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從台北故宮「南薰殿特展」談明朝皇帝朱元璋和明教的淵源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乾隆12年(1747年)清高宗發現一批存放在「茶庫」的歷代帝后、功臣像後,下令檢修裱裝,並在畫像修復後,將圖像改到「南薰殿」奉藏。到了嘉慶朝的時候,大臣胡敬奉旨清查南薰殿,整理為<南薰殿圖像考>,從此這批帝后像就常被稱為「南薰殿帝后像」。台北故宮在西元2021年開年以來,將南薰殿的帝王畫像整理后,以「權力的形狀 —— 南薰殿帝后像」為題展出(特展到 4/6 結束)。

由於此次特展的方向是以藝術史的角度探討宮廷畫家塑造帝王人物形象的方式作為企劃主軸,加上故宮小編的大力宣揚,故而有許多參觀者都注意到此次特展中展出的明太祖醜像。一時間,朱元璋的長相意外成為特展話題。

到底朱元璋真實的長相為何?

一般學者似乎認為太祖其實相貌堂堂,宮廷畫師的作品其實相當靠譜,倒是民間畫師可能是故意將太祖畫成像「異型怪胎」。

(下面圖片來自東森新聞雲。)

raw-image

其實,只要比比朱元璋和其他後來的明朝皇帝圖就可以看出,朱家人當了皇帝後大致顏值不低,當然「容貌」這種事並非單由「基因」所決定,所以早期打天下時的朱元璋有可能沒能好好保養,沒有後代子孫皇帝看來那麼「富貴逼人」,卻也不至於長成「異型」。所以,問題是,為何(民間畫師)要將朱元璋畫成這般「奇特的醜陋」?

若無關鍵性的證據,答案自然有很多種。

本文試從另一位非官方歷史人「金庸」先生筆下「朱元璋」和 「明教」的淵源來探究。

(下面這部影片有介紹明教發展史,不過,其中的「祆教」應唸「ㄒㄧㄢ」,意為「天意所授」的宗教。)

雅好歷史的金庸先生想必不會輕易將「朱元璋」和 「明教」連在一起,所以讓我們從元末的「白蓮教起義」開始說起,談談朱元璋和白蓮教的淵源,或許可以理解朱元璋的「異型」畫像之謎。

首先,「白蓮教」一般認為是「淨土教」的一個分支,崇奉彌勒佛,因此我們可以先理理「彌勒佛」的來歷。

阿彌陀佛在梵語中有「無量佛」和 「無量光」的意思,前者代表突破有限的時間,後者代表突破有限的空間,因此他所代表的世界無限美好。這樣美好的願景自然是有吸引力的,不過,要如何才能得到彌勒佛的度化?「淨土宗」提出的辦法相當簡單,就是「多念佛」。願景既如此美好,修行方式也並不難,「淨土宗」因此得到不少信眾的青睞,慢慢壯大。不過,佛法的傳播多會隨著時空的變化產生不同的宗派,因此最早開始強調多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淨土宗」後來也產生了許多的支派,「白蓮教」就是其中的一個支脈。

在元代,白蓮教主要是下層民眾的信仰,並在元末的農民革命中,以教團形式加入了著名的紅巾軍,並協助了朱元璋的勢力在江南發展。

那麼,明教與朱元璋的關係又是如何?朱元璋算是明教徒嗎?

關於這點,讓我們從「摩尼教」創教時的世界觀談起。

摩尼教的世界觀基本上是晦暗醜惡的,善靈被囚禁在物質中,耶穌可以將人從這種悲慘的狀況中解救出來,但是這種解救只是暫時的,只有在死亡中讓善靈解放才能獲得最終的自由。這種厭世的思想雖然很快傳播快來,但也引發很多爭議和仇視,最後也令創教者摩尼死於自己的主張。

不過,摩尼教的傳播並沒有因為摩尼的死亡而停止傳播,甚至從美索不達米亞傳入了印度、中亞和歐洲。摩尼教在東漢亡後傳入中國,初傳入時即與佛教發生衝突,到了唐朝時,則因玄宗李隆基判定其「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而嚴加禁斷。

不過,到了安史之亂時,由於回鶻助唐朝平亂有功,因而唐朝允許被回鶻支持的摩尼教徒在唐傳教,摩尼教寺曾一度廣布中國境內。只是,武宗時期,回鶻勢力衰弱,唐朝朝廷的態度也為之丕變,導致大量摩尼教徒從帝國中心逃亡東南沿海,從此也不再公開傳教,轉為秘密組織,並且以其一貫與其他宗教「混搭」態度,繼續傳達「厭世」或 「末世」思想。

南宋著名詞人陸游曾為此留下紀錄:「時「妖幻之人」,名目繁多,「淮南謂之二襘子,兩浙謂之牟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禪,福建謂之明教、揭諦齋之類。名號不一明教尤盛。至有秀才、吏人、軍兵亦相傳習。其神號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號。白衣烏帽,所在成社。偽經妖像,至於刻版流布。」

可見,在宋代,轉入地下的「摩尼教」依舊相當活躍。到了元朝,摩尼教很有可能因為忽必烈的允許而變成合法的宗教,並且建立起自己的寺院並存放經典。但是,流傳入民間下層的摩尼教則進一步發展,並與信仰「彌勒佛」的民間佛教秘密結合。(畢竟,如果不要管教義,感覺上大家拜的神都很「光明」啊!)

raw-image

總結一句,因為「摩尼教」喜歡將其他宗教元素混入自己經典以成就「普世宗教」的作法很令許多宗教人士不悅(大概是不只是「教義」教義、連「教主」都被偷的感覺),但這似乎也成了「摩尼教」的生存之道。(在非「一神教」信仰的文化當中,似乎尤其不是問題。)

因此,如果我們要問朱元璋和「明教」的關係,就很難回答了。

因為,如前所述,朱元璋能當上皇帝,白蓮教出力甚多。但,信仰「阿彌陀佛」的「白蓮教」算是「明教」嗎?明教和白蓮教之間顯然可以搭上線,但明教的性格本身具有「魔性」,所以要將「明教」和「白蓮教」畫上等號,似乎也不妥當。要解開「明教」和「白蓮教」(或其他宗教門派)的關係,可能真要修行金庸筆下的「乾坤大挪移」才有辦法,而且,根據金庸先生的說法,這武功的最高境界只是「被想像出來的」。

再回到「朱元璋」的畫像問題,為什麼民間畫師要將朱元璋畫得如此醜陋呢?

朱元璋是民間出身的,所以肯定有很多人是見過他的,見過他的民間畫師要畫他大約比畫別的皇帝容易些。

更何況,將皇帝畫得這麼醜,肯定要有點被「殺頭」的準備。即使要被殺頭,也要畫,這不是一般怕死的「道教徒」或 「儒教徒」會做的事,倒像是「明教徒」會做的事 —— 畢竟,只有身死後才可以將善靈釋放,解救眾生。

(下篇為金庸書中的「明教禱文」。)

raw-image

因此,我們也許可以大膽推論所謂的「民間畫師」出身「白蓮教」或「明教」,他們要藉此發洩背叛他們的朱元璋。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不僅數度迫害曾經幫他的白蓮教,也沒有帶給百姓新的希望,想必很多人想問他:「說好的願景呢?說好的平等呢?說好的淨土呢?」

不過,起義向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天下大勢已定,大概就只能畫畫「開國皇帝」的「醜像」,等待下次翻盤的機會。

相關文章:明朝的白蓮教有多厲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蓮子水共同體的沙龍
55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2023/04/27
雖然佛羅倫斯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是歐洲的人文藝術重心,但是其在中世紀盛期的社會發展並不穩定。到底,佛羅倫斯的盛期是如何出現的呢?本文試從其政治體制出發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3/04/27
雖然佛羅倫斯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是歐洲的人文藝術重心,但是其在中世紀盛期的社會發展並不穩定。到底,佛羅倫斯的盛期是如何出現的呢?本文試從其政治體制出發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3/04/21
文藝復興之前的一段時間北義大利其實已開始興起城邦文化,如果參照這段期間的歐洲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正是羅馬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互相角力的階段,而這對北義大利的計算文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探討把!
Thumbnail
2023/04/21
文藝復興之前的一段時間北義大利其實已開始興起城邦文化,如果參照這段期間的歐洲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正是羅馬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互相角力的階段,而這對北義大利的計算文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探討把!
Thumbnail
2023/04/14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Thumbnail
2023/04/14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2022年10月「日本史」課堂關鍵字報告,選定關鍵字:隋煬帝、聖德太子、蘇我氏、佛教文化。 主旨:簡略探討生在相同時代、同樣出身皇室的隋煬帝楊廣(569~618)和聖德太子(574~622)兩者接觸佛教文化之淵源,以及兩者對於佛教之建樹。 楊廣與佛教的關係 佛教自東西漢之際傳入中國,至魏晉南北
Thumbnail
2022年10月「日本史」課堂關鍵字報告,選定關鍵字:隋煬帝、聖德太子、蘇我氏、佛教文化。 主旨:簡略探討生在相同時代、同樣出身皇室的隋煬帝楊廣(569~618)和聖德太子(574~622)兩者接觸佛教文化之淵源,以及兩者對於佛教之建樹。 楊廣與佛教的關係 佛教自東西漢之際傳入中國,至魏晉南北
Thumbnail
平安時代的漢文學家、朝臣小野篁夜間從六道珍皇寺「死の六道」井口下去地府幫閻王加班,早上從嵯峨福正寺井口回到現世。
Thumbnail
平安時代的漢文學家、朝臣小野篁夜間從六道珍皇寺「死の六道」井口下去地府幫閻王加班,早上從嵯峨福正寺井口回到現世。
Thumbnail
比叡山境內東塔、西塔、橫川區域總稱「三塔十六谷」,約有150間堂塔,全盛時期超過三千多間社寺的規模宏大。
Thumbnail
比叡山境內東塔、西塔、橫川區域總稱「三塔十六谷」,約有150間堂塔,全盛時期超過三千多間社寺的規模宏大。
Thumbnail
日像上人開山,率領信徒四海唱導,經歷波折打壓,流放苦難,不忘初心宣揚佛法,終於得到後醍醐天皇旨意,建立第一間法華宗寺院 。
Thumbnail
日像上人開山,率領信徒四海唱導,經歷波折打壓,流放苦難,不忘初心宣揚佛法,終於得到後醍醐天皇旨意,建立第一間法華宗寺院 。
Thumbnail
銀杏鍍上金碧輝煌的袈裟,在入冬枯寂前。
Thumbnail
銀杏鍍上金碧輝煌的袈裟,在入冬枯寂前。
Thumbnail
真如堂重建後,大張旗鼓要找回自家失蹤的佛像,要大蓮寺物歸原主。住持苦惱閉關念佛到了最後一日,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阿彌陀如來佛像竟然一分為二!
Thumbnail
真如堂重建後,大張旗鼓要找回自家失蹤的佛像,要大蓮寺物歸原主。住持苦惱閉關念佛到了最後一日,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阿彌陀如來佛像竟然一分為二!
Thumbnail
創建最初是真言宗寺院, 1307年(徳治2)住持良桂與日像上人辯論佛法三天三夜、輸給他後心服歸依,把真言宗百年基業一夕改為日蓮宗。
Thumbnail
創建最初是真言宗寺院, 1307年(徳治2)住持良桂與日像上人辯論佛法三天三夜、輸給他後心服歸依,把真言宗百年基業一夕改為日蓮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