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WOL大聲工作法,自己打造與世界的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要和世界連結?

如今是人人都上網查資料的資訊時代,看到一間餐廳、新產品上市,在決定嘗試之前,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詢」,沒有資訊就沒有判斷事物好壞的依據,除了5%的嘗鮮者外,剩下95%人們就是等著資訊在網路上出現。

這代表什麼?

代表人們幾乎是憑藉網路資料判斷事物,也包括人、包括你,試想臉書突然跳出一個交友邀請,在有空的情況下,我們通常會進入對方臉書看看是何方人士,若裡面貼文幾乎都是轉發辣妹照,對方的臉在我們的腦海中八成是色老頭一枚,交友邀請的結果不用說,自然是謝謝拜託不要聯絡。

這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關係很大,對於陌生人而言,網路中的我們=現實中的我們,如果常在網路上分享有用資訊,看過資訊的人也會認為我們本人是有料的,但假使一聲不吭,認為沒事不要出風頭,誰會知道我們有什麼能力與見解?
懷才不遇,很多時候是因為懷才不「說」、結果當然遇不到,劉備三顧茅廬,也是因為諸葛亮夠有名,劉備才能「慕名而來」,向神明祈求中獎,總也要先買了樂透才有意義嘛。
這時可以回頭想想,自己網路上留下的是什麼資訊?是吃喝玩樂廢文連發,還是時不時分享看法、帶入專業,讓別人想到什麼問題就想到你?這些似乎已經走到經營個人品牌的領域,不過《WOL大聲工作法》強調的不是品牌:
WOL是如何透過互助合作、找到自己理想未來的方法。
《WOL大聲工作法》由約翰.史德普著作,他致力推動WOL大聲工作法,以幫助企業/個人開創更好的工作環境與職涯,目前已推廣到六十幾個國家;書中分享了五個WOL的要素,以及帶領我們完成個人專屬的WOL計畫(還附有一本12周練習隨身本,就是希望我們學習應用)。
說這麼多,到底要怎麼開始進行第一步?別急,我們先來看看WOL的五要素:
  1. 有意義的探索
  2. 人脈
  3. 分享/互利
  4. 工作能見度
  5. 成長心態
這五點環環相扣,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會是──「分享」,不管是什麼內容,只要開始分享,就會吸引到對該內容感興趣的人們聚集,進而交流形成人脈,當人脈漸廣、更多人認識,自然工作能見度就提高,並且增加合作機會,逐步影響人生目標的進程或調整,而這些過程可以繼續分享出去,走進下一個循環,最終形成個人的飛輪效應。
不過人們普遍會擔心自己的分享會被認為「自吹自擂」,但其實可以調整一下心態與說的方式,我很認同作者說的一段話:「WOL不是為了大聲宣傳或自吹自擂,你只是想貢獻一點自己的東西作為贈禮,是為了助人,不期待掌聲。」,而我認為在分享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稍微放小一點,著重想法見解而非直誇自己的能力。

到這邊我突然有感:「鼓勵分享資訊有助於加速人類進步」,怎麼說呢?書中是鼓勵互助以讓世界看到自己,拉高一點看:
人類之所以需要知識流通,是為了讓整體人類能夠有共同語言/認知以方便協作,最終能使人類持續進步。
我認為知識分為兩種:「原理知識」與「經驗知識」,比如人體碰到病菌會生病,是因為某某原因造成,這是原理知識,而哪些病會有什麼症狀,則是來自於經驗知識(人們看再多原理都不知道真正得病會有什麼感覺)。
大部分現存知識都是先有經驗後研究出原理,比如牛頓被蘋果砸到頭後才研究出地心引力、人類航海一圈後才知道地球是圓的,不管有沒有經過原理驗證,「經驗知識」擴散開來獲得最大公約數的認同後,就變成了「常識」,人們依靠常識避開危險與錯誤、優化做事方式與效率。
那麼經驗知識從哪來的呢?以往僅能依靠文獻流傳或一代代口耳相傳,現在則是利用網路、更快速地集結全世界的經驗知識,特定領域的經驗知識達到一定數量並經過分析之後,便形成學說與理論。
有些人對自己沒信心,是因為認為自己的想法或經驗沒價值,而不願意分享出來,但也許世界上正需要你的經驗知識,以利未來形成新一波的學說與理論,推動人們持續進步,資訊疊加的速度越快,人類進步就會越快。
似乎有點扯遠了,但請記得,世界上一定有人需要你的經驗知識,只是你不知道那些人在哪,當那些人發現到你的經驗知識時,也會同步發現你的價值。
對我來說,目前正在感受「分享」所帶來的威力,自從我畫圖說書並分享後,開始有網友鼓勵我、對我分享的內容表示感謝、人生中罕見的分享數破百,甚至收到零星的案子(真的很零星XD希望之後變多),不說別的,光是和以前在網路上潛水、當邊緣人的日子比起來,成就感就高到直奔101,雖然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還很多,但就當作訓練自己表達與構圖能力,邊做邊練囉!這也是WOL大聲工作法很重要的心態,與大家共勉!

這本書有12周的實作指南,帶領我們一步步實踐大聲工作法的五要素,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選以下連結購書: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或是分享給朋友哦!^_^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沛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明明已經盡可能降低變數了,為什麼結果還是這麼不好?」如果你也曾和我一樣有相同的困惑,那麼我很推薦你看這本《高勝算決策》。
有人問:「不知道某個事件或問題的本質,其實對生活來說也沒有多大影響,為什麼一定要了解本質呢?」 我告訴他,這是讓生活舒心的極佳方式...
《三無世代》由日本企業顧問遠藤功撰寫,從日本企業角度觀察新冠肺炎肆虐的企業未來發展。 簡單地說,商業社會蓬勃發展為全球化,起因於人類在各國間進出發現新事物而帶起龐大的需求(比如旅遊、原料交易、文化交流等等),然而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了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三無狀態,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知識工作者藉由內容輸出吸引認同的人、累積影響力,進而知識變現,相信一定希望將產出內容盡可能的傳播出去,最好要能成為經典、流傳越久越好。​ 這該如何做到呢?也許因伊隆.馬斯克而紅的「第一性原理」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也能解釋為何會有這麼多關於輸出、出書、教學的建議。​
自從我讀了這本書後,一直奉為神書,這不僅僅是一本有問題就可以找它的工具書,更是一本調整思維方式的書,劉奕酉老師整本書透著一種冷靜感,簡潔明快地將大家的誤區與誤解一一解決,也讓大家知道為何我們要高效、為何產出、如何達到高效產出的本事!
你曾想過什麼是人脈​、人又為什麼需要人脈嗎? 在這問題之前可以先想想​,我們所謂「人生」的組合成分有什麼?​不外乎是「人」與「生活」​,這裡指的不僅僅關乎自己​,而是指所有與我們直接或間接接觸​,對我們曾產生或大或小影響的人​,這些人們與我們的交會形成了「生活」​,累積的生活歷史就成了「人生」​。
「明明已經盡可能降低變數了,為什麼結果還是這麼不好?」如果你也曾和我一樣有相同的困惑,那麼我很推薦你看這本《高勝算決策》。
有人問:「不知道某個事件或問題的本質,其實對生活來說也沒有多大影響,為什麼一定要了解本質呢?」 我告訴他,這是讓生活舒心的極佳方式...
《三無世代》由日本企業顧問遠藤功撰寫,從日本企業角度觀察新冠肺炎肆虐的企業未來發展。 簡單地說,商業社會蓬勃發展為全球化,起因於人類在各國間進出發現新事物而帶起龐大的需求(比如旅遊、原料交易、文化交流等等),然而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了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三無狀態,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知識工作者藉由內容輸出吸引認同的人、累積影響力,進而知識變現,相信一定希望將產出內容盡可能的傳播出去,最好要能成為經典、流傳越久越好。​ 這該如何做到呢?也許因伊隆.馬斯克而紅的「第一性原理」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也能解釋為何會有這麼多關於輸出、出書、教學的建議。​
自從我讀了這本書後,一直奉為神書,這不僅僅是一本有問題就可以找它的工具書,更是一本調整思維方式的書,劉奕酉老師整本書透著一種冷靜感,簡潔明快地將大家的誤區與誤解一一解決,也讓大家知道為何我們要高效、為何產出、如何達到高效產出的本事!
你曾想過什麼是人脈​、人又為什麼需要人脈嗎? 在這問題之前可以先想想​,我們所謂「人生」的組合成分有什麼?​不外乎是「人」與「生活」​,這裡指的不僅僅關乎自己​,而是指所有與我們直接或間接接觸​,對我們曾產生或大或小影響的人​,這些人們與我們的交會形成了「生活」​,累積的生活歷史就成了「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擁有某個特定社群的背景,意味著你可以獲得圈外人無法輕易接觸的寶貴知識。這些知識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參與與互動,使你在相關領域中獲得優勢。以下是幾個實例,展示如何利用這些社群知識來提升個人能力。 ▋文化與社群知識 作為一名台灣人,我對台灣文化的理解使我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這些文化知識不僅來自於
Thumbnail
社群行銷的成功關鍵在於提供價值與融入環境,因此必須先給予,然後索取。社交媒體不再讓品牌擁有話語權,而是讓消費者參與對話。善用平臺專屬語言與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將成為取得成功的祕訣。
Thumbnail
引言 分享是人類社會中一種普遍存在且重要的行為,幾乎從出生開始,分享便融入了生活。 無論是與家人分享食物,與朋友分享快樂,還是與同事分享工作經驗,分享都在無形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本文將探討分享的多種好處,並分享個人的一些感想。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在寫作和網路創業的路途上,我常問自己:「我是不是應該回去上班?」然而,《點子就要秀出來 Show Your Work!》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透過網路分享我們的創作內容並贏得喜愛。這是知識工作者的黃金時代,讓我們勇敢展示自己的創意,並透過每日分享,持續吸引和啟發他人。
Thumbnail
人這一生都需要與人接觸,所以「人際關係」是我們這一輩子重要的學習功課。 這本書就像一位好朋友,在我們耳邊一直叮嚀我們好好看待「交友」這個重要的人生課題。
  但要解決對立,唯一的辦法只有溝通。唯一的辦法就是所有權力主體都擁有了那種想要溝通的意向,才有可能抵達某一種哪怕略嫌薄弱的和平。而要抵達所有主體都想要溝通的境地之前,永遠需要有一部分的人先表達意願。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36歲的時候,我曾經出來創業,因為這個原因,我開始研究起「人脈」這一個議題,畢竟依據人脈的理論:我認識的人越多,越多人知道我在做甚麼,我成功的機會就會越高。 這個道理簡單明白、不複雜,也確實說服了我。因此,在那一年的年末,某一天的深夜,我檢查了自己手機上通訊軟體的好友名單,有將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活旅程中,常常會遇到疑惑和挑戰。這時,不用害怕尋求他人的意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蘊藏著自我提升的無限可能。 「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活生生的書籍,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智慧之源。」 當我們開放心胸,謙卑尋求他人的意見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擴展我們的視野。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擁有某個特定社群的背景,意味著你可以獲得圈外人無法輕易接觸的寶貴知識。這些知識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參與與互動,使你在相關領域中獲得優勢。以下是幾個實例,展示如何利用這些社群知識來提升個人能力。 ▋文化與社群知識 作為一名台灣人,我對台灣文化的理解使我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這些文化知識不僅來自於
Thumbnail
社群行銷的成功關鍵在於提供價值與融入環境,因此必須先給予,然後索取。社交媒體不再讓品牌擁有話語權,而是讓消費者參與對話。善用平臺專屬語言與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將成為取得成功的祕訣。
Thumbnail
引言 分享是人類社會中一種普遍存在且重要的行為,幾乎從出生開始,分享便融入了生活。 無論是與家人分享食物,與朋友分享快樂,還是與同事分享工作經驗,分享都在無形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本文將探討分享的多種好處,並分享個人的一些感想。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在寫作和網路創業的路途上,我常問自己:「我是不是應該回去上班?」然而,《點子就要秀出來 Show Your Work!》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透過網路分享我們的創作內容並贏得喜愛。這是知識工作者的黃金時代,讓我們勇敢展示自己的創意,並透過每日分享,持續吸引和啟發他人。
Thumbnail
人這一生都需要與人接觸,所以「人際關係」是我們這一輩子重要的學習功課。 這本書就像一位好朋友,在我們耳邊一直叮嚀我們好好看待「交友」這個重要的人生課題。
  但要解決對立,唯一的辦法只有溝通。唯一的辦法就是所有權力主體都擁有了那種想要溝通的意向,才有可能抵達某一種哪怕略嫌薄弱的和平。而要抵達所有主體都想要溝通的境地之前,永遠需要有一部分的人先表達意願。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36歲的時候,我曾經出來創業,因為這個原因,我開始研究起「人脈」這一個議題,畢竟依據人脈的理論:我認識的人越多,越多人知道我在做甚麼,我成功的機會就會越高。 這個道理簡單明白、不複雜,也確實說服了我。因此,在那一年的年末,某一天的深夜,我檢查了自己手機上通訊軟體的好友名單,有將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活旅程中,常常會遇到疑惑和挑戰。這時,不用害怕尋求他人的意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蘊藏著自我提升的無限可能。 「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活生生的書籍,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智慧之源。」 當我們開放心胸,謙卑尋求他人的意見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擴展我們的視野。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