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一個月以來教我們的事 性騷擾防治三法 民間版修正草案公佈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民間團體提出 防治性暴力五大訴求:總統府設立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國家提出性暴力防治行動計畫、全面檢視性暴力防治相關法案、打造創傷知情的社會、全民連署挺#metoo

民間團體提出 防治性暴力五大訴求:總統府設立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國家提出性暴力防治行動計畫、全面檢視性暴力防治相關法案、打造創傷知情的社會、全民連署挺#metoo


5月底來,#metoo浪潮席捲台灣政治、藝文、影視、媒體、學術、校園、社運及體壇各界,這波被害人不再隱忍、主動對外發聲的力量,也才讓社會看見女性遭受性暴力的普遍及嚴重性。對此,現代婦女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 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簡稱兒少權心會)與女人迷等民間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除針對metoo事件進行分析外,亦發佈「性騷擾防治三法修正草案民間版」,深切期許政府擔起國家責任,全民攜手改變公眾態度,打造能讓被害者能安心求助的友善社會,為台灣性暴力現況提出更全面的解方。

 

為了解這波台灣#metoo運動,台灣防暴聯盟蒐集自5月31日至7月7日一個多月來共94件具名舉發的案件,其中性騷擾59件(佔62.8%)、性侵害27件(佔28.7%)、性私密影像(含偷拍) 5件、性別歧視/霸凌言語3件;屬權勢關係( 含名氣關係、上/下屬、前/後輩、師生等)則有78件,佔超過八成。台灣防暴聯盟祕書長廖書雯表示,縱然台灣性侵害/性騷擾的刑事告訴與行政申訴法律體系早已建立,但上述案件在案發時卻鮮少進入體制內處理。再者,案件受害類型不只性騷擾,更包括性侵害及私密影像威脅,實務上後兩者發生案件不少,但被害者卻更難發聲。多數案件顯現了加害者權勢威脅與被害者孤立情境,且衝擊到各行各界,並非只發生在特定領域或職場,因此是整體社會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台灣防暴聯盟廖書雯秘書長分析台灣#metoo事件,國際認為性別暴力為性別不平等的原因及結果,是推動性別平等的重中之重,並積極提出因應對策

台灣防暴聯盟廖書雯秘書長分析台灣#metoo事件,國際認為性別暴力為性別不平等的原因及結果,是推動性別平等的重中之重,並積極提出因應對策



廖書雯進一步指出,國際間將性別暴力視為性別不平等的原因及結果,是推動性別平等的重中之重,並積極提出因應對策。「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明確指出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就是一種基於性別的歧視,而歧視就是造成暴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恪盡職責進行預防、調查、懲罰及補償。聯合國最新世代平等論壇加速性別平權計畫的六大議題中,性別暴力防治也是最優先、最重要的議題;美國白宮也在今年推出首個國家性別暴力防治行動計畫與全球戰略結合,顯現世界各國對於性別暴力議題的重視。

 

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王珮玲特聘教授表示,性別暴力防治應由國家扛起責任,總統府下設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並提出國家短中長期性暴力防治行動計畫

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王珮玲特聘教授表示,性別暴力防治應由國家扛起責任,總統府下設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並提出國家短中長期性暴力防治行動計畫


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特聘教授王珮玲表示,性別暴力不只是單一組織的個別問題,而是社會根深蒂固的共同問題,需要全面性的運動來改變社會的認知、眾人的態度,對此國家應負起責任,首要包括「總統府設立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性別暴力是嚴重侵犯基本人權的重要議題,在許多國家都以最高規格來面對,包括設立專責辦公室、研究單位、統整政策、推廣教育訓練等。性暴力因應與回應更是跨越五院行政體系的社會工程,因此必須以總統的高度,下設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宣示推動社會認知、態度全面改造運動的決心。

 

此外,主辦單位亦訴求「國家應提出性別暴力防治行動計畫」:美國拜登政府上台,今年5月提出終止性別暴力的國家行動計畫;加拿大也在2022年11月提出終止性別暴力國家行動10年計畫;英國則是自2010年起,發布性別暴力國家行動計畫,且每五年修正一次。CEDAW國外審查委員曾多次建議我國雖已有相關法律,但卻欠缺國家對抗性別暴力的整體戰略計畫。因此,國家必須提出短中長期性暴力防治策略,內容應包括:進行全國性基礎調查、全面檢視性別暴力防治法規、發展並落實政府/校園及民間各界性別暴力預防課程及政策方案、培力及維持防治人才庫、協助企業建立因應性別暴力的能力及機制、提倡反仇恨/歧視言語/厭女文化的作為等。

 

現代婦女基金會  王如玄董事說明婦女團體1998年第一次協助職場性騷擾受害者訴訟

現代婦女基金會 王如玄董事說明婦女團體1998年第一次協助職場性騷擾受害者訴訟

現代婦女基金會王如玄董事指出,台灣《性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簡稱性平三法)長期以來存在區辨困難,各法主管機關衛福部、勞動部、教育部互相推諉、資源未整合,以致被害人無法獲得法律保障,行為人亦未得到應有懲罰。再者,《性別工作平等法》施行21年以來,主管機關勞動部未對職場性騷擾防治依法落實,雇主未盡保護員工之責本就違法,但被害員工因不知如何處理,或擔心報復不敢申訴,雇主也因不知如何處理或處罰太輕而不願處理。對此,民間團體提出性騷擾三法修正草案,主要訴求如下:

 

一、要求國家擔起責任、所有性騷擾行為人皆應負行政責任:

(一)性騷擾防治法規範的是對行為人的懲處,不應排除職場性騷擾(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校園性騷擾(性別平等教育法)案件被害人之適用。如此一來,即便職場性騷擾行為人是雇主,亦可追究其行為人之行政責任,並且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追究其雇主責任。

(二)主管機關訂定性騷擾防治、教育宣導及輔導計畫,並規範雇主每年辨理性別平等教育等事項。又「旁觀者介入」是杜絕職場性騷擾重要一環,因被害人不敢申訴常是宥於旁人眼光,且旁觀者介入或可阻止性騷擾事件之發生,因此明定性騷擾防治教育應包括旁觀者介入培訓。

(三)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案件納入每年專案勞動檢查項目,並按季公布檢查結果內容。

二、要求建立入場輔導機制,協助雇主處理職場性騷擾事件:

本次修法加重雇主未盡性騷擾防治責任,並依雇主僱用人數規模大小加重裁罰外;更要求政府建立入場指導機制,引進專業人才指導協助雇主處理職場性騷擾事件,採取有效糾正補救措施。

三、要求保障被害人勞動權益,提供被害人協助資源:

要求政府建置性騷擾被害人保護資源網絡、諮詢保護專線,提供被害人協助資源;並規範雇主應給予被害人職務調整的選擇、被害人因為性騷擾需要醫療、心理諮商而請假時應給薪。同時對雇主違法報復禁止規定者加倍裁罰。

四、要求國防部主管之軍事校院及預備學校、警政署主管之警察級學校以及法務部主管之少年矯正學校納入性別平等教育法適用,建構性別平等之教育學習環境。

 

兒少權心會 賴芳玉創會理事長期盼打造創傷知的社會,情接住每個受傷的人

兒少權心會 賴芳玉創會理事長期盼打造創傷知的社會,情接住每個受傷的人


協力夥伴兒少權心會全芯創傷復原中心陪伴許多早年受到性創傷的倖存者,發現受害個案經常感到憂鬱、恐懼、羞愧、憤怒、悲傷,並因為「沒有保護好自己」而自我譴責,更因為性暴力在文化中的污名,覺得被傷害的自己是骯髒可恥的,非常擔憂別人會怎麼評價自己。對此,創會理事長賴芳玉針對近期的#me too運動,除提醒倖存者能覺察創傷的軌跡,並接納、照顧自己內在情緒,無論選擇說或不說受害經歷,都須先安定身心與自我照顧。此外,整體社會必須在me too運動中學習走向創傷知情,包括專業者的敏感度提升,公眾態度的支持與改變,打造讓倖存者安心求助、友善回應的社會。

 

女人迷張瑋軒執行長說明回應#metoo應該超越黨派、納入國家整體方略思考,創造更多元共融且安全的社會環境給下一代

女人迷張瑋軒執行長說明回應#metoo應該超越黨派、納入國家整體方略思考,創造更多元共融且安全的社會環境給下一代


女人迷創辦人張瑋軒表示,日前眼見站出來發聲的受害者遭到行為人求償千萬恫嚇,於是協同現代婦女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共同發起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 連署行動,訴求捍衛聲援被害人權益,不容加害者與酸民二度傷害,並呼籲全民關注修法進程。從 6月30日 起至今號召超過一萬兩千人參與連署,共同呼籲不讓受害者一個人!其中女性佔了 82.3% ,男性佔了 15.1%,多元性別佔了 0.9%,不揭露佔了 1.5%。張瑋軒表示:「性騷擾、性侵害等議題,應該超越黨派、納入國家整體方略思考,創造更多元共融且安全的社會環境給與我們的下一代。」同時也分享民眾連署的鼓勵留言:「我們應該努力捍衛每個人的權益,努力創造出一個充滿尊重與友善的社會。」、「對於挺身發聲充滿感激,你不孤單,我們都不孤單,受害者沒有錯,錯的是加害者。」、「非常慶幸生長在台灣,有這麼多正義的人、正義的民間機構與媒體工作者站出來幫助受害者。當我們面對權勢性侵權勢性騷的時候,就應該集結所有人來抵制這種不良風氣!」

 

王如玄指出,本次民間團體提出「總統府設立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國家提出性別暴力防治行動計畫」、「全面檢視性暴力防治相關法案」、「共同打造放心求助、友善回應的社會」與「全民連署挺 #metoo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防治性暴力五大訴求,同時也歡迎政府及朝野各界研討採納民間版修正草案,期盼透過國家與整體社會的省思與行動,共同打造接得住被害者的安心社會。

 

#終止性暴力  發聲相挺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hUAv-1iyA0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 連署活動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2OMbN

現代婦女基金會是台灣唯一相繼推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性騷擾防治法通過的公益團體,本專題分享現代婦女基金會對家庭暴力與性別暴力議題的觀點,透過文章及新聞稿讓讀者能快速了解議題內容並將倡議深入生活,一起建構更安心的社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當 MeToo 燒到這個人時,我才驚覺也許逃過一劫那晚看到臉書第一則動態是他的道歉文,然後底下的留言才讓我震驚了起來,我不敢置信自己到底都看到了什麼? 當 MeToo 燒到這個人時,我才深刻體驗什麼叫做細思極恐、逃過一劫。 這篇文主要想讓大家知道,人生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錯過機會,它未必真的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那樣,背後也許藏著天意慈悲的護佑。
Thumbnail
avatar
柳繪雨
2023-07-05
★ChatGPT扮演性學大師金賽博士,討論MeToo的另一個切入點★(本文為測試文與教育文,但由於內容涉及敏感議題,會有很直接、很露骨的文字,未成年讀者請勿閱讀,倫理道德高標準的讀者請自行酌情閱讀。) (除非事先徵得本人同意,否則婉拒任何形式之引用、轉載。) 這篇測試文的靈感來自這篇文章,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朋友請搭配參考,以避免閱讀本文時造成不必要之誤解。
Thumbnail
avatar
賴仕涵
2023-07-03
MeToo風暴中,我們應該關心的除了受害者,還有加害者的下一代MeToo風暴的加害者當中,有些人的子女正值學齡。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即使限制他們上網,一打開電視,針對父親醜聞的媒體報導、受害者的指責、評論者的痛批席捲而來,對於他們脆弱的心靈想必造成巨大的衝擊。是否會留下陰影或造成人格扭曲?其實值得我們關心。
Thumbnail
avatar
鴻雁
2023-07-01
你的一時爽造就了我的不爽-談me too就我最近在職場跟宣教時碰到的經驗:分享一下:性騷擾不是只限於「「漂亮女生」,而是他們覺得「有機可趁」
Thumbnail
avatar
美夢多啦A夢
2023-06-26
MeToo當下反擊的那個我,從來都是本能而不是社會教育出來的這是一篇MeToo長文,是我以女性的立場談自身遭遇過的某些性騷,還有這一切的起頭,從幼年開始,我所感受到:作為一名女性在這社會上,怎麼被期待、投射成一個性的承接者。我想傳達比較不一樣的聲音,作為從小會反抗騷擾的女生,自覺這靠的是她的性格本能,不是社會文化的教育。 我也想跟你聊我曾提出告訴的性騷經驗。
Thumbnail
avatar
夢牛
2023-06-23
METOO事件,連環瓜看社會群眾素養,我們在其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雖然我在168,天天被迫要吃瓜。 膩的不是瓜,是各種評論千百家。 首先metoo是一種權益 所以雖然我吃瓜吃的不甚舒服,我認為受害者有權傾訴她們的委屈。讓社會大眾看到她們在面對的是什麼,也警惕那些道貌岸然的加害者。 我老實說,我也會傾向先相信受害者。 因為要舉證自己受性騷擾非常的不易。 受害者在面對
Thumbnail
avatar
袁非
2023-06-21
【 #MeToo 電影片單】親愛的,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獻給台灣 #MeToo 運動的電影四選近期台灣 #MeToo 議題狂燒,風暴從權力中心的政治界蔓延至文壇樂壇、藝文界,甚至是學術界。這把星星之火從何而來?則不能不提五月初 Netflix 上檔的政治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劇中細膩刻畫了女黨工屢遭性騷擾,卻未能透過性平申訴管道發聲的困境。
Thumbnail
avatar
୭ ✧ ˚. Sydney 電影羅曼死
2023-06-19
vocus 週報|綻放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同志驕傲月、Me Too 與 WWDC本週的方格子 一、 6 月是國際同志驕傲月!一起來看看 vocus 上的美麗彩虹 二、「職場職涯創作」有獎徵文,等你來挑戰!06/19 截止 三、vocus 贊助工具使用祕笈 ,讓讀者的愛化為行動支持!
Thumbnail
avatar
方格子 vocus
2023-06-08
#MeToo 在全球的發酵2017年10月,知名美國電影監製哈維·溫斯坦遭多名女星指控性騷擾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出現一個用於公開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的主題標籤:#MeToo(#我也是)。後經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的傳播而廣為人知。自此,數百萬人使用了這一標籤來公開她們遭受性侵害及性騷擾的黑歷史。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19-01-03
男性如何回應#MeToo時代:這將是一條漫長的旅程在其他和我對談過的男性中,浮現了幾個問題:讓同意被清楚地表達,是誰的責任?積極的那一方是否有責任去留意到那些暗示不舒服的非語言訊號,並且因此從性的情境中退出,或是重新協商?
Thumbnail
avatar
姝文創
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