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追殺令》張硯拓映後座談紀錄

2021/0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日(3/2)臺大電影節以經典《終極追殺令》揭開序幕,也邀請了資深影評人張硯拓,帶觀眾細細品析該片的背景。
  起初,張硯拓老師詢問同學看過盧貝松的哪些電影,他笑稱盧貝松是文青們喜歡的導演,應是他那個年代的事,如早期作品:《霹靂煞》、《少女殺手養成故事》。在盧貝松的電影裡,少女的角色總是被賦予光芒,宛如純真的化身,這恰恰足以匹配陽剛男性想保護的另一半,也因為此,陽剛男性的生命意義鮮活了起來。而這些少女演員最終往往踏上一樣的道路:變成盧貝松的老婆。
  盧貝松固然出身法國,其場面調度的能力卻常令好萊塢稱羨,張硯拓老師舉早期的《碧海藍天》為例,雖片名相對內向,但裡頭卻不僅商業電影魅力無窮,更難掩大師手筆的味道。而《終極追殺令》是在拍完《霹靂煞》,亦即成名之後,為了與尚雷諾培養默契,僅僅花上一兩個月就拍完的(盧貝松大概也沒料想到會成為經典)。由此可知很多時候,大師的養成並非刻意,《終極追殺令》除了是驚喜,也甚是可惜,因為盧貝松之後的作品似乎皆不如往昔。
  談及盧貝松在法國影壇的的地位,張硯拓老師註解道,他實乃重要的製片人,更有不少人認為法國商業電影、動作片,若沒有盧貝松,是無法成形的。(雖不見得會被法國自恃甚高的電影工作者接受)
  回到《終極追殺令》本身,本片屬於一部「自願走入宿命的黑洞」(通常碰到「殺手」這類主題時)的電影。劇中,瑪蒂達使里昂感覺自己真正活著,宛若一賣火柴的小女孩,擁有短暫的美好,帶給末路英雄心靈的救贖。少女殺手這個題材儼然是盧貝松的心頭好,藉由男主角,他得以放入自己的視角,充分顯露了對少女的渴望。
殺手電影有兩種套路:一是像《終極追殺令》,出場已是專業殺手的,會去追求心靈上的圓滿;另一種是退休的殺手,因某種緣故而重出江湖 ,像李安的《雙子殺手》、基努李維的《捍衛任務》。
  關於臺詞,張硯拓老師特別提及,盧貝松在當時寫下頗有文青味道的對白,亦有描寫殺手心境的對白,他認為在電影中存在一兩句厲害、經典的對白,是成為「文青必看經典」相當重要的元素。
  接著,聚焦在演員部分,張硯拓老師迅速介紹了娜塔莉波曼的生平、出演作品,以及尚雷諾、蓋瑞歐德曼的演藝歷程,相較於諸多強片,倉促拍完的《終極追殺令》可謂是一部天時地利人和的電影,演員陣容強大非常。
  然而,從今日播映的,未剪去爭議鏡頭的導演版本,我們可以試著去探討:當時年僅十一歲的娜塔莉波曼,真的適合拍該部電影嗎?還有,盧貝松在戲外對年紀小的女生情有獨鍾已非新聞,我們有辦法將電影內外(電影演的、導演自身的愛情觀、權力階級、性別意識等)區分開來嗎?
  最後,縱觀當代影史,無論伍迪艾倫、盧貝松,或者是剛獲法國凱薩獎最佳導演的羅曼波蘭斯基,都有個共通點:在電影中拍「他們的繆思女神」,卻有著帶爭議的現實生活。這或許在先前的年代是被縱容的,如今,何以人們開始思考其中的不道德?其變革到底是什麼緣故?張硯拓老師不忘點出此點,供觀眾玩味。
原文網址|原文發布日期2020/3/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臺大學生會文化部
臺大學生會文化部
大家好,我們是臺灣大學學生會文化部!2023年以後臺大電影節文章將更新在:「臺大電影節」方格子帳號,敬請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