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性騷擾新聞事件看台灣#MeToo運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加入clubhouse以來,最大的收穫是「聽到」各方關於性騷擾新聞的討論。從下列不同角度切入,均可延伸多元豐富的論點。
  • 話題 vs. 議題:台灣新聞傾向於話題式報導,而非用議題式深度探討。
  • 傳統媒體 vs. 網路新媒體:從兩方各自用自己熟悉的媒體發聲可見。
  • 秀場文化 vs. 數位世代文化:從兩方背景出身,可發現觀念完全南轅北轍。
  • 父權社會 vs. 女性自主權:不止台灣,而是全世界女性面臨的共同議題。
  • 將女性貶抑為性物件 vs. 女性身體自主權
  • A片教育 vs. 性教育
  • 性別刻板印象定義:男強 vs. 女弱
  • 權力關係:依金錢-> 資方 vs. 廠商
  • 權力關係:依年紀-> 中年(40-50歲) vs. 青年(20-30歲)
  • 權力關係:依社會價值觀 -> 男性 vs. 女性
  • 權力關係:依社會地位 -> 出唱片的台語男歌手 vs. 賣情趣用品的女網紅
  • 權力關係:工作職場的潛規則
  • 性騷擾或性侵案件,法律能&不能
  • 品牌形象&粉絲群眾樣貌
  • 公關事件危機處理
性別辭典:「蕩婦羞辱」
對部分人來說,女性的價值與貞操息息相關。將女性的價值與貞操連結,若是女性的行為不符貞操期待,譬如談論性或身體,合意發生性行為,穿著不符他人期待,依自己意願發生性行為等,就視為「不潔」、「淫蕩」,容易遭人進行言語或肢體攻擊與恐嚇。從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後,這種行為被稱為蕩婦羞辱。(以上名詞解釋摘自網路)
我一直以為從出生呱呱落地開始,無論生理性別或心理性別為何,都要先學會「做人」,「尊重」是最基本的道理。
而從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鈕承澤導演訴訟案件、新北衛生局女員工、馬國女大生、福灣巧克力聯名公關事件、甚至在clubhouse房間裡,有人分享私密故事,從被性侵、訴諸法律後、經歷被威脅恐嚇生命安全,到為了想了解為何性侵犯與他的老婆會這麼對她,去唸了哲學系,從哲學家的文字裡,得到解放,現在從事情緒諮商相關的工作。這些事件不斷發生,但無論法律面、社會面、文化面都沒有引起太多討論。由此可見,台灣社會對於「尊重」,對於「性別教育」還有很大的成長進步空間。
一直很想問為何台灣沒有#metoo運動,甚至直到現在,也仍沒看到任何「#metoo 拒絕性騷擾」的大頭貼圖出現; 當然更不用提沒有太多藝人或名人表態支持。我從「蕩婦羞辱」這個名詞,從以上的社會價值觀點討論得到答案,導致連很多女性受限於傳統框架,而都不捍衛爭取自身的自主權利。
關於新聞事件的是非對錯,並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很想對所有女性,所有心理性別是女性,所有外型偏向女性,有姐妹的,有老婆、女友的,以及有女兒的家長朋友們分享,只有趁這段期間把「話題」引導為「議題」,在茶餘飯後的時候聊到,逐步地藉由每一次的討論,才有機會保護到自己,保護到身邊的每一個人,並進而讓社會學習更尊重,每個人生而為人的權利。
引爆#MeToo運動的新聞直擊(圖片摘錄自網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petitechi 小琦宇宙
petitechi 小琦宇宙
非線性行銷人,從外商到傳產,從代理商到品牌端,工作經驗橫跨行銷教科書各個章節。專精品牌研究、策略思考,擅長跨界溝通、跨文化交流,以外星人在地球生活自居。始終相信 生命裡所有大大小小的撞擊以及所有隨之產生的正負能量,都具有改變的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