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我只願給自己永遠的悲傷」——《成為真正的人》

2021/05/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九四五年初秋,二戰結束時,美軍運送前盟軍戰俘的轟炸機,受颱風影響,墜落臺灣山區,有五位機組員、二十位戰俘死亡;臺東海端鄉與關山鎮出動的大批搜索隊(包括日警、布農、阿美、平埔、漢人等),在山區遭受下個颱風,二十六人失溫死亡。
本書以發生在1945年的「三叉山事件」為背景,記敘一位布農少年哈魯牧特,在二戰末期於台東、花蓮的生活與心路歷程。
書中以非常詩意的語言,記下關於布農族的種種:雙胞胎與各種打獵時的禁忌、山裡的花草鳥獸、傳統信仰與基督教文化的影響等等。透過哈魯牧特的眼睛,帶領讀者認識豐富多彩的布農文化,陪伴主角經歷他的人生,走過戰亂、見證各種悲歡離合,並且體驗山林中獨有的魔幻時刻。
「我可以花一條河一樣的漫長時間跟你解釋,什麼是布農人。但是河會轉彎,那是最難解說的地方,連布農人都很難說明白,為什麼自己的生命像河流一樣擺動,停不下來。」

燦爛的他與他

哈魯牧特在部落結識了海努南,他生命中最重要、令他魂牽夢縈的友人。他們一起學習布農文化、一起前往花蓮唸書、一起接受棒球隊艱苦的訓練,透過作者繾綣綿密的文字,慢慢地感受哈魯牧特對海努南的感情。在那個保守的年代,男子間的情欲流動是不見容於社會的,因此哈魯牧特只能把這樣的心情,一點點、一點點地,像是藤蔓纏繞枝幹那樣,用最幽微的方式傳達給海努南。
關於部落裡的同性戀、宗教等議題,推薦可以聽聽看「潤男的Room」的這一集節目,了解一些關於原住民同志目前的狀況和困境。(節目內容比較奔放,請斟酌收聽?)
書總共分為三章,照時序安排的話應該是二→一→三,不過作者非常巧妙地調換了一、二章的順序,先在開頭讓讀者知道:海努南死了,而哈魯牧特正在回鄉報喪的路上。在開頭先知道了結果,然後在第二章告訴讀者死因,最後在第三章獲得某一種救贖,整本書可以說是陪伴著主角走出摯友離世陰影的一段療傷成長之路。

minBunun 成為人

「夢都要有代價,要失去很重要的東西,才能換來入夢。」
回到故鄉報喪之後,哈魯牧特參加了搜救美軍墜毀飛機的隊伍。在空難現場,他被迫再次面對死亡場面;在深山裡,他與空難倖存的美國大兵長談、與海努南的魂靈重逢;在鬼魅般的夜晚,拯救了森林的夢,也目睹搜救隊員們的生命一一凋零。最後,懷著對海努南的思念,迎來風暴後的朝陽,為往後的人講述這些故事。
以原住民文化為基底的作品,往往會帶給我某種奇幻感,原來在這個島上的某個地方,有這麼一群人曾經以這樣的方式生活著。「minBunun」,「成為布農人」。什麼是布農人?如何成為布農人?成為布農人之後呢?書中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些,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會知道黑熊與雲豹的故事、關於甕覗的故事、關於鬼櫟與栓皮櫟的故事,這些故事傳說、這些詞語,聚合成布農的形象,或許以記憶的形式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但對於布農人來說,這些可能就是他們傳統的生活與世界觀,透過部落耆老的講述來學習,爾後再傳承給下一代、反覆循環。如此,先人的智慧便不會被遺忘,而思念也能無盡地悠遠。我覺得,這是一件很美的事。
「以後你們起床,要複習在睡醒前的那個夢,夢會告訴你是怎樣的人,夢比鏡子更能反映你的臉孔,夢比候鳥更能告訴你回家的路。」
書名:成為真正的人
作者:甘耀明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04
游博能
游博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