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費洛姆愛的藝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5月29日,No. 149,重讀<愛的藝術>

這個月我們談愛/愛情,怎麼能忽略這本1950年代的經典呢?所謂經典,就是超越一定時空與文化,仍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很難想像、卻也不難想像,我們現代人遇到的感情問題,跟1950年代遇到的相去不遠:#不安全感、#孤單、#利益交換、#性生活障礙 等等。

作為心理學、精神分析的著作,或說所有的(類)學術作品,我們總得先理解作者的定義與前提假設,就好比物理學接受「光速不變」、數學接受「圓周是360度」,這些定義與假設,有些是約定俗成,有些具備部分實證基礎,有些只是我們的理想世界。愛的藝術這本書開宗明義,就先提出我們常見的兩種對愛的假設:「墜入情網(falling in love) vs. 活在愛中(standing in love)」,雖然大部分的人接受前者(即感情不順是對象問題,所遇非人),但作者主張愛是一種藝術(技藝),需要不斷地練習與實踐,就像學鋼琴、繪畫一樣。如果你無法接受作者的前提假設,後續他的推論或理論,特別是帶有價值性判斷的部分(例如「我們的任務不是去感到安全,而是提高對不安全感的忍受度」、「成熟的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vs. 「幼稚的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反之,如果你接受「愛是需要磨練的技藝」,後續的推論與建議,就水到渠成。

雖然沒有明示,作者也借用馬克思主義的概念,表示人在資本世界中被異化(alienation),我們感到強大的孤獨感,渴望「#人與人結合」(這真的是作者原話啊!)。一方面渴望時間與自由,然而一旦獲得時間,卻又無法與自己相處,只能「殺時間」來逃避孤獨,我們名之為「放鬆」。換句話說,這本書看似談個人的小情小愛,但提供的是面對大時代裡小人物的解決方案——面對大企業、大政府、資本主義的框架,左手寫著效率、右手寫著上進,額頭刻著紀律,活在自由的幻覺中、談著假性自由戀愛(romantic love),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該如何「去愛」,透過愛來自我實踐。

畢竟自由戀愛在人類歷史其實非常短暫,如果我們總在反省「怎麼又遇到渣男撈女」,忽略「愛本身是一種能力需要磨練與實踐」,就會忘了其實數千年來人類的風俗習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是政治聯姻,都是面對不是自己選擇的對象時,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尊重、#給予、#責任、#關心、#理解。

換句話說,活在現代去選擇相愛的人,我們何其有幸,也何其悲哀。幸運的是,我們擁有自由去選擇的對象,但悲哀的是,我們可能因為有選擇,而失去打磨愛之藝術的耐心,「揮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變成輕易的選擇。

願你我有紀律、專心、耐心、信心去實踐與練習愛的藝術。

#dailymrps #mrps20210529 #ErichFromm #artofloving #love #愛的藝術 #fromm #學鋼琴 #像極了愛情 #費洛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r PS 猜招先生的沙龍
25會員
274內容數
2021年,每天精選一句、一個概念、一個心得,連結你與我,連結過去與今天,一起猜人生。
2021/09/29
各位來自方格子的有緣人, 我要離開方格子了,這邊的每日猜招十月起停更。 老實說有點感傷,特別是有幾位讀者默默關注 雖然我們不認識,但你們的反饋本身, 就賦予我創作生產的意義——連結人與人的生命。 透過這些連結,其實你認識我的程度,已經勝過許多現實中的親友。 後會有期,有緣再見。
Thumbnail
2021/09/29
各位來自方格子的有緣人, 我要離開方格子了,這邊的每日猜招十月起停更。 老實說有點感傷,特別是有幾位讀者默默關注 雖然我們不認識,但你們的反饋本身, 就賦予我創作生產的意義——連結人與人的生命。 透過這些連結,其實你認識我的程度,已經勝過許多現實中的親友。 後會有期,有緣再見。
Thumbnail
2021/09/25
9月25日,No. 268,#一圖勝千言:#自由的代價 #每日猜招 #dailymrps #mrps20210925
Thumbnail
2021/09/25
9月25日,No. 268,#一圖勝千言:#自由的代價 #每日猜招 #dailymrps #mrps20210925
Thumbnail
2021/09/15
9月16日,No. 259,#重文輕武的觀念必須死 好久沒有寫 #必須死 的系列。 今天想說的是,重文輕武的觀念必須死 我不是說「文」不重要,這裡可以用 #軟權力 來理解,流行文化、民主制度、法治精神,這些都很重要。 但是以為「#王道」——不論是過去的儒家仁愛理智信,還是今天的民主自由的意識形
Thumbnail
2021/09/15
9月16日,No. 259,#重文輕武的觀念必須死 好久沒有寫 #必須死 的系列。 今天想說的是,重文輕武的觀念必須死 我不是說「文」不重要,這裡可以用 #軟權力 來理解,流行文化、民主制度、法治精神,這些都很重要。 但是以為「#王道」——不論是過去的儒家仁愛理智信,還是今天的民主自由的意識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首先,人們認為愛的問題主要是「被愛」,而非「去愛」,因此解決之道是提升自身魅力。 再來,人們假定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非「能力」不足;比起去愛,找到值得愛的對象更難。最後,人們混淆了「墜入」情網的經驗與長久「在愛中」的狀態,才會誤以為愛沒什麼好學。然而,佛洛姆的看法截然不同,他將愛視為一種能力
Thumbnail
首先,人們認為愛的問題主要是「被愛」,而非「去愛」,因此解決之道是提升自身魅力。 再來,人們假定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非「能力」不足;比起去愛,找到值得愛的對象更難。最後,人們混淆了「墜入」情網的經驗與長久「在愛中」的狀態,才會誤以為愛沒什麼好學。然而,佛洛姆的看法截然不同,他將愛視為一種能力
Thumbnail
各位讀者好,我是 Harris ,蘇俊濠心理師。每一位個案來到諮商室,不論最初談的是家庭、童年、工作、適應、移民、性侵、精神症狀,或各種未羅列的議題,當中總避不開一個共同主題:愛。 對父母、對自己、對情人、對朋友的愛,人們或問著「我得到了嗎?」,或疑問「我能給出來?」,背後又牽涉每一個人到底是如何定
Thumbnail
各位讀者好,我是 Harris ,蘇俊濠心理師。每一位個案來到諮商室,不論最初談的是家庭、童年、工作、適應、移民、性侵、精神症狀,或各種未羅列的議題,當中總避不開一個共同主題:愛。 對父母、對自己、對情人、對朋友的愛,人們或問著「我得到了嗎?」,或疑問「我能給出來?」,背後又牽涉每一個人到底是如何定
Thumbnail
愛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突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把人與他人合一起來;愛是可以讓人克服孤立感和分離感,仍舊可讓人保有自己的一部分。
Thumbnail
愛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突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把人與他人合一起來;愛是可以讓人克服孤立感和分離感,仍舊可讓人保有自己的一部分。
Thumbnail
愛情,是一輩子的修煉。有些人至死都在追尋,有些人得到過後又失去。你對「愛」的印象是什麼?是求不得的曹植《洛神賦》還是充盈在愛中,克里姆特的《吻》? 不管是哪種。佛洛姆如是說:「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
Thumbnail
愛情,是一輩子的修煉。有些人至死都在追尋,有些人得到過後又失去。你對「愛」的印象是什麼?是求不得的曹植《洛神賦》還是充盈在愛中,克里姆特的《吻》? 不管是哪種。佛洛姆如是說:「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
Thumbnail
愛的藝術 埃里希·弗羅姆 著作 不論在哪個地區哪種文化社會哪個時代, 人們都尋求著"愛",但絕大多都是尋求著被愛,比如:男性想辦法獲取社會地位成功好讓自己有吸引力然後被女性喜愛,女性也同樣用自己的方法讓自己有吸引力進而被愛。 但...回過頭來想想我們在被愛之前,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能去"愛人"了呢?
Thumbnail
愛的藝術 埃里希·弗羅姆 著作 不論在哪個地區哪種文化社會哪個時代, 人們都尋求著"愛",但絕大多都是尋求著被愛,比如:男性想辦法獲取社會地位成功好讓自己有吸引力然後被女性喜愛,女性也同樣用自己的方法讓自己有吸引力進而被愛。 但...回過頭來想想我們在被愛之前,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能去"愛人"了呢?
Thumbnail
在談本書之前,跟大家簡短分享一則故事: 會深深喜歡這本,甚至認為啟發性高,是如同友人所質疑的,Fromm總把我們早該知道,只是沒有被整理成完整想法的思緒再寫成一段段重要句子,讓我得以重複地,笨拙地好好理解,愛這門藝術要練就而成,並不容易:
Thumbnail
在談本書之前,跟大家簡短分享一則故事: 會深深喜歡這本,甚至認為啟發性高,是如同友人所質疑的,Fromm總把我們早該知道,只是沒有被整理成完整想法的思緒再寫成一段段重要句子,讓我得以重複地,笨拙地好好理解,愛這門藝術要練就而成,並不容易:
Thumbnail
愛無能的世代? 在《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繫關係的一代》(Generation Beziehungsunfähig)中,作者米夏埃爾‧納斯特(Michael Nast)認為,當今的年輕男女在感情上遇到問題時,常常以「我就是愛無能,所以沒辦法維持情感聯繫」的自我診斷,以一種不傷害他
Thumbnail
愛無能的世代? 在《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繫關係的一代》(Generation Beziehungsunfähig)中,作者米夏埃爾‧納斯特(Michael Nast)認為,當今的年輕男女在感情上遇到問題時,常常以「我就是愛無能,所以沒辦法維持情感聯繫」的自我診斷,以一種不傷害他
Thumbnail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德國古典心理學家,是佛洛伊德以後最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論專家之一,不過他除了繼承佛洛伊德之外,更是不停後設/批判佛洛伊德理論的重要人物。佛洛姆著作等身,《愛的藝術》是他的第六本著作,將「愛」作為理論,分析人類「愛」的共同「本質」。
Thumbnail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德國古典心理學家,是佛洛伊德以後最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論專家之一,不過他除了繼承佛洛伊德之外,更是不停後設/批判佛洛伊德理論的重要人物。佛洛姆著作等身,《愛的藝術》是他的第六本著作,將「愛」作為理論,分析人類「愛」的共同「本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