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破我執的根本- 無所得、無所求、無所怕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農曆十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無所得、無所求、無所怕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
今天和各位說《金剛經》:「度盡眾生自覺未度」。又說:「布施濟眾不覺有施」。這是世界上最高的道德標準,這其中包含了謙德在內。再說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指的就是義務心重,權利心輕。義務心是自己的覺德,我還有義務當盡,這就是謙。而世間作惡的人,其實不過是權利心重,無義務心。
古語:「重利輕義,正是謙德的反面。」一切道德的宗要都在謙德裡,由「謙」為出發點,對父母兄弟就是孝悌,對社會人群就是忠信。凡人對於禮義廉恥的「謙德」善行,都是恭敬讚歎的;相較於驕傲自滿,做種種惡行的人,都會產生厭惡,而想要遠離。所以易經上也說,謙卦是所有地卦數中最好的,可見謙德是何等的重要!
「度盡眾生自覺未度」,這句話說的就是不生不滅。如果說眾生可以度盡,那是世間的生滅法。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復次:「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眾生」是因為「因緣有」,才有的;如果離開了因緣,就沒有眾生了。因此「度盡眾生自覺未度」,這就是說:佛已經成佛後,又倒駕慈航,和一切眾生結緣。
眾生在輪迴當中,如果有福報、有善因緣、及善根深厚,能親近佛法者,就可以度化他。如果說佛沒有再倒駕慈航來度化眾生,這表示眾生與佛沒有因緣。所以我們要知道,自性就是不生不滅的,對於「來有止,去有從」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所以我們要精進,一直向前邁進,不要有懈怠心才好。
在修行中,對眾生要以「法」來布施,而不是以世間的物質來行布施;因為世間物質是幻化的,這就不是「不覺有施」。「不覺有施」的意思是,於法布施時,要「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修一切善法,當以智慧為積聚,與般若波羅蜜相應。我們要瞭解,這就是法輪常轉,修行不停歇的原動力。因此度化眾生也是這樣,要不停息,包含謙德在內,處處修行、處處謙虛,對一切都慈悲喜捨。
慈悲是對人恭敬,喜捨就是修持的功德,謙德就是慈悲喜捨,所以說未成佛之前,要做佛門的龍象;先做眾生的馬牛。行菩薩行,首先要做眾生的馬牛,這樣才可以成就菩薩道,所以這就是謙德的真實義,自利利他多殊勝啊!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我們做人的本份,人要認份,不起分別心;要深信因果,生起恭敬心,自己要時常覺得慚愧,這樣我們的道業才能成就。
人若是沒有慚愧心,對於別人的教導就會無法接受,這不只不會知道,自己有什麼錯誤需要改進,也可以說是最沒有福報的人。此為障道因緣,更是斷掉一切成佛的因種。
這猶如佛陀對羅睺羅的教誡:「我慢山高,法水不入。」這樣的人,即使人壽百歲,還不如精勤一日,修持正法的人。人要知道自己的缺點、錯誤,這樣才能真正地斷惡修善,修持正法。若自己不知道、不瞭解,那麼對於修行,就會有很大的障礙。
佛門中有個故事,在一個道場裡,住了一個呆傻的人,人人叫他呆子,他很發心的念佛和工作,不管誰叫他做事他都好,從來都是沒有分別心地去做。有一天早上,當家師父看呆子沒有來用齋,就去他的寮房,看到呆子坐在床舖上,當家師父對他說:「呆子早上怎麼不用齋?」呆子說:「不用,我要回家了。」當家師父走到門口時,再回頭問一次:「呆子你真的不用齋,要回家?」呆子靜靜地沒有回答,當家師父再次走近他的床舖時,他已經往生了。平常人人都叫他呆子,你看他的功夫修得那麼好,能預知時至,說走就走。
雪竇禪師所謂:「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源處處閒。」
雪竇禪師所謂:「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源處處閒。」悟心為慧,息心為道:息心深深義也。修行若是都在計較那些名相,心一直向外攀緣,我看這樣要修行是很難。
又權利心輕,就是無分別心。沒有權利心、分別心,就是無我、破我執。佛法不論大乘、小乘乃至最上乘,都以「破我執」為最重要。義務心、責任心重的人,會自覺對眾生還有義務當盡,而時時刻刻省察自己,覺得做得夠不夠好、夠不夠圓滿,不管是誰請他做事,他都會盡心盡力地護持,大家想想,這實際上是在成就誰呢?
在常住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屬於常住事,不管是住持請她,或是沙彌尼請她,還是式叉摩那尼請她,有道心、福報的人,就會合掌感恩,心想這些事都是常住的事,你請我做,等於是讓我有機會發心,並體悟「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能為常住做事,就是在三寶地種下善因緣。
若沒有道心的人,就會生起一念的我執說:「我是比丘尼,你只是沙彌尼、式叉摩那尼,妳怎麼可以管我?」若這樣想就是沒有福報的人,是不名智者。整天秤斤論兩,計較東計較西,這樣是沒有辦法修行的,更別說破除我執了,若是不放下我執,又怎能解脫生死,出離六道輪迴呢?
那要怎麼破除我執?參禪可以破我執嗎?
只要遵守這九個字,那就是「無所得、無所求、無所怕。」三三三正好九個字,這是破我執的根本。如有所得,就會有所執;有所求,就有所期待追求,所以也就無法放下執著;有所怕,心裡存有恐懼害怕,我執就依然存在。世間上會做惡的人,就是權利心重,無義務心;凡事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沒有想到要為他人付出。只會出一張嘴(台語),會說但都做不到,道理說得那麼動聽,卻什麼都做不到。
古代俗語:「重利輕義」,無誠信的人重利輕義,正是謙德的反面。所以,一切道德宗要都包含在謙德裡面,由「謙」出發。謙虛的人,待人恭敬又很客氣。知廉恥,就是知道羞恥、知道慚愧,處處自覺慚愧,自覺跟不上人家,就會自我策勵。你們有誰能像這樣用功呢?現在除了專修念佛之外,其他課程開得也不少,淨圓法師的課,你們聽得懂嗎?
學員答:
現在法師講《心經》,大家都聽得很法喜。
院長開示:
除了法喜,你們一天念多少聲佛號?若沒有念佛,心中沒有佛,這樣的法喜,也只是一時的喜悅而已。真正的法喜是發自內心的,我們要明白,這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趕緊念佛才是最要緊的。平時若有講經的課程,就要認真聽講;沒有課程的時候,就要把握時間趕緊念佛,要有這種精勤、迫切的心才好,這是很要緊的心態。
學員說:
聽課要寫心得報告,但還沒有修到那個境界,都寫不出來。
院長開示:
心得報告很容易寫啊!你聽課為的是什麼?心得報告寫的內容,就是你聽課的目的,你聽課的目的不就是要了生死、求解脫,要證念佛三昧,摒棄貪瞋癡嗎?這就是你的心得,不是嗎?不然你的心得是什麼? 而心得報告,在世間的日常生活中,不就是反省與期待嗎?用齋不起分別心,作課能專心一致,每一樣都是心得,處處留心皆學問,沒有哪一樣不是心得的,所以說行住坐臥處處是心得。
六祖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能於平實中體見自性是真修行,教主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說什麼?說一個字而已,一切歸「淨」。你若達到清淨的境界,就具足了、就圓滿了,乃至於就成佛了。
惜福
寫心得要挑重點寫,要寫日常生活用得上的,若是用不上的,寫那麼多、說那麼多有什麼用呢?
哪些是用得上的?譬如往生以後,要如何處理後事?是要火葬、海葬還是樹葬都好,反正色身都是要燒掉。最好是將骨灰和麵粉攪一攪,做成一粒一粒的小丸子,丟入大海,布施給魚類眾生,這樣和水中眾生結緣,不是很好嗎?至於骨灰攪麵粉的目的,是要有麵粉炒香的味道,有香味魚才會歡喜吃,對吧!這樣也沒有後來的果報。
若是將骨灰放在塔裡,也會有果報的。無知的人從那裡經過,可能會說這是什麼塔,一個罈位要多少錢,放死人骨灰什麼的,讓他人起分別心。如果正念分明的人會想,留著這些骨灰要做什麼?往生後如果還執著在骨灰上,就會有靈魂,靈魂一旦執著了,那要怎麼成佛?要怎麼去西方?
過去有人把牛骨頭,用鐵錘鎚成骨灰,拿來做瓷器,牛的靈性和人的靈性是一樣的,牛沒有執著,我們反而比牠更執著,要不然牠的骨頭被鎚成骨灰,牠一定會來找你。所以,一旦人的意識有了執著,你把他的骨頭、骨灰拿去丟掉,他就會來找你。
以前在員林,有一家賣骨灰的會社,裡面的骨灰很多,每天都鎚好幾千斤,人家都買那些骨灰來種菜施肥,用骨灰施過肥的菜,長得翠綠茂盛。他如果有執著,用他的骨灰施肥,所種的菜,你吃下去肯定會有事的,可惜多數人就是顛倒執著。
畜生牠傻傻的吃草,非常單純,所以不會有毒素。你若殺害眾生,眾生會反抗,心會不甘願,這樣牠的肉就會產生毒素,毒素加味素,世間人就喜歡這一味。你們今天能入佛門,持淨戒不與眾生結怨仇,看你們的福報有多大!你若像世俗人,天天貪、瞋、癡,總是在鬥諍,沒有一天會停息的。
一個大劫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現在是住劫,才第九個小劫,未來還有十一個小劫,這個中劫才會結束,以後的依報環境會更差。我看以後大家作完晚課,要認真念佛,佛號拼到一萬聲,熄燈後才去休息,你們要知道在睡前念佛有很多好處,不光說攝心淨念,所有的護法善神,整晚都會守護著你。你如果不念佛,黑白無常什麼時候來,你怎麼會知道?大家都沒有警覺的心,總想自己可以活很久,這就是妄想。黑白無常來時,你跟他們說你不想走,這樣有用嗎?更不用說你的功夫還不到家,根本無法和黑白無常說話的,他們如果來了,你就只能乖乖的跟他們去,絕對沒有辦法說:等一下,我先喝個茶再和你們走;或是我拿什麼來交換,請讓我多活幾天。
如果你現在起心動念,都在想世間事,那就是種下世間因的種子,以後就要受世間的輪迴果報。所以修行中,一定要破除我執,要「無所得、無所求、無所怕」,這樣就不會起分別心。反之,若是起心動念,那信施要如何消受?所以大家不要隨便起心動念,要常爾一心,念除諸蓋。
常爾一心,念除諸蓋
學員問:
院長!要怎樣才能不起心動念?常爾一心,念除諸蓋
院長開示:
不要起心動念,還是要先明白道理。生起一念就是因,你若起善念,就招感三善道的果報;若起惡念,就招感三惡道的果報,這樣還是造輪迴業,還是不能脫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啊!所以,端看自己的這一念,是要念好,或是念壞,還是要念念和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那就隨你的心了。好像這塊木材,看你是要雕刻成佛像,讓人家禮拜;還是要雕刻成狗的相狀,讓人家把它放在地上,用繩子拉?所以「心作心是」都是隨你自己的心意去雕刻,這都是看你自己啊!
學員問:
院長!我聽課時,很容易昏沈,這要怎麼對治?
院長開示:
開始聽課前,最好提早幾分鐘,到講堂靜坐一下,先用三分眼看鼻頭,觀想我們坐在蓮花上,念一下佛號,讓我們的心沉靜下來,這就是攝心。如果不能攝心,哪有什麼辦法學習呢?師長很用心地授課,我們就要清空自己的心來聽課,功夫自己要會用,才不會白白的浪費一堂課的時間,再不學就來不及了啊!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些徒弟要起心動念就讓他去動,你是為人師長,心怎能跟著波動呢!說「鐵打叢林流水僧」,瑜伽菩薩戒云:「隨信行人,須承師教;若隨自意修,難免不入歧途。隨法行人才可自修。」自己是什麼根性自己要明白,離開僧團,凡事都要自己來,你有辦法清淨持戒、輕重等持、專注一趣在法上用功嗎?阿彌陀佛!隨緣啦!你就看他怎麼流
就像我們人,剛開始要很謙恭的接受人家的輔導,加上自己不斷精進用功,人前人後,至誠懇切、精進不懈地,昇華自己的生命,努力的淨罪集資,培福修德,用正觀智慧來莊嚴自己。 像樹木,以枝幹、樹葉來莊嚴自己,並以茂密的樹蔭讓人乘涼,先能自利,而後才能利人,才能布施普潤眾生。所以,在最初修學佛法的人,要虔誠恭敬,
如根莖類,如蘿蔔有泥巴,要先把泥巴沖水洗掉才削皮,如果先削皮就跟泥巴混在一起了不好洗。如果這些細節都沒有教導的話,實際操作都會很有問題的。我看連掃地都掃不乾淨。我們掃地時,要把掃把持平,你若執掃把的尾巴,是掃不乾淨的,而且掃把也不柔軟,你把掃把拿平,掃灰塵會掃得很乾淨。
台灣光復後,出家人都要出去化緣,尤其在夏天稻子收割的季節,農家曬稻穀的時候,他們就背著米袋,走過一個鄉村又一個鄉村,去向人家化緣。如果在六月天,遇到西北雨,你想想看,情形會是怎麼樣?(全身都濕了)不像現在的出家人,福報都那麽具足,米都直接載到寺院!
有香腳(台語,指鬼神香)要加持也可以,但不是拿到佛前加持,香從抽屜拿出來點燃後,就在當處加持,再面向佛觀想:「願此香華雲,普遍十方,供養三寶,護法龍天,普熏眾生,同入佛智。」才拿到出食台,舉眉供一下再把香插下去。不過,應該是說出食台上,供七寶如來要供一支香;聖號下面的出食台,也要插一支香,給眾生看到
現在社會形形色色一直發展起來,日常生活也變化很多,每一個人住的地方,再怎麼簡單,東西還是很多。例如櫃子裡,有萬金油、柑仔油、青草油等,又有薄荷油,光是同一性質的藥品就存放這麼多;何況說是廚房的刀具,碗盤更是玲朗滿目。這就是在物質上追求,說很好用很實際,但是都沒有注意到,這是在取相執著。
那些徒弟要起心動念就讓他去動,你是為人師長,心怎能跟著波動呢!說「鐵打叢林流水僧」,瑜伽菩薩戒云:「隨信行人,須承師教;若隨自意修,難免不入歧途。隨法行人才可自修。」自己是什麼根性自己要明白,離開僧團,凡事都要自己來,你有辦法清淨持戒、輕重等持、專注一趣在法上用功嗎?阿彌陀佛!隨緣啦!你就看他怎麼流
就像我們人,剛開始要很謙恭的接受人家的輔導,加上自己不斷精進用功,人前人後,至誠懇切、精進不懈地,昇華自己的生命,努力的淨罪集資,培福修德,用正觀智慧來莊嚴自己。 像樹木,以枝幹、樹葉來莊嚴自己,並以茂密的樹蔭讓人乘涼,先能自利,而後才能利人,才能布施普潤眾生。所以,在最初修學佛法的人,要虔誠恭敬,
如根莖類,如蘿蔔有泥巴,要先把泥巴沖水洗掉才削皮,如果先削皮就跟泥巴混在一起了不好洗。如果這些細節都沒有教導的話,實際操作都會很有問題的。我看連掃地都掃不乾淨。我們掃地時,要把掃把持平,你若執掃把的尾巴,是掃不乾淨的,而且掃把也不柔軟,你把掃把拿平,掃灰塵會掃得很乾淨。
台灣光復後,出家人都要出去化緣,尤其在夏天稻子收割的季節,農家曬稻穀的時候,他們就背著米袋,走過一個鄉村又一個鄉村,去向人家化緣。如果在六月天,遇到西北雨,你想想看,情形會是怎麼樣?(全身都濕了)不像現在的出家人,福報都那麽具足,米都直接載到寺院!
有香腳(台語,指鬼神香)要加持也可以,但不是拿到佛前加持,香從抽屜拿出來點燃後,就在當處加持,再面向佛觀想:「願此香華雲,普遍十方,供養三寶,護法龍天,普熏眾生,同入佛智。」才拿到出食台,舉眉供一下再把香插下去。不過,應該是說出食台上,供七寶如來要供一支香;聖號下面的出食台,也要插一支香,給眾生看到
現在社會形形色色一直發展起來,日常生活也變化很多,每一個人住的地方,再怎麼簡單,東西還是很多。例如櫃子裡,有萬金油、柑仔油、青草油等,又有薄荷油,光是同一性質的藥品就存放這麼多;何況說是廚房的刀具,碗盤更是玲朗滿目。這就是在物質上追求,說很好用很實際,但是都沒有注意到,這是在取相執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