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吵得沸沸揚揚的-亞太地區,15個國家簽署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但台灣卻不包含在內!哇!國民黨馬上就氣憤不已,要求蔡英文總統踹共,也有很多經濟學者發文表示擔憂,大家都簽了我們沒簽,是不是會影響經濟呢?那這個神奇的「RCEP」到底是什麼?真的是賺錢神隊友嗎?
新聞上的由奇怪英文字母組成的協定實在太多了,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理解吧!(圖片來源:pexels)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簡稱,其實不只RCEP,很多與全球貿易或區域貿易相關的英文簡寫很多,例如FTA、TPP、CPTPP,光是看就讓人暈頭轉向了!今天,我們要從全球的貿易架構來認識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而從我們的解釋裡,也會連帶認識很多不同的區域性貿易組織,看完我們這個單元之後,前面提到的那些令人頭暈的英文簡寫,就再也難不倒你了!!
全球的貿易架構
在談亞太自由貿易區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全球貿易的架構。一般來說,全球的貿易架構可以分為三層,最上面一層的是全球性自由經濟體,目前最為人所知的全球性自由經濟體是世界貿易組織,也就是WTO, 這個組織致力於降低貿易壁壘、減少國家之間的關稅,以達到貿易自由化的目標。
但看似立意良善的WTO
難道完全沒有任何缺點嗎?
其實,WTO在內部還是有許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WTO成員國總共有167國,成員一多,可想而知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大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所以要讓這167個國家達成共識順利合作,實在是蠻困難的。
人與人的相處都很容易起爭執了,何況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呢?(圖片來源:pexels)
所以在這困境之下,全球貿易架構的第二層-區域經濟整合體就誕生了,因為特定區域裡的國家數量較少,比較容易達成協議,進行實質的經濟交流,得到相互合作的實質成效,在第一層的全球經濟整合、與第二層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兩者並行推動下,更能加速貿易自由化的目標。講到這裡,可能我們還是完全不了解吧?
沒關係,讓我們一步一步深入吧!
在1950年代,許多區域性組織的成立,多是基於軍事、安全的考量,例如美國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由蘇聯主導的華沙公約組織,都是屬於這個類型。直到1990年代,許多區域組織才開始往經濟合作的方向改變,建立起經濟自由區域體的合作關係。我們最常聽見的區域經濟整合體是歐洲國家聯盟,簡稱歐盟;另一個離我們最近的,則是東南亞國家國協(ASEAN),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東協。
讓我們就先來介紹一下歐盟吧!歐盟的區域整合是先從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開始,一開始先降低成員國之間的關稅,之後再慢慢的把關稅,還有其它貿易障礙拿掉,進入共同市場的階段。在這階段當中,他們會在貿易上把國界的概念拿掉,讓貨物可以自由在國與國之間流動,而且人員的流動也十分方便,不用嚴格的審查,就能夠自由地出國工作。
此外,歐盟不僅設立歐元區來統一貨幣,甚至連軍隊,以及對外政策皆逐漸走向一致,只保留各國人民的國籍,還有國家的主權。對比歐盟循序漸進的整合歐洲,離我們很近的東協,它的整合之路,就沒有歐盟這麼順利了。
東協裡面的成員國,其實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圖片來源:pexels)
東協最初的產生,是由五個具有反共立場的國家所組成的,分別是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新加坡,起初是基於軍事安全的考量而成立,但在國際局勢比較緩和之後,東協想像歐盟一樣,轉向經濟整合的方向邁進,因此就開始讓其他東南亞國家加入,漸漸成為現在的東協十國。雖然東協想要像歐盟一樣,成立經濟整合體,但他跟歐盟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哦!不同之處在於歐盟有著嚴格的加入標準,必須是民主國家才能夠加入;而東協則對於加入的標準很寬鬆,基本上,你只要是東南亞國家,都可以加入,聽起來是不是很棒呢?但這卻成為了東協很大的一個問題。
大家可能會認為,讓更多國家加入這個經濟整合體,不是會有更大的市場嗎?
這樣就能夠創造更大的利益啊!這會有什麼問題呢?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會員國的經濟狀況差距很大!像是最有錢的新加坡,跟最窮的寮國,GDP就差了好幾倍,產業型態也不一樣,所以在經濟整合的這條路上,東協走的並不順遂哦!也因此,東協開始與周遭其他非東南亞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來擴大合作範圍,例如東協與中國之間簽訂FTA,成為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東協+1;之後的東協也跟日本及韓國簽訂FTA,成為了東協+3。而東協也希望藉此,來達到經濟整合的目標。
全球貿易架構的第三層是自由貿易協定(FTA),是指雙邊或是多邊國家,一起簽訂降低彼此貿易壁壘的協定,希望達到雙贏的局面。所謂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就是位在全球貿易架構的第三層,他是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多邊組織,其實說穿了就是巨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因為同一個國家可能會加入多個自由貿易協定(FTA),像是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在銷售物品的關稅上,就可以有好多種通道可以選擇。所以,簡單來說FTAAP的概念就是,各國的關稅稅率表上面,又會多了個選擇。
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看,這是酒精強度超過90%的進口酒精稅率表,以現行稅率來說,若進口酒精的國家屬於第一欄,會課20%的關稅;若進口酒精的國家屬於第三欄,會課30%的關稅。(資料來源:財政部關務署。https://web.customs.gov.tw/News_Content.aspx?n=F55943A3BAA86A6A&sms=1095B63D0846032B&s=FE88D07B8847721F)
TPP&RCEP?跟FTAAP有關聯嗎?
亞太自由貿易區( FTAAP)要成立之前,最主要的爭議在於,到底是要走TPP的路徑還是要走RCEP的路徑?讓我們先來了解到底什麼是TPP,什麼又是RCEP?
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是「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成員國是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越南和美國,
剛開始的時候,這只是幾個小國之間的貿易協定而已,後來在美國老大哥的支持下,才從原本的雛型擴大到跨太平洋兩岸,而TPP剛好圍繞在中國的四周啊!所以可以看出美國當初提倡TPP,不只有經濟上的考量,戰略目的也是他所考量的重點之一喔!那麼,既然是給跨太平洋的國家簽訂的協定,中國不也可以加入這個協定嗎?
嗯…這就是個重點了!
TPP雖然從來沒有禁止中國的加入,但他卻設了一個中國無法達到的標準,這些標準包括國營企業、國家不能作為經濟主導者,聽到這邊,你覺得中國有可能可以加入嗎?這很明顯跟中國的經濟模式是相牴觸的,因此中國無法加入TPP。所以,中國為了跟美國抗衡,避免被圍堵,他找到了另一條路,也就是RCEP。
RCEP主要是由東協為中心,發展出來的巨型FTA,東協在發展的過程中,周遭的國家看見他們未來發展的潛力,因此希望可以跟他們簽定FTA。一開始跟東協簽訂FTA的是中國,我們大多將他稱為東協10+1;沒多久,日本、南韓也加入,成為東協10+3;之後澳洲、紐西蘭以及印度,也紛紛喊著+1+1+1,成為了東協10+6,但最後印度還是因為自身考量而退出RCEP。因為東協要分別跟中國、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簽訂FTA,這樣的程序很繁雜,因此從2013年,東協與其他五國達到共識,共同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總共15國,加強彼此的經濟合作,也可以擴大自由貿易區的範圍。
TPP的主要領導國為美國
而RCEP的主要領導國是中國
他們都在爭奪控制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因此在FTAAP成立的路徑上,就可以看見中、美雙方權力的角逐,這是頗具有戰略意涵!那究竟FTAAP要走的是RCEP路線,還是TPP路線呢?
如果是用RCEP路徑,意思就是用RCEP這15個國家成為FTAAP,或是用RCEP的成員為基礎,再與其他非RCEP國家簽訂FTA;而另外一個TPP路徑,因為後來美國退出,所以剩下11國,改稱CPTPP,CPTPP在內的11國,以CPTPP為藍圖,再與其他非CPTPP會員國合作。
兩個路徑的不同,又涉及到誰要去主導這件事情,主導者就會對這件事情有更大的設計權、設計空間,就可以有決定權去設定FTAAP的樣貌,而在美國退出TPP後,在路徑上的爭奪,從中國與美國間的角力,變成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角力。
美國退出TPP後,為FTAAP帶來的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在2017年1月23日,簽署行政命令,美國就此退出TPP。而美國退出TPP以後,是否代表美國要退出亞洲市場呢?當然,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美中之間各有各的利益盤算(圖片來源:pexels)
美國退出TPP的概念,就是川普想要以多個雙邊貿易的形式,來取代歐巴馬當時的TPP模式,這邊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TPP模式?TPP模式是指美國站出來主導,把其他國家都拉進來,組成一個多邊的巨型FTA(如圖二),透過這樣的機制,打造一個美國認為的自由開放市場,但川普覺得這樣太麻煩,要付出很多成本,成本包括美國要出來帶頭,也要提供誘因使其他國家願意合作。
所以川普認為,那不如就棍子拿起來,打就好了啊!
所以川普怎麼做呢?美國直接到貿易的中心點,把過去提供的誘因收走,直接一對一跟其他國家簽FTA(如圖三),因為美國很大,其他國家相對而言都是小國,不管他針對哪一國家,在美國面前都變成是相對弱勢。所以川普的做法就是自己退出TPP,直接一對一,讓對方遵循著美國的貿易政策。
那這樣有用嗎?答案是超級有用哦!
所有國家都乖乖聽話,怪不得川普有一群死忠的支持者。美國貿易政策的改變,就影響了FTAAP的成立。所以FTAAP到底要怎麼去運行呢?是要像前面最一開始所說的,用WTO那種全球化的架構來做,還是要用區域的模式?或是用川普這種多個雙邊主義的架構呢?這是美國退出TPP後,為FTAAP所帶來的影響。
而那些被美國拋棄的其他十一個國家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就要來提提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喔!不是,是由日本取代美國地位積極推動的CPTPP了。
美國退出TPP後,在日本的積極推動下,其餘 11 國陸續共召開5次TPP 首席談判代表及部長會議,共同商討 TPP 後續前進方向;2017年11月11日,TPP11成員國於越南的APEC 領袖會議期間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就核心議題達成共識,並將TPP 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也就是CPTPP。
CPTPP 大致維持原 TPP簽署之內容,但暫停適用22 項原依美國要求而納入之條文,內容涵蓋「投資人及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智慧財產權保護」及「政府採購」等議題。並且已經在2018年底正式生效。
FTAAP有必要成立?台灣未來的貿易路徑?
有了那麼多國際貿易組織以後,亞洲太平洋的這幾十個國家,還有需要再成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嗎?這個答案有許多不同的聲音。有一些反對成立FTAAP的理論家,在說明這件事情的時候,會以南韓舉例,南韓加入很多貿易組織,也簽了一大堆雙邊協議,將一大堆FTA攪和在一起,所以南韓的經濟學家,提出一個名詞叫做義大利麵碗效應(SPAGHETTI-BOWL EFFECT)
他們為什麼要用這個概念來形容南韓呢?因為他們認為南韓已經簽了一大堆FTA了,什麼樣的通通都有,有必要簽了這個,又簽那個嗎?
他們認為這一大堆FTA都互相重疊,所以,更多的FTA也沒有意義啊!而另一種的說法是,國際貿易制度本來就是這樣,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能多疊一層就能多一些保障,當某個FTA卡住破局時,還有其他的FTA可以選擇,如果國家不想像1930年代,那樣各自為政的關稅壁壘,那越多層的FTA就會越確保他的連通性,這是支持FTAAP成立者們的想法。
其實就連貿易協定要不要簽這麼多,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聲音都沒停下來過(圖片來源:pexels)
前面說了這麼多其他國家的貿易狀況,那台灣在接下來幾年,會加入什麼組織進行貿易呢?官方的說法有兩個,第一個是加入CPTPP,也就是美國退出後的TPP,期待日本能拉台灣一把,這是台灣在過去幾年的說法。另一個是期待FTAAP,台灣雖為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一員,但並不等於是FTAAP的一員,APEC成員在好幾次的年度會議裡面,針對FTAAP的討論都有提到這點。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日本是不是會拉我們台灣一把,也不知道FTAAP成立時,台灣會不會被放進去。
再來就是走WTO的路徑,WTO成員這個身分對台灣來說是十分非常重要啊!WTO在1997 年的時候,就開始談資訊科技協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保障電子產業可以自由貿易,以零關稅的方式自由進出,因此讓台灣受很大的保障。最後有可能走的路徑是,雙邊的自由貿易協議,但台灣受制於主權問題,所以目前以亞太地區來講,就只有新加坡與紐西蘭,跟台灣是有雙邊協議的,其他國家基本上因為主權的關係,跟我們都沒有進一步簽署FTA。
聽完了我們一層一層的剖析全球貿易,想必大家應該對對FTAAP、RCEP、TPP這些對臺灣的經濟與國際貿易,可能有直接影響的國際組織,有更深的認識了,雖然台灣介在中、美兩大勢力間,但這也不全然是壞事,台灣擁有創新的能力以及優秀的人才,我們可以好好想想,該如何在這些組織的夾縫中生存,並發揮台灣的最大優勢,畢竟....人總是要生存的嘛!
- 在有了那麼多自由貿易協定後,你覺得FTAAP有成立的必要嗎?
- 那大家覺得台灣有機會加入FTAAP嗎?
- 以及台灣除了加入自貿區之外,我們還能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歡迎你在底下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看法,並把這個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這由奇怪字母組成的組織吧!如果有能力的話,也希望能贊助我們,讓我們繼續活下去吧!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
指導教授:辛翠玲教授,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文案撰寫人:李心妤、李昀芷(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