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類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 何謂攝類學
    「攝」──統攝──將《量學》裡時常出現的名相統攝起來;
    「類」──分門別類;這樣的學科稱為《攝類學》。

  • 比較兩法會有四種狀況:同義、相違、三句、四句
  • 同義
    指的是兩法彼此之間需要具備「八種周遍」:是、非、有、無的各兩種周遍。
    的兩種周遍:是A一定是B;是B一定是A。
    的兩種周遍:不是A一定不是B;不是B一定不是A。
    的兩種周遍:有A一定有B;有B一定有A。
    的兩種周遍:沒有A一定沒有B;沒有B一定沒有A。
    簡化之後,只要判斷「是」跟「有」這兩者就可以
  • 相違
    指的是兩法相異,而且沒有交集。
    沒有交集指的是沒有既是A又是B的例子。
  • 三句
    指的是大的包含小的,小的完全被大的包含。
    第一句:既是A也是B
    第二句:是A一定是B,是B不一定是A
    第三句:既不是A也不是B
  • 四句
    第一句:既是A也是B
    第二句:是A但不是B
    第三句:是B但不是A
    第四句:既不是A也不是B
raw-image

  • 「虛空」的性相:僅遮礙觸的無遮法
  • 「補特伽羅」的性相:在五蘊或四蘊之上所假立的士夫。
    「士夫」一詞在梵文中是指具有能力者。
  • 「法處」的性相:只能被意知直接證得的法
  • 「物質」的性相:微塵所成

  • 「反體」:從與自己同類和不同類的其他法返回而安住於自己的體性。
  • 「與瓶為一」與「瓶的反體」這兩者同義。(解釋角度不同)

  • 攝類學圖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怪樂小童-avatar-img
2024/06/23
請問這個gitmind的筆記是否可以借我引用?我會標住出處,因為最近在記錄攝類學的文章~
子非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23
怪樂小童 可以的,歡迎取用,右上角有開放另存,可以另存後修改或匯成PDF檔等。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7會員
521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理路幻藥課文內,立自宗定所義色法及其分類,包括五處(色、聲、香、味、觸)和顯色、形色等。顯色分為根本色和支分色。接著提出五個練習論式的問題,涉及眼識所緣境、形狀和眼識認知等概念。這些問題旨在通過辯論來深化對基本佛學名相的理解,強調使用論式進行討論的重要性。整體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辯論思維能力。
Thumbnail
理路幻藥課文內,立自宗定所義色法及其分類,包括五處(色、聲、香、味、觸)和顯色、形色等。顯色分為根本色和支分色。接著提出五個練習論式的問題,涉及眼識所緣境、形狀和眼識認知等概念。這些問題旨在通過辯論來深化對基本佛學名相的理解,強調使用論式進行討論的重要性。整體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辯論思維能力。
Thumbnail
透過辯論與論式的實際應用,可以知道上師與佛兩者的關聯性,是同義、相違、三句、四句哪一種。運用論式的辯論,快速清晰的理解,何謂上師的性相(定義),同時也簡潔的比較出上師與佛的關係,因此,學習攝類學一定要開口用論式辯論,這也是再再強調的重點。
Thumbnail
透過辯論與論式的實際應用,可以知道上師與佛兩者的關聯性,是同義、相違、三句、四句哪一種。運用論式的辯論,快速清晰的理解,何謂上師的性相(定義),同時也簡潔的比較出上師與佛的關係,因此,學習攝類學一定要開口用論式辯論,這也是再再強調的重點。
Thumbnail
《辨析量論意義之攝類建立 - 理路幻鑰》依小、中、大理路細分主題,依次駁他宗、立自宗、斷諍論。 駁他宗反思自心邪見;立自宗闡明佛教觀點;斷諍論以清晰理路補充前述內容。建議先學立自宗,再學駁他宗,使學習更清晰。
Thumbnail
《辨析量論意義之攝類建立 - 理路幻鑰》依小、中、大理路細分主題,依次駁他宗、立自宗、斷諍論。 駁他宗反思自心邪見;立自宗闡明佛教觀點;斷諍論以清晰理路補充前述內容。建議先學立自宗,再學駁他宗,使學習更清晰。
Thumbnail
這段文字介紹了攝類學中的萬法表概念,主要包括三個重點: 1.萬法表是理解佛法名相(名詞)及其分類的重要工具。 2.《辨析量論意義之攝類建立 - 理路幻鑰》這本書詳細解釋了佛法名相及其分類。 3.透過萬法表,可以更容易理解攝類學所講的內容。
Thumbnail
這段文字介紹了攝類學中的萬法表概念,主要包括三個重點: 1.萬法表是理解佛法名相(名詞)及其分類的重要工具。 2.《辨析量論意義之攝類建立 - 理路幻鑰》這本書詳細解釋了佛法名相及其分類。 3.透過萬法表,可以更容易理解攝類學所講的內容。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佛法中的四種關係:同義、相違、三句和四句。簡單來說,就是在辯論中,我們如何用這些關係來更清楚地理解概念。例如,三句和四句關係幫助我們看出兩個法相名詞的範圍重疊程度,同分和俱非則讓我們知道它們是否有共同點。總之,這些關係讓我們辯論時思路更清晰!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佛法中的四種關係:同義、相違、三句和四句。簡單來說,就是在辯論中,我們如何用這些關係來更清楚地理解概念。例如,三句和四句關係幫助我們看出兩個法相名詞的範圍重疊程度,同分和俱非則讓我們知道它們是否有共同點。總之,這些關係讓我們辯論時思路更清晰!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色即是空。非色滅空。又眾生即涅槃。不更滅也。此與真如二義同。即真俗雙融。二而無二故。」— 經云 夫此三性法。為當是一是異。若道是一。不合云依圓是有。遍計是無。若道是異。又云皆同一性。所謂無性。答: 此三性法門。是諸佛密意所說。諸識起處。教網根由。若即之取之,皆落凡常之見。若離之捨之,俱失聖智之門。
Thumbnail
「色即是空。非色滅空。又眾生即涅槃。不更滅也。此與真如二義同。即真俗雙融。二而無二故。」— 經云 夫此三性法。為當是一是異。若道是一。不合云依圓是有。遍計是無。若道是異。又云皆同一性。所謂無性。答: 此三性法門。是諸佛密意所說。諸識起處。教網根由。若即之取之,皆落凡常之見。若離之捨之,俱失聖智之門。
Thumbnail
如性法師 釋量論第二品 2018 南印度 筆記
Thumbnail
如性法師 釋量論第二品 2018 南印度 筆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