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經典再現 — 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陳植棋《真人廟》,攝於展場。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展期:2020/11/28~2021/04/11
國美館三樓入口,面對此牆左邊301室展出西洋畫部作品,右邊302室則是東洋畫部。
從文獻區回頭拍攝西洋畫部入口牆面。
東洋畫部入口。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展期:2020/11/28~2021/04/11
給尚未看展者的提醒:
1. 請注意某些作品禁止攝影,務請尊重相關規定。
2. 部分作品有語音導覽,請記得帶耳機方便聆聽。
3. 國美館官方前導資訊 (有底線的文字會連到youtube鏈結):
 — 「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導賞# 。
 — 「臺展復刻·經典再現出版計畫」新書發表會。
 — 「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開幕式。
4. 本文末尾有一些額外的網路參考資料。
深色牆面是臺展作品,淺色是府展。截圖取自官方導賞影片
依照上列幾個國美館的影片,現存作品已知126件,此次展覽展出83件作品,其中國美館本身館藏23件,另有60件是跟其他單位例如北美館或其他私人收藏家、家屬借展而來。展區規劃依照「畫部」分列於兩大展室:301室展出西洋畫部作品,而302則是東洋畫部。而且依照臺展(1927~1936)/府展(1938~1943)也分別有:深色(臺展)以及淺色(府展)兩種背景牆面顏色。
紙本導覽也有兩種:摺頁版與手冊版,如圖。手冊版內容較豐富,常常供不應求,要拿到可能需要運氣。導覽摺頁介紹:李石樵《大橋》、簡綽然《》、陳澄波《西湖斷橋殘雪》、陳植棋《真人廟》、呂基正《商品陳列窗》、李梅樹《小憩之女》、立石鐵臣《蓮池日輪〉、村上英夫《基隆燃放水燈圖》、林玉山《蓮池》、陳慧坤《無題》、薛萬棟《遊戲》、黃水文《南國初夏》、許深州《閑日》、蔡雲嚴《我的日子(男孩節)》;亦即含西洋/東洋畫各7幅簡介。摺頁的內容其實可以在官網的展覽說明書」鏈結裡下載PDF檔案看到。
導覽手冊則不但包含了比摺頁版更詳細的內容,並額外增加下列作品的解說:郭雪湖《新霽(芝山岩)》、陳進《芝蘭之香(試作)》、林阿琴《南國》、張李德和《蝴蝶蘭》、呂鐵洲《刺竹與麻雀》、高燦傾《持洋傘的女人》、張萬傳《鼓浪嶼風景》、李澤繁《馬武督連山》、楊啟東《有土地公廟的風景》、陳碧女《望山》;總計東洋/西洋畫各12幅簡介。
語音導覽:村上英夫《基隆燃放水燈圖》、林玉山《蓮池》、呂鐵州《夕月》、陳進《芝蘭之香(試作)》、郭雪湖《寂境》、薛萬棟《遊戲》、蔡雲嚴《我的日子(男孩節)》、李石樵《大橋》、呂基正《商品陳列窗》、李梅樹《小憩之女》、張萬傳《鼓浪嶼風景》、陳植棋《真人廟》、陳澄波《西湖斷橋殘雪》、鄭世璠《麗日》。有可能不只這些,我無法百分之百確定掃瞄QR code時無遺漏,不過,可以確定語音導覽有自己新增的內容,與youtube上導覽影片以及導覽摺頁/手冊上的文字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即使事先看過導覽影片與摺頁,語音仍有可參考的部分。
以下是個人看展感想。
因為之前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 — 台灣美術再發現》的感動在心中留下強烈餘韻,於是找了一天待在國立臺灣美術館,再次透過畫家們的作品,神往那個由黃土水與陳植棋以生命閃光彈所照亮的台灣現代美術萌芽時代。相較於其他人以流星比喻黃與陳的英才早逝,我之所以偏好閃光彈這個較不浪漫的比喻,是因為他們短暫卻耀眼的成就確實是為後來的台灣人照出一條可能的路徑,而非只能讓其他同年代的台灣人看著流星劃過天空、許個願就結束。
雖然就展期時間先後,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 — 台灣美術再發現》早於國美館的《經典再現 —臺府展現存作品展》,但其實就展出作品發表年代而言,《不朽的青春》展出的73件作品中,只有一小部分作品是真正屬於臺/府展之作 [註1],其餘少部分是臺府展開辦之前(如西鄉孤月《臺灣風景》),而多數是二戰之後才完成或發表的,詳細可參看我前篇〈看展感想〉裡的時間軸。所以,若要說是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展的話,《經典再現》才符合,《不朽的青春》並不符合。但為何整體設定讓人覺得《不朽的青春》《經典再現》很相似呢?我覺得一來是《不朽的青春》裡參展的藝術家們大多是從臺府展時期展露頭角,二來是兩者都在回顧台灣美術史,尤其是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往往被抹除存在痕跡的日治時期美術發展。
[註1]: 石川欽一郎《河畔》與《驛路初夏(郊野)》、鹽月桃甫《萌芽》、陳植棋《桌上靜物》、林玉山《庭茂》、李梅樹《靜物》(1932版本)、李石樵《男子像(四弟像)》、小澤秋成《臺北風景》、郭雪湖《萊園春色》*、林之助《好日》。* 這些作品僅有《萊園春色》於北師美術館展期中途轉回國美館經典再現特展。
走進西洋畫部入口後,展場的樣子。地上的直線是觀賞界線,請勿超過。
整體來說,國美館的空間明顯較北師美術館寬闊,所以畫作之間的距離也大很多,如上圖所示,在觀賞作品時心情也感覺比較從容悠哉一些,因為相對比較不必太擔心因為沒有空間挪動身體而遮住其他後面觀賞者的視線。但在導覽資源方面,《經典再現》則難以與《不朽的青春》匹敵,例如無論是語音導覽的數量或是網路上支援的文章、影片等等,《不朽的青春》都是明顯較多。或許《不朽的青春》此次獲得的贊助較為豐沛,又或許同樣是公部門但大學能撐開的彈性還是稍微大一些吧?
展場上的第五回臺展作品現況簡介,其中「現存作品無法借展」提到的小澤秋成《台北風景(一)》與李石樵《男子像》(四弟)這兩幅畫應該是在《不朽的青春》展場,展期結束撤下休息中。
首回府展 — 西洋畫部的簡介,拍攝於展場。
首回府展 — 東洋畫部的簡介,拍攝於展場。
以上三張圖是展場上每一回整體簡介的樣子,不過我個人覺得其中「現存作品無法借展,以彩色圖片展出」的句子本身有點誤導,一開始還以為展場上(例如文獻區)會有大幅的彩色圖片可以看,後來才意識到,那句話底下的小圖片就是「以彩色圖片展出」的意思……但那些圖片很小張耶,完全沒辦法看出什麼細節啊,文獻區裡復刻版圖錄裡的圖還稍微大些,只可惜當時技術僅進化到收錄黑白圖片。
在個別作品方面,藝術家們的基本功如何呈現在畫作細部的精準、協調等就不贅述了,我想在本文特別記錄一下臺展/府展的藝術家們

即使在萌芽年代仍努力追求融合創新

的部分,例如:第一屆台展裡,郭雪湖《松壑飛泉》雖然是水墨畫,但在某些層面捨棄部分中華傳統技法的同時,融入了西方畫作的透視法、透過光影突顯立體感,甚至調整長寬比例等,獲得當時評審青睞。
郭雪湖〈松壑飛泉〉,攝於展場。
至於榮獲第四回台展賞的《蓮池》,林玉山的創新也是透過融合「宋畫寫生手法與新日本畫法……讓鄉原古統稱為臺展型正統佳作」(引號斜體字內容取自導覽手冊)。
左邊是林玉山〈蓮池〉,右邊是郭雪湖〈南街殷賑〉之彩稿(非正式畫作),攝於展場。
而陳進雖然是畫東洋畫,但後來回頭檢視自身漢文化裡的相關元素,而有了《芝蘭之香》裡用彩膠畫出不同於日本風格的仕女之美:
而在展場上連續對比郭雪湖歷年畫作,也會發現他一直要求自我突破,從第一年的水墨,到隔年自學膠彩畫之後就有《圓山附近》這麼好的作品:
郭雪湖《圓山附近》之色稿與兩幅試作草稿,攝於展場。
郭雪湖〈新霽(芝山岩)〉,攝於展場。
在之後的《南街殷賑》(但此次國美館展出的是彩色稿,而非本尊)、《新霽(芝山岩)》各有突破點,甚至《寂境》竟然是先將宣紙揉過,讓墨水留下不可控制的痕跡之後,再根據痕跡作圖:
郭雪湖《寂境》局部,攝於展場。
一路逛到這幅時,真是非常佩服郭雪湖,不愧是被林阿琴看中的那個男人啊……說到林阿琴,不知道佈展時是不是刻意讓他們夫妻的畫作同在一面牆上:
截圖取自官方導賞影片
林阿琴《南國》,攝於展場。
郭雪湖《薰苑(色稿)》與林阿琴《美人蕉》
另外,因為舊曆年假期時把台劇《紫色大稻埕》補完了,逛到《南國》這幅畫時,立刻想到劇中有一段演到林阿琴在畫稿子,鄉原古統看到稿子上有一對鳥就指出未婚女畫家不可以在畫面上留下成對鳥兒,然後郭雪湖就在林阿琴耳邊輕聲細說,調皮地建議說可以把第二隻鳥藏在植物茂密處中。戲劇是這樣演,但我還真好奇是否真有其事,以及林阿琴是否有接受這個調皮的建議?
又例如,即使是在一九三零年代左右,陳進、黃水文等畫家就在嘗試突破畫作的平面維度限制,讓局部突出以便畫作有真實的立體感:
陳進《野地》局部,攝於展場。
黃水文,《向日葵》局部,攝於展場。
再例如,陳澄波在中國上海教書期間所畫的《西湖斷橋殘雪》也是設法將中西繪畫元素或技巧加以融合:
陳澄波《西湖斷橋殘雪 / 清流》,攝於展場。
當時的藝術家們透過一面學習既有知識與技巧一面融合與創新,這或許是快速進步的一種方法。
特別要記錄一下的是,即使因為科技進步能夠讓我用高畫質手機拍攝以上幾張突破2D限制的照片,但事後看照片仍與在現場看畫的感覺有落差,所以真得很感謝許多畫家的家屬們,以及私人典藏家的不藏私,願意借出讓畫作公開展覽,我們才能一飽眼福。否則若只能從圖錄中欣賞,那落差就更大了,例如油畫不同角度觀看的光澤不盡相同,又例如翻閱《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或實體圖錄《經典再現 — 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中,陳進《野地》或黃水文,《向日葵》的圖版,不太能夠看畫作中浮出平面的部分。

攝於文獻區的照片

歷屆臺展審查委員合照
復刻版歷屆臺展圖錄
原版歷屆臺展圖錄
臺展三少年之郭雪湖:《松壑飛泉》,翻拍自復刻版第一屆臺展圖錄
臺展三少年之陳進:《姿》,翻拍自復刻版第一屆臺展圖錄
臺展三少年之林玉山(英貴):《水牛》,翻拍自復刻版第一屆臺展圖錄
林之助:《好日》,翻拍自復刻版第六屆府展圖錄

結語

《經典再現 — 臺府展現存品特展》與已經結束的《不朽的青春 — 台灣美術再發現》一樣都是極為難得整合並集結公、私部門(公立美術館+私立美術館+畫廊+私人收藏家+畫家後代家屬)之力才能辦成的展覽,且展出的畫作更是集中在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萌芽時代(1927~1943),都是年事已高的作品,若無這樣的機緣恐怕是無法看到這麼多作品現身在同一時空裡,因此非常值得親眼一觀!雖然不可諱言在導覽與影片等方面略遜於《不朽的青春》展,但透過主動搜尋資訊可以稍微彌補所需知識,最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就在國美館等著大家去欣賞!
國美館 展館入口 雕塑:《凝》李光裕作品。
陳植棋《真人廟》,攝於展場。
立石鐵臣《日輪蓮池》,攝於展場。

推薦閱讀:

  • 陳澄波基金會「名單之後」系列文章
    此系列文章是在整理台府展作品名單之後,以文章逐篇導覽各幅作品,目前也累積不少文章,很有參考價值。
  • 台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
    此網站應是顏娟英老師研究計劃的部分成果,因此可看到中研院史語所的版權宣告,網站有些文章,更重要的是有資料庫可以檢索台府展所有已知資訊。
  • 國美館官網的《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
    - 陳進
    - 郭雪湖 +林阿琴
    - 林玉山
    - 陳澄波
    - 廖德政
    - 林之助
    - 李梅樹
    - 張義雄

    -
左:《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右:《經典再現 — 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實體圖錄。
本文於2021/01/09,19:04張貼在Medium,此為備份。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彙整珂拉琪樂團所發表歌曲中,歌詞之意義/探討/分析/解碼,編曲中的聲景/背景音解析,以及個人聽歌心得感想或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次展品有許多曾經只見於圖錄不見其實體,或流散於難以維護的環境,以至於情況極糟待修復,因此展覽副標直接點出這是台灣美術的再發現,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手刀飛奔去看展了!何況這七十餘件作品除了本身有其故事,更是件件值得細細觀賞,透過與作品對話,為前輩藝術家們實現他們期待的不朽。
這次展品有許多曾經只見於圖錄不見其實體,或流散於難以維護的環境,以至於情況極糟待修復,因此展覽副標直接點出這是台灣美術的再發現,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手刀飛奔去看展了!何況這七十餘件作品除了本身有其故事,更是件件值得細細觀賞,透過與作品對話,為前輩藝術家們實現他們期待的不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書畫五虎將聯展・風華五璧】 以「台灣書畫五虎將」為名,陳克謙、陳衛曾、吳彩光、王愷、洪啟義五位年逾八十的藝術家聯合展出。 書畫界大老們的聯展,無論是書法,還是人物、花鳥等,充滿生命力與情感淬鍊,堪稱書畫界盛事,更深具時代意義。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這是一項名為〔滙流與溯源〕的展覽,展出時間2024/03/30--2024/07/07,展出地點在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台灣早期畫家的精品,我很幸運地在展覽結束前,觀賞了這項畫展。在此,要介紹的是兩位跨越日本統治時期的畫家林之助及陳敬輝的膠彩畫作品。
Thumbnail
親臨參觀才能感受到作品細微之處。免費參觀,停留時間差不多一個小時半左右。藝術家張立人的展期為2024年5月4日至2024年7月21日,在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34號的北師美術館舉行。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今天我跟朋友去歷史博物館看展覽,結果發現展覽已經結束了。我們很失望,只好懊惱地往回走。走著走著,我們經過了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心想,既然歷史博物館看不成了,就來這裡看看吧。 我們原本以為這裡只展出一些常見的文創藝術作品,所以沒有抱太大期望。沒想到,這裡竟然是一個特展,主題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書畫五虎將聯展・風華五璧】 以「台灣書畫五虎將」為名,陳克謙、陳衛曾、吳彩光、王愷、洪啟義五位年逾八十的藝術家聯合展出。 書畫界大老們的聯展,無論是書法,還是人物、花鳥等,充滿生命力與情感淬鍊,堪稱書畫界盛事,更深具時代意義。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這是一項名為〔滙流與溯源〕的展覽,展出時間2024/03/30--2024/07/07,展出地點在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台灣早期畫家的精品,我很幸運地在展覽結束前,觀賞了這項畫展。在此,要介紹的是兩位跨越日本統治時期的畫家林之助及陳敬輝的膠彩畫作品。
Thumbnail
親臨參觀才能感受到作品細微之處。免費參觀,停留時間差不多一個小時半左右。藝術家張立人的展期為2024年5月4日至2024年7月21日,在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34號的北師美術館舉行。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今天我跟朋友去歷史博物館看展覽,結果發現展覽已經結束了。我們很失望,只好懊惱地往回走。走著走著,我們經過了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心想,既然歷史博物館看不成了,就來這裡看看吧。 我們原本以為這裡只展出一些常見的文創藝術作品,所以沒有抱太大期望。沒想到,這裡竟然是一個特展,主題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