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從記憶到紙本——《人魚能不能上岸》青年創作成果發表會

2021/05/2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記憶到紙本——青年創作成果發表會】
活動日期:2021.05.02
活動地點:臺灣文學基地
作者:李笭
對談人:喬齊安/秀威資訊主任編輯
喬齊安編輯先和讀者分享《人魚能不能上岸》這本書的內容,「開頭是講述一個國二的女生陳紫潔,她在學校因課業不好遭受霸凌、又因父母忙於工作得不到家庭溫暖,有體育長才卻不被支持發展,長期壓抑之下後來離家和神祕美麗的網友『wen』逃到了東部。之後慢慢帶出主角潘崇文個人過往的故事。」
該作是改編幾年前轟動一時的「白凜事件」,李笭表示並非為了申請獎助案才進行研究。創作發想是源於大學參與的編劇課程,其中的練習環節便是從社會事件著手,她第一時間就是想到這件事,不過該如何將事件改編成大眾能夠接受的文本?她很直覺地把「登山天才」這個元素改成「潛水天才」,再加入自身所關心的議題並融入成長經驗遭遇或看到的狀況,諸如霸凌、家庭問題、教師的心態等等。
而為什麼會作主角背景的更動不是直接沿用?李笭笑說「首先(白凜)她登的山真的超難,我沒有辦法田調、爬不上去。但若是潛水,就相對簡單,可以到東北角找到潛水教學,後來就是連繫上了龍洞海洋公園的專業團隊,學習之後田調的資料也更厚實。」
齊安編輯則補充,以他經手的作品來說,像李笭這樣為寫作而專注田調、花時間在事前準備上的狀況是相對少見,部分的作者可能是覺得有呈現想像中的樣子(主角、世界觀)就好,田調成果也實際展現在作品之中,並且做出很好的連結,他很好奇為什麼李苓會如此嚴格要求自己的作品必須要這樣(田調)?
她直言,「田調這件是在純文學界比較常見,大眾小說的確是更仰賴想像力。尷尬的就是,若讀者閱讀量夠多或是有足夠的知識背景,就容易會看出破綻、會出戲。」她便是想避免掉這種狀況,讓讀者能夠投入在作品之中。
那麼在為了取材而去學習潛水的時候,在過程中是否有遇到一些有趣、或是可怕的事?李笭笑說她一開始完全不會游泳,也很害怕會浮不起來,尤其是要揹著重達15公斤的裝備會不會沉下去?還好專業的教練團隊在事前教育訓練很充足,逐步帶領讓她很安心。
倒是在考潛水證照的時候有一個插曲令她印象深刻,同期有一個中心浮力不好的考生,在她的下方不時造成干擾,讓她好幾次撞上岩壁。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確實喜歡上浮潛,甚至在去年開始嘗試自由潛水。
談到雙方的合作,李笭說她身為文學界素人在沒有背景、沒有實績的狀況下,一開始時碰壁過,後來是在佐渡遼歌的介紹下,轉而向秀威資訊投稿。
喬齊安編輯接著說明,秀威資訊很歡迎各種類型的稿件,無論是類型小說、詩集、圖文書或者是論文集,他們出版面向多元,每周都會分配稿件,因緣際會下《人魚能不能上岸》稿件就交到了他的手上,而在評估能不能過稿,獲得「青年創作獎助」這件事他認為是很大的肯定。
至於這本書吸引他個人的原因,其一即是改編自真實事件、他很看重小說的部分,且對於書中性別議題的處理、試圖探討社會及家庭狀況也很有好感,他認為李笭寫作的企圖心很大,但不會擴大到無法收束的狀況,例如談家庭便是專注探討陳紫潔的狀況,談學校就是集中在陳紫潔的班導師、同學,這也讓讀者會感到親近。這個故事描繪的主要角色,很像是真的會出現在我們身邊弱勢的女孩子、男孩子會發生的故事,很貼近現實。
而之後收到過稿通知,李笭苦笑說,當時她已經受挫太深其實是不抱希望,看到信件的心情很像是中樂透,就馬上截圖傳給同事、分享給親朋好友。對於書的封面,她到後來的要求只有「純色的底、設計過的字體,素的總比醜的好。」不過成品讓她很驚豔很感動。
再談回書的內容,喬齊安說對其中薛老師這個角色產生最強力的不滿,薛老師身為班導,但完全無視於學生的求救,對教學已然沒有熱忱,甚至在事件發生後接受調查也訴諸發洩個人情緒。
「作為人的部分(薛老師)沒有錯,她保留強大的自我和人性;但作為教師,尤其是社會投以教師這個職業的期待,可以說是完全失職。」對此李笭回應,薛老師這角色是有參考原型的。來自於求學過程中遇過偏激、或是以成績區分好學生壞學生、也有帶頭霸凌,行為失當的老師。
會想要寫下這些橋段,比起是想要反映教育現場扭曲的狀況,她說其實是能理解老師的情緒—當今這時代很多選擇當老師只是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而非天職—面對可能有狀況的學生並沒有辦法妥善處理,是故想把這些衝突直接呈現在故事之中。
「與其說我關心霸凌,不如說霸凌是我人生中的一部份。」她說人是需要不斷自我探索,她亦是在這個過程中,才慢慢長成現在這個模樣。她經歷過被霸凌的狀況,也曾有過認為霸凌的人本身有問題的時期,她自認幸運,沒有被霸凌影響太深。書中描寫的一連串霸凌場景,是綜合曾經看過的狀況。
「我覺得最可悲的是,大家都知道是不對,但身處在那個當下大家會覺得很好笑,就像地獄哏。」
她坦言也有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他人的經驗,學生時期處世仍不成熟,以為在發洩(對他人的不滿)但其實會影響他人的交際,像是變相的關係、或是言語霸凌。然正是這些經驗讓她成長為如今更溫暖的人,對於這些狀況,她分享自己的想法是這樣,若非刻意傷害他人,可以反省但不需要太自責,認知到這些錯誤並且不讓霸凌循環下去,這就是她藉由書寫這本書想要傳達的部分觀點。
而關於主角潘崇文的塑造,他雖不像白凜確實動了手術,但的確是有性別不安的狀況(註),設定上是有女裝興趣的異性戀,雖然單就劇情也有雙性戀的可能,之所以會是這樣的設定,是她認為異性戀在反諷上會有更強烈的效果。她在角色塑造安排了許多對照組,崇文和紫潔、雙方家庭、老師之間,不過崇文在其中還是有最強烈的不安。
(註: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又稱性別焦慮、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舊稱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當時是在噗浪(Plurk )上發偷偷說募集匿名網友的經驗,一開始使用「女裝癖」這個詞,在網友回饋意見下修正成「女裝者」,亦是希望能藉由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女裝興趣(異性戀女裝),這件事其實並不是病也不該被污名化,就只是個人的愛好。
喬齊安編輯再補充他對崇文這個角色的想法,「他看似好相處,有受歡迎、備受稱讚的一面,但這是否是他被歧視者的自我保護?」雖然社會上好像都鼓勵做自己,卻因為害怕展露後不被接受,以至於有些人會如此隱藏自己以迎合他人。他稱讚這樣的人設令人信服且很能感同身受。
李笭回應,這也是她自己在學習當一個好人、如何與人相處的過程,在一開始怕傷害他人會太過顧慮,到後來才會把自己的個性漸漸融入其中,去和周遭協調,去適應怎麼和社會互動又可以保留自我;然而在故事中的崇文並沒有這種時間和機會,才會變成彷彿戴著面具、人見人愛的好人。
另外關於紫潔父親這個角色,他身為律師有想要為動物發聲的理想,卻不得不和現實妥協,這自我衝突的一面,也是很多臺灣人在教育和就業面臨的困境。
最後談到原先的書名為《亞特蘭提斯》,除了是一個廣義上人人能夠平等生活的樂園,狹義上更是主角潘崇文想要的那個淨土。也希望是藉此傳達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夢想,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撰稿人:吳怡萱
《人魚能不能上岸》
作者:李笭
釀出版(秀威資訊)

我不是人,也不是魚,那我到底是什麼?成長的過程中是哪裡出了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玉山社出版公司
玉山社出版公司
分享與重建台灣共同的歷史記憶, 以自信與寬容,用生活的態度, 為本土文化灌注豐富的生命及活力! 台灣文史書籍,第一選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