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信仰與認同的「邊界」:電影《南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9年,我曾在馬來西亞待上四十多天的日子。期間,走訪了吉隆坡、怡保、麻六甲和檳城等多座城市。尤其在吉隆坡停留的時日最長,每天早晨睜開眼,走出住所就能看見雕刻富麗的印度教廟宇;再走幾步路,更能看見巍峨莊嚴的伊斯蘭教堂。至於路上來往行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也呈現了各種族群多元並存的樣態。​ ​ ​ ​ ​ ​
張吉安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南巫》,則進一步將眼光投射到位在馬泰邊境的吉打。並透過降頭巫術、宗教信仰議題指涉了馬來西亞長久以來族群、信仰甚至政治的多重隱喻。《南巫》同時亦是一部探討「邊界」的電影。顯而易見的是,身處「邊界」的人民,面對所在之地和望向異/原鄉的游離心態,其間的心理轉折和糾結纏繞,竟滿是悲涼與無可奈何之感。​
圖片來源:《南巫》劇照
看著電影裡,婦人們在市場一邊購買著本地水產,一邊卻心心念念想著進口貨;還有初始不相信拿督公,更不相信降頭巫術的女主角阿燕(吳俐璇 飾),最後卻因為丈夫阿昌(徐世順 飾)久久無法治癒的怪病,而決心求助巫師,甚至不惜爬上象嶼山尋找山神,祈願獲得山神庇佑。《南巫》從生活與信仰著手,在在呈現出了原鄉和異地、醫與巫、我族及他族之間曖昧的邊界性。​
就像傳說中永遠回不去老家的珂娘(泉州公主)一樣,她只能在象嶼山落地生根,恆久地成為山林的守護神。珂娘最後在海上的那段吟詠委實令人惆悵:「永遠過不了這個邊界,回不了我的老家。」日暮鄉關何處是?千百年來成了人類生命的大哉問。《南巫》通過一則故事,以馬來西亞作為地標,為我們揭示了科學與宗教的難以分說,神聖與世俗的不可切割,以及在這片族群、信仰如此紛雜的土地上,人之於歸屬、認同的繁複交錯。​
圖片來源:《南巫》劇照
英國文學理論家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在其著作《如何閱讀文學》中曾經如此說道:「以永恆的人類處境問題(如死亡、苦難或性)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不一定能獲得重要地位。⋯⋯無論如何,人性的這些普世面向,會在不同文化中以不同形式呈現。……如果我們只對反映我們自身利益的文學感興趣,那麼所有的閱讀都只是一種自我陶醉。」伊格頓提醒我們,不只要關注普世面向的共通性,同時也不能忽略差異性。文學如此,電影亦是如此。正因為《南巫》的敘事語境,與位在台灣的我們具有相當程度上的差異,因此更值得我們通過影像,細細品味這部充滿南洋風情、帶有奇幻詭魅色彩的傑出作品。​
圖片來源:《南巫》劇照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王貞文《鳳凰飛到溫泉頂》的母女之情與基督信仰的關聯 一、前言    王貞文的長老教會背景使她在較著名的台文作品《天使》與《自由時代》中,大量的展現對台灣鄉土與基督信仰的關懷。不過她的女性身份也使她有許多的台文作品聚焦在關懷女性的敘事,而這些女性的敘事呈現出她對基督信仰與女性的看法。
Thumbnail
avatar
黃瀞皓
2021-09-17
《人的宗教》讀後感| 愛,是全世界的共同信仰 世界上最早的宗教起源於何時?據有限的我們經由考古挖掘、科學驗證去推估,大約在史前時代就有類似宗教的雛形。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在《人的宗教-泰戈爾論文集》提到:「宗教是全人類心智的有人共有,不但超越種族界線,也把人類結合在神聖的和諧中。」可說是有人的地方就伴隨著宗教的影子
Thumbnail
avatar
藍月光
2021-01-12
釀 X Giloo|《超信仰分析:大法師》:影史正典與影迷狂熱的交接口我想《超信仰分析:大法師》最後也能帶著《大法師》走向那些相信自己與電影產生緊密連結的影迷。正如佛萊德金在電影前段自述,他在年輕時觀賞《大國民》,沒辦法理解發生了甚麼事,只知道這就是自己在追尋的東西。我相信是那樣的時刻鬆動了我們對於經典通念上如偶像般的崇敬,而在各自私人的儀式中熱愛這些電影。
Thumbnail
avatar
蔡曉松
2020-12-20
《牧者》同志與信仰的矛盾紀錄片《牧者》是一部從「既是信教者也是同性戀者」的觀點去看在2018時同志婚姻尚未合法,甚至在更久之前以同性戀基督徒為主的同光教會,在這近年來努力在各方宗教與同運團體越來越對立之中,如何找到其中自我的定位,在信仰與性向中找尋神指引的方向。
Thumbnail
avatar
陸坡 (LUPO)
2020-09-28
躍入黑暗的信仰騎士:基督教與禪宗在《犧牲》中的旦暮相遇無論是片頭對著乾枯的樹持續澆水或是片尾最後鏡頭移到樹梢上,枯枝與波光粼粼的水面相映照,是持續不懈的灌溉終使枯枝冒出新生嫩芽的預兆,都是這種奇蹟般的復活的寫照,而與這種跳躍至未知相對應主體狀態則稱之為「信心」,因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聖經《希伯來書》)。
Thumbnail
avatar
趙鐸
2020-06-15
釀專題|《邊境奇譚》:超越族群視野的自我認同在愛情、偵查、尋根、自我探索等等元素的揉合下,《邊境奇譚》是一則美妙的黑色童話。這仍然是一次黑暗的體驗,如果觀眾不放下自己身為人類的身分或道德觀來看待的話,背後的心理壓力,可能要比想像中高出許多。但在故事的尾聲,它卻也帶著觀眾看見身為邊緣人的純粹:獨立於所有群體之外的個體,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善惡標準。
Thumbnail
avatar
蔡曉松
2019-01-10
avatar
柯里斯大叔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