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地球被當1.75顆用 全年資源額度7個月耗盡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中央社巴黎28日綜合外電報導)報告指出,人類即將於7月29日將2019年地球上天然資源配額給消耗一空,諸如水、土壤和乾淨空氣都被用盡,讓「生態越界日」(Earth Overshoot Day)再度提前到來。
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FN)的報告指出,生態越界日過去20年已提前兩個月到來,今年又是有史以來最早的一次。照現行的消耗率,等同於需要1.75顆地球才能滿足人類的使用需求。
位於加州奧克蘭(Oakland)的環保團體全球生態足跡網絡在聲明中表示:「生態越界日提前至7月29日,這代表人類現在使用自然資源的速度,比地球生態系統能再生的速度快1.75倍,等同於使用1.75顆地球。」
「因為大面積森林砍伐、土壤侵蝕、生物多樣性喪失或大氣中二氧化碳累積,全球生態系統超支的情形變得愈來愈明顯。二氧化碳又導致氣候變遷及更加頻繁發生極端氣候現象。」
法新社報導,自1986年開始計算,這個嚴峻的里程碑每年都在提早到來。1993年的生態越界日落在10月21日,2003年則在9月22日,2017年就提前到8月2日。(編按:中央社比對GFN官網版本,1993年的生態越界日應為10月12日,2003年為9月9日,2017年為8月1日)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25)預定12月在聖地牙哥舉行,身為主席的智利環境部長施密特(Maria Carolina Schmidt Zaldivar)表示,生態越界日不斷提前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持續上升。

【啟動氣候變遷立法程序:讓永續發展脫離空洞口號,成為人類的真實未來】

今年地球的 #地球超載日 又提早了3天,提早來到7月29日,達到有史以來最早的一次。與1993年比,地球超載日已提前了將近3個月發生(1993年的地球超載日落在10月21日),這是什麼概念?

環保團體「#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GFN)每年把人類的資源消耗速度與大自然的再生速度作比較,並把超支的那一天稱為「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或譯 #生態越界日),今年的環境超載日落在7月29日,這代表著人類使用資源的速度,比資源再生的速度還快1.75倍,在簡單的說,接下來的5個月我們都在跟未來世代的資源賒帳度日。人類距離永續發展的目標似乎已愈來愈遙遠。

現在全球生態超支的代價已越來越明顯,不只在台灣,包括森林消失、土壤受侵蝕、生物多樣性喪失,隨處可見,而愈來愈多二氧化碳的排放,助長了氣候變遷,使得極端天氣變得愈加頻繁,受害的包括人類自己。

raw-image

面對極端氣候與環境永續,世界其他國家似乎早台灣一步警覺並積極面對:

1|英國早在2008年就通過全球第一個《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有獨立的專家委員會設置,因此不論政黨輪替,國家都能夠持續減碳有成。

2|美國眾議院為了能夠實現巴黎協定,在今年5月駁回宣稱「#氣候變遷是假議題」的川普政府,以231:190的票數通過近10年第一個氣候變遷法《即刻氣候行動法案(The Climate Action Now Act)》,試圖修正美國路線,力挽狂瀾。

3|開發中國家的墨西哥,也早在2012年就在眾議院通過了《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墨西哥是全世界排碳量排名較高國家,氣候變遷政策推動對經濟發展產生的衝擊,後續效應是相當值得觀察的。

4|一向被視為對抗氣候變遷行動的先驅典範國家的德國,擬推出《氣候行動法(Climate Action Law)》,除明訂2050年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為95%外,也再次確認國內本身、歐盟與巴黎協定下的減量承諾,並延續2050氣候行動計畫中,成立廢煤委員會的決定。

反觀台灣,上週我偕同長期關注台灣生態永續的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行政院院長兌現承諾,#儘速啟動自然地景審議,並將大潭藻礁區 #劃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同時 #要求中油三接相關工程應立即停工,畢竟林務局委託中研院的調查報紙已經指出,大潭G1和G2發現的一級保育類 #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是全球僅存,我們不應與下一代為敵。

「懇求神保守,讓印度永遠不要以西方的方式工業化……英國用掉地球一半的資源,才有今天的繁榮。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得幾個地球才夠?」半個世紀之前,#印度聖哲甘地 大哉問。直至今天,永續發展仍是一場「發展與破壞間的大競賽。」發展與環保、現在與未來,如何求取平衡,是難題,更是挑戰。

人類若想要永續利用地球資源,亟需當機立斷、做出改變,下個會期我將會啟動氣候變遷相關立法程序,讓環保與發展可以進入體制內,也期望生態資源管理能被作為政府決策核心。老話一句,地球只有一個,做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我們應該要竭盡全力讓這個美麗的星球永續地發展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許毓仁 Jason的沙龍
8會員
23內容數
平常Jason許毓仁的所思所想,針對科技創新、金融科技與國際事務的一些想法分享。
2021/03/16
近期許多企業和投資人開始投資和擁護比特幣的情況下,除了讓加密貨幣進入再一波牛市,使得許多市場上的熱錢不斷湧入加密貨幣市場,讓更多人也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的相關應用,其中又以非同值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為市場上熱門的新型數位資產。
Thumbnail
2021/03/16
近期許多企業和投資人開始投資和擁護比特幣的情況下,除了讓加密貨幣進入再一波牛市,使得許多市場上的熱錢不斷湧入加密貨幣市場,讓更多人也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的相關應用,其中又以非同值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為市場上熱門的新型數位資產。
Thumbnail
2021/02/03
近期社會關注的焦點除了疫情發展外,就是拜登政府上任後對全球經濟、政局甚至於氣候變遷政策的影響。在拜登上任首日就簽署多項行政命令,推翻了川普時代的許多政策,包含重新接受巴黎氣候協定、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其中又以新政府對於經濟政策的態度最為人所關注。
Thumbnail
2021/02/03
近期社會關注的焦點除了疫情發展外,就是拜登政府上任後對全球經濟、政局甚至於氣候變遷政策的影響。在拜登上任首日就簽署多項行政命令,推翻了川普時代的許多政策,包含重新接受巴黎氣候協定、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其中又以新政府對於經濟政策的態度最為人所關注。
Thumbnail
2021/01/27
這一個多月來比特幣的價格一路攀升,一度衝上四萬元美金大關,許多政府又開始關注加密貨幣的監管,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在前幾週提出一份草案要求應該要將加密貨幣錢包實名制,要求從交易所提領加密貨幣到手機錢包時,交易所必須要對該轉入錢包進行實名驗證才能放行。
Thumbnail
2021/01/27
這一個多月來比特幣的價格一路攀升,一度衝上四萬元美金大關,許多政府又開始關注加密貨幣的監管,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在前幾週提出一份草案要求應該要將加密貨幣錢包實名制,要求從交易所提領加密貨幣到手機錢包時,交易所必須要對該轉入錢包進行實名驗證才能放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是第54屆的世界地球日,該節日源於1970年的美國校園,並於1990年第20屆時推向世界,如今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然而,全球的環境保護運動無疑是失敗的,全球對環境持續破壞,每分鐘仍有約10個足球場的原始森林消失。造成的結果是,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化石能源補貼、人均肉類產量、地表高溫
Thumbnail
  今天是第54屆的世界地球日,該節日源於1970年的美國校園,並於1990年第20屆時推向世界,如今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然而,全球的環境保護運動無疑是失敗的,全球對環境持續破壞,每分鐘仍有約10個足球場的原始森林消失。造成的結果是,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化石能源補貼、人均肉類產量、地表高溫
Thumbnail
我們即將迎來4/22的世界地球日!你知道世界地球日是怎麼誕生的嗎?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什麼呢?快來了解吧~👀
Thumbnail
我們即將迎來4/22的世界地球日!你知道世界地球日是怎麼誕生的嗎?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什麼呢?快來了解吧~👀
Thumbnail
1、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創紀錄 “碳預算”或在9年內用完 11月14日據報導,國際氣候科學機構“全球碳預算”(Global Carbon Project)的最新資料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今年將達到創紀錄高位,如果各國不大幅減少排放,將在未來九年內耗盡剩餘的“碳排放”預算,從而導致全球變暖突破1
Thumbnail
1、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創紀錄 “碳預算”或在9年內用完 11月14日據報導,國際氣候科學機構“全球碳預算”(Global Carbon Project)的最新資料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今年將達到創紀錄高位,如果各國不大幅減少排放,將在未來九年內耗盡剩餘的“碳排放”預算,從而導致全球變暖突破1
Thumbnail
何謂「永續」 永續在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是:「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現階段的地球,環境的災害以及不能視而不見,這些都是人類過度開發所造成的,必須來由我們人類來彌補自己所造成的問題。 「永續」有哪些 以身作則 結語
Thumbnail
何謂「永續」 永續在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是:「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現階段的地球,環境的災害以及不能視而不見,這些都是人類過度開發所造成的,必須來由我們人類來彌補自己所造成的問題。 「永續」有哪些 以身作則 結語
Thumbnail
這些年來大家都能感受到天氣變得愈來愈熱,而且,常常連續很多天都是大太陽沒有下雨,可是一旦下起雨來,卻又非常大,甚至會淹水。過去夏天才會有颱風,現在連春天秋天也都可能會有颱風,而且雨和風都非常強。這種情形不只是在台灣發生,全世界都變成這個樣子,原來是因為全球暖化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
Thumbnail
這些年來大家都能感受到天氣變得愈來愈熱,而且,常常連續很多天都是大太陽沒有下雨,可是一旦下起雨來,卻又非常大,甚至會淹水。過去夏天才會有颱風,現在連春天秋天也都可能會有颱風,而且雨和風都非常強。這種情形不只是在台灣發生,全世界都變成這個樣子,原來是因為全球暖化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
Thumbnail
2022年4月22日第52屆「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將到來。 順應近日國際局勢因俄烏戰爭開打,而愈發顯化加遽的「能源短缺」與「綠色通膨」議題。暢談導讀編輯為大家梳理了地球日環保運動的起源史料,並串聯到自發性的世界草根呼籲行動的崛起--
Thumbnail
2022年4月22日第52屆「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將到來。 順應近日國際局勢因俄烏戰爭開打,而愈發顯化加遽的「能源短缺」與「綠色通膨」議題。暢談導讀編輯為大家梳理了地球日環保運動的起源史料,並串聯到自發性的世界草根呼籲行動的崛起--
Thumbnail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最新研究顯示,2020 年的疫情雖使人類活動減少,二氧化碳與甲烷兩種溫室氣體濃度卻持續成長。其中,二氧化碳濃度更是達到 360 萬年以來新高。 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人類活動減少也壓不下來 2020 年全球遭疫情肆虐,使得各地人類活動大減、飛機航班大減、製造業減產,
Thumbnail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最新研究顯示,2020 年的疫情雖使人類活動減少,二氧化碳與甲烷兩種溫室氣體濃度卻持續成長。其中,二氧化碳濃度更是達到 360 萬年以來新高。 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人類活動減少也壓不下來 2020 年全球遭疫情肆虐,使得各地人類活動大減、飛機航班大減、製造業減產,
Thumbnail
有人發現今天4月22日的google圖示是一顆大樹嗎?因為今天是「世界地球日」! 由維基百科的說明,最初的世界地球日是以「平等」為主題,以「地球村」為中心概念,希望人類可以尊重彼此,和諧共存。 同樣據維基百科的文字,世界地球日具有「環保」意義,是在1970年的4 月22日,美國所舉辦的第一屆地球日
Thumbnail
有人發現今天4月22日的google圖示是一顆大樹嗎?因為今天是「世界地球日」! 由維基百科的說明,最初的世界地球日是以「平等」為主題,以「地球村」為中心概念,希望人類可以尊重彼此,和諧共存。 同樣據維基百科的文字,世界地球日具有「環保」意義,是在1970年的4 月22日,美國所舉辦的第一屆地球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