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新冠肺炎於全球肆虐,新冠肺炎病毒仍在世界繼續傳播。根據調查顯示,全球確診總數已超過 8338 萬例,近 181 萬人因此喪生(官方數據截至 2021/1/7 ),使得民生活動停頓、失業率飛升,連歐美國家都淪為重災區。這波比 SARS 傳播更廣、影響更鉅的疫情,伴隨著的封城、停工、各國的入境管制,敲響了全球經濟衰退的警鐘,然而在一片戒慎恐懼中,既有的生活模式已改變,待疫情過去,全球也將進入一個「新常態(The New Normal)」,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仍將被改寫。為何所有評論家都說回不去?究竟是哪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徹底被改變了?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新常態是什麼?
新常態原本是用在經濟和商業領域的專有名詞,像是過去曾用來形容 2008 年金融海嘯過後的那段日子,意旨當時日常生活深受到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的衝擊,使得原本的日常習慣被迫改變,而在衝擊過後,這些新的習慣仍被保留下來,成為所謂的「新常態」。
如今,新冠肺炎病毒在世界各地持續發威,我們正身處疫情大爆發的危機下,日常生活狀態也被打破;專家與媒體們皆預測,就算疫情解封後,生活漸漸步入正軌,我們也回不去以前的生活了,反而會形成另一種新的日常生活,這就是此文中所提及的「新常態」現象。
疫後新交通禮儀 1:疫情解封後仍必須戴口罩
雖著歐美社會確診、死亡案例的火箭式攀升,顯然消極的選擇不戴口罩等待"集體免疫"這條路備受考驗。相比下,亞洲多國較能遏止病毒擴散,使得西方當局不得不開始服膺科學,從原本的排斥配戴口罩,到政府領導人始用行動宣導配戴口罩的重要,可見口罩確實有其效果。
而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目前最有效防禦新冠病毒傳播(COVID-19)的方式之一就是「配戴口罩」,因為新冠病毒主要傳播方式是經由飛沫傳播,而口罩便能有效抵擋。因此在疫苗還沒有問世之前,疫情解封仍存在著復燃的風險,尤其據估計有 6% 到 18% 的人屬於無症狀感染者。另外,出現症狀之前的感染潛伏期,短則 5 天,長則 14 天,就算是那些最後才具傳染性的病患,在他們生病之前也可能已經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口罩至少能有效阻絶這些防疫漏洞的情形發生,尤其搭乘在壅擠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
疫後新交通禮儀 2 : 保持兩米安全社交距離
握手打招呼、緊接著在別人後面排隊一直以來都被視為自然的社交動作,但在疫情下這些舉動反而變得危險。而我們將場景轉到機場,現在辦理登機手續的乘客也必須保持兩米的安全社交距離,同時拉長了整個報到、托運行李、護照查驗、機場安檢、還有登機的每一道手續所需的時間。
上飛機後也一樣要保持兩米安全距離,未來短期之內航空公司可能被迫減少每架航班上運載的乘客人數,同時採梅花座以確保飛機上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但如果整架飛機只有 20% 的座位能坐人,更會大幅增加跨境移動的成本。
疫後新交通禮儀 3 : 提早 4 小時到機場報到登機、登機前健康檢查
可以預期,防疫逐步解除之後,為了維持疫情控管,旅客在登機之前和抵達目的地入境前,仍會被要求接受某種形式的檢查,以證明健康狀態,也就是上述所提到的,現在登機必須經由多項繁瑣的程序。
過去,我們搭乘飛機旅行,需提早 2 個小時抵達機場,到航空公司櫃台排隊辦理報到手續,然後託運行李,再排隊護照查驗,機場安全檢查,最後排隊登機。如因應疫情與健康檢查,整個過程可能會被拉長兩倍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提早 4 個小時抵達機場,開始辦理報到等一連串的手續, 以及冗長的等待、排隊過程。
後疫情時代潛藏的風險成本
永遠都是人適應環境,順勢而為。隨著疫情過後,新的交通型態產生,航空公司因為疫情倒閉、航班的班次變少、航空公司被要求減少每架飛機上搭載的乘客人數以保持安全距離,未來可預期的是票價會飆高、廉價航空也不會再如此廉價。疫情過後,當票價和等待時間將大大提升時,旅行不只需考量染疫的風險,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控制更是一大挑戰。
目前疫情尚未穩定,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所以需要大家的毅力和耐心,一同捱過這波疫情,但未來再也回不去原本的生活了,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將發展出不同於過往的「新常態」。因此需要大家共同遵循公共健康規定,打造不傷己也不誤人的新常態生活。
文/WeiTing|COMMEET編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