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身體好多了,雖然聲音不行,幸好還能寫些東西,就從這個徵稿開始吧,這次的切入點可能不一定符合徵稿需要,但是卻是我很想記錄的想法。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是學測的作文題目,在網路上發酵了一段時間,直到這週有老師表示,如果可以做出虛實整合的書寫,並連結冰箱的美好記憶,比較容易獲得高分。
對中文系出身的我而言,寫作文一直不是問題,尤其我更喜歡富含哲學思考的申論題,所以關於虛實整合的寫法,一直都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到底該寫你想聽的,還是我想說的?
只是我突然開始回想,以前的我一直有一種反骨的性格,所謂的反骨就是,其實我知道老師想要我們寫什麼,但是我偏偏有更想切入的角度,我發現每當我決定寫老師想看的,分數就很容易高,如果寫我自己真正想切的觀點,分數就總是會差那麼一點,這讓我開始思考一件事情,究竟我們是在自我成長?還是學習應付他人需要?
現在想一想,應該都有,而且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們正在學習如何把自己真正的想法,用讀者可以理解的方式表達。
寫作與寫文案的本質不同
回過頭來,這也牽涉到之前討論過的一個問題,就是寫作跟寫文案到底哪裡不一樣?為什麼以前有些文學獎得主,轉到文案屆卻不一定吃香?其實就是讀者的不同。因為文學獎的最重要讀者是評審老師,所以當時評分標準是評審訂的而不是市場,但是評審的標準大多涵蓋更多的藝術性,容易跟市場產生距離,加上消費者閱讀習慣與喜好的轉變,有時候會發生得獎者感覺自己之於市場曲高和寡。
更簡單得來說,其實就是頻率。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這個人跟我頻率不合。」如果頻率不合,再喜歡也不會買單,這也是為什麼冰山美人常常很少人追的原因,因為太有距離感,也是某種頻率不對的意思。
寫作是在表達自己,但是寫文案更多的重點是在關注對方,聽得懂嗎?可以感同身受嗎?所以不要老想用自己的頻率去影響別人,而是必須去了解你想要影響的人,他的頻率是什麼?調整自己的文字磁場,與對方產生共鳴才能發揮影響力。
用新冰箱保鮮每一個經驗到的情緒經驗
所以,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會用來保存那些人生路上蒐集到的,每一句隱微不說卻萬分重要的心聲,察覺到的每一句想說出口卻沒說的話。那藏在內心百轉千折的心之回音,往往藏著通往內心的鑰匙,需要被好好珍藏;當蒐集越多心聲,就會越容易地在寫作時,看見更多對話可能;當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啟溝通時,只要像蛋糕一樣,從冰箱拿出來切一小塊品嘗,品嘗珍藏類似的情緒經驗,自然會知道如何寫出共鳴的字。
我時常這麼提醒自己:
「你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還是想要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如果想要讓自己的理念傳達出去,讓影響力散發出去,請你記得希望別人聽你之前,先聽聽那些人心裡的聲音。
與熱愛寫作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