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鬱症時期的塗鴉創作 - 《瘋子小姐》
「人們不知我體內的苦
來自已知未知的痛楚
救贖、寬恕與束縛、虛無飄忽、荒蕪、恍悟
儘管混沌終化作空無 」
---憂鬱症內心模擬詩---

憂鬱症時期的塗鴉創作 - 《體內能量》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
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只知道自己身體不舒服、一直感覺想哭、感到鬱悶
體內/胸口一股東西「堵住」之類.....
“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有在意什麼”
所以要他「想開」嗎?更難了
*就我觀察、分析下來:
這種案例,不是一般我們定義的「念頭」,即可去交流應對了
因為是根本還停留在「意念(感受)」的階段
甚至還沒「文字化」
(尤其,部分表達障礙者,甚至可能會連自己有什麼想法,都不知道怎麼表述)
也就是說:
他當下缺乏的是,把這些「感受」意念 ,變成「文字」的念頭的能力
因此無法進行「轉念」、更不易察覺,而能量長期累積起來,不易曉得根源(種子)
(而這種案例,如真要尋求管道,會建議尋求"靈性療癒"的專業人士)
。。。
有天發現:
眼前一切所看到的(萬物)的本質,皆是能量
並發現「憂鬱的本質,也是一個人的靈體在揚升前(進入下一個維度前)的症狀」
(文明病,也如同「能量跳板」般的存在)
是,將擴增維度的過渡期。
是,『危機也是轉機』的概念
知曉的你,將會有機會突破與成長,得到什麼答案。一切,也是在「調整」當中

憂鬱症時期的塗鴉創作 - 《侵蝕感》
【不知足?】
而,關於所謂,具爭議性的「不知足」議題
( 「憂鬱症的人是不知足」的說法)
比起對生活習以為常、而感受不到細小的快樂/感恩心的幸福
更多應是:
「因部分人士本身有"責任感過強"、"完美主義"的傾向,難以達成自他期望。」
有時需使自身「放低標準」。
另外:相對上述,有一種族群,反而不是因達到高標的問題而憂鬱
相反的,是得要去『創造』什麼目標、甚至是創業才能突破憂鬱
尤其是那些婚後憂鬱的主婦(可能因孩子長大了失去重心、或是育兒的一成不變生活)、沒有其他目標、生活平淡而喪志者
有些是因他們其實帶有著其他的「天職」、具有「比自己想像的更高的事業心」......
是要來這世上,留下什麼貢獻/痕跡而生的。
這並非貪心、而是有些人,本來就身懷一些創造性的使命要達成,而來到這個世上
*儘管不一定是賺錢盈利的目標。可能是興趣或公益,能帶來的影響力、或是興趣轉為專長事業,可在育兒時同時進行)
只是因婚姻,專注於相夫教子等等而沒能去執行,導致身體處於「不圓滿」的狀態
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多,其他的成因
背後的因素,需要去同理體諒
以能對峙個體的問題根源
(此議題,涉及太多因素,就如同“死刑”,牽涉眾多個案多元的狀態,並非單一答案方法能概括所有)
一個觀點,也通常不一定即是全部。
事情的構成,時常是,錯綜複雜的、綜合的因素
且又有個案之差。每個人不一樣
因此,在這當中
持有「『一方面』是如何...『但另一方面』也是如何」...的思維,相當重要


除了「未歷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也基於「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每個人的人體結構/能量感受的呈現不同
必須更具備同理心,才能真正去引導之
/
總之,對患者說〝不要想太多、想開點、放下〞等語句 ……皆是應避免
缺乏同理的直接式的勸戒,易引發人性反彈外,也恐使患者陷入更憂鬱的狀態
人們時常沒能看到,事情背後形成的面貌
有機會,再來分享過去憂鬱症心路歷程。
| 寫給憂鬱症的信
你是一個擅於反省、反思、溫柔的人
誤解,來自於不理解
但當我們如果能用中性視角(旁觀者視角)
看一切事情
可以知道事情的全貌並不僅是人類想像的
同理無論是他人、自己,都沒能看到的背後的未知
一切存在,都是宇宙生成的一部分

憂鬱症時期的塗鴉創作 - 《混亂》

憂鬱症時期的塗鴉創作 - 《哭哭奶油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