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國正在崛起…但它會不會稱霸?學者們怎麼說?

更新於 2021/05/0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天我們要來談我們的鄰居—中國!
說到中國這個詞,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但不論你喜歡或討厭,希望大家都可以稍微把情緒放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學者們,對於中國未來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有什麼看法吧!

中國正在崛起…但它會不會稱霸?

從二十世紀晚期開始,中國在這個世界上越來越耀眼,對於國際事務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大。世界各地的學者們注意到了,於是發展出了各種聚焦在「中國崛起」的討論。既然中國崛起是個事實,那麼中國有沒有可能一路崛起,直到它稱霸21世紀呢?這個部分學者們就有不同的想法。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經濟也有所突破,中國崛起是事實,但它會不會稱霸呢?(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先來釐清一下,「稱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其他國家,不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各種方面的實力,其他國家都難以超越。
我們可以發現,學者們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到底會不會稱霸,像是中國的文化、制度、經濟、社會結構…等等。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但是沒有關係,我們今天就跟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李宥霆老師,一起來探討學者們對於「中國到底會不會在21世紀稱霸」有哪些看法吧。
我們在今天的內容中,除了會引用各國學者的著作或是言論,還會使用四位學者們在孟克論壇(The Munk Debate)裡的談話,這是在學術界非常著名的論壇,2011年那一場辯論的題目正是「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

中國為什麼會稱霸?

首先,在今天提到的幾位學者之中,李稻葵教授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抱持著正面看法。他是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也是2011年孟克論壇的來賓之一。
李教授目前正在從事的項目包括「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研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李教授認為,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之中,年輕人吸收了許多外面的資訊,讓國內的氣氛變得非常活潑有朝氣。雖然中國本身,並沒有意願稱霸,但是「活力、復興、影響力」這三個特質,卻會帶著中國,往稱霸的路上前進。
相信大家聽到這裡,應該還是覺得有點抽象,不太清楚欸!但這就是李教授在辯論場上的說法哦!跟其他在西方接受教育的學者很不一樣,他不提及一些比較具體或是實質的議題,反而是用難以說明的心理要素,來談論中國的崛起,真的是非常特別啊!
對於中國的發展,抱有一種完完全全的信心,就像是一種信念一樣。他提倡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認為中國在未來一定會稱霸,就像從前展現出的「大唐氣象」一樣,甚至會成為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典範。
順帶一提,臺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教授,也是一位喜歡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談論國際關係的學者哦!朱教授指出這幾百年來,以西方為中心的全球政治與經濟秩序,至今產生了很多問題。他認為,相對於西方強調的競爭,其實中國文化裡有些傳統價值,可以為世界提供一個全新的視野。
朱教授對於東方的文化擁有相當的自信,認為中國文化裡的傳統價值,可以為世界提供一個全新的視野(圖片來源:壹讀)
例如,朱教授相信傳統中國「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能夠創造出一個新秩序,讓地球上多元文明彼此互相合作、和睦共處。而這樣的境界,是近代西方文明所無法提供的。
那我們再把目光拉回孟克論壇,當中另一位來賓是哈佛大學講座的教授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雖然也認為中國會在21世紀稱霸,但是他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樣哦!
正參與一場辯論會的佛格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弗格森是一位歷史學家,他的專長是西方歷史,比較少去談到中國的文化。
剛剛有提到李教授認為中國的文化非常優秀,所以會帶領中國成為世界強權。但是弗格森認為,中國稱霸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中國的文化本身有多好,或是中國的傳統有多優良等等,而是因為西方民主制度出現了問題,國家跟著衰退。在這個西方國家不斷敗壞的過程中,就會顯得正在經濟起飛的中國,越來越像一個世界強權。
那講到這邊會不會覺得說,哇!那中國好像真的會稱霸耶!畢竟這麼多學者都掛保證了。但有沒有學者認為中國不會稱霸呢?答案是,有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些不認為中國將會稱霸的學者,又是怎麼說的呢?

有學者認為中國不會稱霸,理由是什麼呢?

首先,先來講一位有趣的人物,他對中國的看法,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又愛又恨」。
應該很多觀眾有聽過這號人物,他就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李光耀是華裔,但他是在英國接受教育的。他推崇西方的資本主義、現代工業化與商業化,所以他建設的新加坡,在經濟方面也是往資本主義這個方向走。但是不要忘了…李光耀是個威權統治者,他批判美國的民主政治,以及個人主義與多元文化。
2002年訪問五角大樓的李光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政治方面,他崇尚的是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像中國那種由統治者一手掌握的模式。
不過,他對中國的愛,其實也只有在政治方面,至於在其他方面,他對中國的批判是很強烈的。李光耀雖然不否認中國在科技、經濟等等,各方面都有可能追上或是超前美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但是他也認為,中國邁向超級強權的路上,中國文化本身會是一個大阻礙。
這話要怎麼說呢?他在著作裡面有提到,像是中國貪汙腐敗、思想保守、法治觀念薄弱、人的意志高於法律、不遵守契約、語言太複雜…等等都是問題。
李光耀認為,文化裡有些很根本的東西,如果沒有改正的話,中國是不可能成為超級強權的。講到這邊,大家會不會好奇說,那麼李光耀眼中的國際社會,未來會以誰為中心來運作呢?

答案仍然是美國。

講到美國,那我們就來看看美國人怎麼談中國吧!
接下來這兩位也有受邀參加前面提到的孟克論壇,他們所持的看法,就跟李教授以及弗格森完全相反。首先是CNN國際事務訪談節目的主持人法利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他認為,雖然中國表面上看起來經濟成長率很漂亮,但是經濟奇蹟的背後是有陰暗面的。
他認為中國政府呈現給外界看到的,是一個「被製造」出來的中國,藉由數據造假、勞力與土地的壓榨,而打造出來的漂亮數字。
中國政府呈現給外界看到的數據是真的嗎?這是某些學者的疑慮(圖片來源:pexels)
但營造漂亮數字是有代價的,像是效率低落、人口減少和貧富不均等等,卻都被隱藏住了。你們想想喔…即便中國官方的經濟成長數字很好看,但是這個國家的人口有將近14億呢!把這個數字除以14億之後,扎卡利亞認為其實沒那麼樂觀。
而且,中國周邊的國家,也不完全都是乖乖聽話的那種,有些甚至不喜歡中國,所以他們對於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是保持著高度的警戒心,不會讓中國為所欲為。
孟克論壇裡面的另一位學者,也是個世界知名的人物,他就是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他從1990年代,就開始認為中國必定會越來越有影響力,但是他並不認為中國會稱霸。他跟扎卡利亞提出的理論有點類似,包括內部問題,像是體制僵固、貧富不均、人口素質低落等等,還有外部問題,因為中國如果稱霸,會打亂亞洲和世界的秩序。所以季辛吉也認為,面對崛起中的中國,周邊的國家會合作,讓中國無法順利地做它想做的事。而季辛吉也為中國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跟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更完善的國際架構。
那講了這麼多,我們又該如何理解中國呢?

我們該如何理解中國?

縱使每個人對於中國到底會不會稱霸,都有著不同的看法,而中國會不會成為霸權呢?至今也仍然是個未知數。
吳玉山教授為我們提供了兩種釋解中國國際地位的途徑(圖片來源:國立中央大學)
不過如果借用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玉山教授的分析,可以大致將前面這六位學者的言論,歸類為兩種解釋中國的國際地位,或是中國崛起的途徑。
首先是一般的國際關係學者會採用的方式,他們會從比較現實的角度來看,認為有一個理論系統,可以解釋所有的國際行為。當然這個系統考量的多半是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因素等等,不會受到個別文化以及歷史背景的影響。
另一種則是從文化角度來看,認為一個國家的行為,沒有辦法單純用西方的理論來解釋和歸納。現在許多中國學者就是走第二個路線,他們覺得中國有一套獨特的價值,必須以歷史和文化,當作出發點才能理解。有些更極端的學者甚至會認為,其實中國的價值,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理論,而不是西方那一套。
但是,我們想提醒大家的是,其實,國際關係的視角與歷史文化的視角,是很難被完全切割的。我們可以舉個例子,雖然我們無法得知,對於季辛吉而言,中國文化對於中國的發展,究竟是助力還是阻力,但是他越來越意識到中國的特殊性。也就是說,他也認為如果要了解未來的國際關係,一定要對中國的文化有所了解,不論它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相信這也是對於我們的提醒,你當它是朋友需要了解它,當它是敵人更要了解它,相信這樣的態度,對於我們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了解了對中國到底會不會稱霸的各家論述,你覺得未來的中國,會稱霸嗎?你的理由是什麼呢?
歡迎你在底下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看法,也別忘了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並把這個節目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到底會不會崛起的各家論述吧!當燌如果你有能力的話,也希望能夠加入我們的會員,每個月用一個便當的錢,協助我們持續讓每位教授以及學者們的學術成果公眾化。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

李宥霆(2021)。20世紀晚期以降的中國論述:國關與歷史的對話。(即將刊登於《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撰稿者:路可萱(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三年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136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0年總統大選在年初轟轟烈烈的結束了,這次投票率高達74.9%,但你覺得政治立場的不一樣,在關係中是一件重要的事嗎?或許同事或朋友間可以不談政治,但在婚姻中,如此密切相處的關係,我們可以一起生活、可以一起吃飯,但能夠不要談政治嗎?
之前吵得沸沸揚揚的-亞太地區,15個國家簽署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但台灣卻不包含在內!哇!國民黨馬上就氣憤不已,要求蔡英文總統踹共,也有很多經濟學者發文表示擔憂,大家都簽了我們沒簽,是不是會影響經濟呢?那這個神奇的「RCEP」到底是什麼?真的是賺錢神隊友嗎
大家在近幾年來,都有聽說過很多社會運動,那你認識的社會運動有哪些呢? 比較厲害的朋友們,可能已經反應過來囉!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社會運動,莫過於像2014年,台灣的太陽花運動,或是香港的雨傘運動,以及從2019年開始,到現在還沒落幕的香港反送中運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台灣跟香港是不是生命共同體吧!
近年來人們開始流行輕鬆快速的小事情,像是「微」電影、「微」整形、「微」型保險等,那你有聽過「微型金融」嗎? 微型金融是一種利用小額借款,供窮人翻身的工具,但真有這麼好嗎?
2020年總統大選在年初轟轟烈烈的結束了,這次投票率高達74.9%,但你覺得政治立場的不一樣,在關係中是一件重要的事嗎?或許同事或朋友間可以不談政治,但在婚姻中,如此密切相處的關係,我們可以一起生活、可以一起吃飯,但能夠不要談政治嗎?
之前吵得沸沸揚揚的-亞太地區,15個國家簽署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但台灣卻不包含在內!哇!國民黨馬上就氣憤不已,要求蔡英文總統踹共,也有很多經濟學者發文表示擔憂,大家都簽了我們沒簽,是不是會影響經濟呢?那這個神奇的「RCEP」到底是什麼?真的是賺錢神隊友嗎
大家在近幾年來,都有聽說過很多社會運動,那你認識的社會運動有哪些呢? 比較厲害的朋友們,可能已經反應過來囉!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社會運動,莫過於像2014年,台灣的太陽花運動,或是香港的雨傘運動,以及從2019年開始,到現在還沒落幕的香港反送中運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台灣跟香港是不是生命共同體吧!
近年來人們開始流行輕鬆快速的小事情,像是「微」電影、「微」整形、「微」型保險等,那你有聽過「微型金融」嗎? 微型金融是一種利用小額借款,供窮人翻身的工具,但真有這麼好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臂距原則」起源於英國,是指政府將特定的公共事務交由獨立專業的中介組織(如博物館)來辦理,避免政治過度的介入與干預。這個英國博物館界一直奉為圭臬的原則近期正在動搖,而且引發了激烈的論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好不容易新冠疫情趨緩,英國看不見的「文化戰爭」卻急速升溫?
Thumbnail
文:Han/圖:可米傳媒提供、擷取自網路 女力時代來臨,在職場上,女人所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玻璃天花板的困境,更有可能因為婚姻、家庭等因素,而受限了在工作上的可能、甚至錯過機會。然而,在這個新時代的女性,儘管面對著這些近乎無解的難題,卻總是更堅毅且剛強地,試圖在自我實現與現實困境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技術創新與全球化先是帶來經濟繁榮,然後是社會撕裂,最後造成政治上的衝撞。
Thumbnail
技術創新與全球化先是帶來經濟繁榮,然後是社會撕裂,最後造成政治上的衝撞。
Thumbnail
# 18《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下):社會中存在但你不知道的習慣! 個人有習慣、消費有習慣、公司組織有習慣,連社會也有習慣,這些你都知道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洞察在社會背後的種種習慣吧!
Thumbnail
但是德國的集中和組織卻沒有鬥過英國的自由和法國的民主,因為儘管德國組織得更好一些,但是卻抵擋不住英國的海運控制的全世界資源和美國加入以後更大的人力和生產能力。但是德國的組織也確實有它的能力。大致上講,德國人如果是在對方優勢不超過四倍的情況下,德國人至少能打平手。雙方力量相等的情況下,德國人每次都打贏
Thumbnail
其實我很在意 靠嘴邊的話吞回心理 儘管腦袋裡裝載不屑 誰不想越過難關直達天梯 過去的教訓卻是無一倖免 當我效仿你那般跳躍 眼看著同一方向使力 結果卻落在到不了的距離 或許,我就是帶著兔耳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臂距原則」起源於英國,是指政府將特定的公共事務交由獨立專業的中介組織(如博物館)來辦理,避免政治過度的介入與干預。這個英國博物館界一直奉為圭臬的原則近期正在動搖,而且引發了激烈的論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好不容易新冠疫情趨緩,英國看不見的「文化戰爭」卻急速升溫?
Thumbnail
文:Han/圖:可米傳媒提供、擷取自網路 女力時代來臨,在職場上,女人所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玻璃天花板的困境,更有可能因為婚姻、家庭等因素,而受限了在工作上的可能、甚至錯過機會。然而,在這個新時代的女性,儘管面對著這些近乎無解的難題,卻總是更堅毅且剛強地,試圖在自我實現與現實困境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技術創新與全球化先是帶來經濟繁榮,然後是社會撕裂,最後造成政治上的衝撞。
Thumbnail
技術創新與全球化先是帶來經濟繁榮,然後是社會撕裂,最後造成政治上的衝撞。
Thumbnail
# 18《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下):社會中存在但你不知道的習慣! 個人有習慣、消費有習慣、公司組織有習慣,連社會也有習慣,這些你都知道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洞察在社會背後的種種習慣吧!
Thumbnail
但是德國的集中和組織卻沒有鬥過英國的自由和法國的民主,因為儘管德國組織得更好一些,但是卻抵擋不住英國的海運控制的全世界資源和美國加入以後更大的人力和生產能力。但是德國的組織也確實有它的能力。大致上講,德國人如果是在對方優勢不超過四倍的情況下,德國人至少能打平手。雙方力量相等的情況下,德國人每次都打贏
Thumbnail
其實我很在意 靠嘴邊的話吞回心理 儘管腦袋裡裝載不屑 誰不想越過難關直達天梯 過去的教訓卻是無一倖免 當我效仿你那般跳躍 眼看著同一方向使力 結果卻落在到不了的距離 或許,我就是帶著兔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