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換日記 - 泡饃是什麼?

西安交換日記 - 泡饃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牛肉泡饃

牛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大概是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了吧。

到西安前就知道牛羊肉泡饃很有名,但從來沒有吃過,又怕一個外地人自己去吃,不懂禮儀鬧了笑話,就也沒有特別去找來吃。

那天西安友人A聽到我來西安幾個月了,都還沒吃過泡饃。身為本地人的他決定帶我去見見世面。找了一家西安評價不錯的泡饃館,約了某天中午就出發了。

-

先解釋一下:

泡饃就是『飥飥饃+牛/羊肉高湯』煮製的一種食物。『飥飥饃是一種『死麵』(沒發酵過的麵團)烤製的餅,吃起來有點像槓子頭,只是沒有那麼硬。是一種直接吃要用力嚼的餅,吃得到麵香是品嚐這種吃力不討好食物的樂趣。

西安回民街專賣飥飥饃的店家,生意很好

西安回民街專賣飥飥饃的店家,生意很好

-

坐定位後,店員會先給你兩個饃 (後面是小菜)

坐定位後,店員會先給你兩個饃 (後面是小菜)

店裡就只有賣牛肉或羊肉泡饃,點完餐店員會給你一個碗,裡面放兩個饃。你就可以和朋友找個位置坐下,邊聊天邊『掰饃』。掰饃還有順序跟講究手法的,但我這個外行就只能純靠毅力了。把饃分成四半,各別對半撕開,再捻成黃豆粒大小的小小塊。接下來就很考驗手的能力跟耐心啦!撕、掐、捏、捻,想辦法把硬邦邦的饃分成小小塊。

掰饃很需要耐心

掰饃很需要耐心

掰完要讓店員送去裡面給師傅煮,麵塊吸飽了濃郁的牛/羊肉湯汁,上面再放上幾片剛燙熟的肉跟些許冬粉。打字到這裡覺得好餓啊~

但其實到我吃到泡饃前,大概掰了一個半小時的饃吧....動作慢到友人A掰完自己的還來幫我掰。吃一碗泡饃不容易啊~原本要吃午飯直接變成了下午茶

友人A協助掰完饃,終於可以送進廚房煮了

友人A協助掰完饃,終於可以送進廚房煮了

其實也有機器撥好的饃,但是就是要手撕的才有那種不規則,可以吸收湯汁的層次跟口感~ 泡饃的煮法其實還有很多種,依據湯跟麵佔的比例分為『單走、干拔、口湯、水圍城』不同吃法,聽名字都覺得很有趣吧!

好不容易熬了一下午,等到成品上桌。滿心期待的吃下一口,湯頭很濃郁,油脂豐富、香氣十足,煮軟的饃吸飽了湯汁,又軟又有勁。至於口味吧,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說還是偏重的,湯頭很濃,多吃幾口還是會容易膩的~

這時就要提到餐桌上的一個小亮點『糖蒜』(可以回第一張照片裡找找他在哪~),功用類似於滷肉飯裡的醃蘿蔔,一開始很擔心吃下去會滿口蒜味...想說這怎麼可能解膩啊!但在友人A的強力推薦下、嚐了一口,竟然完全吃不到大蒜的味道!讓我很驚訝,口感是醃製的那種脆,帶一點酸甜的味道。搭配這糖蒜又可以再多扒幾口泡饃啦!

我想,也許西安人吃泡饃,講究的是一種心情。掰饃的過程是西安人能好好坐下來閒話家常的時間。自己去吃的時候也頗能靜心的,坐下來邊看份報紙邊掰饃,想想有多久沒有這種悠閒吃飯的感覺了呢?

avatar-img
Miso的日常札記
34會員
33內容數
閱讀、旅遊、生活隨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iso的日常札記 的其他內容
12月考完日檢,本來就打算來一趟台東。 沒想到12月都在忙著領簽證,參加打工度假說明會、上課,行程滿得不行。 算一算只有年底有機會來了,所以就來跨年! 說是來跨年,但其實也沒有任何安排, 問了幾個朋友想說有機會見個面吧,但也沒有敲定時間(隨性) 只是想要暫離台北,需要幾個能安靜獨處的休息日。
最近開始覺得 那些有自己明確的價值觀,有著相信且熱愛事物的人,非常帥氣。 星野道夫先生,就是這樣帥氣的人。 他做為一位生態攝影家,在阿拉斯加的旅居手札。 讓我著迷於來自1990年代,極北大地的遙遠呼喚。
其實注意到這本書很久了,畢竟書名蠻特別的。但我卻一直沒有翻開讀一讀,也許以為是自然文學類的書吧。直到前幾天翻開來看,就被吸進非洲的荒野動物世界裡。
12月考完日檢,本來就打算來一趟台東。 沒想到12月都在忙著領簽證,參加打工度假說明會、上課,行程滿得不行。 算一算只有年底有機會來了,所以就來跨年! 說是來跨年,但其實也沒有任何安排, 問了幾個朋友想說有機會見個面吧,但也沒有敲定時間(隨性) 只是想要暫離台北,需要幾個能安靜獨處的休息日。
最近開始覺得 那些有自己明確的價值觀,有著相信且熱愛事物的人,非常帥氣。 星野道夫先生,就是這樣帥氣的人。 他做為一位生態攝影家,在阿拉斯加的旅居手札。 讓我著迷於來自1990年代,極北大地的遙遠呼喚。
其實注意到這本書很久了,畢竟書名蠻特別的。但我卻一直沒有翻開讀一讀,也許以為是自然文學類的書吧。直到前幾天翻開來看,就被吸進非洲的荒野動物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