件層出不從,因此時間進展開始慢下來,但這也有
Thumbnail
自然書寫是用墨筆精煉大自然、是用足跡踏遍稿紙、是用文字鏡頭將腦中所想,無關虛實,紀錄出一部部自然生態紀錄片。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只是要需要說說話,如果沒人好好聽,也可以用文字和自己談談心。」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寫過幾年日記或幾篇心情札記的經驗,後來是不是就擱下筆,沒有再用文字跟自己聊聊天呢?更多生命的吉光片羽沒能持續留存,是後來生活的忙與盲,還是那股靜心與文字相處的滋味已然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