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核四公投:成本改變及地質發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是日本311核災的10週年,也是今年,台灣將舉辦核四公投,挾帶著藻礁公投背後的能源規劃議題,原本蔡英文連任後逐步穩健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將再次面對挑戰。

任何一個政策的權衡都在於其優劣考量,我認為對核四來說,10年來最大的變化有兩項:一是成本的改變,二是新的地質發現。

2020年台電自發電力成本

2020年台電自發電力成本

過去核能的優勢之一就是便宜,但在311核災後,隨著對核安更嚴格的要求,以及其他發電方式的持續精進,目前核能的成本已經不具備優勢。

根據台電的統計,去年台電自發電力的成本,核電價格超過傳統的燃氣、燃煤等火力發電,而2018年台灣離岸風電獲選競價價格為每度 2.2元至 2.5 元,與台灣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在2014年估算的核四發電成本每度 2.4 元相當,且台灣採用的計算方式,已經使核電成本比起其他國家顯著降低。

此外,根據國際能源署2020年的報告,太陽能有望成為史上成本最低的電力來源,目前價格只有4年前的1/2、10年前的1/6。在土耳其,政府太陽能採購協議的價格只有核電成本的一半,而在埃及,太陽能價格只有核能的1/4,預計5年後,太陽能跟風電的每度成本都將比火力及核能更有競爭力。

當核能優勢不再,我們還要接受它的風險嗎?

2019年中央地調所正式判定核四外海有活動斷層

2019年中央地調所正式判定核四外海有活動斷層

核災一直是核電廠揮之不去的夢靨,尤其台灣位處於地震頻繁的區域,因此在311大地震後,立法院也要求經濟部跟台電重新進行核電廠附近的地質調查。

核四選址時,引用的是1980年時的選址報告,原能會在核發建廠執照之前,台電曾於1985、1987年進行兩次海域斷層調查,但由於儀器跟技術較現代落後,當時的資料無法判讀海域是否有活動正斷層存在。

福島核災後,經濟部與台電又花了2500萬重新進行地質調查,依據最新調查資料,2019年中央地調所正式判定核四外海10公里內至少有1條40公里以上的活動斷層,推翻過去各界認定核四周遭沒有活動斷層的認知。

核四的耐震設計基準值是 0.4 g,學者認為地質調查中的幾條斷層(下圖F4、F7、F8)很可能是同一條斷層,可以延伸到90公里,若發生地震規模可能達到7.5、7.6左右,遠遠超過核四的耐震設計;台電也承認,依據現階段國震中心核四廠的地震動反應譜範圍介於 0.618g 至 0.687g 之間。

核四廠區斷層構造及附近海域線形構造(資料來源:監察院調查報告)

核四廠區斷層構造及附近海域線形構造(資料來源:監察院調查報告)

我不算堅定的反核者,我認為反核這件事情應該視情況而定。在一些不適合發展光電、風電的地區,配合全球減碳要求,核能也許是他們必要的選擇;可是在台灣正好相反,我們的太陽能跟風電極具潛力可以開發,成本競爭力不會輸給核能,但斷層地形使我們核電的風險比其他地區更大,福島核災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就曾點名12座全球最高震災風險的核反應爐,其中一半座落台灣。

核能支持者不斷強調核電的安全,但也沒人能否認微小機率背後的巨大代價,在綠能逐漸成長的台灣,我似乎看不到重啟核四的必要性,更多的還是公投背後的政治目的,包含「以核養礁」的政治操作。

遺憾的是,護礁公投的發起人似乎看不見這樣的危險,當核能幫與國民黨在護礁公投連署上合流,潘忠政卻仍打著環保的名義左擁右抱來者不拒,原本應該最遠離國民黨的環保人士,卻被他強迫列隊、與國民黨站到了同一陣線,中國國民黨支持的環保公投,就像中國共產黨支持的香港選舉,無疑是公民運動史上的一大諷刺。

跟台灣交流最深的兩個地區,日本示範了核災的可怕,香港則提醒了我們民主抗中才是所有社會議題的基礎,殷鑑不遠,但總有人不會記取教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想想去年和今年的幾次大停電,在酷熱難耐的夏天,沒電、沒冷氣、沒網路,高雄人夜不成眠。 甚至,春天及秋冬天也照樣會停電,台電老是歸咎於電纜老舊、松鼠誤觸、工作人員誤踢椅子踫觸開關……就是不敢承認:台灣電力不足,有缺電危機!  荒謬的能源結構 這也不能怪罪台電,因為蔡英文總統堅持走「非核家園」路
Thumbnail
想想去年和今年的幾次大停電,在酷熱難耐的夏天,沒電、沒冷氣、沒網路,高雄人夜不成眠。 甚至,春天及秋冬天也照樣會停電,台電老是歸咎於電纜老舊、松鼠誤觸、工作人員誤踢椅子踫觸開關……就是不敢承認:台灣電力不足,有缺電危機!  荒謬的能源結構 這也不能怪罪台電,因為蔡英文總統堅持走「非核家園」路
Thumbnail
台灣逐步朝汰換核電廠、力推再生能源目標邁進,但近來常缺電、限電、停電,影響進駐台灣的外商意願 作者:郭一 停電噩夢再現,百萬戶大停電時有所聞 2021年5月兩起停電事故加上303大停電,影響戶數都超過百萬戶,夜晚的街道黑壓壓一片,民眾的怨氣無處發洩。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humbnail
台灣逐步朝汰換核電廠、力推再生能源目標邁進,但近來常缺電、限電、停電,影響進駐台灣的外商意願 作者:郭一 停電噩夢再現,百萬戶大停電時有所聞 2021年5月兩起停電事故加上303大停電,影響戶數都超過百萬戶,夜晚的街道黑壓壓一片,民眾的怨氣無處發洩。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humbnail
說好的不缺電,當然也就不會限電,但或許一切都是謊言。
Thumbnail
說好的不缺電,當然也就不會限電,但或許一切都是謊言。
Thumbnail
近期南部停電頻傳,頻率這樣的高真的是因電嗎 ?
Thumbnail
近期南部停電頻傳,頻率這樣的高真的是因電嗎 ?
Thumbnail
台灣真像國民黨說的在「靠核能」,那現在可能還有一半地區沒辦法恢復供電。
Thumbnail
台灣真像國民黨說的在「靠核能」,那現在可能還有一半地區沒辦法恢復供電。
Thumbnail
「電費攤提」的消息之所以很快就被否認,也許是因為小英總統曾作過「不漲電價」的政治承諾。但客觀地說,這個承諾也如同台電財務般,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Thumbnail
「電費攤提」的消息之所以很快就被否認,也許是因為小英總統曾作過「不漲電價」的政治承諾。但客觀地說,這個承諾也如同台電財務般,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Thumbnail
擁核的人認為要是七年前就把核四啟用了,就不會搞成現在這樣捉襟見肘;反核的人認為要力挺開發藻礁蓋三接,用大量的燃氣發電來取代燃煤,避免未來再發生這樣的事故。不過政治歸政治,發電歸發電,我們只要稍微獨立思考一下,就可以發現一些證明台灣不缺電的證據了。
Thumbnail
擁核的人認為要是七年前就把核四啟用了,就不會搞成現在這樣捉襟見肘;反核的人認為要力挺開發藻礁蓋三接,用大量的燃氣發電來取代燃煤,避免未來再發生這樣的事故。不過政治歸政治,發電歸發電,我們只要稍微獨立思考一下,就可以發現一些證明台灣不缺電的證據了。
Thumbnail
在一些不適合發展光電、風電的地區,配合全球減碳要求,核能也許是他們必要的選擇;可是在台灣正好相反,我們的太陽能跟風電極具潛力可以開發,成本競爭力不會輸給核能,但斷層地形使我們核電的風險比其他地區更大⋯
Thumbnail
在一些不適合發展光電、風電的地區,配合全球減碳要求,核能也許是他們必要的選擇;可是在台灣正好相反,我們的太陽能跟風電極具潛力可以開發,成本競爭力不會輸給核能,但斷層地形使我們核電的風險比其他地區更大⋯
Thumbnail
2025年不是末日預言,是台灣能源轉型的轉捩點。 其實,台灣能源轉型之路異常崎嶇。 首先,人民在能源問題上是完全分裂的。很大的一群人從日本311海嘯後引發的對核能的恐懼,考量到重大異變的潛在風險,選
Thumbnail
2025年不是末日預言,是台灣能源轉型的轉捩點。 其實,台灣能源轉型之路異常崎嶇。 首先,人民在能源問題上是完全分裂的。很大的一群人從日本311海嘯後引發的對核能的恐懼,考量到重大異變的潛在風險,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