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第四集開播之前的第三集感想,第三集是新角色希露菲的出場回,就像洛琪希之於第一集,肩負著拓展盧迪的世界的任務;特別由於第一、二集有試播,第三集對觀眾來說是完全的新體驗,責任重大。
其實希露菲篇很明顯就是規劃在洛琪希篇之後,因為上一集洛琪希才說完要小心綠髮的魔族,下一集就來一個綠髮的半精靈,這梗埋得也太明顯。換句話說,希露菲就是要來接洛琪希留下的劇情空位,而且是要成為盧迪身旁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女主角」。
第三集我們看到,盧迪和因為髮色遭到霸凌的希露菲成為好友,然而因為盧迪眼殘把希露菲當作小男生,而上演了一齣古老的愛情喜劇「浴室脫衣」戲碼,希露菲因此氣得好幾天不理盧迪。最後盧迪得到父親保羅的把妹真傳,以顯露出脆弱一面的表現,博取希露菲的同情而合法,並約定和以前一樣當好朋友。
關鍵字,「朋友」。明明介紹了一個美少女角色出來,還在浴室「坦誠相見」,結果這一集開頭兩人變成朋友,這一集結束兩人還是朋友,關係完全沒有進展呀?
戲內的理由,當然是盧迪剛剛惹希露菲不開心,想要讓希露菲安心下來,先用「朋友」來定下兩人的友好狀態,未來還是可以慢慢拉近距離,放長線釣大魚。戲外的理由呢,就是讓這種「未前進的狀態」讓劇情在未來有更大的彈性。
比如說,在故事安排上,為什麼洛琪希要離開呢?很顯然是因為洛琪希在這裡已經沒有劇情上的作用了:她能教盧迪的已經都教完了,「師傅」的功能已經結束,留下來最多是和盧迪的感情線可以繼續延伸;但只要離開,未來隨時可以用「更新狀態」回歸,或是在盧迪的劇情以外新開劇情線,從旁豐富甚至推進主線的故事,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希露菲的狀況同理,她「性別誤認」的愛情喜劇故事已經演完,短期間也不可能再演一次;但結果也並非一直線奔向和盧迪的感情線,而像是「回復上一動」一樣,重新回到朋友關係,整集像是繞了一圈,結果還是只達成希露菲和盧迪的「認識」而已。
連續劇中有一種論點叫做「自行車理論」,意思是連續劇就像是立起來的自行車,不管怎麼踩踏板,輪子也只會空轉,而車子並不會前進--譬喻劇中的角色無論經過多少大事件,其實並沒有真正改變個性和彼此間的關係,才能保持一輛完整的「自行車」,讓故事可以繼續用同樣的角色演下去,而不是輪子自己跑掉或是鏈子掉下去了。
其實,這種理論更適合要一直演下去的長壽動畫,像是烏龍派出所或是蠟筆小新,跟以一季為單位的「新番動畫」模式不能類比。但道理是一樣的:想要延長劇情,就必續讓角色保持原本的模樣和關係;而在「改變關係」的那一刻,通常就是故事近尾聲,或至少是告一段落、進入重大轉折的時候了。
愛情類漫畫往往都結束在「兩人正式交往」,而在那之前無論有多少小三、小王、小四、小主出現,經過多少次誤會、妨礙、難關,殺必死,其實都是在重複一個「畫圓」的過程,男主和女角會不斷前進、拐彎、最後回到原點,直到結局之前。
這也不只是單純的「拖戲」。比如說,我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魔戒》:「佛羅多把魔戒丟進火山,拯救了世界。」但這樣兩句話能夠知道《魔戒》故事的甚麼呢?其實甚麼也沒有,因為「把魔戒丟進火山前」的整個過程,才是作者的功力所在,而且也正是那龐大而沉重的過程,最後佛羅多在火山上的那段劇情,才會有那樣的張力。
其實也可以總結成一句話:「不要把話說死」。話說完了,故事當然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