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其實人類這個生物,做很多事情都是不合常態也不合理的。

對面園區的老總每次來看診時,每次量血壓都過高,肝脈沉細而無力,我都告訴他你這狀況不好好休養一陣子,去西醫那邊吃再多降血壓藥也沒太大效果。

他告訴我:「每個月都要背上億的營收,不然沒法對股東交代。」

他也知道要好好的休息身體才會健康,才能夠真正長久的經營自己的事業;但諷刺的是,每次回去後就開始熬夜工作與應酬。

現在很流行將精神與心理問題給物質化,把問題通丟給大腦,覺得用這個方式特別有說服力。

我們用現代科技去將大腦內各種物質的運作與化學作用標示出來,然後嘗試為無解的精神與心理疾病做出解釋。

但我其實常常在反思一件事情,一個人的腦子到底有沒有病這件事情,這到底是生命必經的真相,還是一種虛妄的幻覺?

因為臨床上,也不是把病人的腦子剖開來做檢驗他的各項數值,依照所有的實驗室數據才有確診這件事,其實診間更多的是在解決家屬的痛苦。

我們將人體視為有形與無形相結合的生命運行狀態。

以心臟為例子,就是外表可見的大小,肌肉、神經系統、血管與筋膜、瓣膜等,這是有形的部分。我們視為物質。(陰)

無形的部分就是,每次跳動的次數,節奏、力道,可以運送的血液容量與傳遞的力量。這種功能上的展現,我們視為能量。(陽)

無疑的是兩者必須相互結合並達到平衡且功能可順利運作的狀態,才能夠展現一個生命運行的狀態。

當人體可見的或不可見的部分,不論在外在的型態或是功能的表現上如果超出或是低於一般社會或是生物的常值,或是忍受值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認為這個人生病,或是這個部位壞掉。

例如一個外觀看起來沒有明顯受傷或是缺損,做了X光也查不出任何異狀的的手掌。如果它無法正常的開合握物,那麼我們就會認為它有問題。

抑或一個看起來身體四肢五官完整的孩子,如果他一直無法控制自己無故的發出怪聲、抽蓄或是尖叫,那麼我們會先判斷這個孩子有問題,或是有病。(例如妥瑞症患者)

除此之外,心理層面上的健全,也是認定健康與否的標準之一。

不過人類社會對於心理層面上健全的要求明顯的比較複雜,如社會化的程度,行為展現的可預測性,應有的心智認知年齡,自我的認同與認知等等...

一個身體強健的思覺失調患者來說,如果這個人看到你就一直瘋狂地舔你的腳趾甲,你也不會說這個人是正常的。

然而這大多數都是以社會上大多數人表現的常態認知為主,而在這個範圍內大多數人的身心表現會被人認為是正常與合理的。

例如能夠像常人一樣吃飯走路,男人跟女人的結合,在所謂的適婚年齡結婚,白天工作晚上睡覺,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或是依照社會的教育制度完成各階段的學業...等等。

除了這個大眾認定的標準與狀態外,基本上我們都會認為對方是不正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人有病。

當自己覺得對方跟你不一樣的時候,就覺得對方有病。

因為你無法理解對方的認知與行為,如果對方有病是一種最快歸類對方,而且最快速說服自己跟他人的方式。

例如我的小孩如果長得很矮或是很慢,然後醫生幫忙來貼個發育遲緩的標籤,本來身高就不高的父母跟小孩也就安心了。

那到底是遺傳,父母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影響的,還是孩子真的發育遲緩?

如果我的小孩在校功課常常不及格,上課一直跟同學講話不能專心聽講,還一直跟老師頂嘴,如果貼上發育遲緩再加上個過動的標籤,小孩、父母跟老師就都一起安心了。

但是我那個年代,考試成績很好的同學,大多覺得老師的教法很笨,整天都在睡覺不然就是玩。而且越到越前面的學府,學生基本上自己就把書唸完了,老師也不太需要教。

那到底是孩子不夠聰明?還是父母太笨?還是只是父母親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跟他們的智商一樣?

最扯的是,現在連殺人犯都要丟去醫院做精神鑑定,然後變相地讓醫師去取代法官的職責。

其實搞病人本來就忙死了,平常揹著濟世救人的包袱已經很累,還要扣一頂符合社會公義與期待的帽子在身上,真是何苦來哉。

我需要再重申一下,的確這個社會上很多人真的有疾病,也需要專業的幫助。

但是當我們忽略了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成長經驗、經濟狀況、與原生家庭的影響,冷血的直接全部切割,很快速地用表單與檢驗數字去斷定這個人有病。

那麼我們到底是滿足了內心的需求?這個人是真有病?還是說這只是一種社會現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onjiang的沙龍
31會員
140內容數
Maonji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3
記得那天在中藥學的課堂上講到「黃連」這味藥的時候,特地問了同學。 「黃連味苦性寒,年紀小的孩子,如果方子裡用了黃連,常常會苦到嘔吐出來。但是大人就比較不會了,為甚麼呢?」 學生們面面相覷了半天,討論了半天卻說不出原因來。 我望著天花板緩緩地說出答案: 「因為人生比黃連更苦啊~。」 雖然大家哄堂大笑,
Thumbnail
2023/05/13
記得那天在中藥學的課堂上講到「黃連」這味藥的時候,特地問了同學。 「黃連味苦性寒,年紀小的孩子,如果方子裡用了黃連,常常會苦到嘔吐出來。但是大人就比較不會了,為甚麼呢?」 學生們面面相覷了半天,討論了半天卻說不出原因來。 我望著天花板緩緩地說出答案: 「因為人生比黃連更苦啊~。」 雖然大家哄堂大笑,
Thumbnail
2022/10/05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前面二十級(歲)基本上都是新手村。 然後你的新手NPC是亂數決定的爸媽。 個人能力數值跟著NPC的資源決定一半的基數。 等到等級可以出新手村,遊戲的自由度大增。 有的人會考慮再練等級(念大學、研究所)多上升一些點數才要出村去解任務,也有人迫不及待的出村去探索這個世界。 你可以專心
Thumbnail
2022/10/05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前面二十級(歲)基本上都是新手村。 然後你的新手NPC是亂數決定的爸媽。 個人能力數值跟著NPC的資源決定一半的基數。 等到等級可以出新手村,遊戲的自由度大增。 有的人會考慮再練等級(念大學、研究所)多上升一些點數才要出村去解任務,也有人迫不及待的出村去探索這個世界。 你可以專心
Thumbnail
2022/09/27
這是勿忘我花,花語即如花名一樣,據說古代在歐洲,一位騎士與心儀的女子漫步多瑙河畔,為了摘花給心儀的女子,卻失足掉入急流中,自知無法得救的騎士說了一句:「Don't forget me!-勿忘我」,便將花朵丟向戀人,然後便下落不明。 「遺忘」這件事情,其實是一個充滿迂迴的心理遊戲。 所以想要來談一下「
Thumbnail
2022/09/27
這是勿忘我花,花語即如花名一樣,據說古代在歐洲,一位騎士與心儀的女子漫步多瑙河畔,為了摘花給心儀的女子,卻失足掉入急流中,自知無法得救的騎士說了一句:「Don't forget me!-勿忘我」,便將花朵丟向戀人,然後便下落不明。 「遺忘」這件事情,其實是一個充滿迂迴的心理遊戲。 所以想要來談一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只有一點點,便只想著那一點點……
Thumbnail
只有一點點,便只想著那一點點……
Thumbnail
趁著想法還未消散趕緊記錄下來,事情是這樣的 最近我有位朋友突然問我:「『葬送的芙莉蓮』值不值得看?」 這讓我回想起,早在23年底,我就向他推薦過這部。對我來說,這部動畫早已被我封為神作。然而,不知為何,他當時始終沒有興趣嘗試。 直到最近,他才主動提起,這著實讓我有些意外。 因為被喚起
Thumbnail
趁著想法還未消散趕緊記錄下來,事情是這樣的 最近我有位朋友突然問我:「『葬送的芙莉蓮』值不值得看?」 這讓我回想起,早在23年底,我就向他推薦過這部。對我來說,這部動畫早已被我封為神作。然而,不知為何,他當時始終沒有興趣嘗試。 直到最近,他才主動提起,這著實讓我有些意外。 因為被喚起
Thumbnail
專注於自己快樂的本源,當違背社會意識時,可以通過內心和自我覺察去指引方向… 在這兩天的颱風假中,和一位遠方的好友聊天,他在身心診所擔任藥劑師。我問他最近病患還是很多嗎?他說病患數量還好,但是因為這類醫療院所越來越多,生意被瓜分了。他說身心問題已成為一種文明病。我感到困惑,為什麼看似自由的現代人,心
Thumbnail
專注於自己快樂的本源,當違背社會意識時,可以通過內心和自我覺察去指引方向… 在這兩天的颱風假中,和一位遠方的好友聊天,他在身心診所擔任藥劑師。我問他最近病患還是很多嗎?他說病患數量還好,但是因為這類醫療院所越來越多,生意被瓜分了。他說身心問題已成為一種文明病。我感到困惑,為什麼看似自由的現代人,心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