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獸將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很不喜歡過農曆新年。我想很多人也是。

新曆年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慶祝、倒數,開心放假。農曆年則是早早進入備戰狀態,小年夜到年初五為止規矩一堆,還有所謂禁忌,讓人繃緊神經,一點也沒有迎接新年新氣象的輕鬆喜悅。或許也是因為農曆年的來由吧,躲避、嚇阻年獸,本來就不是個該放鬆的時期。加上除舊佈新之類的習俗,搞得更複雜。

到了過年前,媽媽總是會焦慮症發作,小時候忙東忙西還被大人喝斥的情景隨著年關將近都一一鮮明起來。她會重複檢討自己什麼事尚未做好,哪裡還沒有打掃乾淨等等,即便我們家已經不像她以前大家庭一起住的大房子,透天厝打開門就要做生意顧門面,還有一個大倉庫跟後院需整理,現在不過就是一間小公寓,臥室書房簡單掃除即可,她還是會想盡辦法讓自己忙起來。

這樣一說,其實爸媽對過農曆年也沒有好印象,但他們受限於長久累積的過往經驗,無法和我們一樣願意一切從簡。年貨採買、舊物丟棄等等,遵循著以前的習慣,年復一年,絲毫不得鬆懈。

市面販售的春聯或裝飾品紅通通一片,大多數的造型都很俗氣。家裡被盡可能地染上桃紅色系,還被這些東西裝飾成熱鬧、誇張的樣子,可謂一年一度的奇景。

我們家這次買了三個禮盒,每一個預算都差不多,再加上一瓶威士忌,挑了很久才搞定。送禮時除了內容物之外還得考慮外觀包裝、重量等等,講究一點的還考慮價位,會不會有人送同款,諸如此類。通常都是我們家去拜訪其他人,不太會有人上門來,所以我們每年能收到的頂多是公司致贈的新年禮盒。

過年期間得去拜訪他人,還要準備紅包禮物,總覺得有些本末倒置。

現在交通便利、資訊發達,如果是關係良好的親友,平日多半都會維持聯繫,過年期間才往來的對象可就尷尬了。有些不只名字記不住,連輩分都搞不清楚。上一個世代,也就是我父母那一輩的兄弟姊妹很多,全員團聚的陣仗挺嚇人。人多嘴雜吵吵鬧鬧。坐在桌子邊緣觀察他們嗑瓜子看電視,你一言我一語的字句在空中交互飛過。那個時候我都在想什麼時候可以回歸平日生活。

因為自己是無法長時間獨處,但是人一多壓力也很大的類型。

我從以前就在想,為什麼好好一個連續假期非得把自己搞得這麼累,不能簡單一點、快樂一點地享受嗎?平日面對公司同事或機歪客戶,放了假卻得強迫自己面對另一群人,光是用想的就覺得煩躁。

想想自家親戚都快應付不過來,如果未來成家了,還得面對另一半的家族,豈不是更累人?

今天早上進辦公室,就聽見同事在抱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有多麻煩。要早早趕回老家,準備吃食,然後迅速洗完澡再拜天公。做人媳婦可真是難為她了。

我以前一直覺得有些人真好,趁著一年一度的長假,跑出國旅遊,什麼都不用管,專心玩樂就好。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得留在國內,想必會很不習慣。

明日就是小年夜。年獸將至,大家奮力一搏吧!

avatar-img
8會員
18內容數
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私家文學執筆室 的其他內容
家裡的冰箱不是由我做主,裏頭存放的東西都是媽媽準備的青菜蛋肉與水果,還包含冷凍食品,水餃、雞翅、調理包、麻辣鍋湯頭等等。一年四季我很少去開冰箱,有時候要幫忙拿什麼都得多問東西擺哪一層。 假如我有一座新冰箱,我專屬的冰箱,那會是什麼樣子呢? 芝司樂以及焗烤用的橘色、黃色切絲起司會被列為常備品,雞胸肉和
疫情升溫之下,我們是幸運的一群,還能正常去公司上班。辦公大樓規定搭乘電梯一定要帶口罩、少交談。早上進公司總機小姐都會幫我們量測體溫,酒精噴霧變成辦公桌上的常備品。每天同事討論的話題三句不離國內外疫情演變,午休結束的下午兩點,大家都分心地關注指揮中心發布的新訊息。我除了午餐時間之外都戴著口罩,即便其他
溫度偏高的水流緩緩流過雙鬢,頭部被輕輕托起,後腦勺感受到不輕不重的力道,頭皮受到指尖抓過的刺激,滿足感驟升不自覺吐出無聲的嘆息,眼睛依然閉著。頭部被輕放回平面後,水聲嘎然而止,頭頂後方有動靜,走動、取用物品等細碎的聲音,突然頭側沾染上滑潤又清涼的一抹霜狀物,順著手掌搓揉而遍佈額間、鬢邊、頭頂,甚至是
人生第一次參加尾牙已經是N年前的往事了,至今仍歷歷在目。 當時的公司總部在台北,分公司在中部,員工總人數超過六十人,每年尾牙是兩地區輪流舉辦,餐會場地都選在知名飯店的廳室。 我記得參加尾牙前主管交代要穿得漂亮點,女生最好穿端莊得體的裙子,搞得我和另一名新人緊張不已,幾周前就在煩惱要穿什麼,還特地去百
左手手肘處扎入靜脈的銀色針管引出暗紅色血液,順著管線流入第一支管子,接著護理師迅速拆下並接上第二支管子,再來第三支、第四支。然後她將血流導入另一條管線,盡頭是放在搖動機台上的集血袋。 「來,抓著這個輕輕地一收一放。」護理師塞了一個暖暖包到左手掌心,好溫暖。我照著她的話動作,看著自己前臂的肌肉一張一弛
家裡的冰箱不是由我做主,裏頭存放的東西都是媽媽準備的青菜蛋肉與水果,還包含冷凍食品,水餃、雞翅、調理包、麻辣鍋湯頭等等。一年四季我很少去開冰箱,有時候要幫忙拿什麼都得多問東西擺哪一層。 假如我有一座新冰箱,我專屬的冰箱,那會是什麼樣子呢? 芝司樂以及焗烤用的橘色、黃色切絲起司會被列為常備品,雞胸肉和
疫情升溫之下,我們是幸運的一群,還能正常去公司上班。辦公大樓規定搭乘電梯一定要帶口罩、少交談。早上進公司總機小姐都會幫我們量測體溫,酒精噴霧變成辦公桌上的常備品。每天同事討論的話題三句不離國內外疫情演變,午休結束的下午兩點,大家都分心地關注指揮中心發布的新訊息。我除了午餐時間之外都戴著口罩,即便其他
溫度偏高的水流緩緩流過雙鬢,頭部被輕輕托起,後腦勺感受到不輕不重的力道,頭皮受到指尖抓過的刺激,滿足感驟升不自覺吐出無聲的嘆息,眼睛依然閉著。頭部被輕放回平面後,水聲嘎然而止,頭頂後方有動靜,走動、取用物品等細碎的聲音,突然頭側沾染上滑潤又清涼的一抹霜狀物,順著手掌搓揉而遍佈額間、鬢邊、頭頂,甚至是
人生第一次參加尾牙已經是N年前的往事了,至今仍歷歷在目。 當時的公司總部在台北,分公司在中部,員工總人數超過六十人,每年尾牙是兩地區輪流舉辦,餐會場地都選在知名飯店的廳室。 我記得參加尾牙前主管交代要穿得漂亮點,女生最好穿端莊得體的裙子,搞得我和另一名新人緊張不已,幾周前就在煩惱要穿什麼,還特地去百
左手手肘處扎入靜脈的銀色針管引出暗紅色血液,順著管線流入第一支管子,接著護理師迅速拆下並接上第二支管子,再來第三支、第四支。然後她將血流導入另一條管線,盡頭是放在搖動機台上的集血袋。 「來,抓著這個輕輕地一收一放。」護理師塞了一個暖暖包到左手掌心,好溫暖。我照著她的話動作,看著自己前臂的肌肉一張一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回國機票不好買」、「正值法國學校的期末考」、「在家新坡還有工作面試」、「跟朋友約環島旅行」...每年都有人在這陰暗地下水道與北極熊一起度過農曆年,他們並非無家可歸,只是因為種種壓力而選擇不回家。每個人都揣著壓力等待春節過去,此時外頭熱鬧的鞭炮聲響起。 既然要面對壓力,索性不回家過年.... 一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小時候喜歡過年,長大後超怕過年,每次過年都是煎熬!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絕大部分的網友表示認同「過年都搶著要加班,不想回去面對。」「親戚的關心與比較讓人壓力超大。」「生活習慣不同,讓人相處難受不自在。」「當媳婦最可憐,比上班還累人。」
Thumbnail
我以往最害怕的過年時節, 通常有幾個必要因素組成: 情緒勒索, 看人臉色, 一言不和就吵罵, 年菜準備, 回不回?回什麼老鄉, 何時回?真的不回? 回吧? 部分回, 部分陪不回的? 不 你去陪回的, 我不回.... 基本成員必須事那些牽動陪與不陪的人選, 還有必要的對角線角色拉扯, 比如: 婆媳,
難得過年放了七天,年味越來少了,而是傳統的儀式感,老一輩還是不放過! 過年的除夕的前一天,下班還要趕回來打掃, 發現永遠打掃不完...,如果要配合父母的期望,我想我應該會做死... 永遠只對我老媽說,重點打掃就好了,盡力就好.... 年夜飯,簡單,重點儀式就好,人口變少了,大家都結婚有各自家庭,
Thumbnail
我不喜歡過年,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的。從年前開我就可以感受到自己恐慌。我甚至不喜歡到產生錯覺,以為自己從小就不喜歡,歸咎出的原因是我太早離家了,生活習慣已與家人不同,多住幾天都覺得不舒適。 直到這幾天開始整理筆電中的照片,看著和家人們團聚大笑的自己,過去回憶湧上,想起,其實我以前是喜歡過年的。
Thumbnail
從懵懂到成熟都期待的團圓節日,非農曆新年莫屬,但時間拉得越長,越會發現記憶中的年節與長大後的過年,真是不一樣、又一樣。小年夜前的大掃除,除舊佈新裡帶著歡樂;初一走春拜拜,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初二回娘家,和親戚分享近況,眼睛笑到瞇成一條線。喜歡兒時過節的年味,也愛長大後的智慧,龍年快樂🐲好運龍來!
Thumbnail
每到過年,我希望我是一條狗。 過年期間,人們即便放假也有好多事可忙:大掃除,祭祖,吃團圓飯,發紅包,買刮刮樂,打牌,玩骰子,回娘家,走廟,去親友家拜年,出遊走春。而我呢,我的生活沒太大的改變,繼續聞電線桿,辨認稍早殘留的氣味是否是一隻發情的狗;繼續窩在沾滿自己氣味的墊子上,在聽到門鎖正在被開啟時
Thumbnail
一連幾天的假期到今天就要結束了,明天就要上班去了! 放了幾天的假真心不想去上班,真的是懶著懶著就會變豬! 還記得小時候很期待過春節,不僅僅可以拿紅包,大家還可以回老家一起團年,嘻嘻哈哈樂也融融。但最近這幾年並沒有像小時候對春節那種雀躍期待的心情,可能是因為兒時玩伴都長大了各自有各自的事,再聚在一
Thumbnail
從小就不喜歡過年,但是結婚後更加討厭。每年重複的拜拜程序以及在忙碌的生活中無法配合傳統慣例,讓過節前後的生活變得焦慮。希望可以跳脫這種方式,並且通過modern的方式,尊重傳統信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回國機票不好買」、「正值法國學校的期末考」、「在家新坡還有工作面試」、「跟朋友約環島旅行」...每年都有人在這陰暗地下水道與北極熊一起度過農曆年,他們並非無家可歸,只是因為種種壓力而選擇不回家。每個人都揣著壓力等待春節過去,此時外頭熱鬧的鞭炮聲響起。 既然要面對壓力,索性不回家過年.... 一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小時候喜歡過年,長大後超怕過年,每次過年都是煎熬!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絕大部分的網友表示認同「過年都搶著要加班,不想回去面對。」「親戚的關心與比較讓人壓力超大。」「生活習慣不同,讓人相處難受不自在。」「當媳婦最可憐,比上班還累人。」
Thumbnail
我以往最害怕的過年時節, 通常有幾個必要因素組成: 情緒勒索, 看人臉色, 一言不和就吵罵, 年菜準備, 回不回?回什麼老鄉, 何時回?真的不回? 回吧? 部分回, 部分陪不回的? 不 你去陪回的, 我不回.... 基本成員必須事那些牽動陪與不陪的人選, 還有必要的對角線角色拉扯, 比如: 婆媳,
難得過年放了七天,年味越來少了,而是傳統的儀式感,老一輩還是不放過! 過年的除夕的前一天,下班還要趕回來打掃, 發現永遠打掃不完...,如果要配合父母的期望,我想我應該會做死... 永遠只對我老媽說,重點打掃就好了,盡力就好.... 年夜飯,簡單,重點儀式就好,人口變少了,大家都結婚有各自家庭,
Thumbnail
我不喜歡過年,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的。從年前開我就可以感受到自己恐慌。我甚至不喜歡到產生錯覺,以為自己從小就不喜歡,歸咎出的原因是我太早離家了,生活習慣已與家人不同,多住幾天都覺得不舒適。 直到這幾天開始整理筆電中的照片,看著和家人們團聚大笑的自己,過去回憶湧上,想起,其實我以前是喜歡過年的。
Thumbnail
從懵懂到成熟都期待的團圓節日,非農曆新年莫屬,但時間拉得越長,越會發現記憶中的年節與長大後的過年,真是不一樣、又一樣。小年夜前的大掃除,除舊佈新裡帶著歡樂;初一走春拜拜,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初二回娘家,和親戚分享近況,眼睛笑到瞇成一條線。喜歡兒時過節的年味,也愛長大後的智慧,龍年快樂🐲好運龍來!
Thumbnail
每到過年,我希望我是一條狗。 過年期間,人們即便放假也有好多事可忙:大掃除,祭祖,吃團圓飯,發紅包,買刮刮樂,打牌,玩骰子,回娘家,走廟,去親友家拜年,出遊走春。而我呢,我的生活沒太大的改變,繼續聞電線桿,辨認稍早殘留的氣味是否是一隻發情的狗;繼續窩在沾滿自己氣味的墊子上,在聽到門鎖正在被開啟時
Thumbnail
一連幾天的假期到今天就要結束了,明天就要上班去了! 放了幾天的假真心不想去上班,真的是懶著懶著就會變豬! 還記得小時候很期待過春節,不僅僅可以拿紅包,大家還可以回老家一起團年,嘻嘻哈哈樂也融融。但最近這幾年並沒有像小時候對春節那種雀躍期待的心情,可能是因為兒時玩伴都長大了各自有各自的事,再聚在一
Thumbnail
從小就不喜歡過年,但是結婚後更加討厭。每年重複的拜拜程序以及在忙碌的生活中無法配合傳統慣例,讓過節前後的生活變得焦慮。希望可以跳脫這種方式,並且通過modern的方式,尊重傳統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