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影評】第 12 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如是原民,如是紀錄。

2021/04/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 12 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如是原民,如是紀錄:1994-2000年的原住民族紀錄片」單元,精選台灣第一波的 10 位原住民導演, 17 部原住民族電影,內容涵蓋《我不流行二十年》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的創作起點、全景傳播基金會的「地方記錄攝影工作者訓練計畫」、學院和記者出身的工作者所關懷及觀察的聚焦等。
圖片來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時間回溯至1997 年,弗耐.瓦旦執導的《石壁部落的衣服》,關於苗栗石壁部落的泰雅族,他們每年例行舉辦祖靈祭的傳統儀式,然而卻不能穿著,更甚是不知曉傳統服飾的樣貌為何,因為不是受到公家機關的收納,就是早已流傳到日本。於是影片透過傳統服飾研究者的介入,尋訪部落族群和長輩,追溯起源,並置身在編織工藝裡頭,盼望找回自己的文化。印象深刻的是,片中記載著年已八十六歲的部落巫醫,她在編織途中吟唱起對遺忘的哀戚,還真顯得諷刺。
圖片來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1996 年的《油漆手鄭金生》,由拉藍.吾那克(蔡義昌)執導,片中紀錄來自花蓮馬太鞍部落,從小失去就右手與左腳的阿美族男子,鄭金生的故事。雖是題外話,但還記得在學期間,校方曾邀請口足畫家謝坤山到校演講,那時就被洋溢著自信、幽默、樂觀於一身的他給深深啟發,而《油漆手鄭金生》讓人把那早已深埋的感觸,再次喚上心頭。即使片中幾次使用字幕告訴觀眾失去手腳後的不便與困難,然而銀幕中的鄭金生卻不曾有過沮喪、埋怨的時刻,有時他把殘缺作為摔不傷的確幸,作為玩笑的對象,也作為益發樂觀的助力,讓人覺得生活的滋味,其實是源自自己的態度。
圖片來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1999 年,喇外.達賴執導的《新樂園》和前二者稍微不同,相較鮮活的傳統文化或者人物景象,本片囊括了部落底蘊、社會氛圍,還有關於家庭、個體的生活描繪。影片紀錄離開家鄉的阿美族群,落腳於大學後門空地,他們嘗試以自己的力量打造新的部落。在他人的土地上建造家園,聽來可能不大合宜,然而在部落耕農無法養活家庭,出外做工又充滿變數,其餘的機會已經流向外勞的他們,也只能在這隨時會被收回的土地上,賭出一所歸屬。雖然家園不華麗,樂觀也少了些,然而緊抱著希望,終有樂園出現的一天。
本次單元收錄的皆為創作者的初試啼聲之作,許多影片母帶甚至連導演本人都沒留存,可說是極為珍貴,也是為台灣影史補上一筆史料。第 12 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 4 月 30 日展開,套票、單場票,都已可在全台 ibon 購買。
◉—————②⓪②①🅣🅘🅓🅕—————◉
►►4.07套票|4.14單場票 ibon全台開售
►►4.30-5.09 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