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weet Home看見哲學|我們可否抹滅情感

2021/02/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0年底韓劇Sweet Home迅速竄紅,這部根據韓漫影視化的怪物題材劇。還原了漫畫80%以上的劇情,男主從一個頹廢準備自殺的孤僻少年,在經歷末日各種事件之後,重新有了活下去的信念。發行公司Netflix更是耗資300億韓元製作,單集成本打破了韓劇單集成本紀錄,特地邀請了《怪奇物語》《復仇者聯盟》的特效團隊強勢加盟,以及《太陽的後裔》《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陽光先生》導演李應福執導,更登上Netflix全球前三名,評價不外乎對於整部劇的場景、化妝及特效大為讚歎,畢竟在亞州較少使用這樣大規模的拍攝規格,劇情緊湊讓人大呼過癮,迅速掀起一波網路熱潮,而Sweet Home就我個人觀點,其中蘊含人性的黑暗面及光亮面,可以說每個人物的心境變化,雖不能理解卻可以諒解,牽動著觀眾的心防。
其中在劇中最值得探討的是,是社區中所呈現的社會的縮影,賢秀怪物後,身處在社區,居民們竊竊私語給賢秀貼上了標籤,心理學中有一個字詞是病恥感(Perceived Self Stigma),是對於疾病和自己的歧視,來自外界的社會汙名及被患者感受到並內化的病恥感,當患者被社會打上印記,被降低成低人一等的存在,患者也不得不接受這種設定,認為自己得病很羞恥,充斥刻板印象、偏見的歧視。當我們進入社會中,就被人類社會所制定的規範所牽制著,對於未知人們總是抱持者恐懼,無法脫離所認知及掌握,其中一幕居民們投票是否讓賢秀留下,大家口口聲聲說反對賢秀留下,投票結果卻出現驚人的結果。這是出於對於賢秀的同情?抑或自私?這是故事設定具有深意的部分,贊成的人跟反對的人各有各的理由。最終賢秀獲得了留下的機會,前提是他必須要做最危險的工作,到怪物的樓層去拿物資,工作完只能待在房間裏過者半監獄的生活。而後來怪物沖到了居民所在的樓層,賢秀奮力與怪物打鬥,以自己的身體來抵抗怪物的攻擊,一霎那,居民們理解了他們所謂的幸福是建構在每晚賢秀的犧牲,內心紛紛產生了側隱之心。
功利主義哲學家約翰穆勒說:只有對一部分人的行動加以限制,才能使大家生活的自由自在。
功利主義本質上是一種以經濟效率作為道德標準的倫理學說,為了整體社會繁榮和經濟效率的目的,限定了規則公平或公平競爭,我們可以常看見現代社會包含了眾多功利主義,包含了女性平等、教育、個人民主自由,保障每個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平等權利,在「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下,存在一些外在約束力,比如宗教、法律、輿論甚至於限制,在劇中恩赫為了保障大家的生存,不光制定了制度,更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使居民們符合其功利主義,但只要能夠導致社會福利總量的增長就行,那就是合理的嗎?
劇中剛開始恩赫下令將鐵門關上,阻止怪物的入侵,想盡辦法回家的女兒活生生被怪物殺死,而沖出去的阿兵哥也死在怪物手中,看者自己女兒死在自己面前傷心欲絕的母親,將自己的拳頭打在恩赫手上,最後的結局中恩赫個人實現了功利主義的表現,犧牲自我的生命保障了所有人的安全,但功利主義所建構的理性社會,是否能夠忽略人無法言說的情感層面?並且找到合理的解釋?人類是極其複雜的生物,規則及限制是否能約束及評量人類所生來的感性及情緒?
有一個極端例子來質疑功利主義原則「有5個病人需要做器官移植手術,一個需要心臟,一個需要肺, 一個需要腎臟,一個需要肝臟,第五個需要胰腺,但是你手裏壓根沒有器官來源;這時候你發現,隔壁房間有個健康的人來做身體檢查,而且他在打瞌睡;這時你有兩個選擇:為救5個病人而殺死來體檢的人並取其器官,或者什麼也不做,看著5 個病人去死。」賢秀的自我犧牲而這是否符合其社會公平及正義?另一個方面多數人的快樂如何被定義?回歸到劇中投票的環節,投下反對票的人在掩蓋抑或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賢秀。劇情最大的特點是由人慾望所演變出來的怪物,這也是所有動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能,而不知道下一個變成怪物的是不是自己,這也是在這個橋段值得玩味的一幕。
我們幾乎每天每時每刻、在各種情況下、以不同的程度使用著功利主義的方法論。比方連鎖品牌決定關掉收益不良的門店、公司制定遲到及加班規則等等。在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看見許多的議題的討論,廢除死刑、通姦除罪化等,在一些的層面上功利主義並無法被實際量化,不管是人們心理延伸、抑或人類生來的情感。在劇中居民在一起聊天和樂融融,那是過了消禁的夜晚,恩赫默默說了句大家早點休息,這也是他除了妹妹以外展現出人性的一面。而功利主義哲學家約翰穆勒,從小就被父親以功利主義教育成為一名神童,長大後穆勒將對功利主義的崇拜轉化為他的人生目標,把這個目標作為個人幸福所在。然而在1826年的秋天,穆勒他問自己,「假如生活中所有目標全部實現,假如你所期望的全部制度和思想的改變就在這個時候完全實現,你會覺得快樂和幸福嗎?”穆勒不可遏制的自我意識明確地回答“不!」至此,穆勒陷入精神崩潰,生活所寄託的整個基礎崩潰,生活變得一片空虛,自此落入無法自拔的抑鬱之中。最終約翰穆勒通過詩歌,詩歌飽含的感情使穆勒走出了精神陰霾,同時約翰穆勒遇到他一生的摯愛哈麗雅特,穆勒聲稱「我所有的作品,她的功勞不比我少,而且隨者時間的推移,她對這些作品的貢獻不斷增長。」在理性與感性的交織下,約翰穆勒將功利主義理論進行了批判和修正,奠定了經濟學的功利主義倫理框架,同時完成《論自由》對功利主義倫理學和經濟倫理思想上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穆勒曾這樣形容哈麗雅特:無論是在最高的思維領域,還是在細碎的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上,她的頭腦都異常清晰,她總能穿透事物的核心與本質,抓住基本思想或原則。她感覺敏銳、思維精確,而且富有感受力和想像力,她本可以成為一位藝術大師;她熱情而親切,能言善辯,她本來完全可以成為一位偉大的演說家;她洞悉人性, 在實際生活中明辨而睿智,在女性能夠成為領袖的年代,她會是一位傑出的人類領導者。她的聰明才智滋養著她的道德品行,她是我此生所遇見的最高尚、 最穩妥的人。她的無私不是源於後天習得的責任感,而是出於一顆能夠完全感同身受的心,她總是將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以自己強烈的感受來想像他們的感受,從而過於為他人考慮。正義感還不是她最強烈的感情,她還慷慨無比、 充滿愛心,總是願意對任何或所有能夠報以些微感情的人,傾注她所有愛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文藝漫遊陳星潔
文藝漫遊陳星潔
我們總想探索許多的未知,而人類賦予理性與感性,從中解析文學、藝術、哲學,能讓我們用更深的層次去發現世界,開啟心靈之窗。如果,文字是有情緒的,它乘載的是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還有,美妙心靈協奏曲,它改變的是一雙又一雙的眼睛;看見,在生命中的答案,它建造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靈魂;最終,成為改變世界的顏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