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歌唱北台灣的「母親河」和「母親山」

2021/04/2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許多新北地景被華語音樂創作者寫入歌詞:50年代葉俊麟寫了〈淡水暮色〉,70年代李雙澤和胡德夫在淡水念書也寫了好幾首,80年代吳念真參與創作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一樣的月光〉,新店溪成為在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撰文=馬世芳/照片提供=何紹奇(李雙澤紀念碑).陳敏佳(觀音山、淡水河)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從觀音山看淡水河。 葉俊麟先生創作了許多知名台語歌,例如〈淡水暮色〉、〈舊情綿綿〉、〈思慕的人〉。
北台灣最常入歌的景點,可能是淡水。北台灣的「母親河」,當然就是淡水河。出海口的風景,葉俊麟先生寫進了〈淡水暮色〉,洪一峰譜曲演唱:
淡水黃昏帶詩意,夜霧罩四邊
教堂鐘聲心空虛,響對海面去
埔頂燈光真稀微,閃閃像天星
啊……難忘的,情景引心悲
那鐘聲,來自淡水禮拜堂。那口百年「福音鐘」,二戰遭空襲波及,破裂失聲,現在供在教堂入口做紀念,七十多年不曾敲響。〈淡水暮色〉作於戰後的1957年,葉俊麟聽到的鐘聲,是戰後新設的,還是迴盪在記憶中的聲音呢?據說那口鐘敲起來非常響亮,連對岸八里都聽得見,葉先生一定對那傍晚的鐘聲念念不忘吧。傷心人觸目耳聞都是傷心的風景,連那響徹河岸的鐘聲,也只能呼應自己空虛的心哪。
現在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畔有一座歌碑,就刻著〈淡水暮色〉的歌詞和曲譜,向葉俊麟、洪一峰致敬。
胡德夫.淡江中學禮拜堂.匆匆
很多人知道淡江中學是周杰倫的母校,常有歌迷去尋訪他在這兒拍《不能說的祕密》的電影場景。不過,知道這學校也出過Kimbo胡德夫的人,就比較少了(Kimbo,胡德夫名字的日語發音,跟他相熟的朋友都叫他Kimbo)。當年他隻身離鄉來到淡水念書,看到一大片草原,據說寫信回家跟父親說:這裡有好大一片草地,可以寄幾隻牛過來。後來他才知道,那是淡水高爾夫球場。
Kimbo在淡江中學加入唱詩班,在禮拜堂唱福音歌曲,是他音樂人生的啟蒙。四十多年後,歷經滄桑的Kimbo重返淡江中學禮拜堂,架起錄音器材,用那台老鋼琴彈唱了許多歌,一揮手,一開口,便是山風海雨。大暑天氣,有時連外面的蟬鳴也一起錄了進來。這批錄音,便是後來拿下兩座金曲獎的《匆匆》專輯。
李雙澤.唱自己的歌.送別歌
胡德夫有個英年早逝的朋友李雙澤,二十八歲在淡水被海浪帶走,成為永遠的傳奇。李雙澤是70年代高喊「唱自己的歌」,為青年創作歌謠風潮添加柴薪的倡議者。1976 年底,李雙澤在一場校園演唱會上揹著一把吉他、拿著一瓶可口可樂踏上一場校園西洋民謠演唱會的舞台,感嘆自己出國回來「喝的還是可口可樂,聽的還是洋歌」,質疑大家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然後,非常「不合時宜」地唱起了〈補破網〉。這個歷史現場就在淡江文理學院(淡大前身),史稱「淡江事件」。
李雙澤事後覺得他有帶頭示範的責任,於是動手寫歌。從「淡江事件」到溺海離世,他的創作生涯只有短短九個月,只寫下寥寥九首歌,其中包括〈美麗島〉這首不朽之作。
而李雙澤是深愛淡水的。他賃居水源街一幢暱稱「動物園」的老宅,亦曾寫過一首〈送別歌〉給年輕的後輩:
我送你出大屯,看那大屯山高又高
我又送到大河邊,看那大河長又長
像那大河長又長,我們吃苦又耐勞
像那大屯山高又高,我們勇敢又堅強
……
我送你出大屯,我送你到大河邊
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夠重聚在老營地
在他乘浪而去的興化店海邊,有一座小小的碑隱身草叢,那是他辭世三十週年的紀念:正面刻著「唱自己的歌」,背面刻著「為救生命 / 李雙澤與海 / 歌唱了三十年」。
在李雙澤乘浪而去的興化店海邊,有一座小小的碑隱身草叢,那是他辭世三十週年的紀念,正面刻著「唱自己的歌」。
羅大佑.和自己和解.致觀音山
大屯山的對面,是觀音山。有一位離家飄泊多年的遊子,回鄉定居之後寫了一首歌送給「母親山」,還有她腳下蜿蜒的河:
緩緩的淡水輕流 / 日夜星斗 / 閃爍基隆河啊
昨天的冷天 / 陰雨天 / 轉眼明天豔陽天
古老的艋舺歌謠 / 穿雲跨橋 / 環河對唱答
就在妳耳邊妳眼前 / 妳慈悲的人間
羅大佑常說他一輩子搬了幾十次家,台北紐約香港北京,彷彿命中注定要居無定所。他在五十八歲當了爸爸,和妻女搬回台北落腳,六十三歲出版《家III》。這首旋律極美的〈致觀音山〉,是專輯中我最喜歡的歌。江湖飄泊、遍體鱗傷的遊子,真得回到生養自己的土地上才能安頓身心,或許在這首歌裡,他終於和青年時代叛逆的自己和解了。
從遠方看觀音山。羅大佑在五十八歲當了爸爸,和妻女搬回台北落腳,寫了〈致觀音山〉,和青年時代叛逆的自己和解了。
吳念真.新店溪.一樣的月光
環抱台北盆地的淡水河支流,是大漢溪、基隆河和新店溪,若論入歌的頻率,新店溪遙遙領先。我們當然都記得1983 年蘇芮那首〈一樣的月光〉,吳念真的歌詞深深烙印在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一樣的月光,一樣的照著新店溪
一樣的冬天,一樣的下著冰冷的雨
一樣的塵埃,一樣的在風中堆積
一樣的笑容,一樣的淚水
一樣的日子,一樣的我和你
這首歌傳唱中文世界,入了幾億人的耳,讓「新店溪」變成家喻戶曉的地名。我曾在遠遠俯瞰河景的高樓,指著窗外和中國來的朋友說:那就是新店溪,他們馬上唱起了這首歌。
陳昇.新店溪.細漢仔
但若要說哪個歌手最喜歡把新店溪寫進歌裡,除卻陳昇,不作第二人想。在這個彰化囝仔筆下,新店溪是台北盆地的水路動脈,也是外地人棲居城市邊緣的背景。
1989年他唱了一首元氣淋漓的長曲〈細漢仔〉,敘述鄉下青年「細漢仔」一無所有來到台北,在黑金血肉橫飛的地下社會拚搏,最終消失於江湖的悲劇故事,六分半鐘的歌詞長達八百字,已是一則劇力萬鈞的短篇小說,開頭便唱:
我的兄弟細漢仔十八歲的那年
帶著滿腔的熱血和阿媽的祝福來到台北
住在城市邊緣靠近發臭的新店溪
「細漢仔」咬緊牙關替老大賣命,放下故鄉懷孕的妻子和年老的阿嬤,以為終將隨著黑道漂白的老大翻身,卻因為爭搶地盤鬧出人命,被當成棄子處理掉了。他的結局是這樣:
在一個寒冷無風的夜裡
有人靜靜地漂浮在新店溪
細漢仔這一次終於真正的不言也不語
這首歌至今仍然震懾人心。陳昇用他的方式,為「人肉鹹鹹」的「後解嚴」時代做了生動深刻的見證。
武雄.新店溪.向葉俊麟致敬
詞人武雄便是誕生在新店溪畔,他和施文彬這些年寫了許多「地方誌」形式的歌曲,為台灣許多地名寫下主題曲,也有向老前輩葉俊麟致敬的意思。2020年的《緊來去:台灣音樂地理雜誌》收錄了他寫給施文彬的〈新店溪慢慢仔流〉,一路回溯自身生命的源頭,那不再是陳昇筆下發臭的溪,而是溫暖擁抱遊子的母親河:
新店溪 / 慢慢仔流 / 慢慢仔流 / 新店溪
流過新店 / 流過舊街 / 收留我這個出外的子弟
新店溪 / 慢慢仔流 / 慢慢仔流 / 新店溪
流過往事 / 流向未來 / 留予我一個永遠的家
解嚴三十多年,台灣社會莽撞飛奔的節奏慢下來了,我們遂也有餘裕重新記起一些原本拋在腦後的,很重要的事。比如山巒,比如土地,比如河流。
願人心清澈,歌聲不歇。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作者介紹:馬世芳
廣播人,寫作者,著有《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歌物件》、《耳朵借我》等書,多次獲得廣播金鐘獎,目前在原住民族廣播電台主持《耳朵借我》,擔任公視《音樂萬萬歲第4 號作品》主持人。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