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寫】Ep.10 尊重自己的感受

2021/09/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話嘮不用錢

這幾天我做了一個個人心得的看板 ... 哈哈,我寫文是偷跑很嚴重的,寫文的這個當下其實才 7 月初而已 XD。
這其實不是什麼厲害,就是焦慮,寫不出來的話我會超級苦惱的呀,囧。當然是暑假有時間覺得 fu 對了,就騰出一大段時間坐下來寫寫東西,說實在話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了。
那這個心得看板呢,就是匯集了我目前在成大三年上過的所有課,然後憑印象把所有的評分啊、心得啊、對課程的想法,以及一直留在我電腦的考題、報告,能上的就給它上上去,讓同學在選課或想找好課的時候有個參考這樣子。
今天的主題,很意外的重覆了上一集的內容,提到「尊重」這件事。尊重是強求不來的,換言之,這有可能會讓別人肆意的想輕賤自己,實際上當然不是這樣。
因為這時候的你,其實罩子就會放的特別亮,馬上就能分辨出哪些人是牛鬼蛇神,輕鬆乾脆。

本週優質節選

笑死,選文就是選最北爛的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想像?我們把人送來雙重標準退還回去吧
  • 自我?拿來跟人比較?比不完呀
說實在寫的很刺激啊這篇文,我其實還滿喜歡去揭開生活中一些看過很雙重標準的事情,最粗淺的不外乎「自己都做不到還敢講別人」這樣的感覺,有些人自己明明自私的很,卻還能指責別人很自我?梁靜茹教他唱的勇氣嗎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你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追蹤當鬧鐘用就可以了 XD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想像?

有些人,先過好一次自己口中的人生,我再來考慮要不要相信。
2021 都要過完了,還有人在講 1960 的生存法則
你會不會也覺得,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樣貌,然後有的人會想讓你活成上個世紀的樣子,這到底是在愛我,還是在害我呀?
其實我長大之後,不太喜歡聽不被我信任的大人說話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於他們很少「以身作則」。
比方說,希望我可以好好讀書,結果我反過來希望他們也可以閱讀點東西,就被駁斥說這不是他們擅長的事情。
說實在,「讀書」並非是要鑽研學問呀,而是有的時候不去「進補」,就是那種被自己笨死了,還會問天問地說為什麼的那種人,超級可怕。
那說到底,或許他們會因為我是成大的學生而感到驕傲,但卻從來不理會一個他們認為很棒的人提供的意見。是在哈囉
所以,當今天你讀了這麼多的文章、看過這麼多的東西,事實上我的想法是可以全數貫在一起的。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有什麼臉去指揮別人的人生呢?
像以前,我有曾經覺得如果考不上想要的學校,去讀讀軍校好像可以,或者去其他地方,準備考公職也不錯。
後來想想,都已經是重考生了,反正生活軌跡也早就跟同屆的學生不一樣,那還有必要特別堅持讀書就要讀哪裡,一定要做到什麼事才是符合一種「常規」嗎?
就算不是重考生,也可以跟別人很不一樣啊,不是嗎?
所以直到現在我依然發自真心的認為:那些不斷在依靠想像,自己的歷程沒有經驗過的東西,就去灌輸別人說應該過上如何如何日子的人,實在是太失禮了。
人有無限可能。是啊,別人有無限可能;你啊,就算了吧。
記得在以前,有聽朋友分享說:你知道為什麼一般人不會去討論比爾蓋茲很有錢嗎?不是因為這是一件事實,而是我們跟他的距離太遙遠。
有種突破盲腸的感覺。
還真的,當別人都覺得「你應該」要跟他們同個 level 的時候,這些人在乎的就是他們自己。他們沒辦法看著別人正在突破自己的框架,還能常態性的維持欣賞的眼光。
挺呼應哲學上的一種說法是:當我們是多數人的時候,其實是該思考自己為什麼不是「那個少數」?
那當然就更不用說被別人認為是階級以下的人了,就「你哪位」,我?我很好啊!當然是要聽我的呀,這種感覺。
但後來,我有可以讓自己比較解套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意念擺在第一序位來想事情
這個做法看來是很淺陋的,其實不是,它能夠幫助你撥開人群製造的迷霧。
因為不會有人能夠比你更了解自己,那些別人眼中看到的你、嘴巴所說的你,都無法代表真正的自己是怎麼樣的人。
反正天生就應該與人不同的每個個體,有我們各自就能定位的環境。
不適合?有時候連矯情的再見都可以省下,留給不再見面也能珍惜彼此的人吧。

自我?

自我如果需要透過比較,那還能叫自我嗎?
其實沒必要這麼對自己啦
現代人很奇妙的地方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美德」是一種可以追求的東西;但憑良心講,真正生活中,認為品格足夠作為範本的人是多數嗎?
也就是「別人品格好是別人的事啊,不用的人還不是活的好好的。
好比說我們自小被教導要尊重別人,事實上能穩當做到的人可就少了,為什麼?
「美德」這個字眼,它冠上一個「美」,什麼是「美」?
別人覺得好看的、別人覺得可以入眼的、別人覺得值得讚揚的,這個是「美」。所以當一個人被形容具有美德的時候,他是因為被看見,還被認為是「有德」的,值得大家傳抄歌頌這樣子。
換言之,只有自己一個人謹守「德」有什麼意思?因為很多人看不見別人的內在有這種摸不著的東西,遵不遵守規範什麼的,有比今天填飽自己肚子來的重要嗎?
又或者,如果一個不熟悉的人站在你面前突然說他自己有「德」,你會不會覺得很好笑?
可是真的很好笑嗎?所以才去特別揭露說,這些搬出檯面上的「道德」沒有被真正落實下來,講再多就只是口號,因為會做的人就是會做,不會的人就算這樣死去也不會有什麼罪惡感,不必強求。
可是社會更奇怪的就在這裡,規則認為,追求一個別人都認同的「美德」很重要,所以如果反過來重視的是「自我」,就會被上上自私的標籤。
然後有的人就會很在乎那些標籤,強迫自己再一次反過來,得到人的認可,他的自我才覺得有所滿足。
事實上這就與我上一集中點評過的「孤獨」和「寂寞」概念是一樣的,人在寂寞的時候心裡是有黑洞的,如果我們的自我價值是建立在別人的觀感上,今天滿足了一次肯定還會有下一次。
但是地球人沒有多到,也沒有這麼多時間,拋下自己去支撐一個人自我價值的空缺,唯一的解方和出路,依然是自己的「本心」。
我自己是誰?為什麼做著這樣的一件事?我的什麼地方能為他人帶來很好的疏通和引導?
因為擁有,才給的出來,這還不是愛嗎?
愛自己呀。

別人啊,就來來去去的吧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今天的標題被我修改過,如果你覺得標題有異樣的話。當年,正是叫做「尊重別人的感受」。
可是時至今日我已經能明白,這個講過數次的問題無法要求他人,但我堅持要讓成形的理念能運用的上,所以我直接調包了題目。
有很多的人,也許他們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人:要求別人的尊重,卻視為理所當然,自己卻沒有全然的給予對方同等的回饋。
用自己過的不怎麼樣的人生,加上一點想像的粉末就送給別人吃,因為是送的、是一個禮,我們自然要感恩戴德。
覺得生活中的禮教很值得遵守,但自己可以不用,為什麼?因為他的生活比你忙,因為他做的事比你偉大。
因為他,覺得你沒那麼樣的值得。
尊重別人的感受嗎?在我的視角看來,該做的還是都做的到,那面對回饋不同等的狀況呢?
「尊重」是我的禮、我的選擇,同樣的也可以收回,這就是我。
人來了,我有我的待客之道;但要走,當然就讓人家離開啊,留在自己家幹什麼呢?
13會員
197內容數
文字沒有立意討喜,專注書寫人際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