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再先: 這篇不是要介紹各式各樣得起司,只是我一個起司小白被瑞士五花八門的起司迷惑後,決定勇於嘗試起司人生的心得文。
老實說我跟起司很不熟。最早認識的起司應該是芝司樂跟安佳起司片,種類也就只有一般的黃色起司、咖啡色的煙燻口味還有比較白一點的低脂。差不多到了國中才更進一步認識夾在漢堡裡面的切達起司、到了高中才認識適合夾土司的艾曼達起司以及披薩用的馬札瑞拉。至於那些看起來很高級的起司認識起來差不多是大學以後的事了,雖說如此,也就只認識帕馬森起司粉(這算高級嗎?)、卡門貝爾(比較臭)跟布里(這比較不臭)。
剛來到瑞士時,走進超市看到琳瑯滿目的起司放在冷藏區以及另外一大堆林朗滿目的起司放在分切區,每個都有我不認識、也無發正確發音的名子(還是這純粹只是因為看不懂德文呢...),膽小的我還是走到了冷藏區,拿了布里來夾麵包。
這樣的生活過了三個多月,直到某一天同事邀請到家裡作客、吃晚餐,心想總該帶點伴手禮去吧。剛好常去滑雪的英格堡小鎮有一間起司工廠,還號稱是瑞士第一間(也是唯一一間?!)坐落在修道院裡面的起司工廠,不如就買點起司當土產兼伴手禮吧!
說來慚愧,因為滑雪在這個地方出入不下10次,也進去這間起司工廠前後有個5-6次,卻每次都買乾燉飯包回家煮。每次都不敢接近那些看起來很高級的起司櫃台。一來是每個字都看不懂、二來是覺得會很貴。這次為了買伴手哩,鼓起勇氣走向櫃台,請店員介紹適合配紅酒、味道也不會太重的起司。沒想到一頭白髮的婆婆級店員馬上熱心的用流利的英文快樂的介紹起各種起司。"這是這個山頭做的喔", "這是那個山頭做的喔", "這是在修道院裡面做的切達", “這是另外那個山頭做的,有去年夏天做的,味道可能重一點;也有今年夏天做的...."眼花撩亂之於乾脆說那就你說的最後這三個吧(她全部介紹完我已經忘記前面幾個了...)。
當天晚上帶去除了受到大家稱讚(客套?)之外,自己心中不免湧出深深的感動:原來起司真的不太一樣耶!原來起司可以單吃,不一定要配麵包耶!原來各地出產的起司會不一樣耶!
感動過後,後來去超市就會跑去分切起司專區,認真的看各種起司了。其實認真看了才發現,過去一直有的幾個迷思被破除了。第一:瑞士的起司其實沒有很貴!普遍來說一百公克(我一個人吃大約可以吃4-6天)大約落在2.5CHF到4CHF之間。第二:原來很多起司的名稱其實是地名...。第三:起司的保存期限其實不長耶!(大約是2-4週左右)。於是我開始買個個我認識的地方出產的起司。認真觀察之後發現,每間超市進的分切起司也不太相同,所以為了看看到底有哪些地方的起司,逛遍家裡附近的8間超市變成一大樂趣。
各山區小鎮所產的起司各有所長,首先嘗試的是每天都可以從辦公室窗戶看到的瑞吉山所出產的起司。嗯...就跟掛名瑞吉的皮就一樣...好濃郁阿(妮妮媽媽做的菜的味道!)接著嘗試了廬森的半軟質起司,這就很好入口,很溫和;盧森的軟質起司,這根本沒甚麼味道,好無趣。接著終於與目前心中的第一名相遇:少女峰山腳小鎮,格林德瓦產的山區起司。雖然打開時有點臭,味道也有點像瑞吉山出產的起司,但這款山區起司口感更細緻、味道也更溫和,在嘴裡慢慢咀嚼散發出濃郁卻又不討人厭的乳香。
大受鼓舞之後又嘗試了常去滑雪的山腰(鐵力士山下的某座小山?)Gerschnipale 產的起司,沒想到這又讓我對起司的想像更上一層樓:這根本是在吃鱈魚香絲吧!那爽脆的口感、與鱈魚香絲的味道,淡淡的乳香再其中,不特別說別人應該很容易當成再吃鱈魚起司條。之後又陸陸續續常是各種軟起司,有的很失敗,臭到必須加很多調味料、塞在三明治裡面吃掉;有的很有趣,加熱後變得像芝心比薩的芝心。
Gerschniaple-冬天是一望無際的雪道,夏天應該可以放牧很多牛
除此之外,也終於嘗試了起司鍋,這種加了紅酒的起司漿不小心吃太多真的會微醺 喔...飲食真的是博大精深啊!亞洲國家的牛似乎還是耕牛為主,文化上沒有太多乳牛與乳製品。身為起司小白的我就這麼來到乳業大國(雖然沒有大到以奶粉聞名,但內需乳製品到是寡占的很可以),因緣際會決定嘗試這裡琳瑯滿目的起司,不知不覺感覺到自己的世界似乎稍微寬闊了一點點。
也許這就是在國外生活或是去國外旅遊(深度、並非插旗喔)一層很重要的意義:體驗文化、開闊視野。大家總是不可避免地用自己的望遠鏡看世界,所以世界也就是那麼小小的一個圈。很慶幸自己始終避免去找亞洲食物來吃,畢竟出來一場,也不知道可以待多久,我還想盡力體驗當地化,再去吃更多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