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圖錄與明信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展期倒數幾天,收到了預購的光 — 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圖錄/畫冊,趕緊來開箱分享重量級(兩公斤)的圖錄…
氣泡袋包裝著的圖錄、明信片
圖錄有包膜
白色信封是加購的明信片套組(甘露白),牛皮紙信封是早鳥特典《一起開箱》明信片。
明信片套組,甘露白
書衣(可拆的外封面),與內部金色封面
實體書長30.1 cm,寬22.5 cm,厚度3.2 cm。內頁達到504頁,據說重量約兩公斤!
厚度略大於3cm
守護《甘露水》的張家
圖錄中除了圖版與照片,專家學者們的文章也是篇篇精彩!例如周婉窈教授的〈光,遮蔽,及其再現〉一文,雖然在不同報章雜誌的專訪可能零星提到一些相關內容,但完整的論述就必須仔細閱讀這篇文章了,其中日治時期台語的角色 —— 作為抵抗的工具和象徵,以及相關的史料證據,甚至,在全文結語更看得到教授對於我們台灣人是否能從歷史學到教訓的先天下之憂,非常推薦收藏展覽圖錄的朋友細讀。
周婉窈教授〈光,遮蔽,及其再現〉頁面
顏娟英教授〈甘露水的祈願〉頁面
北師美術館展場自然光的設計固然是賣點,但也有看展觀眾覺得靠牆的部分燈光投射常常造成牆上畫作反光,因此即使館方允許觀眾在不用閃光燈的前提下攝影,拍攝效果往往很悲劇…如果你沒拍過的話現在讓你看看
陳植棋《真人廟》局部,攝於北師美術館。
(有試著拍過的朋友應該會很有同感)。收藏圖錄的好處之一就是不用忍受自己手機裡到處是反光的照片,可以觀賞攝影專家拍攝的作品照片:
左:郭雪湖《寂境》,中:李石樵《市場口》,右:陳澄波《群眾》,皆為局部,翻攝自展覽圖錄以便呈現圖錄品質。
藍蔭鼎《夜晚的麵攤》,翻攝自圖錄作為取樣。
之前在看《不朽的青春》展覽時,曾對其地下室文獻區所附年表對看展觀眾的幫助並不大,裝飾意味恐怕還多一些(年表照片請參看這裡)而表示可惜。但這次的年表則令人讚嘆(本段下方照片),僅用三樓的一面牆卻對看展的觀眾提供非常豐富的歷史發展與脈絡資訊,後來才知道是周婉窈教授的影響(請參看周教授臉書貼文)。重點是圖錄也將年表內容全部收進來了!!!
展覽會場牆上的年表(世界歷史與台灣歷史對照)
展覽圖錄中的世界歷史台灣歷史對照年表
作品與文獻清單頁面:
作品與文獻清單
最後以黃土水〈出生於台灣〉引文的頁面結束展覽圖錄的開箱取樣:
黃土水: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
總之,《光 — 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圖錄超級值得收藏,看過展的朋友可以細細回味,沒看過展的朋友也有線索可以想像實際展場的樣子,何況圖錄還有許多專業卻深入淺出的文章與豐富的文獻,簡直是台灣人居家必備。
圖錄訂購鏈結: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圖錄https://montue.waca.shop/product/detail/1102364
本文同步發佈於Medium
彙整珂拉琪樂團所發表歌曲中,歌詞之意義/探討/分析/解碼,編曲中的聲景/背景音解析,以及個人聽歌心得感想或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與死、軀體與靈魂、消逝與存在、對立互斥或一體兩面,這些一直是古今往來許多藝術家與思想家持續探討的議題,有幸可以走進塩田千春女士設計與打造的場景裡,親身感受藝術家想要表達的體悟...
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看展心得感想。2020~2021 國立美術館。
這次展品有許多曾經只見於圖錄不見其實體,或流散於難以維護的環境,以至於情況極糟待修復,因此展覽副標直接點出這是台灣美術的再發現,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手刀飛奔去看展了!何況這七十餘件作品除了本身有其故事,更是件件值得細細觀賞,透過與作品對話,為前輩藝術家們實現他們期待的不朽。
生與死、軀體與靈魂、消逝與存在、對立互斥或一體兩面,這些一直是古今往來許多藝術家與思想家持續探討的議題,有幸可以走進塩田千春女士設計與打造的場景裡,親身感受藝術家想要表達的體悟...
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看展心得感想。2020~2021 國立美術館。
這次展品有許多曾經只見於圖錄不見其實體,或流散於難以維護的環境,以至於情況極糟待修復,因此展覽副標直接點出這是台灣美術的再發現,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手刀飛奔去看展了!何況這七十餘件作品除了本身有其故事,更是件件值得細細觀賞,透過與作品對話,為前輩藝術家們實現他們期待的不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久仰賴香吟的大名,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她的作品。透過這本《白色畫像》,終於一睹風采(笑)。整本書由三個中篇小說組成。從書名的「白色」大概就可以猜到,內容與台灣過去的威權歷史有關。不過,面對這段慘痛歷史,賴香吟選擇用一種婉轉隱晦的角度的角度,帶讀者看見這段歷史的切面。看似清描,讀完後勁卻很強。
Thumbnail
【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書名: 眾神之島 作者: 光風 繪者: 黃九子 出版社: 蓋亞出版日期: 2024/01/31 這是一個朋友推薦我看的書。 看完之後我好喜歡,作者用我們想不到的視角敘述出這些保佑著我們的神明的故事。每個一個故事都好溫馨,好有趣。台灣一直都是傳統信仰很豐富的地方,統計起來,全台的廟宇比便利
Thumbnail
作為日本神道教的代表物,神社曾遍佈全台灣,其中有些也兼具著博物館的角色,並以供奉之名收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藉由挑選介紹其中的時間文物,這本由劉錡豫所著的《神明離去之後》,也企圖透過它們的身世,為台灣近代史打開另一道窗口。
Thumbnail
鐘金水先生是台中市梧棲區頂寮里里長,長期關注民間史料搜集和典藏。本次古早賣身契特展內容包括:收養、人身買(典)賣、婚約、認祖歸宗、賣子賣女、過繼、離婚、夫死招婿、夫死改嫁、出妻別嫁(賣某做大舅) 一共九十餘件契約書,時間從清代中期至民國、日據、台灣光復,前後長達兩百年之久。
Thumbnail
衛城推出新書《神明離去之後》和《戰爭中的美術》。前者以物品談藝術和歷史,從不同日本神社文物切入臺灣歷史觀察,有意思的觀察。後者介紹二戰時期的戰爭畫,分析藝術家的詮釋方向,以及促成這些畫作的因素。兩本書深入淺出地說明臺灣歷史,論述明確且嚴謹,非常值得一讀。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久仰賴香吟的大名,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她的作品。透過這本《白色畫像》,終於一睹風采(笑)。整本書由三個中篇小說組成。從書名的「白色」大概就可以猜到,內容與台灣過去的威權歷史有關。不過,面對這段慘痛歷史,賴香吟選擇用一種婉轉隱晦的角度的角度,帶讀者看見這段歷史的切面。看似清描,讀完後勁卻很強。
Thumbnail
【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書名: 眾神之島 作者: 光風 繪者: 黃九子 出版社: 蓋亞出版日期: 2024/01/31 這是一個朋友推薦我看的書。 看完之後我好喜歡,作者用我們想不到的視角敘述出這些保佑著我們的神明的故事。每個一個故事都好溫馨,好有趣。台灣一直都是傳統信仰很豐富的地方,統計起來,全台的廟宇比便利
Thumbnail
作為日本神道教的代表物,神社曾遍佈全台灣,其中有些也兼具著博物館的角色,並以供奉之名收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藉由挑選介紹其中的時間文物,這本由劉錡豫所著的《神明離去之後》,也企圖透過它們的身世,為台灣近代史打開另一道窗口。
Thumbnail
鐘金水先生是台中市梧棲區頂寮里里長,長期關注民間史料搜集和典藏。本次古早賣身契特展內容包括:收養、人身買(典)賣、婚約、認祖歸宗、賣子賣女、過繼、離婚、夫死招婿、夫死改嫁、出妻別嫁(賣某做大舅) 一共九十餘件契約書,時間從清代中期至民國、日據、台灣光復,前後長達兩百年之久。
Thumbnail
衛城推出新書《神明離去之後》和《戰爭中的美術》。前者以物品談藝術和歷史,從不同日本神社文物切入臺灣歷史觀察,有意思的觀察。後者介紹二戰時期的戰爭畫,分析藝術家的詮釋方向,以及促成這些畫作的因素。兩本書深入淺出地說明臺灣歷史,論述明確且嚴謹,非常值得一讀。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