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WOL大聲工作法,自己打造與世界的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要和世界連結?

如今是人人都上網查資料的資訊時代,看到一間餐廳、新產品上市,在決定嘗試之前,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詢」,沒有資訊就沒有判斷事物好壞的依據,除了5%的嘗鮮者外,剩下95%人們就是等著資訊在網路上出現。


這代表什麼?

代表人們幾乎是憑藉網路資料判斷事物,也包括人、包括你,試想臉書突然跳出一個交友邀請,在有空的情況下,我們通常會進入對方臉書看看是何方人士,若裡面貼文幾乎都是轉發辣妹照,對方的臉在我們的腦海中八成是色老頭一枚,交友邀請的結果不用說,自然是謝謝拜託不要聯絡。


這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關係很大,對於陌生人而言,網路中的我們=現實中的我們,如果常在網路上分享有用資訊,看過資訊的人也會認為我們本人是有料的,但假使一聲不吭,認為沒事不要出風頭,誰會知道我們有什麼能力與見解?

懷才不遇,很多時候是因為懷才不「說」、結果當然遇不到,劉備三顧茅廬,也是因為諸葛亮夠有名,劉備才能「慕名而來」,向神明祈求中獎,總也要先買了樂透才有意義嘛。

這時可以回頭想想,自己網路上留下的是什麼資訊?是吃喝玩樂廢文連發,還是時不時分享看法、帶入專業,讓別人想到什麼問題就想到你?這些似乎已經走到經營個人品牌的領域,不過《WOL大聲工作法》強調的不是品牌:

WOL是如何透過互助合作、找到自己理想未來的方法。


《WOL大聲工作法》由約翰.史德普著作,他致力推動WOL大聲工作法,以幫助企業/個人開創更好的工作環境與職涯,目前已推廣到六十幾個國家;書中分享了五個WOL的要素,以及帶領我們完成個人專屬的WOL計畫(還附有一本12周練習隨身本,就是希望我們學習應用)。


說這麼多,到底要怎麼開始進行第一步?別急,我們先來看看WOL的五要素:

  1. 有意義的探索
  2. 人脈
  3. 分享/互利
  4. 工作能見度
  5. 成長心態


這五點環環相扣,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會是──「分享」,不管是什麼內容,只要開始分享,就會吸引到對該內容感興趣的人們聚集,進而交流形成人脈,當人脈漸廣、更多人認識,自然工作能見度就提高,並且增加合作機會,逐步影響人生目標的進程或調整,而這些過程可以繼續分享出去,走進下一個循環,最終形成個人的飛輪效應。

raw-image


不過人們普遍會擔心自己的分享會被認為「自吹自擂」,但其實可以調整一下心態與說的方式,我很認同作者說的一段話:「WOL不是為了大聲宣傳或自吹自擂,你只是想貢獻一點自己的東西作為贈禮,是為了助人,不期待掌聲。」,而我認為在分享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稍微放小一點,著重想法見解而非直誇自己的能力。


raw-image



到這邊我突然有感:「鼓勵分享資訊有助於加速人類進步」,怎麼說呢?書中是鼓勵互助以讓世界看到自己,拉高一點看:

人類之所以需要知識流通,是為了讓整體人類能夠有共同語言/認知以方便協作,最終能使人類持續進步。


我認為知識分為兩種:「原理知識」與「經驗知識」,比如人體碰到病菌會生病,是因為某某原因造成,這是原理知識,而哪些病會有什麼症狀,則是來自於經驗知識(人們看再多原理都不知道真正得病會有什麼感覺)。


大部分現存知識都是先有經驗後研究出原理,比如牛頓被蘋果砸到頭後才研究出地心引力、人類航海一圈後才知道地球是圓的,不管有沒有經過原理驗證,「經驗知識」擴散開來獲得最大公約數的認同後,就變成了「常識」,人們依靠常識避開危險與錯誤、優化做事方式與效率。

那麼經驗知識從哪來的呢?以往僅能依靠文獻流傳或一代代口耳相傳,現在則是利用網路、更快速地集結全世界的經驗知識,特定領域的經驗知識達到一定數量並經過分析之後,便形成學說與理論。

有些人對自己沒信心,是因為認為自己的想法或經驗沒價值,而不願意分享出來,但也許世界上正需要你的經驗知識,以利未來形成新一波的學說與理論,推動人們持續進步,資訊疊加的速度越快,人類進步就會越快。


似乎有點扯遠了,但請記得,世界上一定有人需要你的經驗知識,只是你不知道那些人在哪,當那些人發現到你的經驗知識時,也會同步發現你的價值。


raw-image


對我來說,目前正在感受「分享」所帶來的威力,自從我畫圖說書並分享後,開始有網友鼓勵我、對我分享的內容表示感謝、人生中罕見的分享數破百,甚至收到零星的案子(真的很零星XD希望之後變多),不說別的,光是和以前在網路上潛水、當邊緣人的日子比起來,成就感就高到直奔101,雖然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還很多,但就當作訓練自己表達與構圖能力,邊做邊練囉!這也是WOL大聲工作法很重要的心態,與大家共勉!



這本書有12周的實作指南,帶領我們一步步實踐大聲工作法的五要素,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選以下連結購書: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或是分享給朋友哦!^_^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沛孺的沙龍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陳沛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09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Thumbnail
2021/12/09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Thumbnail
2021/12/09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2021/12/09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2021/11/04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Thumbnail
2021/11/04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能變現的知識跟經驗,就沒有競爭力?那麼,文青的熱情跟想像力又算什麼呢!
Thumbnail
不能變現的知識跟經驗,就沒有競爭力?那麼,文青的熱情跟想像力又算什麼呢!
Thumbnail
身為科技人更應該寫文章做分享 你要先讓自己被世界看到 才有機會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Thumbnail
身為科技人更應該寫文章做分享 你要先讓自己被世界看到 才有機會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Thumbnail
若自認擁有世上所有時間、世上所有金錢、調色盤裡所有顏色,一切一應具全,如此只會扼殺創意。
Thumbnail
若自認擁有世上所有時間、世上所有金錢、調色盤裡所有顏色,一切一應具全,如此只會扼殺創意。
Thumbnail
先撇開社群是否為項目方自己出來操作或是委託專業的社群運營團隊這個點上,這篇文章的假設的前提是純粹的「社群意識」,若硬要套上項目發行的話會比較是「項目方自行操作」。 講社群意識可以從很久遠的奇摩家族到現在的LINE社群,就是集結了一群有著「相同喜好、興趣、屬性」的人,聚集聊天打屁的地方,聊久了最後形成
Thumbnail
先撇開社群是否為項目方自己出來操作或是委託專業的社群運營團隊這個點上,這篇文章的假設的前提是純粹的「社群意識」,若硬要套上項目發行的話會比較是「項目方自行操作」。 講社群意識可以從很久遠的奇摩家族到現在的LINE社群,就是集結了一群有著「相同喜好、興趣、屬性」的人,聚集聊天打屁的地方,聊久了最後形成
Thumbnail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Thumbnail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Thumbnail
文章內容為個人的取向;以及有所由來的大致走向;和所關注以人本需求為本位焦點的視覺方向。
Thumbnail
文章內容為個人的取向;以及有所由來的大致走向;和所關注以人本需求為本位焦點的視覺方向。
Thumbnail
從上班族轉為自由工作者後,生活和接觸領域有了不同的改變,同時也讓我意識到,在科技不斷更新的時代,對於自媒體以及品牌定位,有它經營的重要性。只是,網路的資訊量太過龐大,這過程需要大海撈針的去找尋適合的資源,進而檢視自己的方向,去調整執行。
Thumbnail
從上班族轉為自由工作者後,生活和接觸領域有了不同的改變,同時也讓我意識到,在科技不斷更新的時代,對於自媒體以及品牌定位,有它經營的重要性。只是,網路的資訊量太過龐大,這過程需要大海撈針的去找尋適合的資源,進而檢視自己的方向,去調整執行。
Thumbnail
自媒體是我們現在人人都需要的一種數位習慣。只要有開始,永遠不嫌遲。後疫時代,生命會自己找出路!掌握「5W技巧」經營自媒體,是個絕佳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Thumbnail
自媒體是我們現在人人都需要的一種數位習慣。只要有開始,永遠不嫌遲。後疫時代,生命會自己找出路!掌握「5W技巧」經營自媒體,是個絕佳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