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甬道,重回1970 ~ 80年代台灣美好黃金歲月,傳承前輩辛勤努力生活的身影與精神。
「2021第12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將於2021年4月30日至5月9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新光影城及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舉行。今年共分為「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台灣競賽」、「當代風景」、「紀錄 X 記憶 : 空間」、「焦點影人/真實的邊景 : 弗柯‧克普」、「焦點專題/幻真的原鄉:高嶺剛」、「敬 ! 香港/CHINA獨立紀錄片」、「比紀錄片還陌生 : 前衛的姿態」、「台灣切片/如是原民,如是紀錄: 1994~ 2000年的原住民紀錄片」與「時光台灣:1970-80s『芬芳寶島』系列精選」十一種不同主題的紀錄片,多面向地展現台灣與國際紀錄片的豐富面向。
其中「時光台灣:1970-80s『芬芳寶島』系列精選」單元,精選放映其中9部作品,聚焦在「民俗文化」、「地方文史」及「人文風情」,包括了「庶民職業」和「原住民族」的介紹,從中也可看見當時主流社會的價值觀。
電視紀錄片「芬芳寶島」系列共約34集,當年以16mm膠卷規格拍攝,分為兩季在中視播映,首季於1975年開播,第二季從1980年底開始,是台灣「鄉土紀錄片」的開創啟蒙,極具文史價值,這系列的作品,在塵封多年後,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進行膠卷數位化及部分修復工作,讓這些珍貴影像得以重見天日。
VIDEO
3月初受邀到國家電影中心,觀看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分享的,「時光台灣:1970-80s「芬芳寶島」系列精選單元中9部作品,其中的3部紀錄片,包括了《中央市場的一天(數位修復版)》《金色中港》與《無名英雄的貢獻- 瑞芳礦業》,三部將在同一場次一起上映,跟著鏡頭從提供大台北地區最大蔬果漁產運銷的中央市場,轉到新北瑞芳的礦坑採煤,再到苗栗竹南中港的金紙製作,帶領大家重回美好的台灣舊時光,看看台灣早年生活在不同鄉鎮的市井小民,辛勤又樸實,努力又傳承先民智慧的生活剪影,看我們的上一代的長輩們,如何共同開創1970 ~ 80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2021第12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芬芳寶島」系列精選單元,《中央市場的一天(數位修復版)》《金色中港》與《無名英雄的貢獻- 瑞芳礦業》的播映場次表
華山A2廳 2021/05/01 - 18:10 to 19:25
華山A2廳 2021/05/06 - 20:10 to 21:25映前導讀
(一)《中央市場的一天(數位修復版)》(A Day at the Central Market - Digital Restoration)
大家對漁產果菜市場並不陌生,但大概沒有多少人能像影片中,那些在中央市場裡辛勤勞動的從業人員一樣,在許多人仍然沉浸在酣睡的美夢時,就起身為生計打拼,趕在天未亮的暗夜中前進中央市場,開始了一天的衝刺!
《中央市場的一天(數位修復版)》引領觀眾回到創立於民國63年,位於萬華區的中央市場,它是大台北地區人們平日生活所需食物的集中所,每天清晨天尚未破曉之際,這裡就有中盤商,搶標來自全台各地最新鮮的漁獲、雞鴨豬肉與蔬果拍賣,整個市場熱鬧滾滾,競標叫賣聲此起彼落,為台北一天掀開了生氣勃勃的序頁,看影片中的人們,在暗夜中為錢辛苦為錢忙的勞動身影,不僅安穩地提供了台北人的食物所需,更在日以繼夜的努力中,創造了屬於許多勞工家庭光明燦爛的未來,至今中央市場已走過了將近半世紀的歲月,留下了許多汗水,成就了台灣今天的風華,真的十分感謝代代在此傳承每天起一大早努力的人們。
汪瑩 WANG Ying
台灣/25分/彩色/DCP
<劇情本事>
當清晨天色未亮、眾人睡夢正酣時,供應台北人一日所需的中央市場早已人聲鼎沸。中央市場湧入來自全台各地的貨車,貨物包羅萬象,蔬菜水果、雞鴨魚肉一樣不少,中盤商為了趕赴民眾早市採買批貨準備,拍賣聲此起彼落。本片在當年疑因暴露太多市場髒亂面,而未獲播出。
(二) 《金色中港》( Gold for the Gods)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環保與健康意識高張的年代,不管是廟中拜神或家中祭祖掃墓用的香火鞭炮與金紙,都逐漸有了轉變,傳統廟裡燒香煙霧繚繞瀰漫在空中的場景,因為香火產生的PM2.5醫學認證對人體有害,已逐漸漸減少,未來更可能完全消失,而鞭炮與金紙也有了環保版的成品,取代了過往可能會炸傷人,或製造空污的風險,然而跟著影片《金色中港》( Gold for the Gods)的報導,帶領觀眾搭乘時光機,回到了44年前的苗栗竹南的「中港」地區,一處曾經是商港因淤積而沒落,又因製作金紙產業東山再起的小鎮,影片引領觀眾看到老街上的家家戶戶不分老幼婦孺,全家大小都一起投身在這個幫助小鎮再次繁榮的救命產業,影片中全家共居一堂,熟門熟路熟手地分工完成程序複雜的金紙產業,當時在街上或家中學走路或幫忙的幼兒與小學生,算算歲月輾轉,如今都已是接近或年過半百的中老年長者,當年的記憶可能已然模糊,透過這段影片,也可勾起年幼美好的時光,還可以攜老扶幼一起進戲院,走入1975年的時光甬道,再一次感受或娓娓道來中港小鎮曾有的黃金風華。
根據史記資料記載,早在明永曆6年(1652年)沈光文所著的「台灣輿圖載」就可見到「中港仔」地名的出現,永曆24年出現「塭仔頭媽祖廟」(慈裕宮的前身),雍正元年(1723年)設立「中港庄」,到了乾隆年間,前來中港地區開墾的漢人日增,在道光年間已發展成了貨物集散地,還蓋起了擁有自衛能力的「中港城」盛極一時。更於清同治12年(1873年)被皇朝納入關稅管轄,可惜因為中港並非一座天然良港腹地不大,可容納的商船量也十分有限,隨著港口淤積情形日益嚴重,到了日治初期時,便已式微,不再擁有商港的功能。
而距離中港地區東方約2公里處的「竹南車站」,在1902年初設立時,命名「中港驛」,方便的交通造就了竹南新市街日後的繁榮,中港地區有民生路與迎薰路兩條老街,街上華麗的巴洛克建築群,多是昭和10年(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後才重建,如今時移事轉,造訪中港老街上現可看見的許天送商店、葉錦珍餅店、天和百貨行、瑞發等代表性建築物,都是販賣日常生活用品,再也看不見昔日曾經再造中港地區繁華的金紙產業遺留下的店面,令人不勝噓唏 !幸好當年有心人的拍攝留影,這影片真是彌足珍貴,紀錄下了中港曾經的黃金歲月與熱鬧繁茂的人民生活點滴,這一代的年輕人才有機會,親眼目睹《金色中港》的璀燦風華,包括了金紙的全手工的製作過程、滿地堆放數大便是美的金紙盛景,以及地方祭祀燒金紙的熱鬧場面,以及當年親子共同打拼和樂融融生財的美好時光。
余宜學YU I-hsueh
1975/ 台灣/24分/彩色/DCP
《劇情本事》
苗栗竹南的中港地區過去是個商業港口,曾因泥沙淤積而日漸沒落,卻又因金紙產業而興起。在台灣,每年使用的金紙數以萬計,中港家家戶戶皆從事金紙事業,形成光彩奪目的印「鈔」世界。本片呈現一家大小飛快動著手指,有條不紊地貼著金箔、蓋下紅印的場景,與印好的金紙晾晒在大街小巷,在陽光照射下遍地金光粼粼的特殊風景。
(三)《無名英雄的貢獻- 瑞芳礦業》(Heroes with No Name: Coal Miners in Ruifang)
最後一支影片《無名英雄的貢獻- 瑞芳礦業》(Heroes with No Name: Coal Miners in Ruifang),是大家比較不陌生的瑞芳礦工的故事,這些年透過電影、電視、九份金瓜石等觀光勝地的大力介紹報導,大家對早年仰賴火力發電的台灣,煤礦業曾經造就的地方富裕等發展過程都耳熟能詳,但跟著《無名英雄的貢獻- 瑞芳礦業》影片中的介紹,觀眾更能深入淺出地了解到「瑞芳」地名的緣起背後小故事,以及當年當地礦坑業礦工一日從早到晚作息的詳細過程,所面對的風險,如今礦業早因開採殆盡而消失,小鎮曾有的風華也隨著歲月的輾轉,有了不同的起落,但看完這三支紀錄片,讓人可以穿梭時空,回到1970 ~ 1980年代台灣美好舊時光的年代,在緬懷之餘,也更懂得珍惜尊重與保留台灣上一代的先民智慧與踏實努力的精神,如果能因此再創台灣光明的未來,將是對胼手胝足努力打拼的上一代,最好的慰藉與傳承。
夏祖輝HSIA Tsu-hui
1975/台灣/26min/彩色/DCP
《劇情本事》
環山面海的瑞芳蘊藏著豐富的煤礦,四面八方而來的工人大清早就換好裝備,搭上礦車進入暗無天日的地層深處,在高溫高壓的工作環境下沒有停歇,其採出的「黑金」轉化成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本片呈現了當年礦工的真實生活,稱誦他們的勞動付出,卻也因工資呈現不實,意外在礦工間引起極大迴響。
2021第12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註)
三、本文觀影心得文字,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