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在疫情時期,懼怕的事情不是工作作不完,而是小孩在家所帶來的連環困擾。不過,有時候不一定是父母想逃,而是兒女想逃。
對有些人來說,與父母同住是種幸福;但是對有些人來說,與父母同住卻是帶著義務與孝心的折磨。這次故事的主角,不是我自己,是我的其中一個家人DD。
DD已經一個人在外生活超過二十年,其中十年還是生活在國外。她曾經告訴我,光是走在英國街頭,飄在四周的空氣都會有種自由清新的獨特氣息,跟台灣的黏膩濕稠感迥然不同。許多人問HY,可是英國有種族歧視啊,你怎麼不說你在那邊會受到歧視呢。
DD總是回應,你可能住在台灣太久,都沒意識到台灣空氣裡也密佈著各種歧視:性別、年紀、地域、黨派等等。英國注重隱私,尊重個人,走在路上完全不會有人理會這些小理小氣又沒有意義的歧視。
我曾經去倫敦與她生活在一起一段日子,我也喜歡瀰漫在倫敦街頭的自在氣息,那種就算你穿著世界上最詭異的服裝、裝飾著世界上最瘋狂的髮型、街頭表演最無理頭的小曲,也無人在意。路上有形形色色世界各地的人種,耳邊也有各種不是英語的語言,那是一個做自己也會很自在的地方。
我們家的人都知道就快悶壞的DD,非常想回英國,但是,好巧不巧在2020年初,在她搭著飛機回到台灣與我們共度農曆年的同時,全世界忽然間疫情大起,接著幾個月,家人又遇到不同種類的意外,DD就勉為其難留下來陪伴我們。她也說,不如就在這疫情的時代,多多陪伴爸媽吧。畢竟,能陪伴父母的時間真的愈來愈少了。況且,只要一出國,又是一年,而疫情時代,幾時能再飛回來,誰也說不出個底。
不過,從2020五月,一直到2021五月,在她與父母同住的這一年(2020的三月到五月,DD是來到我的住處,陪著我度過我的人生難關),才整整一年,她就快被爸媽逼瘋了。
爸爸年紀大,耳朵不靈光,總是要放大聲量聽 Youtube 上的節目,若不是政治辯論,就是只有在長榮航空上才聽得到的《望春風》交響樂。這種思鄉情愁的交響樂,搭飛機時久久聽一次,好似抒發愛國情懷;但是每天以演唱會的聲量聽個幾小時,肯定是種恐怖的魔音傳腦。
爸爸也曾經與我分享他的愛歌《望春風》,前幾次我會用心聆聽,想要感受他內心的澎湃。但是畢竟現實的代溝真的存在,我的小時候聽搖滾聽流行,著實很難與他的歌單共鳴。於是,我也能想像自己的妹妹在熱愛倫敦街頭的自由之後,回頭與父親同住的焦慮。
我的媽媽則是有「怕孩子吃不夠」的強迫症,看到孩子回家,也都沒想想我們每一個已經都是易胖的中年人,只要一做飯,每餐都是大魚大肉,三杯雞、麻油雞、羅宋湯、清燉牛肉湯、羊煎排等等,每天都有意象不到的餐廳佳作擺在我家餐桌上。把從英國回來的清瘦妹妹,養成一枚泡芙婦人。這對於愛漂亮又自尊心強的DD來說,也是種心靈創傷。
這聽起來肯定極度荒謬,父母的愛竟然成了孩子的創傷,敢說出這種話,完全是不懂珍惜也沒有孝心的任性孩子呀。沒錯,這應該就是我父母說不出口的心寒。
果然,就在2021年5月15大疫情爆發的那一天,一心想到將要與父母都足不出戶地關在房子裡(明明就是個大房子),長達兩個禮拜之久,幾乎已經悶燒許久的眠火山DD,頓時劇烈爆發,馬上把遠距工作的所有工具裝箱,幾件換洗衣物扔進行李箱,完全不管父母的阻攔,就衝出房門,想要找個地方躲起來。她大聲呼吼,再也不要一直吃大餐,再不要陪著爸爸聽《望春風》與《雨夜花》了。
但是,我知道爸爸媽媽有很深的無奈與苦衷。DD抗議,媽媽一直希望我照著她的話做,這不是強人所難嗎?為什麼我都已經中年了,還要聽爸媽的話做事呢?
我告訴DD,我們的媽媽是今日這樣的媽媽,在過去絕對是我們的幸福,雖然她現在看起來有點像是你生活的阻力。
關於一個母親的養成,關係到我的外婆,一位在白色恐怖時代,一個女人養大五個孩子的堅辛故事。明日再續。
希米露的臺灣郎的疫情日記Day1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分享案讚多多拍手喔(往下拉一點,就有拍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