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消融絕不等於生命終止,年歲有限但精神卻可恆長。只不過上述狀況只適用於該生命在世期間便已盡力活出自身價值,無論是鹿橋〈幽谷〉裡的每朵小花,或是人類都是如此。因此,菲比想談談兩具知名大體,第一具是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米先生,第二具則是〈聖殤〉中的男主角,而這「兩位」並不因為變成了「兩具」導致生命消光,反倒光彩長存至今。
首先,我們得先有個認知底氣──爭取名人骨骸這款事,佛羅倫斯從未懂得放手,更何況是自家家鄉出生的英雄聖賢更是不可放過──以便理解這則故事。
1564年,當柯西莫一世(Cosimo I de' Medici, 1519-1874)得知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1475-1564)逝世時,隨即命令米開朗基羅的姪子李奧納多(Lionardo Buonarroti)將其遺體悄悄運回佛羅倫斯,因為擔心(遺體)在羅馬被拘留,李奧納多只好將叔叔的遺體偽裝成商品,才得以順利返鄉。
柯西莫一世宣稱自己「沒有機會在米開朗基羅生前延攬他,向他表示尊敬,但是他會將米開朗基羅帶回故鄉,用各種方式來榮耀」。有趣的是,選擇南漂的米開朗基羅,生前寧可待在羅馬不願回鄉,就是因為不滿梅蒂奇家族的專制政權,以及對柯希莫一世的恐懼啊。孰料,人一死就被速速返鄉。
Pietà
對於上述(既悲傷又短小的)第一位大體,讓菲比想起另一個主題——「聖殤」(Pietà),這個短小發音明晰的Pietà,一點都不簡單,這字的起首字母「P」絕對,必須,一定要「大寫」,因為它專指一個特殊事件──聖母憐(慟)子──聖母瑪利亞悲痛懷抱(被釘十架的)基督。
當第一位大體,米開朗基羅在世時,曾以「聖殤」為題,創作數件作品,並且,這個主題總是蟬聯藝術與史學領域討論他的雕塑重點之一。2022年,
主教座堂博物館 (Opera del Duomo Museum)辦了一個展覽,讓米開朗基羅的三件〈聖殤〉同台展出。展覽名稱平舖直述「The Three Pietàs of Michelangelo」,字意直接等同內容,但展覽副標卻異常搶戲──
No one thinks of how much blood it costs,這我就不翻了,因為會讀這篇文章的您,肯定懂得箇中含意。
而米氏最著名的一件聖殤,當屬他22歲那年接到的委託——1497年11月,法國駐聖座大使瓊.畢雷主教(Jean Bilhères de Lagraulas)經人委託他創作雕塑一座真人大小的Pietà——藝術家親自前往卡拉拉礦場挑選合適石材,1499年,終於完成這件成名作,當年他才24歲。
1500年,該作公開展示時被誤認為是「米蘭的克裡斯托浮羅.索拉第」所作。不甘心的米開朗基羅趁著夜色在聖母肩帶刻上:MICHEL.A[N]GELVS BONAROTVS FLORENT[INVS] FACIEBAT(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波那洛提所作),證明自己才是作者,而該作亦成了米氏唯一具名作品。
聖母肩帶刻著 MICHEL.A[N]GELVS BONAROTVS FLORENT[INVS] FACIEBAT
隆達尼尼聖殤
而菲比唯一近距離觀賞過的米氏聖殤則是距離首件聖殤逾半世紀的〈隆達尼尼(Rondanini)聖殤〉,這件作品直到米開朗基羅逝世時都還在工作檯上,並且因為它的狀態與先前的聖殤表現不同,因此也有些人會將這件作品視為「未完成」(non-finito)。
〈隆達尼尼聖殤〉目前位於米蘭,
斯福爾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內,城堡所在位置無論透過地鐵(Linea rossa (M1) 或 verde (M2)的 fermate Lanza e Cadorna FN )、電車(Linea 1, 2, 4, 12, 14, 27)、公車(Linea 50, 57, 58, 61, 94),或米蘭市區單車(BIKEMI)均可輕鬆前往。
當您親身會會這件〈隆達尼尼聖殤〉,可以想想對您而言,這究竟是件未完成的作品?還是是米開朗基羅大齡時,面對生命的刻意為之?
給前往城堡者的提醒
此外,菲比對年輕女孩還有個小提醒「一定要勇於說不」!因為,菲比當年在城堡內觀賞作品時,冷不防手心先被劃過,隨即與身後的展場人員發生以下對話。
展場人員:我可以牽妳的手嗎?
菲比:不可以!
展場人員:那我可以親妳嗎?
菲比:當然不可以!手都不讓你牽了,還想親我!
展場人員:但是為什麼不可以?
菲比:因為你是陌生人!
並且,相對於我的嚴詞厲色,對方委屈巴巴的樣子,更讓我感到莫名其妙。三天後菲比回到法國,和室友說起這件事,我們一致認為對方腦子可能有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