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誤會與醜陋的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5月3日,No. 123,#美麗的誤會 與 #醜陋的真相
今天這句出自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安德烈,老實說不知道怎麼介紹他,只是提到他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說的話就多幾分份量的錯覺。但如果提到他曾經跟他的堂/表姐 (cousin) 結婚,好像增貼一些浪漫才子不羈、離經叛道的元素。
不過這句話其實是一樣的問題,就是比較「做自己被討厭」,與「虛偽地被喜歡」,我們想要哪一個?我們總喜歡說「看情況」,但可能我們只是不想回答、無法堅持原則,逃避重要的問題吧。
類似的概念孟子也提過:#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意思是有想不到的讚美(不管是謙虛的謬讚還是旁人誤會),有時候是鞠躬盡瘁做牛做馬,卻招致批評與攻擊。孟子比較像是要我們不要太在意外在評價,而是要專注於我們的本心。
#dailymrps #每日猜招 #mrps20210503 #孟子 #AndreGide #諾貝爾文學獎 #喜歡 #厭惡 #真實 #虛假 #真相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272內容數
2021年,每天精選一句、一個概念、一個心得,連結你與我,連結過去與今天,一起猜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5月2日,No. 122,近義詞:詐欺瞞哄騙 又到每週日同義詞時間,不過最近發現似乎「近義詞」比起「同義詞」更精準。畢竟絕大多數沒有完全的同義詞,只是指涉的概念相似。 既然這個月講愛情,怎能忽略欺騙這個概念呢
5月1日,No. 121,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英國國王 愛情跟麵包要選哪一個?我總覺得奇怪,不能選個麵包師傅嗎?要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面對兩難抉擇的時候,或許,即使是國王,也都跟你我一樣,都在面對靈魂拷問
4月30日,No. 120,愛情的世界沒有安全牌 四月份想講紙醉金迷的商業世界,可惜說不到幾篇。下個月我們聊「愛」,而愛情與麵包好像大家都想得像似對立面,總得取捨,這篇文承上啟下,讓我們從商業的世界滑進愛情的迷霧。
4月29日,No. 119,真誠的矛盾
4月28日,No. 118,#自由與安全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陸續想找一些台灣人的言行作為每日猜招,但是總沒看見適合的。這個事件或許可以記錄,雖然我很猶豫要引用大法官釋字535號關於臨檢的理由書,還是要選這個警察的愚蠢言行。
4月26日,No. 116,偶而治癒,經常舒緩,總能撫慰。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這句,雖然也是出處眾多,但比較可信的應該是照顧結核病患的醫師所說(或是他的墓誌銘)。
5月2日,No. 122,近義詞:詐欺瞞哄騙 又到每週日同義詞時間,不過最近發現似乎「近義詞」比起「同義詞」更精準。畢竟絕大多數沒有完全的同義詞,只是指涉的概念相似。 既然這個月講愛情,怎能忽略欺騙這個概念呢
5月1日,No. 121,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英國國王 愛情跟麵包要選哪一個?我總覺得奇怪,不能選個麵包師傅嗎?要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面對兩難抉擇的時候,或許,即使是國王,也都跟你我一樣,都在面對靈魂拷問
4月30日,No. 120,愛情的世界沒有安全牌 四月份想講紙醉金迷的商業世界,可惜說不到幾篇。下個月我們聊「愛」,而愛情與麵包好像大家都想得像似對立面,總得取捨,這篇文承上啟下,讓我們從商業的世界滑進愛情的迷霧。
4月29日,No. 119,真誠的矛盾
4月28日,No. 118,#自由與安全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陸續想找一些台灣人的言行作為每日猜招,但是總沒看見適合的。這個事件或許可以記錄,雖然我很猶豫要引用大法官釋字535號關於臨檢的理由書,還是要選這個警察的愚蠢言行。
4月26日,No. 116,偶而治癒,經常舒緩,總能撫慰。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這句,雖然也是出處眾多,但比較可信的應該是照顧結核病患的醫師所說(或是他的墓誌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孟若事件引發的爭議,特別是在她的文學貢獻與道德汙點之間的矛盾。一些人主張應該取消她的諾貝爾獎資格,卻忽略了她在女性書寫中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人性中的醜惡與光輝,並質疑道德標準是否應用於創作本身。最終,強調了對於文學的深度和美學應有更全面的理解,而不應被單一事件所侷限。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當我們不喜歡一個人時,才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証明自己不喜歡對方。相反的喜歡上了,條件什麼都是假的,人會跟著直覺和情緒走。
Thumbnail
真事改編也好,虛構佔多也罷,《馴鹿寶貝》的魅力,或者說價值,在於豐富化跟騷案件的內涵,指出那過程中的曖昧、費解的情感;後段則以悍然自我揭露的姿態,陳述創傷當事人的矛盾,再用開放而弔詭的方式,呈現男女主角的共情。那是生命稀爛、虛無的時刻,他人的恐怖及甜蜜。
甜甜來了,他對我說:叔叔,嗔恚思考我是誰?我是你的愛!我回答:叔叔不只是有嗔恚,也有笨巧、德行和能量。甜甜說:為何你放不下嗔恚?你心裡的哪個女子真的就是你的愛。我回答甜甜說:素顏的風,心思的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的!這是叔叔的初生思考,他們是我的愛。 甜甜笑了笑又說:世界可怕嗎?你追上了?我回
Thumbnail
愛一個人沒有對錯,但罔顧良心說謊有錯。 真實的愛是讓對方成為更好的人,你需要超越自己的害怕跟恐懼,讓對方清醒才有治癒的可能,而不是一味縱容他。
Thumbnail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兩人討論同件事情,過程中意見南轅北轍,但最後對方卻宣稱很高興有相同的觀點,或是對方突然岔出一句與自己立場有關聯話,然後問題就偏離了原先討論的主題。或只要句中有著「應該尊重」、「不隨意」等語詞時,這樣的句子就幾乎都是對的,但其理由確可能是模糊不清的。上述這些都是巧妙的
Thumbnail
毒性羞恥介紹 他是個好人,總是怕身邊的人生氣,所以不管人們說什麼他都答應。 他是個好人,不過女友曾說他有點窩囊,而且不太想跟他做愛。 他是個好人,上次老闆承諾加薪卻沒做到,他也不敢要求。 他是個好人,他真的是。只不過他好錯了地方,而且,有點太好了。 …… 我們身旁有很多這樣的「好好先生」
Thumbnail
孔子說: 愛之欲其生,恨知欲其死。是惑 很愛的時候非他不可,利用完畢或無利可圖時 討厭憎恨、看了就礙眼 巴不得他趕快滾的越遠越好。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孟若事件引發的爭議,特別是在她的文學貢獻與道德汙點之間的矛盾。一些人主張應該取消她的諾貝爾獎資格,卻忽略了她在女性書寫中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人性中的醜惡與光輝,並質疑道德標準是否應用於創作本身。最終,強調了對於文學的深度和美學應有更全面的理解,而不應被單一事件所侷限。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當我們不喜歡一個人時,才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証明自己不喜歡對方。相反的喜歡上了,條件什麼都是假的,人會跟著直覺和情緒走。
Thumbnail
真事改編也好,虛構佔多也罷,《馴鹿寶貝》的魅力,或者說價值,在於豐富化跟騷案件的內涵,指出那過程中的曖昧、費解的情感;後段則以悍然自我揭露的姿態,陳述創傷當事人的矛盾,再用開放而弔詭的方式,呈現男女主角的共情。那是生命稀爛、虛無的時刻,他人的恐怖及甜蜜。
甜甜來了,他對我說:叔叔,嗔恚思考我是誰?我是你的愛!我回答:叔叔不只是有嗔恚,也有笨巧、德行和能量。甜甜說:為何你放不下嗔恚?你心裡的哪個女子真的就是你的愛。我回答甜甜說:素顏的風,心思的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的!這是叔叔的初生思考,他們是我的愛。 甜甜笑了笑又說:世界可怕嗎?你追上了?我回
Thumbnail
愛一個人沒有對錯,但罔顧良心說謊有錯。 真實的愛是讓對方成為更好的人,你需要超越自己的害怕跟恐懼,讓對方清醒才有治癒的可能,而不是一味縱容他。
Thumbnail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兩人討論同件事情,過程中意見南轅北轍,但最後對方卻宣稱很高興有相同的觀點,或是對方突然岔出一句與自己立場有關聯話,然後問題就偏離了原先討論的主題。或只要句中有著「應該尊重」、「不隨意」等語詞時,這樣的句子就幾乎都是對的,但其理由確可能是模糊不清的。上述這些都是巧妙的
Thumbnail
毒性羞恥介紹 他是個好人,總是怕身邊的人生氣,所以不管人們說什麼他都答應。 他是個好人,不過女友曾說他有點窩囊,而且不太想跟他做愛。 他是個好人,上次老闆承諾加薪卻沒做到,他也不敢要求。 他是個好人,他真的是。只不過他好錯了地方,而且,有點太好了。 …… 我們身旁有很多這樣的「好好先生」
Thumbnail
孔子說: 愛之欲其生,恨知欲其死。是惑 很愛的時候非他不可,利用完畢或無利可圖時 討厭憎恨、看了就礙眼 巴不得他趕快滾的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