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國共合作與對抗的複雜真相

我的學習筆記-avatar-img
發佈於政治時事分析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話說從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來臺,國民黨跟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到底誰是中流砥柱」這個問題上面,兩邊是吵得不可開交。


過去國民黨在臺灣聲稱,抗戰由我們蔣委員長領導,共產黨「游而不擊」,中共則在大陸聲稱,抗戰是由毛澤東領導的,指控國民黨「勾結敵偽」。直到2005年,連爺爺戰哥訪問大陸,兩黨關係緩和以後,中共改變了過往的基調,把抗日戰爭形容為一場,國共合作抵抗侵略者的聖戰。


不過在民進黨政府執政以後,到底有沒有抗日這件事情,對於他們而言,好像也不是這麼重要了,因為他們的統治基礎,不來自有沒有打過抗戰。於是中共看到這個機會,又開始把抗戰的中流砥柱這件事,往自己身上給攬了。


但問題來了,兩方因為西安事變,張學良逼迫蔣委員長,要求兩黨共同抗日才  對。怎麼會出現這種,兩方互相指責對方,你有沒有認真抗日的爭論呢?


今天阿牛哥就來聊一聊,國共在抗日的這段期間,到底是我們是同心共濟,還是同床異夢吧!


對日抗戰合作只有4年?

關於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裡面,是不是有合作這個問題,阿牛哥在這邊先說一下答案,那就是有,但主要集中在抗戰初期的前四年。不過雙方對於「合作」的看法,只能說是略有不同。對國民黨來說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讓共產黨,四處敗退、難以招架了,最後只好逃亡。所以國民黨認為,共產黨是向南京國民政府「臣服」,並且接受國民政府的管轄。因此共產黨的軍隊—也就是工農紅軍,被重新編為國民革命軍的,第八路軍跟新四軍。


但對共產黨來說,他們並不認為這是「臣服」,而是兩黨之間的聯合抗日,並沒有「誰聽誰的」。他們強調這是一場,攜手對抗日本的合作關係,認為自己跟國民黨的地位是對等的。尤其在1949年,中共建政以後,共產黨更難以接受,自己曾經受過中華民國政府的領導。


因此從共產黨的角度來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國共兩黨平等合作的結果,而不是你們共產黨,服從國民政府領導的關係。中共還以「正面戰場」,是由國民黨來負責,「敵後戰場」是由共產黨負責,來區分抗日的不同戰線,表明當時存在兩個抗日中心。


儘管雙方有不少的矛盾,但是在戰場上的國共,還是有過一些合作的實際行動。像是共產黨的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曾經接受國民黨將領,閻錫山的指揮,參與了山西地區的抗日戰鬥。朱德當時不只是共產黨的軍事首領,也是國民革命軍的上將,這說明國共合作,是在國民政府的統轄下進行的。雖然作戰次數少的可憐(彩條)


朱德所領導的東路軍,並非參加毛澤東指揮的「敵後抗戰」,而是支援閻錫山在山西的戰場上,正面抵抗日軍。從這個角度來看,用「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來劃分抗日戰爭的戰線,是存在偏差的。


另外一個國共合作的例子,發生在華北地區的「冀東大暴動」。在這場暴動裡面,戴笠領導的軍統局,為了配合八路軍,特別設立了第七路軍,還有第九路軍共同行動。共產黨打著紅旗,國民黨打著藍旗,聯手向日軍跟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滿洲國的軍警發動進攻。國共雙方兵力共計10萬人,是國共合作抗日的典範案例之一。


不過這邊還是又要,再打一次中共的臉了,因為這次的「冀東大暴動」,其實算是敵後抗戰,雖然以中共扮演要角,但仍然是在我們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領導框架之下,所以中共的兩個抗日中心理論,也就不攻自破了。不過為什麼說國共合作,只存在前四年而已呢?


從合作走向對抗?

無論是郭寄嶠跟朱德,在山西戰場上的合作,還是軍統局跟八路軍,在「冀東大暴動」中的聯合行動,這些合作都是基於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擁護立場。同時蘇聯是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唯一支持中華民國的強權,蔣委員長也認識到,利用共產黨的力量來對抗日本,其實是必須要做的選擇。


在抗戰初期,蔣委員長的核心部隊,在日軍的猛攻之下難以喘息,因此跟共產黨的合作,對他來說有其必要性。然而1941年3月,蘇聯跟日本簽訂,《日蘇互不侵犯條約》,讓國共關係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條約裡面雙方承認了,彼此控制的滿洲國,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這為共產黨的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同年的珍珠港事件讓美國參戰,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局勢。對蔣介石跟毛澤東來說,美國參戰讓日本的失敗,變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既然日本遲早會敗北,蔣介石就開始準備內戰,預防共產黨壯大以後,對國民政府的挑戰。


《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簽署,讓共產黨有機會,可以在日軍後方擴張影響力,這意味著中共可以在戰後,阻止國民政府重返淪陷區掌控局面。中共的目標是建立自己的政權,不再效忠於國民政府。因此早在日本投降以前,國共之間的內戰,實質上就已經開始了。


對國共兩黨來說,政黨的「生存」比抗日更加重要。早期攜手抗日是為了保命,而後來的衝突,也是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是英美盟國承認的唯一合法政府,肩負維持同盟國陣營團結的責任。他不只沒辦法跟日本單方面停戰,還必須派部隊前往印緬戰場,支持盟軍抗擊日軍。


所以在日本投降以前,蔣介石基本不可能,直接對抗在延安的中共,而是採取「間接路線」,來壓制中共的擴張。但相對於綁手綁腳的合法政權,共產黨就沒這麼多顧忌,可以大肆發展自己。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在抗戰後期,國共之間的攻防戰吧!


國民黨跟汪精衛政權很好?

近代史有學好的都知道,在抗戰後期,日本無所不用其極的,不斷在日軍勢力的範圍裡面,扶植一個個魁儡政權,像是汪精衛政權、或是溥儀的滿州國,這都是挺好的例子。所以在日後,國共之間掀起了一個論戰,到底誰跟這些偽政權,又或是誰跟日軍比較好?


其實就雙方的角度而言,在美國參戰以後,日本投降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所以誰在這段時間能夠,利用日本來對付自己的政敵,反而是另外一個戰場。既然日本都要戰敗了,以保衛政權為目的的國民黨,和以奪取政權為目的的共產黨,又怎麼能不為戰後打算呢?


重慶的國民政府,跟南京汪精衛政權,雖然一方抗日、一方親日,但蔣介石跟汪精衛都自認為,自己是孫中山的繼承人,並信奉三民主義。不同之處只是在於,蔣介石選擇跟美英結盟,而汪精衛選擇跟日德合作,兩人的目標都是希望中國,能在不受蘇聯干涉的情況下,走向現代化。所以蔣委員長這時候就想到,為了不久以後的將來,為什麼不利用這個「偽政權」的力量,來好好的壓制共產黨呢?


所以在避免蘇聯,以及共產勢力擴張上,蔣介石跟汪精衛,以及南京國民政府的陳公博、周佛海等人達成高度共識。不過蔣介石在軸心國還沒被擊敗,或盟軍正式宣布戰爭結束以前,沒辦法把嫡系部隊跟美援武器,投入壓制共產黨的戰爭,所以他默許一些非嫡系的將領,像是孫良誠、吳化文、孫殿英等等,加入了汪精衛政權,以和平建國軍的名義,協助日軍打擊中共。


此外國民黨的游擊隊,在河南、山東、蘇北等地活動,有時在沒有改編進,汪精衛政權的情況之下,參與日軍跟和平建國軍的反共行動。最具爭議的是忠義救國軍,這個軍隊是由軍統局指揮,時常跟日軍聯手進攻中共的新四軍。所以在中共的抗戰愛國劇裡面,經常會看到忠義救國軍,被描繪成比日軍還要邪惡的反派、以及漢奸的形象。


研究民國史的作家,張殿興的《汪偽特工總部“76號”內幕》,這本書裡面有提到,軍統局的特工唐生明,是如何把從重慶,蒐集到的新四軍情報,提供給日軍跟汪精衛政權,並利用日軍跟和平建國軍,清剿江浙地區的中共根據地。唐哥也會把日軍,或汪政權蒐集到的情報,轉交給軍統局。


在這些行動裡面,忠義救國軍負責襲擊,被日軍或和平建國軍擊潰的新四軍。所以也難怪中共會覺得,日軍早就跟國民黨沆瀣一氣了。說完了國民黨跟魁儡政權、還有日軍的合作,這邊再來講一下,共產黨跟日本的合作。


共產黨直接加入日軍?

抗戰期間不是只有國民黨,會利用魁儡政權而已,共產黨也從生存的角度出發,進行了更大程度的利用,更甚至是直接加入日軍。當然這種手段,也不是他們自己想到的,而是師承蘇聯老大哥,來自共產國際內部的聯繫。


在抗戰爆發以前,中國共產黨跟日本共產黨,同屬共產國際的一部分,共產主義思想,也是經由日本傳入中國的,這使得中共跟日本之間,有了某種特殊的關係。在抗戰爆發以後,尤其是太平洋戰爭之後,許多信仰左翼思想的日本人,甚至是前共產黨員,開始被日本政府給吸收,目的在於團結中國等,東亞地區的力量,共同對抗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帝國主義」。這使得中共在日本本土,立足點比國民黨還要更穩固。


當然中共在日軍裡面,也有特工潛伏著,像是共產國際的情報網,是由佐爾格所領導,其中一名關鍵人物中西功,後來被調到滿洲國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表面上是幫日軍蒐集中共的情報,其實是幫中共提供日軍的情報。中西功還跟中共特工,潘漢年合作,努力把日軍「清鄉掃蕩」的目標,轉移到國軍身上,避免中共受到重大打擊。


中共的這種合作,不只限於日籍的共產黨人,還涉及日軍跟汪精衛政權,內部的某些勢力。像是汪精衛政權的特務機關,76號首腦李士群,他曾經是中共黨員,對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抱有非常強烈的仇恨,跟中共合作鎮壓「重慶份子」,算是順理成章的結果。潘漢年甚至曾經跟汪精衛本人會面,雖然汪哥的目標是收編中共,而不是完全跟他合作,但中共跟汪精衛政權裡面的某些勢力,還是保持著一定的聯繫。


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共指控國民黨「勾結敵偽」的同時,自身也跟敵偽勢力密切合作。日軍在中國戰場上,以國軍為主要目標,對中共的打擊力度有限,中共也因此能夠,相對輕鬆地發展根據地。


甚至中共還派出特工,直接滲透到日軍內部,利用日軍來剷除國民黨。八路軍的特工郭善堂,在日軍憲兵隊的身份是「日本特務」,他不只幫助日軍蒐集情報,還利用這個身份,消除對共產黨的潛在威脅,打擊國民黨的游擊隊。


所以在抗戰後期,國共都「利用敵偽」,來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但中共卻更隱蔽且靈活,能跟日本的不同勢力保持合作,甚至滲透到敵人內部,這讓他們在抗日戰爭裡面,能夠保存實力並逐步壯大。所以放到今天,到底誰是漢奸呢?只能說兩邊好像都(彩條)


正統反而是包袱?

前面有提到,蔣委員長當時,至少不能明目張膽的,拿著盟軍給的裝備,去壓制中共的發展,因為這樣不但師出無名,更可能引起一樣是盟軍的蘇聯不滿。所以中共在抗戰期間,透過「壯大自己」的方針,到1945年4月,抗戰結束的前夕,已經控制了陝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江蘇北部等省的大片農村,統治多達9500餘萬的人口,占了全中國的1/5。


投降前的東北日佔區,蘇聯也趁這個機會大舉接收,中共迅速派兵出關會合,從蘇聯手中取得大批,繳獲從日軍來的裝備裡應外合。讓共產黨在短短幾年之間,從弱勢變成強勢。即便國共雙方在1945年,簽署了「雙十協定」,看似和平的對話,卻難以遏制戰爭的爆發。


中共成功的背後,既有國民黨內外交迫的局勢,也有中共掌握社會情勢的能力。中共高呼的「土地改革」,以及「要和平、不要內戰」這類的口號,順應了中國社會的厭戰情緒,並成功贏得了農民、學生、知識分子,以及部分國軍官兵的支持。反觀國民黨因為經濟處置失當,人民生活困苦,而民心逐漸流失。


這場「兵敗如山倒」的過程,不僅限於軍事上的失利,國民黨在政治上,也逐漸喪失了影響力。一旦國民黨失去了,足夠的政治跟軍事資源,中共的策略自然會轉向,要求國民黨「歸順」,而不是以平等態度來進行談判。


這樣的歷史鏡頭,讓人聯想到1937年,國民黨要共產黨歸順的局面。如果現在的國民黨,失去了對中華民國法統的堅持,是不是能像當年的共產黨一樣,保持他的實質獨立性呢?這個問題當然值得我們深思。當年共產黨的成功,部分來自他在弱勢的時候,靈活應變跟持續追求,實質控制權的能力,而國民黨是不是也能,在當今複雜的政治環境裡面,維持同樣的堅持呢?畢竟我不是國民黨員,就算是也幫不上忙(彩條)


現代的「臺灣問題」,讓國民黨的處境更為複雜,特別是在中共,已經掌握強大實力的情況下,任何談判都可能沒辦法,給國民黨什麼特殊的待遇。在這種情形之下,國民黨能不能在中華民國,保持他政治的獨立性,並探索出一條新的生存之道,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歷史考驗。最後我們來聊聊,抗日戰爭帶給我們什麼吧!


民族聖戰VS奪權大戰?

前面有提到,早在美國決定參戰的那一刻,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基本上就是垃圾時間了,那以保衛政權,為目的的國民黨,跟以奪取政權為目的的共產黨,又怎麼能不為戰後做打算?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一點,絕大多數的中國軍人,無論國共雙方,其實他們都是愛國的,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也確實為了中國的獨立和尊嚴,跟日軍浴血奮戰到了最後一刻。但是所有戰爭都一樣,除了有光明的一面以外,還有許多自私自利的黑暗面,但是這些高層們,卻不會告訴他們真相。


國共兩黨為了「生存」,為了確保政權的延續,都選擇跟日本合作,來打擊自己的政敵。國共兩黨在抗戰初期的合作,確實是有其基礎的,但這種合作是相當脆弱,而且充滿條件性的。它建立在共產黨「歸順」國民政府,願意捍衛中華民國的框架之下,參與共同抗日的前提之上。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國共進行第二次合作,共同對抗日本的侵略。


一旦這個合作的基礎,也就是中共願意捍衛中華民國體制,開始產生動搖的話,那國共之間的矛盾,也就會迅速惡化。在抗戰的後期,隨著日本戰敗的形勢逐漸明朗,國共之間的合作走向瓦解。雙方開始在解放區的控制權、軍事擴張以及政治的話語權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當這種合作基礎崩解,國共兩黨立馬回到敵對狀態,導致了後來的全面內戰。儘管雙方還是在口頭上呼籲合作,但實質上,都在為自身的利益,爭取最大化的優勢。在沒辦法立即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之下,雙方採取各種策略進行對抗,不惜勾結明面上最大的「敵人」,日本來消滅對方。


所以當現在中共不斷的在喊著,兩岸一家親、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想想,如果「民族情感」真的那麼重要,那共產黨又怎麼會,在1935年被趕到延安呢?國民黨又怎麼會在1949年,撤退到目前的臺灣呢?嗯!再講下去就過了!


用看的太累了嗎?歡迎來聽我們用說的




avatar-img
91會員
145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世界最反華國家並非美國或日本,而是俄羅斯,並深入探討俄羅斯與中國歷史糾葛,特別是海參崴、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及百萬莊慘案等事件,揭露俄羅斯對中國人民的種族屠殺和壓迫。文章也點出中共對俄羅斯的態度,以及俄烏戰爭對中俄關係的影響。
本文探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個人經歷、外交風格和對臺灣問題的論述。文章詳細分析王毅的三種論述策略,並探討其外交風格由「紳士」轉變為「戰狼」的過程,以及背後中共政治因素的影響。
本文探討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歷史背景、爭議與影響,並分析其在當前兩岸關係中的角色。文章從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始末,到近年來國際社會重新審視該決議的過程,以及臺灣爭取國際參與的努力,提出多角度的觀點。
本文探討臺灣人在中國大陸經商的風險,以楊智淵、張永福、東泰公司等案例說明中共政權下法治缺失、官商勾結、以及強奪財產等問題,並呼籲臺灣人應謹慎評估在中國大陸投資的風險,參考李登輝總統的戒急用忍政策。
本篇文章探討了外蒙古的歷史演變及其與中華民國國土的關聯。從1911年外蒙古宣告獨立,到後來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變化,以及中共與外蒙古的政治互動,揭示了地緣政治對於兩者的影響。文章分析了外蒙古在中俄兩大國之間的命運、文化交流,以及其獨立後的發展,並對中國國土的變遷做出深刻的反思。
本文探討1965年八六海戰的背景、經過及其對國軍反攻大陸的影響。海戰中,國軍在作戰指揮上存在重大的缺失,導致艦艇被擊沉及士氣低落。戰後調查揭示了高階官員對情報的輕忽,以及戰略應變的不力,使得反攻大陸的計畫陷入困境。這場海戰不僅凸顯國軍的問題,也試圖引發對未來反攻策略的深刻反思。
本文探討世界最反華國家並非美國或日本,而是俄羅斯,並深入探討俄羅斯與中國歷史糾葛,特別是海參崴、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及百萬莊慘案等事件,揭露俄羅斯對中國人民的種族屠殺和壓迫。文章也點出中共對俄羅斯的態度,以及俄烏戰爭對中俄關係的影響。
本文探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個人經歷、外交風格和對臺灣問題的論述。文章詳細分析王毅的三種論述策略,並探討其外交風格由「紳士」轉變為「戰狼」的過程,以及背後中共政治因素的影響。
本文探討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歷史背景、爭議與影響,並分析其在當前兩岸關係中的角色。文章從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始末,到近年來國際社會重新審視該決議的過程,以及臺灣爭取國際參與的努力,提出多角度的觀點。
本文探討臺灣人在中國大陸經商的風險,以楊智淵、張永福、東泰公司等案例說明中共政權下法治缺失、官商勾結、以及強奪財產等問題,並呼籲臺灣人應謹慎評估在中國大陸投資的風險,參考李登輝總統的戒急用忍政策。
本篇文章探討了外蒙古的歷史演變及其與中華民國國土的關聯。從1911年外蒙古宣告獨立,到後來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變化,以及中共與外蒙古的政治互動,揭示了地緣政治對於兩者的影響。文章分析了外蒙古在中俄兩大國之間的命運、文化交流,以及其獨立後的發展,並對中國國土的變遷做出深刻的反思。
本文探討1965年八六海戰的背景、經過及其對國軍反攻大陸的影響。海戰中,國軍在作戰指揮上存在重大的缺失,導致艦艇被擊沉及士氣低落。戰後調查揭示了高階官員對情報的輕忽,以及戰略應變的不力,使得反攻大陸的計畫陷入困境。這場海戰不僅凸顯國軍的問題,也試圖引發對未來反攻策略的深刻反思。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我曾說過,九一八事變后,國軍被共黨與日寇兩面夾擊。全面抗戰開始后,日寇與共黨仍然兩面夾擊國軍。共黨為了擴張地槃,攻擊國軍。國軍反擊,替共匪解圍的是正是日寇。下面我以共黨公開文件證明,請看以下兩例: 1、民國 30 年(1941 年)1 月 13 日,毛匪、朱德等致電劉少奇、陳毅:“據去春晉東
不管個人或國家,其發展階段,或多或少要面對巨大衝擊,面對種種衝擊,如何敘事則是關鍵所在。一旦觀察角度出了問題,難免黃腔走板,甚至自說自話,久而久之,便難以令人信服。 1950年代,台灣正值戒嚴時期,歷史觀點依然籠罩在華夏大一統的陰影下,從早年的反共抗俄、反攻大陸,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口號隨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2005/06/01 今年是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關口,正是以大智慧、大勇氣重整歷史認識,讓中國人民與其他戰勝國人民一起抬頭挺胸,站上正義講台的契機;是戰勝者與戰敗者以史為鑑,反省和解的大好機會;也是兩岸重建共同記憶、求同存異、找出最大交集、促進和解雙贏的機遇。
當今世界的局勢 中共國所面臨的挑戰 局勢發展成中共國想要雄霸東亞 中共國雄霸最大的障礙就是日本 要說這一段 就必須把時間軸推回到1945年 1945年盟軍及紅軍同時攻入了柏林 東西兩大對抗陣營成型 因為兩大軍事實力的背後 是南轅北轍的 意識形態及政治制度 希特勒的軍事力量被 摧毀後 剩下東亞的太平
Thumbnail
要客觀討論民國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關係,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功夫,當中不但涉及太多「政治正確」的要求,也涉及眾多人物的恩怨情仇。以下嘗試逃避政治審判,從一個組織發展的需要,為國共的離離合合來一個簡潔的速寫。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我曾說過,九一八事變后,國軍被共黨與日寇兩面夾擊。全面抗戰開始后,日寇與共黨仍然兩面夾擊國軍。共黨為了擴張地槃,攻擊國軍。國軍反擊,替共匪解圍的是正是日寇。下面我以共黨公開文件證明,請看以下兩例: 1、民國 30 年(1941 年)1 月 13 日,毛匪、朱德等致電劉少奇、陳毅:“據去春晉東
不管個人或國家,其發展階段,或多或少要面對巨大衝擊,面對種種衝擊,如何敘事則是關鍵所在。一旦觀察角度出了問題,難免黃腔走板,甚至自說自話,久而久之,便難以令人信服。 1950年代,台灣正值戒嚴時期,歷史觀點依然籠罩在華夏大一統的陰影下,從早年的反共抗俄、反攻大陸,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口號隨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2005/06/01 今年是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關口,正是以大智慧、大勇氣重整歷史認識,讓中國人民與其他戰勝國人民一起抬頭挺胸,站上正義講台的契機;是戰勝者與戰敗者以史為鑑,反省和解的大好機會;也是兩岸重建共同記憶、求同存異、找出最大交集、促進和解雙贏的機遇。
當今世界的局勢 中共國所面臨的挑戰 局勢發展成中共國想要雄霸東亞 中共國雄霸最大的障礙就是日本 要說這一段 就必須把時間軸推回到1945年 1945年盟軍及紅軍同時攻入了柏林 東西兩大對抗陣營成型 因為兩大軍事實力的背後 是南轅北轍的 意識形態及政治制度 希特勒的軍事力量被 摧毀後 剩下東亞的太平
Thumbnail
要客觀討論民國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關係,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功夫,當中不但涉及太多「政治正確」的要求,也涉及眾多人物的恩怨情仇。以下嘗試逃避政治審判,從一個組織發展的需要,為國共的離離合合來一個簡潔的速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