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以母愛之名 Ch.7】回到母愛: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

更新於 2021/06/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過去從母愛→父愛→子愛→自愛,我們耙梳了一個家庭裡頭,每一種被命為「愛」的情感本質,又指出了每一種愛都需要過渡與成長,才會是我們真心期待的、成熟定義上的「愛」。
真實的故事當然會比文字來得殘酷,因為我們從小就浸泡在父愛與母愛之中,這種「愛」的質地大大地形塑了我們的人格,因為在原初認同中,我們與父母的身份就交織起來。因此,直到更多的教育、經歷、自省,就是時間的洗禮以後,我們才可能發展出成熟的愛。
當中最少被著墨的便是「自愛」,而上一篇我提出了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來補充這個缺口。
今天,是本系列的完結篇,我們帶著前文的觀點,回到「母愛」之上,重新描述其本質,以及我們能怎樣面對「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13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是【以母愛之名】系列的結束。在Ch.5我們把「母愛」及「父愛」反過來,談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如何發展的。我們了解到「子孝」其實是一種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它是一步一腳印,經過教育與引導,才可能發展成為「子愛」,一種成熟的愛。
「愛」,是爸爸媽媽塞到孩子嘴巴的 人類是很會「詮釋」的動物,我們看到小寵物願意吃我們準備的飯,看到牠吃飯時開心的臉,而且彷彿享受我們的撫摸時,便會說小寵物很愛自己。——許多母親認為孩子愛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她們不過是看到孩子在她懷中睡覺,會緊握放到手掌的手指,在吃奶後定睛看著自己,就說這是愛。
與母愛相似又不同的父愛 今天的研究指出,男性在成為父親,尤其是看著孩子誕生以後,他的體內也會產生催產素,換言之,即使不是他去分娩,但荷爾蒙所引致的心理工作,仍多少會讓他有著如同「母愛」的對孩子的著迷、保護、犧牲。
在母親的白日夢或幻想中,她可以看到小孩子未來的工作成就。她以「母愛」去照顧眼前的小孩,但以某種「愛」去愛他的未來。同樣,她也可以享受自己每一天的「母愛」,如餵飽了小孩、換好尿布、準時把他送上床,然後,又準時接送上下課——她以為這一切不過是「母愛」,但事實上,她也從中以瑣碎的工作成就來實現了自我理想。
在孕育一個嬰兒的十個月以前,母親仍然是一位女人,這個女人跟其他男人一樣,都有著自己的夢想、自我不滿、自戀、創傷……但就在開始懷孕時,身體荷爾蒙的改變、或家庭結構的變化、或女人自己的心態調整,都使得她的心神浸泡於這個胎兒的未來中:她天天在做一些白日夢,也許關係孩子未來的樣子、要穿怎樣的衣服、要學點什麼
今天,在第四個系列裡,我想回到〈那些年,我們一起濫用的「愛」〉的初心,就是我們對「愛」這個詞的濫用,明明用得不清不楚卻自以為清清楚楚的問題。這不只造成臨床工作的阻礙,還會讓在都市或鄉村生活著的每一位你我,無法好好梳理與釐清原生家庭與人際關係中的情感糾葛。
今天是【以母愛之名】系列的結束。在Ch.5我們把「母愛」及「父愛」反過來,談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如何發展的。我們了解到「子孝」其實是一種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它是一步一腳印,經過教育與引導,才可能發展成為「子愛」,一種成熟的愛。
「愛」,是爸爸媽媽塞到孩子嘴巴的 人類是很會「詮釋」的動物,我們看到小寵物願意吃我們準備的飯,看到牠吃飯時開心的臉,而且彷彿享受我們的撫摸時,便會說小寵物很愛自己。——許多母親認為孩子愛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她們不過是看到孩子在她懷中睡覺,會緊握放到手掌的手指,在吃奶後定睛看著自己,就說這是愛。
與母愛相似又不同的父愛 今天的研究指出,男性在成為父親,尤其是看著孩子誕生以後,他的體內也會產生催產素,換言之,即使不是他去分娩,但荷爾蒙所引致的心理工作,仍多少會讓他有著如同「母愛」的對孩子的著迷、保護、犧牲。
在母親的白日夢或幻想中,她可以看到小孩子未來的工作成就。她以「母愛」去照顧眼前的小孩,但以某種「愛」去愛他的未來。同樣,她也可以享受自己每一天的「母愛」,如餵飽了小孩、換好尿布、準時把他送上床,然後,又準時接送上下課——她以為這一切不過是「母愛」,但事實上,她也從中以瑣碎的工作成就來實現了自我理想。
在孕育一個嬰兒的十個月以前,母親仍然是一位女人,這個女人跟其他男人一樣,都有著自己的夢想、自我不滿、自戀、創傷……但就在開始懷孕時,身體荷爾蒙的改變、或家庭結構的變化、或女人自己的心態調整,都使得她的心神浸泡於這個胎兒的未來中:她天天在做一些白日夢,也許關係孩子未來的樣子、要穿怎樣的衣服、要學點什麼
今天,在第四個系列裡,我想回到〈那些年,我們一起濫用的「愛」〉的初心,就是我們對「愛」這個詞的濫用,明明用得不清不楚卻自以為清清楚楚的問題。這不只造成臨床工作的阻礙,還會讓在都市或鄉村生活著的每一位你我,無法好好梳理與釐清原生家庭與人際關係中的情感糾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